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崔颢 Cui Hao  唐代   (704~754)
黃鶴樓 The Yellow Crane Terrace
行經華陰 Passing Through Huayin
長幹行·其一 A Song of Changgan I
長幹行·其二 A Song of Changgan II
橫吹麯辭·長安道 The music diction an Road
相和歌辭·相逢行 In proper proportion Songs Encounter line
雜麯歌辭·渭城少年行 Potpourri songs Weicheng Junior Bank
雜麯歌辭·遊俠篇 Potpourri songs Errantry book
雜麯歌辭·行路難 Potpourri Songs Passerby adversity
雜麯歌辭·長幹麯四首
雜麯歌辭·盧女麯
雜麯歌辭·盧姬篇 Potpourri songs Ji Lu articles
贈輕車
贈王威古 present Wang wei ancient
贈懷一上人 Pregnant with a donated Buddhist monk
遊天竺寺 swim India temple
入若耶溪 If ye into the river
雜詩 Miscellaneous Poems
結定襄郡獄效陶體 Results efficient Tao body Dingxiang County Prison
孟門行
渭城少年行 Weicheng Junior Bank
盧姬篇 Ji Lu articles
江畔老人愁 The river bank Companion anxious
邯鄲宮人怨 Handan city Court ladies complain
多首一頁
七言律詩 Qiyan lushi,a poem of eight lines
行经华阴
行經華陰
Passing Through Huayin

崔颢


  迢嶢太華俯鹹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關險,驛路西連漢畤平。
  藉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處學長生。


    譯者: Witter Bynner

【白話文】 高峻的華山俯瞰古都鹹陽城,
天外三峰不是人工所能削成
巨靈河神祠前雲霧將要消散,
仙人掌峰頂大雨過後天初晴。
函𠔌關北枕黃河華山更險要,
西連驛路祀神所在益加曠平。
敢問路旁追名逐利的過客們,
怎麽比得上在此學道求長生?

【注釋】 1、迢嶢:高峻貌。
2、三峰:指蓮花、明星、玉女,華山最著名的三峰。
3、武帝祠:指巨靈洞。

【賞析】   詩題《行經華陰》,既是“行經”,必有所往;所往之地,就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鹹京”(今陝西西安)。《舊唐書。地理志》:“京師,秦之鹹陽,漢之長安也。”所以此詩把唐都長安稱為鹹京。詩中提到的“太華”、“三峰”、“武帝祠”、“仙人掌”、“秦關”、“漢畤”……都是唐代京都附近的名勝與景物。當時京師的北面是雍縣,秦文公曾在這裏作鄜畤(畤,謂“神靈所止之地”,即後世神壇之類),到漢高祖作北畤止,這裏共有五畤,詩中的“漢畤”即指京師北面的這一古跡。而京師的東南面,就是崔顥行經的華陰縣。縣南有五嶽之一的西嶽華山,又稱太華,山勢高峻。神話傳說這裏是“群仙之天”,曾由“巨靈手劈”,所以“仙掌之形,瑩然在目”(《雲笈七簽》)。華山各峰都如刀削,最峭的一峰,號稱“仙人掌”。漢武帝觀仙人掌時,立巨靈祠以供祭祀,即為“武帝祠”。詩中稱“天外三峰”的,是指著名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一說蓮花、玉女、鬆檜三峰)。華陰縣北就是黃河,隔岸為風陵渡,這一邊是秦代的潼關(一說是華陰縣東靈寶縣的函𠔌關)。華陰縣不但河山壯險,而且是由河南一帶西赴鹹京的要道,行客絡繹不絶。
  詩的前六句全為寫景。寫法則由總而分,由此及彼,有條不紊。起句氣勢不凡:以神仙岩穴的華山壓倒王侯富貴的京師。在這裏,一個“俯”字顯出崇山壓頂之勢:“岧嶢”兩字加倍寫華山的高峻,使“俯”字更具有一種神力。然後,詩人從總貌轉入局部描寫,以三峰作為典型,落實“岧嶢”。“削不成”三字含有人間刀斧俱無用,鬼斧神工非巨靈不可的意思,在似乎純然寫景中暗含神工勝於人力,出世高於追名逐利的旨意。
  詩人路過華陰時,正值雨過天青。未到華陰,先已遙見三峰如洗。到得華陰後,平望武帝祠前無限煙雲,聚而將散;仰視仙人掌上一片青蔥,隱而已顯,都是新晴新沐的醒目氣象。首聯寫遠景,頷聯二句可說是攝近景。遠近相間,但覺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幾乎忘卻它的對仗之工,而且更無暇覺察“武帝祠”和“仙人掌”已為結處“學長生”的發問作了奠基。
  頸聯則浮想聯翩,寫了想象中的幻景。這是眼中所無而意中所有的一種景色,是詩人在直觀的基礎上加以馳騁想象的一幅寫意畫。在華山下,同時看到黃河與秦關是不可能的,但詩人“胸中有丘壑”,筆下可以溢出此等雄渾的畫面;在華山下望到鹹京西面的五畤,也是不可能的,而詩人“思接千載,視通萬裏”(《文心雕竜》),完全可以感受到此種蕩蕩大道,西接遙天。古人論詩有“眼前景”與“意中景”之分,前者着眼客觀景物的擷取,後者則偏執詩人胸襟的外溢。這首詩就是從描繪眼前景色中自然滑出五、六兩句詩人的意中之景。而“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詩人胸中之情亦由此可窺探。上句中一個“枕”字把黃河、華山都人格化了,有“顧視清高氣深穩”之概;一個“險”字又有意無意地透露出名利之途的風波。下句一個“連”字,使漢五畤上接頷聯中的“武帝祠”和“仙人掌”,靈跡仙蹤,聯鎖成片,更墊厚了結處的“長生”:“平”字與上文“岧嶢”、“天外”相對照,驛路的平通五畤固然更襯出華山的高峻,同時也暗示長生之道比名利之途來得坦蕩。一“險”一“平”,為人們提出了何去何從的問號。這兩句中“枕”字、“連”字,前人稱為詩眼,其實,兩句中的“險”字、“平”字以及起句的“俯”字都是前呼後擁,此響彼應。
  崔顥二次入都,都在天寶中,此詩勸“學長生”,可能是受當時崇奉道教、供養方士之社會風氣的影響。詩人此次行經華陰,事實上與路上行客一樣,也未嘗不是去求名逐利,但是一見西嶽的崇高形象和飄逸出塵的仙跡靈蹤,也未免移性動情,感嘆自己何苦奔波於坎坷仕途。但詩人不用直說,反嚮旁人勸喻,顯得隱約麯折。結尾兩句是從上六句自然落出的,因而顯得瀟灑自如,風流藴藉。
  崔顥現存詩中大都格律嚴整,然而此詩卻打破了律詩起、承、轉、合的傳統格式,別具神韻。前六句雖有層次先後,卻全為寫景,到第七句突然一轉,第八句立即以發問的句法收住,“此處”二字,綰合前文,導出“何如學長生”的詩旨。從全篇來看,詩人融神靈古跡與山河勝景於一爐,詩境雄渾壯闊而富有意藴。清人方東樹評此詩曰:“寫景有興象,故妙。”這是頗為精當的。



【北美枫文集】唐詩300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