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áng dài zuòzhělièbiǎo
sūn guǎng Sun Guangxuē jiǎn
cénshēn
táng dài  唐(715nián770nián)
xìng: cén
míng: cān
jíguàn: nán yáng

shīcíféng jīng shǐ On Meeting a Messenger to the Capital》    gāo shì xuē dēng 'ēn ASCENDING THE PAGODA AT THE TEMPLE OF KIND FAVOUR WITH GAO SHI AND XUE JU》   zǒu chuān xíng fèng sòng fēng chū shī zhēng A SONG OF RUNNING-HORSE RIVER IN FAREWELL TO GENERAL FENG OF THE WESTERN EXPEDITION》   lún tái fèng sòng fēng chū shī zhēng A SONG OF WHEEL TOWER IN FAREWELL TO GENERAL FENG OF THE WESTERN EXPEDITION》   bái xuě sòng pàn guān guī jīng A SONG OF WHITE SNOW IN FAREWELL TO FIELD-CLERK WU GOING HOME》    zuǒ shěng shí A Message to Censor Du Fu at his Office in the Left Court》   fènghè zhōng shū shè rén jiǎ zhì zǎo cháo míng gōng An Early Audience at the Palace of Light Harmonizing Secretary Jia Zhi's Poem》   běi tíng jiāo hòu fēng shòu jiàng huí jūn xiàn shàng North Court of the western suburbs of candidate letters Doctor Accept a surrender Back to the Army offer up》   chū zhì guó guān shè nán chí chéng zuǒ yòu shěng nán gōng zhū rén Guo early to West Official residences South Pond was About Provincial and Surname all decedent》   guò liáng zhōu fèng zèng zhāng shàng shū gōng Crosspiece State Present as a gift Zhang shang book Doctor fair》   gèngduōshīgē...

yuèdòucénshēnzài诗海dezuòpǐn!!!
原籍南阳,移居江陵(今湖北荆沙)。少时读书于嵩山,后游京洛河朔,隐居终南别业。天宝三年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赴安西高仙芝幕掌书记,复赴北庭封常清幕任职。对边塞生活深有体验。肃宗朝拜右补阙。长安收复后,转起居舍人,以上书指斥权佞,出为虢州长史。代宗朝入蜀,两任嘉州刺史。罢官后客居成都。其诗以边塞诗著称,写边塞风光及将士生活,气势磅礴,昂扬奔放。因而成了边塞诗派的代表。

[高适岑参]
唐宋以来,高适和岑参是经常被人们并称的两位诗人。例如杜甫说:“高岑殊缓步,
沈鲍得同行。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
史参三十韵》)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沧浪诗话》)辛文房
说:“参……诗调尤高,……与高适风骨颇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唐才子传》)
胡应麟说:“高岑悲壮为宗,王孟闲淡自得。”(《诗薮》)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诗风
相近,都以“风骨”著称,他们都曾厕身戎幕,擅长以古诗尤其是七古的形式来写边塞
题材,而且诗中充溢着感激不平之气。不过,这两位诗人同中又有异,在诗坛上各自作
出了不同的贡献。
  岑参(715—769),江陵(今属湖北)人。他二十岁后有十年时间,出入于京洛求
仕,三十岁应举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以后又任右补阙、虢州长史等官,后转嘉
州刺史,秩满罢官后卒于蜀中。有《岑嘉州诗集》。自天宝八载至至德二年春,岑参曾
两度出塞。第一次赴安西(今新疆库车),为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僚属,第二次入封常
清幕府,在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呆了三年,经常往来于北庭和轮台之间。
他的生平遭际和高适有相似之处,如年轻时曾至长安求仕不成,以及一度任卑职而终于
弃官从戎,等等。他的思想也和高适颇多相通之处,例如对于从军立功的向往:“功名
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对于权贵的反感:“何
处路最难?最难在长安。长安多权贵,珂珮声珊珊。儒生直如弦,权贵不须干。”
(《送张秘书》)这些都可以说是高、岑的共性。但是岑参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并且性
格好奇,在诗歌创作上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个性。
  岑参以边塞诗著称。沈德潜说:“参诗能作奇语,尤长于边塞。”(《唐诗别裁
集》)翁方纲也说:“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又加以边塞之作,奇气益出。”
(《石洲诗话》)
  盛唐边塞诗中的高亢乐观之作大多产生于开元年间,如王维诗作于开元十年前后和
二十七年赴凉州幕时期,崔颢诗作于开元十八年到天宝三载前河东代州幕中,王昌龄诗
作于开元中期以前,王之涣的诗也成于天宝元年以前。天宝年间,由于统治集团穷兵黩
武的开边政策造成了一系列的恶果,诗人们开始转而采取批判的态度,杜甫的《兵车行》
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岑参两次出塞都在天宝后期,但他处于安西北庭的特殊环境之中,
当时西域地区尚未受到开边政策的波及,仍能保持融洽和睦的民族关系,因而他的诗歌
就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成为盛唐边塞诗的殿军。
  岑诗“诗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这个特色在他早期的诗作中已
可见到。他的写景诗喜摄取不寻常的奇观,如:“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东望北阁
云,半入紫阁松。”(《因假归白阁西草堂》)他又喜以奇俊语写巧思,如“涧花燃暮
雨,潭树暖春云”(《高冠谷口招郑鄠》),从涧花的艳丽生发出燃烧的温度感,使云
雨潭树都浸淫在春暖之中。
  “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则把乡愁和
客梦化作可捣、可燃之物。这些诗都可见出诗人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
  出塞以后,岑参诗好奇的特点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喜以瑰丽的笔调,描写带
异域情调的新鲜事物或奇特风光,给边塞诗开拓了新奇的境界。他的一些诗兴致勃勃地
描写了由各民族的交流而带来的新事物,例如《优钵罗花歌》写“叶六瓣,花九房,夜
掩朝开多异香”的奇异花草;《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写当地别具风味的饮筵:“琵琶
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据有的研究者考
证,金叵罗系指饮酒用的吸管,平时可作为簪子插在发髻上,至今藏民饮酒仍普遍使用
吸管。《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则对由其他民族传入的音乐舞蹈进行了热情的描
述。他还以丰富活跃的想象描绘边塞的异域风光,如写吐鲁番北部的火焰山: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平明乍逐
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
孤云随马去。(《火山云歌送别》)
  火云随风雨晨散暮聚,炎热的蒸气弥漫四处,写出了其变幻出没的奇观。又如《热
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写水咸不冻的伊塞克湖,借助传闻和想象,以奇崛的语言和夸张手
法,写出了一个斑驳陆离的童话世界,给人留下了极其鲜明的印象。这种瑰丽奇峭的景
物描写,在盛唐边塞诗中是独具一格的。
  岑诗又好以出乎常情的奇特想象抒发豪迈情怀,化平凡为神奇,使他的诗歌充满奇
情壮采,富有力量感。例如他写对长安友人的思念:“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明日
归长安,为君急走马。”(《忆长安曲二章寄庞灈》之二)把思友之情着落在翩翩翻落
的马蹄下。著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于诗人二度出塞时,诗中写道: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
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
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人写北方飞雪,却用南国的春风和梨花作喻,这里不仅是因为梨花和雪都有相同
的颜色,而且梨花盛开时花团锦簇的景象恰能传达出大雪纷飞的势态。这一奇想把萧索
酷寒顿时转化为绚丽烂漫,从一开始就给全诗定下了豪迈乐观的基调。
  诗中写风中的红旗,却用凝固的字眼来形容。这就在色彩鲜丽的画面中,突出了奇
寒的感觉。这些描写都有意避实返虚,通过想象和虚构,把平凡的生活景象一变而为富
有美感的艺术形象,而类似的例子在岑参诗中可谓俯拾即是(后面举出的几首,也大多
可以同时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陈绎曾说“岑参诗尚巧主景”(《唐音癸签》引),胡
应麟说他“清新奇逸”(《诗薮》),都指出了岑参与高适不同的风格特征。
  岑参诗歌的用韵节奏也表现出刻意求奇的特色。他善于根据不同的内容需要变化旋
律,在夭矫多姿、不拘一格的节奏中追求声情并茂的美感。他的许多诗频频换韵,韵位
繁密,这种节奏和疏宕发越、富于跳跃性的才思互为表里,相得益彰,例如他的《凉州
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
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曲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
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诗中两句一韵,最后四句为一韵,十二句共换了五韵,各句又多用接字法蝉联而下,
造成复沓回旋的声情,深得民歌风韵。类似的例子还有《蜀葵花歌》以及《韦员外家花
树歌》等。
  又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
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
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用韵形式也和上述诗篇相似,两句一转,但与前诗以平声韵为主不同,这首诗通篇
的韵脚平仄互间,且仄声韵中又以“重浊而断”的入声为主,如“角”、“落”、
“黑”、“北”、“阔”、“脱”等。其中惟独“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用了上声韵,而这两句又恰好处在全诗的腹心处。这就造成了跌宕起伏的声情,与大军
出征的气氛适相呼应。而同样是送主帅率军远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又是一种
节奏: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
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
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诗一反传统上逢双押韵的惯例,而以三句为一用韵单位,句句用韵,且平、上、
入三声互换,造成一种拗峭劲折的音节,似紧锣密鼓,比《轮台歌》更富有紧张促迫的
感觉。如果把这两首诗和前引的《白雪歌》相比较,则后者基本上用仄声韵联贯到底,
在声情上就要舒缓平稳得多。可见岑诗在音律上的调度安排,是由诗的内容情调所决定
的,反过来它又加强了诗所要表现的基调。这也是岑参创造性的贡献之一。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 骆玉明,youth扫校)
    

pínglú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