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人物列錶
孫廣 Sun Guang薛易簡
元稹
唐代  唐(779年831年)

唐宋傳奇 Tangsong legend《鶯鶯傳》
詩詞《遣悲懷·其一 An Elegy I》   《遣悲懷·其二 An Elegy II》   《遣悲懷·其三 An Elegy III》   《行宮 The Summer Palace》   《思歸樂 Sigui Music》   《春鳩 Spring Dove》   《春蟬 Spring cicada》   《兔絲 Rabbit Wire》   《古社 Ancient Society》   《松樹 conifer》   更多詩歌...

閱讀元稹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閱讀元稹在诗海的作品!!!
元稹
  字微之,河南河內人。幼孤,母鄭賢而文,親授書傳。舉明經書判入等,補校書郎。元和初,應製策第一。除左拾遺,歷監察御史。坐事貶江陵士曹參軍,徙通州司馬。自虢州長史徵為膳部員外郎,拜祠部郎中、知製誥。召入翰林為中書捨人、承旨學士,進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幾罷相,出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東觀察使。太和初,入為尚書左丞、檢校戶部尚書,兼鄂州刺史、武昌軍節度使。年五十三卒,贈尚書右僕射。稹自少與白居易倡和,當時言詩者稱“元白”,號為“元和體”。其詩辭淺意哀,仿佛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代表作有《菊花》、《離思五首》(其四)、《遣悲懷三首》、《兔絲》、《和裴校書鷺鷥飛》、《夜池》、《感逝(浙東)》、《晚春》、《靖安窮居》、《送致用》、《宿石磯》、《夜坐》、《雪天》、《酬樂天得微之詩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織婦詞》、《夜別筵》、《山枇杷》、《所思二首》、《斑竹(得之湘流)》、《竹部(石首縣界)》、《白衣裳二首》、《魚中素》、《酬許五康佐(次用本韻)》等,其中《菊花》、《離思五首》(其四)和《遣悲懷三首》(其二)三首流傳很廣,尤其是《離思五首》(其四)這一首極負盛名。該詩寫久藏心底的不盡情思,因為與情人的曾經相識而自此對其他的女人再也不屑一顧(“取次花叢懶回顧”),詩中的比興之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語言幻美,意境朦朧,十分膾炙人口。而《遣悲懷三首》表達對亡妻的不盡思念,寫得悲氣襲人,令人不由得一掬同情之淚,其中第二首的結句“貧賤夫妻百事哀”為世所熟誦。微之其集與居易同名長慶,今編詩二十八捲(全唐詩中捲第三百九十六至四百二十三)。
  
  [元稹、白居易與新題樂府詩]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十五歲以明經擢第,元和元年
  (806)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遺,歷仕監察御史,因觸怒宦官被貶。
  元和十年(815)回京不久又被外任通州司馬,後召回。自此仕途順達,長慶二年,曾
  短時期任宰相(工部尚書同平章事)。以後又任過浙東觀察使、尚書左丞、武昌軍節度
  使等高職,五十三歲時死於任上。有《元氏長慶集》。
    元和四年(809),元稹看到李紳所作的“樂府新題”二十首,覺得“雅有所謂,
  不虛為文”,所以深有感觸,便選了其中特別與現實弊病有關的詩題創作了《和李校書
  新題樂府十二首》。其中,《上陽白發人》寫民間女子被囚禁深宮,空耗青春年華;
  《華原磐》以兩種樂器的對比,暗指君主不辨正聲邪聲,而小人佞言媚上,導致天下大
  亂;《五弦彈》藉五弦比五賢,希望君王徵召賢人,調理五常;《西涼伎》寫邊陲的繁
  榮與衰敗變化,指斥“連城邊將但高會”,卻不能安定邊疆的現象;《法麯》寫安史之
  亂前後習俗變化,痛惜雅正習俗的消失……。可以看出,元稹的樂府詩是針對現實政治
  而寫的,他所涉及的面很廣,但內容龐雜,既有對安史之亂以來社會變遷的反思,有對
  百姓疾苦的同情,也有儒傢禮樂治國思想和大漢族主義。它反映了士大夫對國傢命運的
  憂患意識,而這種意識又同儒傢所謂“正禮作樂而天下治”、規勸君主以整頓倫理綱常
  為治國之本的思想密切相聯。由於這是從理念出發來寫的詩,所以在藝術上很粗糙,議
  論多而缺乏形象,語言也較誇飾浮靡,不夠簡潔生動。倒是此後所寫的另一些樂府詩,
  還顯得稍為深入,如《竹部》反映了伐竹人歷經艱辛卻因官傢賦稅而忍受饑餓的生活,
  《織婦詞》記述了勞動婦女因為有紡織手藝反而被限製不準嫁人、不能享受人倫之樂的
  悲慘情景,以“羨他蟲豸解緣天,能嚮虛空結羅網”這樣絶望的呼號寫出了她們的痛苦
  心境。這些詩,雖然仍是出於政治理念,但多少有些真實感受,語言也還簡潔明快。
    元稹一方面在理念上肯定杜甫式的“直道當時語”(《酬李甫見贈十首》之三),
  肯定詩歌要“刺美見事“(《樂府古題序》),但另一方面在更多的創作中,卻並不能
  遵照這種原則。他早年因詩傳唱宮中而被宮中人稱為“元才子”(《舊唐書》本傳),
  這大抵是些豔麗的小詩,如白居易所稱贊的那樣,“聲聲麗麯敲寒玉,句句妍辭綴色絲”
  (《酬微之》)。這類詩其實纔是元稹真正愛好和費心創作的,所以在情感表達的細膩、
  意象色彩的明麗上很有特色。而且元稹受大歷、貞元詩風影響較深,如作於少年時的
  《清都夜景》和後來的《月臨花》、《紅芍藥》等,都運用了細膩的語言技巧來表現內
  心細微婉約的情感。以《落月》為例:
    落月沉餘影,陰渠流暗光。蚊聲靄窗戶,螢火繞屋梁。飛幌翠雲薄,新荷清露香,
  不吟復不寐,竟夕池水傍。
    另如《春曉》:“半欲天明半未明,醉聞花氣睡聞鶯。狋兒撼起鐘聲動,二十年前
  曉寺情。”把詩人在朦朧的回憶中心旌搖蕩的情懷刻畫得十分感人。而元稹最為人稱道
  的是悼亡詩,寫得情深思遠、哀婉動人。如《遣悲懷》三首之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野蔬充膳
  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在上述體製較短的小詩外,元稹還寫了不少長篇排律。他素有此好,十六歲時所寫
  的《代麯江老人百韻》,即長達千字,在與白居易等結為好友後,互相唱酬,爭奇競巧,
  更寫了不少這種長律,動輒百韻,少也三十韻。這是為寫詩而寫詩,一味鋪陳排比,是
  最沒有詩意的押韻文字。可是,在《酬樂天餘思不盡加為六韻之作》中,元稹卻不無自
  矜地註道:“樂天曾寄予千字律詩數首,予皆次用本韻酬和,後來遂以成風耳。”
    因為這種詩可以顯示博學強記、顯示鋪排的本領,所以在當時頗有影響,造成了一
  種玩弄文字遊戲的風氣。其實,這種詩在藝術上還比不上那首二十字的《行宮》:“寥
  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豔麗而淺近的小詩和鋪張排纂的長律,在元和時風靡一時,被稱為“元和體”詩。
  元稹自己曾說過,前者是自己“屢為小碎篇章,以自吟暢”,想從律詩中找到一種“思
  深語近,韻律調新,屬對無差,而風情宛然”的詩歌境界,後者則是與白居易“戲排舊
  韻,別創新詞”,“欲以難相挑耳”(《上令狐相公詩啓》)。但前者雖有些佳作,卻
  不能說達到了目標,後者本來就沒有真正詩歌意義上的目標。後來,元稹在仕途上一帆
  風順,政治上日趨保守,雖也寫下不少閑適詩篇,但大多衹是談佛言道,排遣個人情懷,
  表現一下自己的高雅與清曠而已。
  (中國文學史,章培恆 駱玉明,youth掃校)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