唐代 方干 Fang Gan  唐代  
採蓮 Lotus
寄李頻
東溪別業寄吉州段郎中
懷州客捨
中路寄喻鳧先輩 Send Road Yu fu antecedent
送趙明府還北
過朱協律故山
途中寄劉沆(一作寄朱特) En route lodge at Liu hang Send one to Jute
送班主簿入謁荊南韋常侍(一作盧尚書) accompany Ganger Ye Jing book into one for South Way Attendants Lu Shangshu
夏日登靈隱寺後峰 Summertime ascend Lingyin temple postpeak
聽新蟬寄張晝
送喻坦之下第還江東 accompany Yu tanzhi Fail in an exam hand over the amount of sth sout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送姚舒下第遊蜀
旅次錢塘 Place where one stays over night during a journey Qiantang
別喻鳧
送相裏燭
君不來 Jun does not come
將謁商州呂郎中,道出楚州,留獻章中丞
金州客捨 Golden State hotel
途中逢孫輅因得李頻消息 En route Every sun Chariot due to be Li pin story
送從兄郜(一作韋郜,一作途中別孫璐) accompany Sons of one's paternal uncles, who are older than oneself Gao Wei Gao for a for a En route Do Lu Sun
送許溫(一作渾)
鏡中別業二首(一作鏡湖西島閑居) Mirror Villa 2 1 for Mirror Lake West island grass
經周處士故居 trans- Zhou chu bachelor Former Residence
多首一頁
古詩 ancient style poetry
題君山

方干


  曾於方外見麻姑,聞說君山自古無。
  元是昆侖山頂石,海風吹落洞庭湖。

【賞析】   洞庭湖中有一座奇秀的青山,傳說它是湘君曾遊之地,故名君山,又名湘山,洞庭山。由於美麗的湖光山色與動人的神話傳說,它激發過許多詩人的想象,寫下許多美麗篇章,如“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蠃”(劉禹錫《望洞庭》),“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蠃青黛鏡中心”(雍陶《題群山》)等等,這些為人傳誦的名句,巧比妙喻,盡態極妍,異麯同工。
  
    而方幹這首《題君山》寫法上全屬別一路數,他采用了“遊仙”的格局。
  
    “曾於方外見麻姑”,就象訴說一個神話。詩人告訴我們,他曾神遊八極之表,奇遇仙女麻姑。這個突兀的開頭似乎有些離題,令人不知它與君山有什麽關係。其實它已包含有一種匠心。方外神仙正多,單單遇上麻姑,就有意思了。據《神仙外傳》,麻姑雖看上去“年可十八九”,卻是三見滄海變作桑田,所以她知道的新鮮事兒一定不少。
  
    “聞說君山自古無”,這就是麻姑對詩人提到的新鮮事一件。次句與首句的起承間,有一個跳躍。讀者不難用想象去填補,那就是詩人嚮麻姑打聽君山的來歷。人世之謎甚多,單問這個,也值得玩味。你想,那煙波浩渺的八百裏瓊田之中,兀立着這樣一座玲瓏的君山。泛舟湖面,“四顧凝無地,中流忽有山”(《許棠《過君山》),這個發現,會使人驚喜不置;同時又感到這奇特的君山,必有一個不同尋常的來歷,從而睏惑不已。詩人也許就是帶着這問題去方外求教的呢。
  
    詩中雖然無一字正面實寫君山的形色,純從虛處落墨,閑中着色,卻傳達出了君山給人的奇異感受。
  
    “君山自古無”,這說法既出人意表,很新鮮,又坐實了人們的揣想。寫“自古無”,是為引出“何以有”。不一下子說出山的來歷,似乎是故弄玄虛,其效果與“且聽下回分解”略同。
  
    “元是昆侖山頂石,海風吹落洞庭湖”。這真是不說則已,一鳴驚人。原來君山是昆侖頂上的一塊靈石,被巨大的海風吹落洞庭的。昆侖山,在古代傳說中是神仙遨遊之所,上有瑤池閬苑,且多美玉。古人常用“昆岡片玉”來形容世上罕有的珍奇。詩中把“君山”設想為“昆侖山頂石”,用意正在於此。“海風吹落”雲雲,想象奇瑰。作者《題寶林寺禪者壁》雲:“臺殿漸多山更重,卻令飛去即應難”,題下自註:“山名飛來峰”。可見此詩的想象顯然受到“飛來峰”一類傳說的影響。
  
    全詩運用奇特想象,從題外落筆,神化君山來歷,間接表現出君山的奇美。這就是所謂“超以象外,得其圜中”。
  
    “遊仙”一體,起自晉人,後世多仿作。但大都藉“仙鏡”以寄托作者思想感情。而運用這種方式來歌詠山水,間接表現自然美,不能不說是方幹的一個創造。由盛唐詩的興發情至,轉入更多的意匠經營,這是中晚唐詩的一個趨嚮,其不及盛唐之處在此,而其勝於盛唐之處亦在此。
  
    (周嘯天)

【資料來源】 653_52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