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 人物列錶
屈原 Qu Yuan(楚國)老子 Lao-Tzu(楚國)
項羽
楚國  (前232年前202年)
姓:
名:
字:
網筆號: 霸王
今属: 江蘇省宿遷市
出生地: 楚國下相
去世地: 烏江(今安徽和縣)
陵墓: 西楚霸王墓
開端終結
在位前206年前202年

項羽(前232年-前202年),姓項,名籍,字羽,古代中國著名將領及政治人物,秦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秦末時被楚懷王芈心(或稱熊心)封為魯公,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戰役巨鹿之戰中統率楚軍大破秦軍,秦亡後自封“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遊的梁楚九郡,後在楚漢戰爭中為漢高祖劉邦所敗,在烏江(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項羽武勇天下無敵,他是中國數千年來最為勇猛的將領,“霸王”一詞,專指項羽。

傢世出身

項羽是楚國貴族,有兩說。一說是項羽傢族乃楚宗室。項姓,原本來源於楚國王室芈姓,後被封於項地,所以姓項。另一說是項羽傢族原本乃魯國貴族,世代為楚國將領。

項羽的祖父項燕是楚國名將,在秦滅楚的戰爭中陣亡,其祖先項氏多人也是楚國將領。項羽本人據載是重瞳,即雙眼各有兩個相疊瞳孔,是中國傳統上認為的聖人異相,之前重瞳者,有傳說帝王舜與春秋五霸的晉文公。

項羽身長八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少有大志

《史記·項羽本紀》說項羽“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其叔父項梁因此不滿他,羽說:“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教他兵法,但項羽略知大意以後,便不肯全部學完。

後來項梁因為殺了人,連同項羽逃亡到吳中(今江蘇南部)避仇。秦始皇巡遊會稽(郡治在今江蘇蘇州)時,項羽跟項梁一起旁觀皇帝出巡,羽說“彼可取而代之”,嚇得項梁急掩其口,從此對項羽另眼相看。
起兵反秦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起兵反秦,到了九月,會稽守殷通打算反秦,找項梁商議,但項梁和項羽殺了殷通。史書記載當時項羽在殷通府中殺了數十到一百人左右。項梁在吳縣(今蘇州)自行舉兵反秦,不久便召集了精兵八千人。項梁自任為會稽守,項羽則任裨將。

後來項梁率領八千烏程兵(即是那八千江東子弟兵)渡過長江,得到一些反秦軍隊的歸附,兵力增至六、七萬人,進駐下邳。項梁采納範增的建議,在民間找到楚懷王嫡孫芈心,立他為楚王,仍號楚懷王,以爭取楚地民心。
巨鹿之戰

項梁後來在定陶之戰中被秦將章邯殺死,章邯其後率軍攻趙,大敗趙軍,趙王趙歇退至巨鹿(又名巨鹿)。楚懷王自定陶之敗後遷至彭城,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率兵救趙,並封項羽為魯公。懷王與諸將約定,“先入定關中者”封王。

宋義軍到達安陽後停止前進,在當地停留了四十六日。項羽建議進兵,但宋義不接納,項羽便殺了宋義,楚軍諸將不敢反抗項羽,擁立羽為假上將軍。項羽派人稟報懷王,懷王便任命項羽為上將軍。前207年,項羽進兵巨鹿,先遣英布等率二萬人渡河擊秦軍,項羽隨後率其餘楚軍渡河,命令部下在渡河後砸碎鍋子與鑿沉船衹,意謂不得勝就死,後世稱之為“破釜沉舟”,意謂决一死戰的意思。最後項羽九戰九勝,據《史記》記述,楚軍無不以一敵十,大破秦軍三十萬。其他反秦諸侯軍望風歸附,項羽轅門召見時,全部嚇得跪行,無一敢擡頭看項羽。項羽成為諸侯上將軍,為各路諸侯軍隊的統帥。

秦將章邯其後率所部嚮項羽投降,項羽擔心降兵可能生變,於是命楚軍在一夜間在新安城南殺掉秦降兵二十餘萬人,但卻沒有殺死仇人章邯、秦長史司馬欣和都尉董翳。
進入關中

項羽繼續嚮關中進軍,但沛公劉邦已經搶先了一步占領秦都鹹陽,劉邦的部下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嚮項羽說“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當時項羽統率四十萬軍隊,而劉邦衹得十萬人。範增遊說項羽鏟除劉邦,項羽在鴻門宴請劉邦,但席間沒有殺他,劉邦平安地離去,後世稱此宴為“鴻門宴”。前206年,項羽進入鹹陽後,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他經過的地方“無不殘破”,關中人民對他大為失望。
自立為王

這時有人勸說項羽留駐關中,可成就霸業,但項羽沒有留在關中的打算,他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誰知之者。”。勸說者批評項羽:“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羽聽說後烹殺了勸說者。

之後,項羽尊懷王為楚義帝,仗着滅秦功高,另行分封天下。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統治梁楚九郡,定都彭城。他把原來六國的土地封給有功的部下和其他反秦軍將領,而原有的魏王豹、趙王歇、燕王韓廣、齊王田市則被徙封到偏遠地方;又違背與懷王之約,把原本應為劉邦所有的關中,封給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位秦朝降將,將劉邦封到漢中當漢王。這些不當的分封措施,使得一些人對項羽不服,埋下了日後項羽多面受敵,因而失敗的種子。

不久項羽把義帝徙至長沙郴縣,暗中命人在半途殺死他。同年田榮起兵自立為齊王,又派兵支援陳餘擊敗常山王張耳,陳餘復立代王趙歇為趙王。
楚漢戰爭

前206年,漢王劉邦出兵占領關中,項羽因在齊地用兵,沒有全力攻擊劉邦。前205年,漢軍趁此機會聯合五國諸侯軍隊共五十六萬人攻楚,占領彭城,項羽聞訊自齊地率三萬精兵回救,在彭城之戰大敗漢軍,漢軍損失數十萬人,睢水中的屍體甚至堵住了江流,劉邦僥幸逃脫。

項羽率兵嚮西追擊,漢軍堅守滎陽,令楚軍無法再嚮西前進。前204年,滎陽危急,漢將紀信扮成劉邦出城投降,劉邦趁機西逃,項羽知道中計後大怒,燒死紀信,楚軍不久攻占滎陽。

此後楚漢兩軍在今河南省地區成拉鋸局面,然而韓信所率漢軍在黃河以北地區屢勝,彭越也率領部衆侵擾楚軍後方,形勢開始對項羽不利。

前203年,楚漢議和,平分天下,以鴻溝為界,西歸漢,東歸楚。項羽率軍東歸,劉邦不久背約,出兵攻楚。劉邦約定韓信及彭越合擊項羽,可是二人卻按兵不動,結果劉邦在固陵被項羽打得大敗。劉邦一方面固守,另一方面以事成後裂土封王利誘韓信及彭越出兵,終於使他們帶兵會合劉邦。
烏江自刎

前202年初,漢軍三方共四十萬在垓下包圍了糧食不足的項羽軍隊,並讓士兵以楚地方言唱歌,讓項羽軍誤以為他們的家乡已經被漢軍掌握。這“四面楚歌”心理戰術,使項羽的軍隊軍心渙散。項羽和他寵幸的虞姬在此際唱出了著名的《垓下歌》後,項羽率精銳騎兵决定突圍。

項羽率八百餘人突圍,漢軍以五千騎兵緊追不捨。渡過淮水以後,項羽的騎兵衹剩下百多人。項羽在陰陵迷路,嚮路邊的農夫問路,農夫謊報路徑,使項羽軍迷失在大澤當中。

項羽到達東城時衹剩28騎,被漢軍騎兵追至。項羽思量自己不能脫身,於是對部下表示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並非是自己作戰不力的責任,然後帶領自己的騎兵突擊,殺死了漢軍的一個將領,漢軍的騎將“人馬俱驚,闢易數裏”。由於項羽把騎兵分成三隊,漢軍不知道項羽真正的位置,衹能分散軍隊包圍。項羽又突然衝下去,殺死了漢軍的一個都尉,殺傷近百人,自己的二十八人衹損失兩個,以此作為自己強悍戰鬥力的證明。

項羽退至烏江,烏江亭長預備了船給他渡江,但項羽說他以前帶領江東八千子弟兵渡江,如今竟無一人可以回來,沒有面目見江東父老,所以不肯渡江。項羽命令士兵全部下馬步戰,最後楚軍全部戰死,項羽獨自力戰漢軍,殺數百人,但也受了幾十處傷。這時他看到老朋友呂馬童,便說“聽說漢用千金的價格、萬戶侯的地位懸賞我的人頭,我就做個人情給你吧”,然後自刎而死。項羽的屍體為呂馬童等五人所得,他們各自得到奬賞。項羽死後,西楚其餘地方皆嚮漢投降,因項羽封魯公,故魯地遲不肯降,直到漢軍出示了項羽首級之後。

之後,漢王劉邦在𠔌城(在今山東省內)以魯公禮安葬項羽,並親為發哀,哭之而去。
歷史爭議

由於《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及《漢書·灌嬰傳》有提及項羽“身死東城”、“追殺項羽東城”等,有人認為項羽是在東城自刎而不是烏江,但其觀點沒有被廣泛接受。
文化影響

項羽的武勇和其個性為漢民族千古流傳。項羽性格剛烈,甚至剛愎自用,最終落得失敗的下場。但他寧死不願愧對江東父老,和他與虞姬悲壯美麗的愛情,也為歷代追思,是“霸王”一詞的專屬者。

中國傳統戲麯中多有與項羽有關的內容,如近代京劇中有名劇霸王別姬。

由於項羽在江邊自盡,後人將他尊為諸“水仙王”之一,希望項羽的英靈可以保佑漁民及水上運輸、貿易的安全。
評價

《史記》作者司馬遷在書中批評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徵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但是司馬遷在史記中仍然把項羽的傳記列為本紀,與歷代中國最高統治者平級,是唯一一個享此殊榮而無帝王(皇帝)銜頭的人。少數史學家甚至有提出司馬遷可能在影射秦漢之間還存在一個楚朝,可因為存在時間太短以及被漢朝文禁而被慢慢淡出歷史,當然這些推測因為缺少其他佐證而無法成為主流。

項羽的主要軍事對手韓信曾批評項羽為:遇強則霸的匹夫之勇,和遇弱則憐的婦人之仁。既不能任用賢能將帥,又曾遷逐楚義帝,用兵趕盡殺絶。雖名為霸王,其實民心盡失。

唐代才子杜牧有詩《題烏江亭》:“勝敗兵傢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弟子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北宋王安石與杜牧的看法恰恰相反,他在《題烏江亭》說:“百戰疲勞壯士衰,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誰為君王捲土來。”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詩贊雲:“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毛澤東有詞雲:“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在1964年的一次談話中,毛澤東進一步指出項羽戰敗的三個錯誤:鴻門宴不聽範增的話,放走劉邦;機械遵守鴻溝協定;以及建都徐州(那時叫彭城)。
<< 前一君主: 義帝 熊心楚國項羽
(前206年前202年)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