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柳亞子 Liu Yazi(現代中國)瀋尹默 Shen Yinmo(現代中國)海子 Hai Zi(現代中國)
洛夫 Lo Fu(現代中國)舒婷 Shu Ting(現代中國)徐志摩 Xu Zhimo(現代中國)
席慕容 Ximurong(現代中國)餘光中 Yu Guangzhong(現代中國)食指 Si Zhi(現代中國)
劉半農 Liu Bannong(現代中國)北島 Bei Dao(現代中國)顧城 Gu Cheng(現代中國)
卞之琳 Bian Zhilin(現代中國)戴望舒 Dai Wangshu(現代中國)多多 Duo Duo(現代中國)
昌耀 Chang Yao(現代中國)嚮明 Xiang Ming(現代中國)孤夜賞雨 Gu Yeshangyu(現代中國)
離離 Chi Chi(現代中國)陳忠坤 Chen Zhongkun(現代中國)熊焱 Xiong Yan(現代中國)
絶壁孤俠 Jue Biguxia(現代中國)迪拜 DiBai(現代中國)祁鴻升 Qi Hongsheng(現代中國)
杯中衝浪 Wang XuSheng(現代中國)魯緒剛 Lu XuGang(現代中國)餘刃 Yu Ren(現代中國)
白琳 Bai Lin(現代中國)太陽島 Tai Yangdao(現代中國)秋葉 Qiu She(現代中國)
佚名 Yi Ming(現代中國)周夢蝶 Zhou Mengdie(現代中國)鄭愁予 Zheng Chouyu(現代中國)
蘭語凝嫣 Lan Yuningyan(現代中國)劉華明 Liu Huaming(現代中國)陸華軍 Liu Huajun(現代中國)
離開 Chi Kai(現代中國)郭沫若 Guo MoRuo(現代中國)林泠 Lin Ling(現代中國)
商禽 Shang Qin(現代中國)羅門 Luo Men(現代中國)西川 Xi Chuan(現代中國)
歐陽江河 Ouyang Jianghe(現代中國)翟永明 Di Yongming(現代中國)楊煉 Yang Lian(現代中國)
張錯 Zhang Cuo(現代中國)田間 Tian Jian(現代中國)阿壠 A Long(現代中國)
紀弦 Ji Xian(現代中國)灰娃 Hui Wa(現代中國)馬驊 Ma Hua(現代中國)
覃子豪 Qin Zihao(現代中國)林亨泰 Lin Hengtai(現代中國)蓉子 Rong Zi(現代中國)
瘂弦 Ya Xian(現代中國)楊喚 Yang Huan(現代中國)羊令野 Yang Lingye(現代中國)
林徽因 Lin Huiyin(現代中國)白萩 Bai Qiu(現代中國)管管 Guan Guan(現代中國)
北村
現代中國  (1965年九月16日)
名: 康洪
籍貫: 中國福建省長汀縣

言情 describe loving stories (books)《公路上的靈魂》
影視同名 film and television homonymy《周漁的火車》
推理偵探 consecution detective《我和上帝有個約》

閱讀北村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北村
  北村,本名康洪,1965年9月16日生於中國福建省長汀縣。北村的小說創作是從先鋒小說開始的。1992年北村個人創作轉型,從先鋒小說創作轉嚮關註人的靈魂、人性和終極價值的探索。代表作品有《瑪卓的愛情》、《傷逝》、《周漁的喊叫》等,除了寫作小說之外,還創作了詩歌和影視作品,著有《北村詩集》,電影作品《周漁的火車》等。
  
  1981年---1985年:就讀廈門大學中文糸,獲漢語言文學學士學位。
  1985年8月從廈門大學畢業,任職福建省文聯《福建文學》編輯。
  1986年:小說處女作《黑馬群》發表。《作品與爭鳴》選載,作品因寫法新穎産生爭鳴。1987年:小說《諧振》刊於《人民文學》1-2月合刊號,産生廣泛影響。
  從1988年開始,發表《逃亡者說》等一糸列“者說”糸列小說,計有:1990年:《劫持者說》,1991年:《披甲者說》,1991年:《陳守存冗長的一天》,《歸鄉者說》1992年:《聒噪者說》。這個糸列的小說使北村躋身於中國先鋒小說傢的行列,被譽為中國先鋒文學的代表作傢之一,受到批評界廣泛關註。
  1992年北村個人創作轉型,從先鋒小說創作轉嚮關註人的靈魂、人性和終極價值的探索,發表了第二糸列的小說高潮,計有:1993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施洗的河》 《武則天》,小說《瑪卓的愛情》、《孫權的故事》、《水土不服》、《最後的藝術傢》、《傷逝》等。在文壇引起強烈反響,以“神性寫作”成為小說界的一個獨特現象。
  
  北村
  從19 99年開始,北村進入第三個階段的寫作,即描繪人在追求終極價值時的心靈過程和人性睏難。計有長篇小說《老木的琴》,本篇獲得該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上榜小說。還有小說《周漁的喊叫》、《長徵》、《公民凱恩》等。小說《周漁的喊叫》引起關註,被拍攝為電影《周漁的火車》,成為當年的中國影壇大片。
  從2003年開始,北村進入第四個階段的寫作 ,其作品開始以理想主義和正面價值為創作目標,計有長篇小說《望着你》、《玻璃》、《憤怒》和《發燒》等,至此,北村的創作以長篇小說為主,進入真正的黃金期,創作力旺盛,創作量大大超越往年。
  北村入選中國小說五十強(1978---2000)優秀作傢。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文日文德文出版。小說集《周漁的火車》榮登中國年度文學類書銷售排行榜。
  北村除了寫作小說之外,還創作了詩歌和影視作品,著有《北村詩集》(即出),電影作品《周漁的火車》(,改編自小說,與孫周和鞏俐合作)、《鼕日之光》、《對影》,《武則天》(與張藝謀合作);23集電視劇《臺灣海峽》(與張紹林合作),在中央電視臺八套黃金強檔已熱播;30集電視劇《風雨滿映》(與雷獻禾合作),17集電視劇《城市獵人》(與吳子牛合作),此外還有姜文買斷的小說《強暴》即將拍攝成電影。
  
  北村 - 北村詩選
  他和我
  他比在上面時更清瘦
  更接近我心的模樣
  他像是讓我明白
  憔悴,苦楚,汗如雨下
  甚至內心的波動
  所有苦難都和這次有關
  需要一次真正的泅渡
  我走過他的脊背時
  聽到他的聲音
  他不沉重也不凄涼
  衹是痛苦
  寂靜中我突然心碎
  看見他滿臉下滴的黃金
  我伸手撫摸他的容顔
  像大千世界
  衹剩下我們兩個
  彼此忘記了自己的日子
  
  愛
  要我羨慕一朵花是睏難的
  我的愛尚未長成它的形狀
  抑或已因成熟而凋落
  有誰看見其中的一幕
  愛人都在此刻走過
  那天空的表情無可挑剔,但也無法辨別
  誰都想在我身邊輕歌一麯
  皆未成功
  我沉重的愛就這樣留給了子孫
  那傷心一頁因此擴大了同情的領域
  他們彼此相愛並互相靠近
  宛如我的雙眼
  
  衹有歌聲
  我被緊綳在那個波紋的中心
  從幸福到另一種幸福
  究竟有多深
  而我高而瘦的眼神
  何時是我們緊緊擁抱的
  良辰
  我的少女和荒蕪已久的愛情
  緩緩躺下如一把琴身
  萬物如何在創世之日呈現
  琴聲和呼吸也照樣驚醒
  衹是我一生熱愛的事物
  如波紋離我越遠,消失
  如此廣大的幅員
  衹有歌聲始終凝視,漸遠
  
  
  北村 - 從福建到北京“觀察”而不是發展
  2001年,北村從福建省文聯離職成了獨立作傢,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北京。因為他覺得北京作為一個觀察中國巨大變革的窗口,對於作傢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
  
  初到北京,北村覺得有點不適應。寫作狀況倒沒有太大改變,但是北京的自然條件中大而無當的城市空間規劃,使他感到生活在這裏有一種巨大的不便,覺得人的地位很渺小。此外北京粗陋的飲食也讓他不習慣。他一直租房居住。直到現在北村對這個城市也沒有較完全的認同和歸屬感。但他需要這個地方。他說,如果自己是一個理論研究者或詩人,可能不會選擇北京。
  在北京能觀察到這個時代關於中國人的最重要的信息,即變化中的個人在北京是很典型的。不是指文化符號,是指人。無論是人性的,道德的還是各種處境上的。
  北村並不認為自己在北京是要發展,他對“發展”一詞感到疑惑:人除了發展之外就沒有別的需要嗎?發展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
  他認定北京吸引自己的地方是“觀察”而不是發展。衹要他在北京有基本的生活設施能寫作和觀察,就可以了。北村說:“我是以寫作為生的,但我不想讓它過於職業化。在北京,和出版社談出版事宜會方便些,因為這裏的出版機構比較集中。作為一個作傢,我的工作狀況一直沿着直綫進行。到北京並沒有使我發大財,也沒有令我難堪,主要可能是我沒有象一些到北京發展的人那樣,很快能融入北京的所謂圈子。因為我的起始目標不是所謂發展,而是觀察。”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