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刘方平 Liu Fangping  唐代  
月夜 A Moonlight Night
春怨 Spring Heart-break
樂府雜麯·鼓吹麯辭·巫山高 Official conservatory in the han ynasty (206b.c.-a.d.220) potpourri Advocating qu diction Wushan high
橫吹麯辭·梅花落 The music diction Plum blossom drop
相和歌辭·婕妤怨
相和歌辭·棲烏麯二首
琴麯歌辭·宛轉歌二首 Qin songs mediate cantus 2
代宛轉歌二首 Era Mediate cantus 2
巫山神女 Mt. Wu, on the Changjiang River by the Three Gorges goddess
梅花落 Plum blossom drop
銅雀妓 Dongjak prostitutes
秋夜思(一作淮上秋夜)
秋夜泛舟 Autumn Night go boating
折楊枝
新春 the 10 or 20 days following Lunar New Year's Day
寄嚴八判官 Send a strict 8 official
秋夜寄皇甫冉鄭豐 Autumn night lodge at Huangfu ran Zheng Feng
寄隴右嚴判官
擬娼樓節怨
採蓮麯 Lotus song
長信宮 Changxin Palace
京兆眉
春雪 Spring Snow
望夫石 Amah Rock
多首一頁
七絶平起首句押韻 A four-line poem with seven characters to a line and a strict tonal pattern and rhyme scheme calm At first sentence rhyme
月夜
月夜
月夜
月夜
A Moonlight Night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傢,北斗闌幹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緑窗紗。


    譯者: Witter Bynner

【白話文】 夜半更深明月西挂照亮半邊人傢,北斗七星橫臥南鬥六星也已傾斜。
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溫暖氣息,還聽得春蟲叫聲穿透緑色的窗紗。

【注釋】 1、闌幹:縱橫的意思。

【賞析】   劉方平是盛唐時期一位不很出名的詩人,存詩不多。但他的幾首小詩卻寫得清麗、細膩、新穎、雋永,在當時獨具一格。
  據皇甫冉說,劉方平善畫,“墨妙無前,性生筆先”(《劉方平壁畫山水》),這首詩的前兩句就頗有畫意。夜半更深,朦朧的斜月映照着傢傢戶戶,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則寵罩在夜的暗影中。這明暗的對比越發襯出了月夜的靜謐,空庭的闃寂。天上,北斗星和南鬥星都已橫斜。這不僅進一步從視覺上點出了“更深”,而且把讀者的視野由“人傢”引嚮寥廓的天宇,讓人感到那碧海青天之中也籠罩着一片夜的靜寂,衹有一輪斜月和橫斜的北斗南鬥在默默無言地暗示着時間的流逝。
  這兩句在描繪月夜的靜謐方面是成功的,但它所顯示的衹是月夜的一般特點。如果詩人的筆僅僅停留在這一點上,詩的意境、手法便不見得有多少新鮮感。詩的高妙之處,就在於作者另闢蹊徑,在三、四句展示出了一個獨特的、很少為人寫過的境界。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緑窗紗。”夜半更深,正是一天當中氣溫最低的時刻,然而,就在這夜寒襲人、萬籟俱寂之際,響起了清脆、歡快的蟲鳴聲。初春的蟲聲,可能比較稀疏,也許剛開始還顯得很微,但詩人不但敏感地註意到了,而且從中聽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靜謐的月夜中,蟲聲顯得分外引人註意。它標志着生命的萌動,萬物的復蘇,所以它在敏感的詩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聯想。
  三、四兩句寫的自然還是月夜的一角,但它實際上所藴含的卻是月夜中透露的春意。這構思非常新穎別緻,不落俗套。春天是生命的象徵,它總是充滿了繽紛的色彩、喧鬧的聲響、生命的活力。如果以“春來了”為題,人們總是選擇在豔陽之下呈現出活力的事物來加以表現,而詩人卻撇開花開鳥鳴、冰消雪融等一切習見的春的標志,獨獨選取靜謐而散發着寒意的月夜為背景,從靜謐中寫出生命的萌動與歡樂,從料峭夜寒中寫出春天的暖意,譜寫出一支獨特的回春麯。這不僅表現出詩人藝術上的獨創精神,而且顯示了敏銳、細膩的感受能力。
  “今夜偏知春氣暖”,是誰“偏知”呢?看來應該是正在試鳴新聲的蟲兒。儘管夜寒料峭,敏感的蟲兒卻首先感到在夜氣中散發着的春的信息,從而情不自禁地鳴叫起來。而詩人則又在“新透緑窗紗”的“蟲聲”中感覺到春天的來臨。前者實寫,後者則意寓言外,而又都用“偏知”一語加以綰結,使讀者簡直分不清什麽是生命的歡樂,什麽是發現生命的歡樂之歡樂。“蟲聲新透緑窗紗”,“新”字不僅藴含着久盼寒去春來的人聽到第一個報春信息時那種新鮮感、歡愉感,而且和上句的“今夜”、“偏知”緊相呼應。“緑”字則進一步襯出“春氣暖”,讓人從這與生命聯結在一起的“緑”色上也感受到春的氣息。這些地方,都可見詩人用筆的細膩。
  蘇軾的“春江水暖鴨先知”是享有盛譽的名句。實際上,他的這點詩意體驗,劉方平幾百年前就在《月夜》詩中成功地表現過了。劉詩不及蘇詩流傳,可能和劉詩無句可摘、沒有有意識地表現某種“理趣”有關。但宋人習慣於將自己的發現、認識明白告訴讀者,而唐人則往往衹表達自己對事物的詩意感受,不習慣於言理,這之間是本無軒輊之分的。
  (劉學鍇)



【北美枫文集】唐詩300首

【資料來源】 唐詩鑒賞辭典


貢獻者: 戴玨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