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人物列表
元结
唐代  盛唐(719年772年)

诗词《贼退示官吏并序 TO THE TAX-COLLECTORS AFTER THE BANDITS RETREAT》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A DRINKING SONG AT STONE-FISH LAKE》   《杂曲歌辞·欸乃曲 Potpourri songs Einai bend》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仁 twain Wind poems control Wind poems 5 Most Gracious》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慈 twain Wind poems Control wind poems 5 Merciful》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劳 twain Wind poems Control wind poems 5 To labor》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正》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理》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荒 twain Wind poems Degenerate social customs and practices Five poems to waste》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乱》   更多诗歌...

阅读元结在诗海的作品!!!
  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元结主张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 要“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能济世劝俗,补阙拾遗,“上感于上,下化于下”;反对当时诗坛“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的不良风气,开新乐府运动之先声。他的诗歌有强烈的现实性,触及天宝中期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如《舂陵行》、《贼退示官吏》,揭示了人民的饥寒交迫和皇家的征敛无度,变本加厉。《闵荒诗》、《系乐府十二首》等也是或规讽时政,或揭露时弊。结几乎不写近体。除少数四言、骚体与七古、七绝外,主要是五言古风,质朴淳厚,笔力遒劲,颇具特色。但因过分否定声律词采,诗作有时不免过于质直,也导致他创作上的局限性。
  元结的散文,不同流俗,特别是其杂文体散文,值得重视。如《寱论》、《丐论》、《处规》、《出规》、《恶圆》、《恶曲》、《时化》、《世化》、《自述》、《订古》、《七不如》等篇,或直举胸臆,或托物刺讥,都出于愤世疾俗,忧道悯人,具有揭露人间伪诈,鞭挞黑暗现实的功能。其文章大抵短小精悍,笔锋犀利,绘形图像,逼真生动,发人深省。其他散文如书、论、序、表、状之类,均刻意求古,意气超拔,和当时文风不同。《大唐中兴颂》文体上采用三句一韵的手法,类似秦石刻的体制,风格雄伟刚峻。后人对元结评价很高,唐代裴敬把他与陈子昂、苏源明、萧颖士、韩愈并提。又有人把他看作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
  元结受道家影响,作品杂有消极退守的成分。
  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孙望校点有《元次山集》。元结所编诗选《箧中集》尚存。
  
  [中唐诗歌]
    和杜甫同时、作品也注重反映社会情况的诗人是元结。但他的文学成就远不能与杜
  甫相比,他对诗的看法也很有些偏颇。在这里我们对他作一简单的介绍。
    元结(719—772)字次山,洛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二载(753)进士,曾任
  山南东道节度参谋、道州刺史。有《元次山文集》。乾元三年(760),元结在他所编
  的《箧中集》前写了一篇序,尖锐批评了当时诗人在内容上“指咏时物,会谐丝竹,与
  歌儿舞女生污惑之声于私堂”,在形式上“拘限声病,喜尚形似”,要求诗歌归于“雅
  正”;过了五年,在《刘侍御月夜宴会诗序》中他又感慨道:
    文章道丧盖久矣!时之作者,烦杂过多,歌儿舞女,且相喜爱,系之风雅,谁道是
  邪?
    那么,他所谓的“雅正”是什么呢?按他自己的说法,就是要能“救时劝俗”
  (《文编序》),能使“上感于上,下化于下”(《系乐府序》),“极帝王理乱之道,
  系古人规讽之流”(《二风诗论》)。换句话说,就是首先要把诗歌当成政治奏疏、劝
  世文、国策文论来写而不是当作艺术作品来写。虽然这种文学观念的提出有特定的时代
  背景和政治需要,但是他把文学的实用功能强调到极端,不仅轻视了文学的独立价值,
  而且会造成忽略诗歌语言、形象、韵律等艺术要素的缺陷,在他所选《箧中集》的二十
  四首诗歌中就有这种倾向,在元结本人的诗歌创作中也有这种倾向。
    《舂陵行》、《贼退示官吏》是元结的两首代表作。《舂陵行》描写道州经过兵乱
  后衰败破敝的景象,记述百姓“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
  并表示自己宁可接受上司处责,也不忍心再在这些处境艰辛的人民身上搜括钱粮;《贼
  退示官吏》则劝告道州官吏,“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不要再在这些百姓身上横
  征暴敛,并以诘难的口吻写道:“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在这两首诗里,显示了
  元结同情百姓的人格,所以杜甫也称赞他“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并感叹说:
  “知民疾苦,得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小安可待矣。”
  (《同元使君舂陵行》)
    但包括这两首诗在内,元结诗歌在艺术上是粗糙的。因为在他看来,诗的社会功能
  高于一切,只要表达了合适的内容,诗就达到了自身的目的。因此,他的诗语言显得草
  率,似乎没怎么仔细斟酌。像《宿洄溪翁宅》的“吾羡老翁居处幽,吾爱老翁无所求。
  时俗是非何足道,得似老翁吾即休”,《与党侍御》的“今将问茂宗,茂宗欲何辞。若
  云吾无心,此来复何为”,以及《瀼溪邻里》、《喻瀼溪乡旧游》等,都缺乏节奏感和
  精美的形象,质木无文,像押韵的散文而不像诗。倒是一些仿民歌,如《欸乃曲五首》
  等,还饶有情趣、俗而不鄙。举其二为例: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元结这种极力强调诗歌在政治上的实用功能的理论在当时似乎并未引起太大的注意,
  但它确实代表了一种动向。后来白居易等人的诗歌理论,就是沿着这一方向的。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 骆玉明,youth扫校)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