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人物列表
孙广 Sun Guang薛易简
李颀
唐代  唐(690年751年)

诗词《古从军行 An Old War-song》   《古意 AN OLD AIR》   《送陈章甫 A Farewell to my Friend Chen Zhangfu》   《琴歌 A Lute Song》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ON HEARING DONG PLAY THE FLAGEOLET A POEM TO PALACE-ATTENDANT FANG》   《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ON HEARING AN WANSHAN PLAY THE REED-PIPE》   《送魏万之京 A Farewell to Wei Wan》   《湘夫人 name of a river begum》   《塞下曲 Cyprus under the curve》   《古塞下曲》   更多诗歌...

阅读李颀在诗海的作品!!!
李颀
  唐代著名诗人。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寄居颍阳(今河南许昌附近)。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曾任新乡县尉。后离职,归隐颍阳。与王维、高适、王昌龄、崔颢、张旭等素有交往,是当时名士之一。李颀的诗内容丰富,风格洒脱豪放,善于铺叙夸饰以写人状物,音节响亮,语言流畅,气势雄壮。擅长写五古、七言歌行和七律,尤以赠别、边塞和描写音乐的诗篇著称。有《李颀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一百二十多首。
  
  [王昌龄李颀]
    在盛唐诗坛上,有一批位卑而名高的诗人,他们在仕途上落拓不遇,但意气风发的
  时代精神却激荡着其诗情,使他们的创造才华喷涌而出。尽管他们在题材上各有侧重,
  在形式上各有擅长,但都能拓展诗境、别开生面,使初唐以来以“风骨”为号召的诗歌
  审美理想得以血肉丰满的表现。王之涣、王昌龄、李颀、崔颢就是其中几个年辈较早的
  杰出代表。
    李颀(690—753?),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家居颍阳(今河南登封),约开元
  二十二或二十三年进士及第,天宝中被任为新乡县尉,后退归家园,往返于洛阳、长安
  之间。殷璠说他“惜其伟才,只到黄绶”,可见他卒于《河岳英灵集》成书(天宝十二
  载)之前。有《李颀集》。
    李颀以七古擅长。他今存的边塞诗数量不多,但境界高远,格调悲壮,与王昌龄有
  许多相近之处。不过王诗多绝句,表现上比较含蓄,李诗多用歌行,笔力更加奔放。例
  如他的《古意》: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
  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诗的主旨和王昌龄的“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是一致的,但李诗更富
  动作性和戏剧性,诗里用“三军泪如雨”的群体形象,把思乡的情绪表现得十分饱满酣
  畅。他的《古从军行》更为著名: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
  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
  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诗人放眼于历史上和亲与交战反反复复的现象,把笔触伸入到积怨不解的胡汉双方,
  最后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不惜以百姓鲜血满足一己私欲的统治者。诗中对被征讨的“胡
  儿”也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这在唐人诗中不可多得,可说是把边塞诗的思想境界提到了
  新的高度。诗中以偶间散,押韵平仄互换的形式和卢、骆以来的歌行大体相承,但气势
  的动荡开阖却是新的发展。诗中大量运用双声叠韵和叠字,在节奏上又多变化,例如每
  两句的句尾轮换使用双音词和单音词,读来铿锵跳宕,韵味悠长。
    李颀好以纵放奇诞的用笔和构想,描写生活中具有豪荡不羁性格的人物。他的许多
  送别诗,其实都是人物特写,诗人着意表现他们的骨鲠之气和狂傲性格,并将自己胸中
  的块垒一吐为快,如《别梁锽》诗云:
    梁生倜傥心不羁,途穷气盖长安儿。回头转眄似雕鹗,有志飞鸣人岂知。虽云四十
  无禄位,曾与大军掌书记。抗辞请刃诛部曲,作论兵犯二帅。一言不合龙頟侯,击剑
  拂衣从此弃。朝朝饮酒黄公垆,脱帽露顶争叫呼。……时人见子多落魄,共笑狂歌非远
  图。忽然遣跃紫骝马,还是昂藏一丈夫……。
    又如《送陈章甫》,写陈的相貌,是“虬须虎眉仍大颡”;写陈的品节行事,是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白云高。”这些诗都以写意的手法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用笔无多而声俱现,而诗人对这些落魄人物的一往情深的赞许,又分明寄寓着愤激的
  牢骚不平之慨。
    李颀和当时的许多艺术家有交往,他有《咏张諲山水》赠画家张諲,有《弹棋歌》
  赠善博弈的崔姓艺人,《赠张旭》对这位“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的书法家表示激
  赏,而描写音乐的诗篇更是出神入化,如《听安万喜吹觱篥歌》中写道: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枯桑老柏寒飕飀,九雏凤鸣乱啾啾。龙吟
  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变调如闻杨柳
  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时而以听觉形象,时而又以视觉形象描写旋律的变化,化无形为有形。《听董大弹
  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也是一首比喻联翩而出,运思奇特跌宕的佳作,其中“空山百
  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以及“幽音变调忽
  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等一系列描写,以奔放的
  想象力,表现了乐曲中丰富的情感变化。胡应麟《诗薮》云:“古诗窘于格调,近体束
  于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阖辟,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李颀上述的诗篇
  正可见出歌行在盛唐诗坛上被广泛应用的活跃程度。
    此外,李颀有一类诗取材神异,形象诡怪奇崛,又往往在叙述本事之后,忽作奇想,
  发以议论,在盛唐诗坛上颇为少见。其中取材于晋人温峤在牛渚矶秉犀烛照水族的神奇
  传说的《杂兴》诗,王闿运称为“文势极突兀,有辟易万人之概”(《论歌行运用之
  妙》)。这可能与李颀好神仙、慕道术有关,同时对盛唐歌行的跌荡多姿也提供了又一
  例证。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 骆玉明,youth扫校)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