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推理侦探>> 北村 Bei Cu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65年九月16日)
我和上帝有個約
  本書故事以一個城市的兇殺案為背景,將這個城市的市長、教授、商人、記者、農民、兇手和各色##拉到讀者的面前,並抽絲剝繭般剝去他們的偽裝,一寸一寸地逼近這些人愛恨情仇的心理成因。
目錄
  第一章 樟坂殺人事件 6680字
  第二章 被害人的兒子 6880字
  第三章 神秘的吸引 6600字
  第四章 市立精神病院 6700字
  第五章 巨大的悲痛 6660字
  第六章 心思轉變 6740字
  第七章 悔改的代價 5700字
  第八章 行走在刀鋒上 6920字
  第十章 死人的重現 6840字
  第十一章 無法呼喊的語言 6800字
  第十二章 再度逃亡與浪子回傢 7440字
  第十三章 恢復記憶的試驗 6300字
  第十四章 我是否痊愈 6520字
  第十五章 誘捕抑或誘惑 6980字
  第十六章 爆炸性新聞 6300字
  第十七章 一分鐘,妖魔變成人? 6720字
  第十八章 第一次法庭陳述 6260字
  第十九章 悔罪的辨認 7080字
  第二十章 罪犯成了作傢 5960字
  第二十一章 一個也不饒恕 6860字
  第二十二章 毆打 6120字
  第二十三章 失去了一切 6100字
  第二十四章 沒有調查就沒有真相 6180字
  第二十五章 案情的逆轉 6380字
  第二十六章 精神病院的思想鬥爭 6160字
  第二十七章 說出他的一切 7180字
  第二十八章 一審判决 6040字
  第二十九章 第二次電視辯論 6580字
  第三十章 陳步森的四個女人 6700字
  第三十一章 沒有和解就沒有未來6800字
  第三十二章 終審 6560字
  第三十三章 骨中之骨,肉中之肉 6540字
  第三十四章 復活的異象 6860字
一、樟坂殺人事件(1)
  故事發生在一個被稱為樟坂的城市,這個城市的最大特點就是和這個國傢的其他城市一個樣。也許這會被指責為不負責任的說法,卻是事實。抵達樟坂的時候正值初夏,從火車站走出來一眼見到這個城市的時候,竟有一種故地重遊的感覺:和這個國傢幾乎所有的城市一樣,你首先會看到大量由白色瓷磚粘貼外墻的建築物,它們都是呈現一種盒子的形狀,毫無章法地堆砌在一起,仿佛一個醉徒隨手碼放的積木。火車站外面無一例外是大量的三輪摩托車,這種被稱為摩的的簡易交通工具,蝗蟲一樣亂竄,發出隆隆的聲音。使人很難想象周邊的居民如何入眠。在樟坂個人隱私得不到尊重,但也不會引緻太大的爭議,因為這裏有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即有關生存權大於其它一切權利的觀點。嚴重的噪聲理所當然地被劃入生存權的合理代價的範圍-------這可能衹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問題,還有更重大的問題,比如在樟坂的成功廣場是不允許人們長時間逗留的,據說這會影響其他人的逗留,如果發現同一個人在一天內三次進入廣場,或者連續在廣場滯留半天以上,則有可能視為可疑的人,被維持治安的警察勸離,這是被稱為“柔性驅離”的作業。據說是為了行人的安全。這項規定雖然有諸多讓人難以理解的地方,但它一直在樟坂實行着。是一種不成文的習慣。
  有一個成功大學的客座教授,比利時人,叫麥爾斯,拍攝了一部樟坂的紀錄片,名字叫《瓷磚》。影片描述了充斥這個城市的建築外墻的瓷磚的印象。這似乎給人一種懶惰之城的感覺。影片理所當然地遭到譴責,紀錄片作者被描述為一個對樟坂一無所知、忘文生義的人。關於樟坂人懶惰和毫無想象力的評價遭到反駁,實際上瓷磚對於樟坂是一個好東西,一個縣級市裏居然擠着相當於大市的人口250萬,這是一個可怕數字。這些人首要的權利是生存權。所以某些講求效率的作法得到推崇,比如往建築物上貼瓷磚,以便保持它的新穎度以及易於施工和清理。
  本文要講述的那個驚天大案就發生在這個城市裏,無論該城的警察如何用心地維護社會治安,案子還是發生了。在樟坂住過一段時間的人會感覺到這座城市和其他城市不同的地方,就是它的警察的人數。在一些大型集會上,有時會出現令人奇怪的場面:到場的警察比集會者的人數還多,但這種做法並沒有給人帶來安全感,反而叫人心驚肉跳,因為這讓人産生大難臨頭的感覺,仿佛有什麽重大事件即將發生,這種預感是很折磨人的。在樟坂,市民居然害怕警察,這不能不說是市政的一個失敗。
  不過,習慣往往可以超越恐懼。在樟坂,人們掌握着一些能使自己免於恐懼和無聊的有效方法,這些方法可能是傳統的一部份,所以根深蒂固。比如用鐵籠子把建築物框起來,雖然在視覺上有些不舒服,但是個一了百了的辦法,這就是樟坂效率的含義:時間就是金錢-----不會讓所謂美感損害安全-------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在樟坂,你看不到歷史,這個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城市的古城墻在三十年前拆除了,因為人口的激增,城建擴充到外城,古城墻由於通過性不足而被拆除。當時有過是否拆除城墻的爭論,但保護歷史的觀念立刻被刷新,某種以為看到城墻就能看到歷史的觀念遭到嘲笑,這種僵化的認識論的遺毒,很快讓位於新的歷史觀:歷史其實存在於人的意識深處,樟坂人用習慣來記憶歷史,比如下面舉到的例子。
  這個讓人免於恐懼的辦法源於一個笑話,這個笑話說,當你坐的飛機下降時,你如果聽到嘩嘩的麻將聲,你就知道自己已經到了樟坂。用麻將賭錢是習慣和傳統,在幾百年前的美國西部,從樟坂出去的華工每到傍晚時都會聚集在一起,這使得那些藉酒澆愁的洋人很費解,他們聽到華工們大喊“卡西諾”然後聚集在一起,玩一種用牛角做成的玩具。今天的國際賭場通用的名稱“卡西諾”據查就是樟坂土話“開始了”的意思。
  另外,信仰是一種遺忘的好辦法,或者幹脆說信仰就是遺忘。在這個城市要找到信仰的蹤跡是睏難的。這也許衹是一些外鄉人的想法。其實樟坂到處都供奉着神祗,往往在一桌麻將的旁邊,你就會看到用磚砌成的小小廟宇,這些充斥樟坂的袖珍廟宇供奉着許多不同的叫不出名字的神祗,分別管理着樟坂人的財産、婚姻、健康、事業和生育。甚至有專門分管廚房事務的神明。這和樟坂市政的機構相類似,這個縣級市一共有九個副市長,管理城市的各種事務。同時,還有九個副書記分別對應這九個副市長,從黨務的角度介入城市管理。這種分工的細緻也是一種習慣。
  因此人們有理由蔑視外地人對於樟坂人懶惰的說法。這是不負責任的指責。樟坂人既不懶惰,也不吝嗇,反而講究排場。他們會在結婚時花上大筆金錢來榮耀自己。每到這種時候,街上出現長長的婚車車流,每輛車的門上都挂着紅色氣球,在空氣中瑟瑟發抖。然後前往樟坂的著名酒樓飽餐一頓,樟坂人在吃的方面出手大方,在著名的紅樓就有一桌吃掉十萬元的紀錄。他們覺得婚姻是一生中的大事,在這種時候如果吝嗇,是連神明都不許可的事情。
首頁>> 文學>> 推理侦探>> 北村 Bei Cu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65年九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