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岑参
逢入京使
岑参 Cen Shen
逢入京使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It's a long way home, a long way east.
  I am old and my sleeve is wet with tears.
  We meet on horseback. I have no means of writing.
  Tell them three words: "He is safe."

【白话文】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注释】 1、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3、凭:托。

【赏析】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见《艺概·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
(刘逸生)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岑参 Cen Shen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The pagoda, rising abruptly from earth,
  Reaches to the very Palace of Heaven....
  Climbing, we seem to have left the world behind us,
  With the steps we look down on hung from space.
  It overtops a holy land
  And can only have been built by toil of the spirit.
  Its four sides darken the bright sun,
  Its seven stories cut the grey clouds;
  Birds fly down beyond our sight,
  And the rapid wind below our hearing;
  Mountain-ranges, toward the east,
  Appear to be curving and flowing like rivers;
  Far green locust-trees line broad roads
  Toward clustered palaces and mansions;
  Colours of autumn, out of the west,
  Enter advancing through the city;
  And northward there lie, in five graveyards,
  Calm forever under dewy green grass,
  Those who know life's final meaning
  Which all humankind must learn.
  ...Henceforth I put my official hat aside.
  To find the Eternal Way is the only happiness.

【白话文】 大雁塔的气势宛如平地涌出,
孤傲高峻耸立好象直接天宫。
登上雁塔绝顶仿佛离开尘世,
沿阶盘旋攀登有如升越太空。
高耸宏伟似乎压盖神州大地,
峥嵘崔嵬简直胜过鬼斧神工。
四角挺拔顶天遮住太阳光辉,
塔高七层紧紧地接连着苍穹。
站在塔顶鸟瞰指点翱翔飞鸟,
俯身向下倾听阵阵怒吼狂风。
山连着山好比波涛汹涌起伏,
奔走如百川归海来朝见帝京。
两行青槐夹着天子所行道路,
宫阙楼台变得多么精巧玲珑。
悲凉秋色打从关西弥漫而来,
苍苍茫茫已经布满秦关之中。
再看看长安城北汉代的五陵,
历经万古千秋依然青青
清净寂来的佛理我完全领悟。
行善施道素来是我做人信奉。
我发誓回去后行将辞官归隐,
我觉得佛道的确能济世无穷。

【注释】 浮图:原是梵文佛陀的音译,这里指佛塔。
五陵:指汉代五个帝王的陵墓,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及昭帝平陵。
突兀:高耸。
鬼工:非人力所能。
宫馆:宫阙。
净理:佛理。
胜因:善缘。
挂冠:辞官。
觉道:佛道。

【赏析】 此诗是写登佛塔回望景物,望而生发,忽悟佛理,决意辞官学佛,以求济世,暗寓对国是无可奈何的情怀。
首二句写未登之前仰望全塔;三、四句写登塔;五至八句写塔之高耸雄峻。九、十句写由上俯看;十一至十八句,写在塔顶向东南西北各方所见的景物。最后四句写忽悟“净理”,甚至想“挂冠”而去。
诗在描摹大雁塔的巍峨高大方面,可谓匠心独运。“如涌出”、“耸天宫”、“碍白日”、“摩苍穹”等等,语语惊人,令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不禁为之惊叹。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Cen Shen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Look how swift to the snowy sea races Running-Horse River! --
  And sand, up from the desert, flies yellow into heaven.
  This Ninth-month night is blowing cold at Wheel Tower,
  And valleys, like peck measures, fill with the broken boulders
  That downward, headlong, follow the wind.
  ...In spite of grey grasses, Tartar horses are plump;
  West of the Hill of Gold, smoke and dust gather.
  O General of the Chinese troops, start your campaign!
  Keep your iron armour on all night long,
  Send your soldiers forward with a clattering of weapons!
  ...While the sharp wind's point cuts the face like a knife,
  And snowy sweat steams on the horses' backs,
  Freezing a pattern of five-flower coins,
  Your challenge from camp, from an inkstand of ice,
  Has chilled the barbarian chieftain's heart.
  You will have no more need of an actual battle! --
  We await the news of victory, here at the western pass!

【白话文】 你难道不曾看见,辽阔的走马川,
紧连雪海边,浩瀚的沙漠,黄沙滚滚接蓝天。
轮台九月的秋风,日夜在狂吼,走马川的碎石,一块块大如斗。
随着狂风席卷,满地乱石飞走。匈奴草场变黄,正是秋高马肥,
金山西面胡骑乱边,烟尘乱飞,汉家的大将军,奉命率兵西征。
将军身著铠甲,日日夜夜不脱,半夜行军,战士戈矛互相撞拨,
凛冽寒风吹来,人面有如刀割。马背上雪花,被汗气熏化蒸发,
五花马的斑纹,旋即就结成冰,军帐中,起草檄文砚水也冻凝。
匈奴骑兵,个个闻风心惊胆战,早就料到,他们不敢短兵相接,只在车师西门,等待献俘报捷。

【注释】 走马川:又名左末河,即今新疆车尔成河。
轮台:在今新疆米泉县境。
军师:似应为车师。蘅塘退士本作军师。车师为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吐鲁番县。
金山:即阿尔泰山。
汉家:这里实借汉以指唐。
连钱:马身上的斑纹。

【赏析】 诗中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写得惊心动魄,绘声绘色,热情奔放,气势昂扬。全诗句句用韵,除开头两句外,三句一转韵,这在七言古诗中是不多见的
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此诗是写雄奇豪壮的。
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
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语句豪爽,如风发泉涌,真实动人。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

[鉴赏]
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边塞之作,奇气益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奇而婉,侧重在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这首诗则是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送行。

  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这是白天的景象。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象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平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下面写匈奴利用草黄马肥的时机发动了进攻,“金山西见烟尘飞”,“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了唐军早有戒备。下面,诗由造境转而写人,诗歌的主人公──顶风冒寒前进着的唐军将士出现了。诗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如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划,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样的军队有谁能敌呢?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行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样自然。

  全篇奇句豪气,风发泉涌,由于诗人有边疆生活的亲身体验,因而此诗能“奇而入理”,“奇而实确”,真实动人。

  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韵位密集,换韵频数,节奏急促有力,情韵灵活流宕,声调激越豪壮,有如音乐中的进行曲。

  (张燕瑾)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Cen Shen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犁,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On Wheel Tower parapets night-bugles are blowing,
  Though the flag at the northern end hangs limp.
  Scouts, in the darkness, are passing Quli,
  Where, west of the Hill of Gold, the Tartar chieftain has halted
  We can see, from the look-out, the dust and black smoke
  Where Chinese troops are camping, north of Wheel Tower.
  ...Our flags now beckon the General farther west-
  With bugles in the dawn he rouses his Grand Army;
  Drums like a tempest pound on four sides
  And the Yin Mountains shake with the shouts of ten thousand;
  Clouds and the war-wind whirl up in a point
  Over fields where grass-roots will tighten around white bones;
  In the Dagger River mist, through a biting wind,
  Horseshoes, at the Sand Mouth line, break on icy boulders.
  ...Our General endures every pain, every hardship,
  Commanded to settle the dust along the border.
  We have read, in the Green Books, tales of old days-
  But here we behold a living man, mightier than the dead.

【白话文】 轮台城头夜里吹起了阵阵号角,轮台城北预兆胡人的昴星坠落。
紧急的军书昨夜飞速送过渠黎,报告单于的骑兵已到了金山西。
从岗楼上西望只看见烟尘弥漫,汉家的军马屯驻在轮台的城北。
封将军拥旌节衔亲自出去西征,凌晨吹号集合了大军威武前进。
四方的战鼓雷动宛如雪海汹涌,三军的喊声轰鸣象是阴山震动。
敌营上空的乌云屯集气氛阴沉,战场上的尸骨与草根纠缠不清。
剑河风急吹得阴云布满了天空,沙口石冻快把虎马的铁蹄冻脱。
封亚相为了王事勤劳含辛茹苦,发誓报答君主平定边境的烟尘。
自古来英雄名垂青史谁人不见?而今可见封将军功名胜过古人。

【注释】 1、旌头:即“髦头”,也即是二十八宿中的昴宿,旧时以为“胡星”。旌头落:意谓胡人败亡之兆。
2、戍楼:驻防的城楼。
3、虏塞:敌方要塞。

【赏析】 这首七古与《走马川行》系同一时期、为同一事、赠同一人之作。但《走马川行》未写战斗,而是通过将士顶风冒雪的夜行军情景烘托必胜之势;此诗则直写战阵之事,具体手法与前诗也有所不同。此诗可分四层。

  起首六句写战斗以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虽是制造气氛,却与《走马川行》从自然环境落笔不同。那里是飞沙走石,暗示将有一场激战;而这里却直接从战阵入手:军府驻地的城头,角声划破夜空,呈现出一种异样的沉寂,暗示部队已进入紧张的备战状态。据《史记·天官书》:“昴为髦头(旄头),胡星也”,古人认为旄头跳跃主胡兵大起,而“旄头落”则主胡兵覆灭。“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连用“轮台城”三字开头,造成连贯的语势,烘托出围绕此城的战时气氛。把“夜吹角”与“旄头落”两种现象联系起来,既能表达一种敌忾的意味,又象征唐军之必胜。气氛酝足,然后倒插一笔:“羽书昨夜过渠黎(在今新疆轮台县东南),单于已在金山(阿尔泰山)西”,交待出局势紧张的原因在于胡兵入寇。果因倒置的手法,使开篇奇突警湛。“单于已在金山西”与“汉兵屯在轮台北”,以相同句式,两个“在”字,写出两军对垒之势。敌对双方如此逼近,以至“戍楼西望烟尘黑”,写出一种濒临激战的静默。局势之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紧接四句写白昼出师与接仗。手法上与《走马川行》写夜行军大不一样,那里是衔枚急走,不闻人声,极力描写自然;而这里极力渲染吹笛伐鼓,是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突出军队的声威。开篇是那样奇突,而写出师是如此从容、镇定,一张一弛,气势益显。作者写自然好写大风大雪、极寒酷热,而这里写军事也是同一作风,将是拥旄(节旄,军权之象征)之“上将”,三军则写作“大军”,士卒呐喊是“大呼”。总之,“其所表现的人物事实都是最伟大、最雄壮的、最愉快的,好象一百二十面鼓,七十面金钲合奏的鼓吹曲一样,十分震动人的耳鼓。和那丝竹一般细碎而悲哀的诗人正相反对。”(徐嘉瑞《岑参》)于是军队的声威超于自然之上,仿佛冰冻的雪海亦为之汹涌,巍巍阴山亦为之摇撼,这出神入化之笔表现出一种所向无敌的气概。

  “三军大呼阴山动”,似乎胡兵亦将败如山倒。殊不知下面四句中,作者拗折一笔,战斗并非势如破竹,而斗争异常艰苦。“虏塞兵气连云屯”,极言对方军队集结之多。诗人借对方兵力强大以突出己方兵力的更为强大,这种以强衬强的手法极妙。“战场白骨缠草根”,借战场气氛之惨淡暗示战斗必有重大伤亡。以下两句又极写气候之奇寒。“剑河”、“沙口”这些地名有泛指意味,地名本身亦似带杀气;写风曰“急”,写雪片曰“阔”,均突出了边地气候之特征;而“石冻马蹄脱”一语尤奇:石头本硬,“石冻”则更硬,竟能使马蹄脱落,则战争之艰苦就不言而喻了。作者写奇寒与牺牲,似是渲染战争之恐怖,但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作为一个意志坚忍、喜好宏伟壮烈事物的诗人,如此淋漓兴会地写战场的严寒与危苦,是在直面正视和欣赏一种悲壮画面,他这样写,正是歌颂将士之奋不顾身。他越是写危险与痛苦,便“越发得意,好象吃辣子的人,越辣的眼泪出,更越发快活。”(徐嘉瑞《岑参》)下一层中说到“甘苦辛”,亦应有他自身体验在内。

  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奏凯,以颂扬作结。封常清于天宝十三载以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在汉时位次宰相,故诗中美称为“亚相”。“誓将报主静边尘”,虽只写“誓”,但通过前面两层对战争的正面叙写与侧面烘托,已经有力地暗示出此战必胜的结局。末二句预祝之词,说“谁不见”,意味着古人之功名书在简策,万口流传,早觉不新鲜了,数风流人物,则当看今朝。“今见功名胜古人”,朴质无华而掷地有声,遥应篇首而足以振起全篇。上一层写战斗艰苦而此处写战胜之荣耀,一抑一扬,跌宕生姿。前此皆两句转韵,节奏较促,此四句却一韵流转而下,恰有奏捷的轻松愉快之感。在别的诗人看来,一面是“战场白骨缠草根”而一面是“今见功名胜古人”,不免生出“一将功成万骨枯”一类感慨,盖其同情在于弱者一面。而作为盛唐时代浪漫诗风的重要代表作家的岑参,无疑更喜欢强者,喜欢塑造“超人”的形象。读者从“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所感到的,不正如此么?

  全诗四层写来一张一弛,顿挫抑扬,结构紧凑,音情配合极好。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又运用象征、想象和夸张等手法,特别是渲染大军声威,造成极宏伟壮阔的画面,使全诗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和边塞生活的气息,成功地表现了三军将士建功报国的英勇气概。就此而言,又与《走马川行》并无二致。

  (周啸天)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Cen Shen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The north wind rolls the white grasses and breaks them;
  And the Eighth-month snow across the Tartar sky
  Is like a spring gale, come up in the night,
  Blowing open the petals of ten thousand peartrees.
  It enters the pearl blinds, it wets the silk curtains;
  A fur coat feels cold, a cotton mat flimsy;
  Bows become rigid, can hardly be drawn
  And the metal of armour congeals on the men;
  The sand-sea deepens with fathomless ice,
  And darkness masses its endless clouds;
  But we drink to our guest bound home from camp,
  And play him barbarian lutes, guitars, harps;
  Till at dusk, when the drifts are crushing our tents
  And our frozen red flags cannot flutter in the wind,
  We watch him through Wheel-Tower Gate going eastward.
  Into the snow-mounds of Heaven-Peak Road....
  And then he disappears at the turn of the pass,
  Leaving behind him only hoof-prints.

【白话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注释】 选自《岑嘉州集》,岑参,江陵人,唐代人。
岑参于天宝十三载(754)夏秋之交到北庭,至德二载(757)春夏之交东归,其间三历雪季,此诗之作,不详何时。
武判官,未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
中军: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所居。
"风掣"句: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
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象梨花开了一样。
珠帘:以珠子穿缀成的挂帘。罗幕:丝织帐幕。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
锦衾(jīn)薄:盖了华美的织锦被子还觉得薄。形容天气很冷。
角弓:饰有兽角的弓。控:拉开。这句说因为太冷,将军都拉不开弓了。
着:穿上。
瀚海:大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
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
辕门:军营的大门,临时用车辕架成,故称。
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赏析】 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正如诗题所标示的那样,这首诗以歌咏白雪为主要内容,同时也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诗一开头,就把边地奇寒、早雪的特异风光和壮丽景色,通过典型事物,用饱蘸淡墨的画笔,以浪漫主义手法氢它描绘了出来。北风卷地,连那坚韧不拨的白草,也为之摧折。那风啊,简直是一把锋利的铲刀,把大地乔得净荡荡的了。可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之间,竟变成了异样的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这玉树琼枝,千姿百态的冰雪世界,却春风阵了,象是醉人的芬芳灿烂的江南春色。这境界该是怎样的新奇壮美!在这壮观的奇景辉映下,诗人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描写了这早雪带来的令人难耐的奇寒。那飘飞的雪花啊,连帐内的罗幕都打湿了;狐皮袍子不暖啊,盖的锦被也嫌太薄;将军的手啊,已冻得拉不开弓;征战护身的铁衣啊,也冷得难以穿上。但就在这一派难耐的奇寒中,透出了一股雄的健的气息。珠帘罗幕,狐裘锦衾,是多么的富丽;将军角弓,都护铁衣,又是多么威严。它巧妙地把防守边疆,战胜奇寒的将士,生动而鲜明地烘托了出来。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毕竟还是奇寒,从而才能显示出防守边疆的将士,是怎样艰苦卓绝。八月在内地,正是桂子飘香,皓月增辉的美好时节,而边地呢,已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可是,这瀚海坚冰,万里凝云,虽然愁惨,但不萧瑟、凄凉,而是浑厚、沉郁,这正是岑参边塞诗歌奇峭的艺术风格的特征。正是在这漫天皆白,寒气袭人的时候,中军设宴,饯别归客。一时胡琴、琵琶、羌笛齐奏,伴着塞外风光,自是别有一番天韵。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
岑参的边塞诗奇丽壮美,富于浪漫主义激情,也不乏浪漫手法。他善于写奇丽壮美的西北边塞风光,如火山、沙漠、雪海、草原、狂风等,然而这些奇特壮美的自然现象又常常构成艰苦卓绝的环境,形成对军旅生活的考验。而诗人又极善于把边关将士放在这样的考验中,突现他们的豪情壮气。边疆环境的恶劣,边陲生活和战事的艰苦,有力地衬托出戍边将士的英雄主义精神。诗人善于使用夸张、比喻等浪漫主义表达方式,如"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岑参与高适都长于写边塞诗,且都具有豪迈雄壮的风格,又都长于七言歌行体。因而自当时起就有"高岑"之并称。但二人又有许多不同。仅就二人的边塞诗而言,高偏于悲壮,岑偏于奇丽;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高诗浑厚质实,岑诗瑰奇俊峭;高富于现实关怀,岑长于浪漫想象。大抵就思想而言,高深于岑;就艺术而论,岑美于高。岑诗的艺术个性极为明显,他是盛唐李白之外的又一位优秀的浪漫诗人。

[简要评析] 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正如诗题所标示的那样,这首诗以歌咏白雪为主要内容,同时也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诗一开头,就把边地奇寒、早雪的特异风光和壮丽景色,通过典型事物,用饱蘸淡墨的画笔,以浪漫主义手法氢它描绘了出来。北风卷地,连那坚韧不拨的白草,也为之摧折。那风啊,简直是一把锋利的铲刀,把大地乔得净荡荡的了。可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之间,竟变成了异样的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这玉树琼枝,千姿百态的冰雪世界,却春风阵了,象是醉人的芬芳灿烂的江南春色。这境界该是怎样的新奇壮美!在这壮观的奇景辉映下,诗人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描写了这早雪带来的令人难耐的奇寒。那飘飞的雪花啊,连帐内的罗幕都打湿了;狐皮袍子不暖啊,盖的锦被也嫌太薄;将军的手啊,已冻得拉不开弓;征战护身的铁衣啊,也冷得难以穿上。但就在这一派难耐的奇寒中,透出了一股雄的健的气息。珠帘罗幕,狐裘锦衾,是多么的富丽;将军角弓,都护铁衣,又是多么威严。它巧妙地把防守边疆,战胜奇寒的将士,生动而鲜明地烘托了出来。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毕竟还是奇寒,从而才能显示出防守边疆的将士,是怎样艰苦卓绝。八月在内地,正是桂子飘香,皓月增辉的美好时节,而边地呢,已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可是,这瀚海坚冰,万里凝云,虽然愁惨,但不萧瑟、凄凉,而是浑厚、沉郁,这正是岑参边塞诗歌奇峭的艺术风格的特征。正是在这漫天皆白,寒气袭人的时候,中军设宴,饯别归客。一时胡琴、琵琶、羌笛齐奏,伴着塞外风光,自是别有一番天韵。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

[赏析二]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周啸天)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Cen Shen
寄左省杜拾遗

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Together we officials climbed vermilion steps,
  To be parted by the purple walls....
  Our procession, which entered the palace at dawn,
  Leaves fragrant now at dusk with imperial incense.
  ...Grey heads may grieve for a fallen flower,
  Or blue clouds envy a lilting bird;
  But this reign is of heaven, nothing goes wrong,
  There have been almost no petitions.

【白话文】 我们并排走向朝廷的红色台阶,然后分别站在左省右省的列队。
拂晓随着宫廷仪仗队进去朝拜,黄昏时浑身沾满御炉香气回归。
满头白发力不从心为落花流泪,羡慕别人如鸟入青云展翅高飞。
贤明的朝廷没有什么阙事遗漏,自己觉得谏议的奏书越来越稀。

又一:
和你一起小跑着登上红色的台阶,隔着中书省、分属办公。
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带着御香回家。
满头白发哀伤花儿落下,羡慕在青云中高飞的鸟儿。
圣明的朝廷没有什么过失、缺点。自己劝谏的奏章也少了。

【注释】 联:同。
曹:官署。
天仗:皇家的仪仗。
惹:沾染。
阙事:缺失之处。
自:当然。

【赏析】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诗人由杜甫的推荐而任右补阙。次年写此诗。诗是投赠友人杜甫的。因而描写谏议官左拾遗的官场生活。然后自伤迟暮,无法尽力,规劝别人继续进取。笔法隐晦,曲折地抒发内心之忧愤。词藻艳丽,雍容华贵。
杜拾遗即杜甫。岑参和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岑参任右补阙,杜甫任左拾遗。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他们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诗人与友人同为朝廷谏官,每日过着死板、无聊的仕途生活,没有为国为民做什么,熬得头发都白了,心中苦闷、悲愤。朝廷没有缺点,不用归谏。看似赞颂,实则嘲讽。本诗寓贬于褒,隐晦曲折,抒发了诗人心中的郁闷。

[鉴赏]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岑参与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757─758),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诗人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象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但揭开“荣华显贵”的帷幕,却使我们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虚、无聊、死板、老套。不是么?每天他们总是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但君臣们办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定了什么兴利除弊、定国安邦之策呢?没有。诗人特意告诉我们,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怎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如果我们联系当时安史乱后国家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对照上面四句所描写的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朝廷现状,就会更加清楚地感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两句,语愤情悲,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阙事,指缺点、过错。有人说这两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又何须“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呢?很显然,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这和当时同为谏官的杜甫感慨“袞职曾无一字补”(《题省中壁》)、“何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是语异而心同的。所以杜甫读了岑参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阙见赠》)他是看出岑诗中的“潜台词”的。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棉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何庆善)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岑参 Cen Shen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Cock-crow, the Purple Road cold in the dawn;
  Linnet songs, court roofs tinted with April;
  At the Golden Gate morning bell, countless doors open,
  And up the jade steps float a thousand officials
  With flowery scabbards.... Stars have gone down;
  Willows are brushing the dew from the flags –
  And, alone on the Lake of the Phoenix, a guest
  Is chanting too well The Song of Bright Spring.

【白话文】 五更鸡鸣,京都路上曙光略带微寒;
黄莺鸣啭,长安城里已是春意阑珊。
望楼晓钟响过,宫殿千门都已打开;
玉阶前仪仗林立,簇拥上朝的官员。
启明星初落,花径迎来佩剑的侍卫;
柳条轻拂着旌旗,一滴滴露珠未干。
唯有凤池中书舍人贾至,写诗称赞;
他的诗是曲阳春白雪,要和唱太难。

【注释】 1、紫陌:京都的道路。
2、皇州:帝都,指长安。
3、仙仗:指皇帝的仪仗。
4、凤凰池:也称凤池,指中书省。

【赏析】 这是以咏"早朝"为题的唱和诗,内容只尽力铺设早朝的庄严隆重而已,无甚价值。诗围绕"早朝"两字作文章;"曙光"、"晓钟"、"星初落"、"露未干"都切"早"字;而"金阙"、"玉阶"、"仙仗"、"千官"、"旌旗",皆切"朝"字。末联点出酬和之意,推崇对方。表示谦卑,都恰到好处。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岑参 Cen Shen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
  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
  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
  囊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
  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
  却笑霍嫖姚,区区徒尔为。
  西郊候中军,平沙悬落晖。
  驿马从西来,双节夹路驰。
  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
  如公未四十,富贵能及时。
  直上排青云,傍看疾若飞。
  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
  天子日殊宠,朝廷方见推。
  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侧身佐戎幕,敛衽事边陲。
  自逐定远侯,亦著短后衣。
  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
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宫诸故人
岑参 Cen Shen
  黜官自西掖,待罪临下阳。
  空积犬马恋,岂思鹓鹭行。
  素多江湖意,偶佐山水乡。
  满院池月静,卷帘溪雨凉。
  轩窗竹翠湿,案牍荷花香。
  白鸟上衣璧,青苔生笔床。
  数公不可见,一别尽相忘。
  敢恨青琐客,无情华省郎。
  早年迷进退,晚节悟行藏。
  他日能相访,嵩南旧草堂。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
岑参 Cen Shen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
  汉中二良将,今昔各一时。
  韩信此登坛,尚书复来斯。
  手把铜虎符,身总丈人师。
  错落北斗星,照耀黑水湄。
  英雄若神授,大材济时危。
  顷岁遇雷云,精神感灵祇。
  勋业振青史,恩德继鸿私。
  羌虏昔未平,华阳积僵尸。
  人烟绝墟落,鬼火依城池。
  巴汉空水流,褒斜惟鸟飞。
  自公布德政,此地生光辉。
  百堵创里闾,千家恤悼婪。
  层城重鼓角,甲士如熊罴。
  坐啸风自调,行春雨仍随。
  芃芃麦苗长,蔼蔼桑叶肥。
  浮客相与来,群盗不敢窥。
  何幸承嘉惠,小年即相知。
  富贵情易疏,相逢心不移。
  置酒宴高馆,娇歌杂青丝。
  锦席绣拂庐,玉盘金屈卮。
  春景透高戟,江云篲长麾。
  枥马嘶柳阴,美人映花枝。
  门传大夫印,世拥上将旗。
  承家令名扬,许国苦节施。
  戎幕宁久驻,台阶不应迟。
  别有弹冠士,希君无几遗。
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
岑参 Cen Shen
  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
  古塞千年空,阴山独崔嵬。
  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风来。
  日暮上北楼,杀气凝不开。
  大荒无鸟飞,但见白龙塠。
  旧国眇天末,归心日悠哉。
  上将新破胡,西郊绝烟埃。
  边城寂无事,抚剑空徘徊。
  幸得趋幕中,托身厕群才。
  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岑参 Cen Shen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飕。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
岑参 Cen Shen
  常爱张仪楼,西山正相当。
  千峰带积雪,百里临城墙。
  烟氛扫晴空,草树映朝光。
  车马隘百井,里闬盘二江。
  亚相自登坛,时危安此方。
  威声振蛮貊,惠化钟华阳。
  旌节罗广庭,戈鋋凛秋霜。
  阶下貔虎士,幕中鹓鹭行。
  今我忽登临,顾恩不望乡。
  知己犹未报,鬓毛飒已苍。
  时命难自知,功业岂暂忘。
  蝉鸣秋城夕,鸟去江天长。
  兵马休战争,风尘尚苍茫。
  谁当共携手,赖有冬官郎。
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通人
岑参 Cen Shen
  太乙连太白,两山知几重。
  路盘石门窄,匹马行才通。
  日西倒山寺,林下逢支公。
  昨夜山北时,星星闻此钟。
  秦女去已久,仙台在中峰。
  箫声不可闻,此地留遗踪。
  石潭积黛色,每岁投金龙。
  乱流争迅湍,喷薄如雷风。
  夜来闻清磬,月出苍山空。
  空山满清光,水树相玲珑。
  回廊映密竹,秋殿隐深松。
  灯影落前溪,夜宿水声中。
  爱兹林峦好,结宇向溪东。
  相识唯山僧,邻家一钓翁。
  林晚栗初拆,枝寒梨已红。
  物幽兴易惬,事胜趣弥浓。
  愿谢区中缘,永依金人宫。
  寄报乘辇客,簪裾尔何容。
潼关镇国军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
岑参 Cen Shen
  胡寇尚未尽,大军镇关门。
  旌旗遍草木,兵马如云屯。
  圣朝正用武,诸将皆承恩。
  不见征战功,但闻歌吹喧。
  儒生有长策,闭口不敢言。
  昨从关东来,思与故人论。
  何为廊庙器,至今居外藩。
  黄霸宁淹留,苍生望腾骞。
  卷帘见西岳,仙掌明朝暾。
  昨夜闻春风,戴胜过后园。
  各自限官守,何由叙凉温。
  离忧不可忘,襟背思树萱。
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
岑参 Cen Shen
  峡口秋水壮,沙边且停桡。
  奔涛振石壁,峰势如动摇。
  九月芦花新,弥令客心焦。
  谁念在江岛,故人满天朝。
  无处豁心胸,忧来醉能销。
  往来巴山道,三见秋草雕。
  狄生新相知,才调凌云霄。
  赋诗析造化,入幕生风飙。
  把笔判甲兵,战士不敢骄。
  皆云梁公后,遇鼎还能调。
  离别倏经时,音尘殊寂寥。
  何当见夫子,不叹乡关遥。
寄青城龙溪奂道人
岑参 Cen Shen
  五岳之丈人,西望青瞢瞢。
  云开露崖峤,百里见石棱。
  龙溪盘中峰,上有莲华僧。
  绝顶小兰若,四时岚气凝。
  身同云虚无,心与溪清澄。
  诵戒龙每听,赋诗人则称。
  杉风吹袈裟,石壁悬孤灯。
  久欲谢微禄,誓将归大乘。
  愿闻开士说,庶以心相应。
梁州对雨怀麴二秀才便麴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
岑参 Cen Shen
  江上云气黑,脾山昨夜雷。
  水恶平明飞,雨从嶓冢来。
  濛濛随风过,萧飒鸣庭槐。
  隔帘湿衣巾,当暑凉幽斋。
  麴生住相近,言语阻且乖。
  卧疾不见人,午时门始开。
  终日看本草,药苗满前阶。
  兄弟早有名,甲科皆秀才。
  二人事慈母,不弱古老莱。
  昨叹携手迟,未尽平生怀。
  爱君有佳句,一日吟几回。
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
岑参 Cen Shen
  王生今才子,时辈咸所仰。
  何当见颜色,终日劳梦想。
  驱车到关下,欲往阻河广。
  满目徒春华,思君罢心赏。
  开门见太华,朝日映高掌。
  忽觉莲花蜂,别来更如长。
  无心顾微禄,有意在独往。
  不负林中期,终当出尘网。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岑参 Cen Shen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昨日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萧条景,拔刺飞兜鸧。
  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
岑参 Cen Shen
  次舍山郭近,解鞍鸣钟时。
  主人炊新粒,行子充夜饥。
  关月生首阳,照见华阴祠。
  苍茫秋山晦,萧瑟寒松悲。
  久从园庐别,说与朋知辞。
  旧壑兰杜晚,归轩今已迟。
宿东溪王屋李隐者
岑参 Cen Shen
  山店不凿井,百家同一泉。
  晚来南村黑,雨色和人烟。
  霜畦吐寒菜,沙雁噪河田。
  隐者不可见,天坛飞鸟边。
郊行寄杜位
岑参 Cen Shen
  崷崪空城姻,凄清寒山景。
  秋风引归梦,昨夜到汝颍。
  近寺闻钟声,映陂见树影。
  所思何由见,东北徒引领。
怀叶县关操姚旷韩涉李叔齐
岑参 Cen Shen
  数子皆故人,一时吏宛叶。
  经年总不见,书札徒满箧。
  斜日半空庭,旋风走梨叶。
  去君千里地,言笑何时接。
首页>> 文学论坛>>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