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錢理群
現代中國  (1939年元月30日)
民族: 漢族
籍貫: 浙江杭州
出生地: 四川重慶

隨筆 essay《我的教師夢》
《錢理群文選》
文學思考 literature apprehend《金庸現象引起的文學史思考》
《重新認識純文學》
文化思考 civility apprehend《我的研究與思考》
學校 school《論北大》
《北京大學與五四新文化運動》
《尋找北大》
勵志感悟 to pursue a goal with determination be moved and comprehend《緻青年朋友》
人文學者 Scholar《我的精神自傳》
《周作人傳》
錢理群:那些有節操,甚至有潔癖的老一代學者,特別令人懷想
錢理群:如果我死了,墓上就寫---這是一個可愛的人
錢理群重申“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概念
錢理群 | 以思考作為本職的知識分子停止了思考,這真是歷史的大倒退
今天是魯迅先生生日 | 錢理群:魯迅在當下中國的歷史命運

閱讀錢理群在历史大观的作品!!!
閱讀錢理群在散文天地的作品!!!
閱讀錢理群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男,1939年1月30日生於四川重慶,祖籍浙江杭州,漢族。1956年並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係,1960年畢業。1960一1978年先後在貴州省安順地區衛生學校、地區師範學校任教。1978年考取北京大學中文係文學專業研究生,師從王瑤、嚴傢炎先生攻讀現代文學,1981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現為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現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的研究與教學。
  
  有人說錢理群好為人師,這話說得很準確。錢理群曾經說過,與他的20多本
  
  著作比起來,他更看重自己在北大近20年的教學活動。“我給北大的每一屆新生
  
  講過課,連續講了快20年。我把生命的一點亮色和尊嚴種植在他們心裏,這是給
  
  精神打一點底子,他們以後無論遭受什麽黑暗,都不會失去這麽一點底氣。”錢
  
  理群在他的著作中,常常引用他的學生的見解和論斷,他用這種方式,提升學生
  
  對學術的熱情,邀約他們跟自己一起進行心靈對話和精神探索。
  
  一個讀書人而沒有見識過錢理群講課的魅力,不能不說是個遺憾。一位學生
  
  的生動描述也許可以多少補償一點這種缺憾。“錢理群的選修課在北大出名地受
  
  歡迎。限定中文係的課,外係的學生會來旁聽;限定研究生的課,本科生也會來
  
  搶位子;原定小教室的不得不轉移到大教室,因為人多。有時一學期要換幾次教
  
  室。39歲考入北大做"老童生"研究生時的導師王瑤先生說,錢理群的課比包括他
  
  自己在內的許多老先生講得好。上過老錢課的人,都會對他獨一無二的講課風格
  
  留下極深的印象。老錢在北大開過不止一輪的魯迅、周作人、曹禹專題課。在北
  
  大,中文係老師講課的風格各異,但極少見像老錢那麽感情投入者。由於激動,
  
  眼鏡一會摘下,一會戴上,一會拿在手裏揮舞,一副眼鏡無意間變成了他的道具
  
  。他寫板書時,粉筆好像趕不上他的思路,在黑板上顯得跟踉蹌蹌,免不了會一
  
  段一段地折斷;他擦黑板時,似乎不願耽擱太多的時間,黑板擦和衣服一起用;
  
  講到興頭上,汗水在腦門上亮晶晶的,就像他急匆匆地趕路或者吃了辣椒後的滿
  
  頭大汗。來不及找手帕,就用手抹,白色的粉筆灰沾在臉上,變成了花臉。即使
  
  在鼕天,他也能講得一頭大汗,脫了外套還熱,就再脫毛衣。下了課,一邊和意
  
  猶未盡的學生聊天,一邊一件一件地把毛衣和外套穿回去。如果是講他所熱愛的
  
  魯迅,有時你能看到他眼中濕潤、閃亮的淚光,就像他頭上閃亮的汗珠。每當這
  
  種時刻,上百人的教室裏,除了老錢的講課聲之外,靜寂得衹能聽到呼吸聲。”
  
  (鄭勇的話)需要補充的是,錢理群的課堂上,從十幾歲到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
  
  五十歲再到六十歲,什麽年齡的人都有,從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到訪問學者到外
  
  來遊學的青年再到退休教師,什麽身份的人都有。對於這麽駁雜的聽課者,錢理
  
  群具有一種非凡的控製力,這種控製力不是靠演講技巧,而是靠他的熱情和真誠
  
  。這是掏心掏肺的講課,講着講着,他就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心放在了講臺上。
  
  那些無緣跨入北大校園的學子,衹要對錢理群的著作和學說有深切的感應,
  
  可以以另一種方式參與他的心靈對話和精神探索。他曾經不無得意地說:“我跟
  
  全國各地的年輕人保持聯繫,除了臺灣和西藏以外,每個省都有我的青年朋友。
  
  ”錢理群總是十分認真地給每一位朋友回信。有一回一連寫了70多封信,另一回
  
  一連寫了40多封。越是來自邊遠偏僻地區的信,他處理得越是認真。對於錢理群
  
  來說,他從那些來信中感到了生命的活力和搏動,感到了這個世界對他的精神探
  
  索的認可和接納,對於收到回信的人來說,則得到了來自自己所尊敬的學者的肯
  
  定、關愛和鼓勵。
  
  那些被他的著作所震撼所感動的年輕人中,很大部分是在閉塞、窮睏甚至貧
  
  病交加的惡劣環境中苦苦掙紮苦苦奮鬥的有志之士。錢理群總是懷着溫柔的感情
  
  理解他們、關愛他們並敬重他們,同時盡可能地對他們假以援手。有一回,一位
  
  在北大旁聽的文學愛好者給錢理群打電話說,自己是一位文學天才,現在遇到了
  
  經濟睏難,希望錢先生能夠幫助他。錢理群馬上帶着錢打車從燕北園來到北大校
  
  園,將錢送到那個人手裏後再打車回傢。與錢理群保持聯繫的讀書人,其實都是
  
  底層知識分子。他們身上藴含着豐富的精神信息。錢理群對他們的關懷,一方面
  
  是他教學事業的延伸,另一方面,他是以這種方式“自覺地與當代青年,與自己
  
  的時代,與社會底層保持精神上的聯繫。”(錢理群的話)也就是說,他以這種
  
  方式促成自己成為一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
  
  錢理群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好為人師,他總是明確意識到自己作為教授是北大
  
  的教授,作為學者是北大校園裏的學者。他常常強調,自己在北大的講課,講的
  
  是魯迅精神,弘揚的是北大傳統。在他的思想世界,魯迅精神與北大傳統是合一
  
  的。他求索、奮鬥了大半輩子,所仰仗的就是此一底氣。他將其概括為八個字:
  
  “獨立、自由、批判、創造”。——獨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批判的意識、創
  
  造的激情。當然,還必須加上一點,面對這個苦難深重、積弊千年的民族,錢理
  
  群一直持守着啓蒙的立場。不註重最後這一點,就不能完整地理解錢理群。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