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Who unluckily married this penniless scholar,
You patched my clothes from your own wicker basket,
And I coaxed off your hairpins of gold, to buy wine with;
For dinner we had to pick wild herbs –
And to use dry locust-leaves for our kindling.
...Today they are paying me a hundred thousand –
And all that I can bring to you is a temple sacrifice.
【白話文】 蕙叢呵,你象謝安最寵的侄女一樣;自從嫁了窮睏的我,百事就不順當。
看到我身上無衣,你就要倒櫃翻箱;沽酒少錢,我常纏你拔下金釵玉妝。
甘心和我一起野菜充饑,豆葉為糧;要掃落葉當柴燒飯,你嚮古槐仰望。
如今俸錢超過十萬,你卻不能分享;我衹得為你超度,準備好齋飯供嘗。
【注釋】 1、謝公句:東晉宰相謝安,最愛其侄女謝道韞。韋叢的父親韋夏卿,官至太子少保,死後贈左僕射,也是宰相之位。韋叢為其幼女,故以謝道韞比之。
2、黔婁:春秋時齊國貧士,其妻也頗賢明。作者幼孤貧,故以自喻。
3、乖:不順遂。
4、顧我:看到我。
5、藎篋:草編的箱子。藎:草。
【賞析】 這是一組悼亡詩。第一首是追憶生前。先寫愛妻甘於貧寒,再寫如今富貴卻不能共享,逼出"悲懷"二字,可謂至性至情,有力動人。
出身高貴的妻子自從下嫁給自己,野蔬充膳,落葉添薪,但毫無怨言。如今的詩人俸金十萬,豐衣足食,但是操勞一生、跟隨他受盡貧寒的亡妻卻也什麽也看不見了。撫今追昔,如何能讓他不傷懷?
刻骨銘心的思念,發於肺腑的真情伴隨着惆悵與遺憾吟唱出來,至性至情,因而成為古今悼亡詩中的絶唱。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綫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But suddenly, before my eyes, you are gone.
Almost all your clothes have been given away;
Your needlework is sealed, I dare not look at it....
I continue your bounty to our men and our maids –
Sometimes, in a dream, I bring you gifts.
...This is a sorrow that all mankind must know –
But not as those know it who have been poor together.
【白話文】 當年咱倆開玩笑講着身後的事;今日都成沉痛的回憶每每飄來。
你生前穿的衣裳眼看施捨快完;衹有針綫活計還保存不忍打開。
我仍念舊情更加憐愛你的婢僕;也曾因夢見你並為你送去錢財。
我誠知死別之恨世間人人都有;但咱們貧賤夫妻事事更覺悲哀。
【注釋】 1、施:施捨與人。
2、行看盡:眼看不多了。行:快要。
3、憐婢僕:伸足"舊情"。
【賞析】 這一首主要寫身後的紀念傷懷,起筆自然,毫不做作。接着寫人亡物存,觸目生悲。反復吟誦貧賤相交,情真意切。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嶽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How many years do I lack now of my threescore and ten?
There have been better men than I to whom heaven denied a son,
There was a poet better than I whose dead wife could not hear him.
What have I to hope for in the darkness of our tomb?
You and I had little faith in a meeting after death-
Yet my open eyes can see all night
That lifelong trouble of your brow.
【白話文】 閑坐時我常常悲悼你,也常常自悲;縱使人生能活百年,仍然恰如一寐。
鄧攸終身無子,難道不是命運安排?潘嶽悼詩寫得再好,也是心機枉費!
即使死後合葬,地府冥冥有何指望;要想來世再結良緣,更是虛妄難期。
我衹有終夜睜着雙眼,長遠懷念你;以報答你終身清苦,從未喜笑開眉!
【注釋】 1、鄧攸句:晉鄧攸,字伯道,官河東太守,戰亂中捨子保侄,後終無子,時人乃有"天道無知,使伯道無兒"之語。尋知命:即將到知命之年。作者於五十歲時,始由繼室裴氏生一子,名道護。尋:隨即。知命,指五十歲。
2、潘嶽句:晉潘嶽,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詩三首,為世傳誦。猶費辭:意謂潘嶽即使寫了那麽悲痛的詩,對死者也等於白說。實是說自己。
3、同穴句:意謂死後縱合葬一處,但洞穴冥,也難望哀情相通。同穴:指夫妻合葬。
【賞析】 這是一首自傷身世不幸的詩。它運用典故,抒發無子喪偶之悲,進而以長鰥來報答妻子生前凄苦相聚之恩,聊以自慰,真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其情癡,其語摯,吟來催人淚下。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Peonies are red, but no one comes to see them....
The ladies-in-waiting have grown white-haired
Debating the pomps of Emperor Xuanzong.
【白話文】 早已空虛冷寞的古行宮,零落宮花依然開行豔紅。
有幾個滿頭白發的宮女,閑坐談論當年的唐玄宗。
【注釋】 1、寥落:寂寞冷落。
2、行宮: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宮殿。
一作王建詩
【賞析】 這是一首抒發盛衰之感的詩。首句點明地點:古行宮;二句暗示時間:紅花盛開之季;三句介紹人物;白頭宮女;四句描繪動作:閑坐說玄宗。構築了一幅完整動人的圖畫。當年花容月貌,嬌姿豔質,輾轉落入宮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紅顔憔悴;閑坐無聊,衹有談論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絶!
元稹的這首《行宮》可與白居易《上陽白發人》參互並觀。這裏的古行宮即洛陽行宮上陽宮,白頭宮女即“上陽白發人”。據白居易《上陽白發人》,這些宮女天寶末年被“潛配”到上陽宮,在這冷宮裏一閉四十多年,成了白發宮人。這首短小精悍的五絶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詩人塑造意境,藝術上主要運用了兩種表現手法。一是以少總多。我國古典詩歌講究精煉,寫景、言情、敘事都要以少總多。這首詩正具行宮
元稹
寥落古行宮, 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 閑坐說玄宗。
──〔元〕康裏巎 書
有舉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點。四句詩,首句指明地點,是一座空虛冷落的古行宮;次句暗示環境和時間,宮中紅花盛開,正當春天季節;三句交代人物,幾個白頭宮女,與末句聯繫起來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寶末年進宮而幸存下來的老宮人;末句描寫動作,宮女們正閑坐回憶、談論天寶遺事。二十個字,地點、時間、人物、動作,全都表現出來了,構成了一幅非常生動的畫面。這個畫面觸發讀者聯翩的浮想:宮女們年輕時都是月貌花容,嬌姿豔質,這些美麗的宮女被禁閉在這冷落的古行宮之中,成日價寂寞無聊,看着宮花,花開花落,年復一年,青春消逝,紅顔憔悴,白發頻添,如此被摧殘,往事豈堪重省!然而,她們被禁閉冷宮,與世隔絶,別無話題,卻衹能回顧天寶時代玄宗遺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絶。“寥落”、“寂寞”、“閑坐”,既描繪當時的情景,也反映詩人的傾嚮。凄涼的身世,哀怨的情懷,盛衰的感慨,二十個字描繪出那樣生動的畫面,表現出那樣深刻的意思,所以宋洪邁《容齋隨筆》捲二說這首詩“語少意足,有無窮之味”;明鬍應麟《詩藪·內編》捲六以為這首詩是王建所作,並說“語意絶妙,合(王)建七言《宮詞》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
另一個表現手法是以樂景寫哀。我國古典詩歌,其所寫景物,有時從對立面的角度反襯心理,利用憂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氣氛之間的矛盾,以樂景寫哀情,卻能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這首詩也運用了這一手法。詩所要表現的是凄涼哀怨的心境,但卻着意描繪紅豔的宮花。紅花一般是表現熱鬧場面,烘托歡樂情緒的,但在這裏卻起了很重要的反襯作用:盛開的紅花和寥落的行宮相映襯,加強了時移世遷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紅花和宮女的白發相映襯,表現了紅顔易老的人生感慨;紅花美景與凄寂心境相映襯,突出了宮女被禁閉的哀怨情緒。紅花,在這裏起了很大的作用。這都是利用好景緻與惡心情的矛盾,來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薑齋詩話》所謂“以樂景寫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陽白發人》“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也可以說是以樂寫哀。不過白居易的寫法直接揭示了樂景寫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宮》則是以樂景作比較含蓄的反襯,顯得更有餘味。
(林東海)
應緣此山路,自古離人徵。陰愁感和氣,俾爾從此生。
我雖失鄉去,我無失鄉情。慘舒在方寸,寵辱將何驚。
浮生居大塊,尋丈可寄形。身安即形樂,豈獨樂鹹京。
命者道之本,死者天之平。安問遠與近,何言殤與彭。
君看趙工部,八十支體輕。交州二十載,一到長安城。
長安不須臾,復作交州行。交州又纍歲,移鎮廣與荊。
歸朝新天子,濟濟為上卿。肌膚無瘴色,飲食康且寧。
長安一晝夜,死者如隕星。喪車四門出,何關炎瘴縈。
況我三十二,百年未半程。江陵道塗近,楚俗雲水清。
遐想玉泉寺,久聞峴山亭。此去盡綿歷,豈無心賞並。
紅餐日充腹,碧澗朝析酲。開門待賓客,寄書安弟兄。
閑窮四聲韻,悶閱九部經。身外皆委順,眼前隨所營。
此意久已定,誰能求苟榮。所以官甚小,不畏權勢傾。
傾心豈不易,巧詐神之刑。萬物有本性,況復人性靈。
金埋無土色,玉墜無瓦聲。劍折有寸利,鏡破有片明。
我可俘為囚,我可刃為兵。我心終不死,金石貫以誠。
此誠患不至,誠至道亦亨。微哉滿山鳥,叫噪何足聽。
猶知化工意,當春不生蟬。免教爭叫噪,沸渭桃花前。
及來商山道,山深氣不平。春秋兩相似,蟲豸百種鳴。
風鬆不成韻,蜩螗沸如羹。豈無朝陽鳳,羞與微物爭。
安得天上雨,奔渾河海傾。蕩滌反時氣,然後好晴明。
荊榛易蒙密,百鳥撩亂鳴。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縱橫。
樵童斫將去,柔蔓與之並。翳薈生可恥,束縛死無名。
桂樹月中出,珊瑚石上生。俊鶻度海食,應竜升天行。
靈物本特達,不復相纏縈。纏縈竟何者,荊棘與飛莖。
狐惑意顛倒,鱢腥不復聞。丘墳變城郭,花草仍荊榛。
良田千萬頃,占作天荒田。主人議芟斫,怪見不敢前。
那言空山燒,夜隨風馬奔。飛聲鼓鼙震,高焰旗幟翻。
逡巡荊棘盡,狐兔無子孫。狐死魅人滅,煙消壇墠存。
繞壇舊田地,給授有等倫。農收村落盛,社樹新團圓。
社公千萬歲,永保村中民。
槐樹夾道植,枝葉俱冥蒙。既無貞直幹,復有罥挂蟲。
何不種松樹,使之搖清風。秦時已曾種,憔悴種不供。
可憐孤鬆意,不與槐樹同。閑在高山頂,樛盤虯與竜。
屈為大廈棟,庇蔭侯與公。不肯作行伍,俱在塵土中。
遊蜂競鑽刺,鬥雀亦紛拏。天生細碎物,不愛好光華。
非無殲殄法,念爾有生涯。春雷一聲發,驚燕亦驚蛇。
清池養神蔡,已復長蝦蟆。雨露貴平施,吾其春草芽。
舜沒蒼梧野,鳳歸丹穴岑。遺落在人世,光華那復深。
年年怨春意,不競桃杏林。唯占清明後,牡丹還復侵。
況此空館閉,雲誰恣幽尋。徒煩鳥噪集,不語山嶔岑。
滿院青苔地,一樹蓮花簪。自開還自落,暗芳終暗瀋。
爾生不得所,我願裁為琴。安置君王側,調和元首音。
安問宮徵角,先辨雅鄭淫。宮弦春以君,君若春日臨。
商弦廉以臣,臣作旱天霖。人安角聲暢,人睏鬥不任。
羽以類萬物,祆物神不歆。徵以節百事,奉事罔不欽。
五者苟不亂,天命乃可忱。君若問孝理,彈作梁山吟。
君若事宗廟,拊以和球琳。君若不好諫,願獻觸疏箴。
君若不罷獵,請聽荒於禽。君若侈臺殿,雍門可沾襟。
君若傲賢雋,鹿鳴有食芩。君聞祈招什,車馬勿駸駸。
君若欲敗度,中有式如金。君聞薫風操,志氣在愔愔。
中有阜財語,勿受來獻賝.北裏當絶聽,禍莫大於淫。
南風苟不競,無往遺之擒。姦聲不入耳,巧言寧孔壬。
梟音亦云革,安得沴與祲。天子既穆穆,群材亦森森。
劍士還農野,絲人歸織紝。丹鳳巢阿閣,文魚遊碧潯。
和氣浹寰海,易若溉蹄涔。改張乃可鼓,此語無古今。
非琴獨能爾,事有諭因針。感爾桐花意,閑怨杳難禁。
待我持斤斧,置君為大琛。
一雉獨先飛,衝開芳草緑。網羅幽草中,暗被潛羈束。
剪刀摧六翮,絲綫縫雙目。啖養能幾時,依然已馴熟。
都無舊性靈,返與他心腹。置在芳草中,翻令誘同族。
前時相失者,思君意彌篤。朝朝舊處飛,往往巢邊哭。
今朝樹上啼,哀音斷還續。遠見爾文章,知君草中伏。
和鳴忽相召,鼓翅遙相矚。畏我未肯來,又啄翳前粟。
斂翮遠投君,飛馳勢奔蹙。罥挂在君前,嚮君聲促促。
信君决無疑,不道君相覆。自恨飛太高,疏羅偶然觸。
看看架上鷹,擬食無罪肉。君意定何如,依舊雕籠宿。
不礪射不入,不射人不安。為盜即當射,寧問私與官。
夜射官中盜,中之血闌幹。帶箭君前訴,君王悄不歡。
頃曾為盜者,百箭中心攢。競將兒女淚,滴瀝助辛酸。
君王責良帥,此禍誰為端。帥言發硎罪,不使刃稍刓.
君王不忍殺,逐之如迸丸。仍令後來箭,盡可頭團團。
發硎去雖遠,礪鏃心不闌。會射蛟螭盡,舟行無惡瀾。
村中四時祭,殺盡雞與豚。主人不堪命,積燎曾欲燔。
旋風天地轉,急雨江河翻。采薪持斧者,棄斧縱橫奔。
山深多掩映,僅免鯨鯢吞。主人集鄰里,各各持酒樽。
廟中再三拜,願得禾稼存。去年大巫死,小覡又妖言。
邑中神明宰,有意效西門。焚除計未决,伺者迭乘軒。
廟深荊棘厚,但見狐兔蹲。巫言小神變,可驗牛馬蕃。
邑吏齊進說,幸勿禍鄉原。逾年計不定,縣聽良亦煩。
涉夏祭時至,因令修四垣。憂虞神憤恨,玉帛意彌敦。
我來神廟下,簫鼓正喧喧。因言遣妖術,滅絶由本根。
主人中罷舞,許我重疊論。蜉蝣生濕處,鴟鴞集黃昏。
主人邪心起,氣焰日夜繁。狐狸得蹊徑,潛穴主人園。
腥鱢襲左右,然後托丘樊。歲深樹成就,麯直可輪轅。
幽妖盡依倚,萬怪之所屯。主人一心好,四面無籬藩。
命樵執斤斧,怪木寧遽髡。主人且傾聽,再為諭清渾。
阿膠在末派,罔象遊上源。靈藥逡巡盡,黑波朝夕噴。
神竜厭流濁,先伐鼉與黿。黿鼉在竜穴,妖氣常鬱溫。
主人惡淫祀,先去邪與惛。惛邪中人意,蠱禍蝕精魂。
德勝妖不作,勢強威亦尊。計窮然後賽,後賽復何恩。
飲啄頗廉儉,音響亦柔雌。百巢同一樹,棲宿不復疑。
得食先反哺,一身常苦羸。緣知五常性,翻被衆禽欺。
其一觜大者,攫搏性貪癡。有力強如鶻,有爪利如錐。
音聲甚eT嗗,潛通妖怪詞。受日餘光庇,終天無死期。
翺翔富人屋,棲息屋前枝。巫言此烏至,財産日豐宜。
主人一心惑,誘引不知疲。轉見烏來集,自言傢轉孳。
白鶴門外養,花鷹架上維。專聽烏喜怒,信受若神龜。
舉傢同此意,彈射不復施。往往清池側,卻令鵷鷺隨。
群烏飽粱肉,毛羽色澤滋。遠近恣所往,貪殘無不為。
巢禽攫雛卵,廄馬啄瘡痍。滲瀝脂膏盡,鳳凰那得知。
主人一朝病,爭嚮屋檐窺。呦鷕呼群鵩,翩翻集怪鴟。
主人偏養者,嘯聚最奔馳。夜半仍驚噪,鵂鶹逐老狸。
主人病心怯,燈火夜深移。左右雖無語,奄然皆淚垂。
平明天出日,陰魅走參差。烏來屋檐上,又惑主人兒。
兒即富傢業,玩好方愛奇。占募能言鳥,置者許高貲。
隴樹巢鸚鵡,言語好光儀。美人傾心獻,雕籠身自持。
求者臨軒坐,置在白玉墀。先問鳥中苦,便言烏若斯。
衆烏齊搏鑠,翠羽幾離披。遠擲千餘裏,美人情亦衰。
舉傢懲此患,事烏逾昔時。嚮言池上鷺,啄肉寢其皮。
夜漏天終曉,陰雲風定吹。況爾烏何者,數極不知危。
會結彌天網,盡取一無遺。常令阿閣上,宛宛宿長離。
朝同一源出,暮隔千裏情。風雨各自異,波瀾相背驚。
勢高競奔註,勢麯已回縈。偶值當途石,蹙縮又縱橫。
有時遭孔穴,變作嗚咽聲。褊淺無所用,奔波奚所營。
團團井中水,不復東西徵。上應美人意,中涵孤月明。
旋風四面起,並深波不生。堅冰一時合,井深凍不成。
終年汲引絶,不耗復不盈。五月金石鑠,既寒亦既清。
易時不易性,改邑不改名。定如拱北極,瑩若燒玉英。
君門客如水,日夜隨勢行。君看守心者,井水為君盟。
四賢鬍為者,千載名氛氳。顯晦有遺跡,前後疑不倫。
秦政虐天下,黷武窮生民。諸侯戰必死,壯士眉亦顰。
張良韓孺子,椎碎屬車輪。遂令英雄意,日夜思報秦。
先生相將去,不復嬰世塵。雲捲在孤岫,竜潛為小鱗。
秦王轉無道,諫者鼎鑊親。茅焦脫衣諫,先生無一言。
趙高殺二世,先生如不聞。劉項取天下,先生遊白雲。
海內八年戰,先生全一身。漢業日已定,先生名亦振。
不得為濟世,宜哉為隱淪。如何一朝起,屈作儲貳賓。
安存孝惠帝,摧悴戚夫人。捨大以謀細,虯盤而蠖伸。
惠帝竟不嗣,呂氏禍有因。雖懷安劉志,未若周與陳。
皆落子房術,先生道何屯。出處貴明白,故吾今有雲。
願登青雲路,若望丹霞梯。謂言青雲驛,綉戶芙蓉閨。
謂言青雲騎,玉勒黃金蹄。謂言青雲具,瑚璉雜象犀。
謂言青雲吏,的的顔如珪。懷此青雲望,安能復久稽。
攀援信不易,風雨正凄凄。已怪杜鵑鳥,先來山下啼。
纔及青雲驛,忽遇蓬蒿妻。延我開蓽戶,鑿竇宛如圭。
逡巡吏來謁,頭白顔色黧。饋食頻叫噪,假器仍乞醯。
嚮時延我者,共捨藿與藜。乘我牂牁馬,蒙茸大如羝。
悔為青雲意,此意良噬臍。昔遊蜀門下,有驛名青泥。
聞名意慘愴,若墜牢與狴。雲泥異所稱,人物一以齊。
復聞閶闔上,下視日月低。銀城蕊珠殿,玉版金字題。
大帝直南北,群仙侍東西。竜虎儼隊仗,雷霆轟鼓鼙。
元君理庭內,左右桃花蹊。丹霞爛成綺,景雲輕若綈。
天池光灧灧,瑤草緑萋萋。衆真千萬輩,柔顔盡如荑。
手持鳳尾扇,頭戴翠羽笄。雲韶互鏗戛,霞服相提攜。
雙雙發皓齒,各各揚輕袿.天祚樂未極,溟波浩無堤。
穢賤靈所惡,安肯問黔黎。桑田變成海,宇縣烹為齏。
虛皇不願見,雲霧重重翳。大帝安可夢,閶闔何由躋。
靈物可見者,願以諭端倪。蟲蛇吐雲氣,妖氛變虹霓。
獲麟書諸册,豢竜醢為臡.鳳凰占梧桐,叢雜百鳥棲。
野鶴啄腥蟲,貪饕不如雞。山鹿藏窟穴,虎豹吞其麛。
靈物比靈境,冠履寧甚睽。道勝即為樂,何慚居稗稊。
金張好車馬,於陵親灌畦。在梁或在火,不變玉與鵜。
上天勿行行,潛穴勿凄凄。吟此青雲諭,達觀終不迷。
昔公孝父母,行與曾閔儔。既孤善兄弟,兄弟和且柔。
一夕不相見,若懷三歲憂。遂誓不婚娶,沒齒同衾裯.
妹夫死他縣,遺骨無人收。公令季弟往,公與仲弟留。
相別竟不得,三人同遠遊。共負他鄉骨,歸來藏故丘。
棲遲居夏邑,邑人無苟偷。裏中競長短,來問劣與優。
官刑一朝恥,公短終身羞。公亦不遺布,人自不盜牛。
問公何能爾,忠信先自修。發言當道理,不顧黨與讎。
聲香漸翕習,冠蓋若雲浮。少者從公學,老者從公遊。
往來相告報,縣尹與公侯。名落公卿口,涌如波薦舟。
天子得聞之,書下再三求。書中願一見,不異旱地虯。
何以持為聘,束帛藉琳球。何以持為禦,駟馬駕安輈.
公方伯夷操,事殷不事周。我實唐士庶,食唐之田疇。
我聞天子憶,安敢專自由。來為諫大夫,朝夕侍冕旒。
希夷惇薄俗,密勿獻良籌。神醫不言術,人瘼曾暗瘳。
月請諫官俸,諸弟相對謀。皆曰親戚外,酒散目前愁。
公雲不有爾,安得此嘉猷。施餘盡酤酒,客來相獻酬。
日旰不謀食,春深仍弊裘。人心良戚戚,我樂獨由由。
貞元歲雲暮,朝有麯如鈎。風波勢奔蹙,日月光綢繆。
齒牙屬為猾,禾黍暗生蟊。豈無司言者,肉食吞其喉。
豈無司搏者,利柄扼其鞲。鼻復勢氣塞,不得辯薫蕕。
公雖未顯諫,惴惴如患瘤。飛章八九上,皆若珠暗投。
炎炎日將熾,積燎無人抽。公乃帥其屬,决諫同報仇。
延英殿門外,叩閣仍叩頭。且曰事不止,臣諫誓不休。
上知不可遏,命以美語酬。降官司成署,俾之為贅疣。
姦心不快活,擊刺礪戈矛。終為道州去,天道竟悠悠。
遂令不言者,反以言為訧.喉舌坐成木,鷹鸇化為鳩。
避權如避虎,冠豸如冠猴。平生附我者,詩人稱好逑。
私來一執手,恐若墜諸溝。送我不出戶,决我不回眸。
唯有太學生,各具糧與糇。鹹言公去矣,我亦去荒陬。
公與諸生別,步步駐行騶。有生不可訣,行行過閩甌。
為師得如此,得為賢者不。道州聞公來,鼓舞歌且謳。
昔公居夏邑,狎人如狎鷗。況自為刺史,豈復援鼓桴。
滋章一時罷,教化天下遒。炎瘴不得老,英華忽已秋。
有鳥哭楊震,無兒悲鄧攸。唯餘門弟子,列樹鬆與楸。
今來過此驛,若吊汨羅洲。祠曹諱羊祜,此驛何不侔。
我願避公諱,名為避賢郵。此名有深意,蔽賢天所尤。
吾聞玄元教,日月冥九幽。幽陰蔽翳者,永為幽翳囚。
巢燕污床席,蒼蠅點肌膚。不足生詬怒,但若寡歡娛。
夜來稍清晏,放體階前呼。未飽風月思,已為蚊蚋圖。
我受簪組身,我生天地爐。炎蒸安敢倦,蟲豸何時無。
凌晨坐堂廡,努力泥中趨。官傢事不了,尤悔亦可虞。
門外竹橋折,馬驚不敢逾。回頭命僮禦,嚮我色踟躕。
自顧方濩落,安能相詰誅。隱忍心憤恨,翻為聲喣愉。
逡巡崔嵬日,杲曜東南隅。已復雲蔽翳,不使及泥塗。
良農盡蒲葦,厚地積潢污。三光不得照,萬物何由蘇。
安得飛廉車,磔裂雲將軀。又提精陽劍,蛟螭支節屠。
陰沴皆電掃,幽妖亦雷驅。煌煌啓閶闔,軋軋掉乾樞。
東西生日月,晝夜如轉珠。百川朝巨海,六竜蹋亨衢。
此意倍寥廓,時來本須臾。今也泥鴻洞,黿鼉真得途。
失地顔色改,傷根枝葉殘。清風猶淅淅,高節空團團。
鳴蟬聒暮景,跳蛙集幽闌。塵土復晝夜,梢雲良獨難。
丹丘信雲遠,安得臨仙壇。瘴江鼕草緑,何人驚歲寒。
可憐亭亭幹,一一青琅玕.孤鳳竟不至,坐傷時節闌。
千慮竟一失,冰玉不斷痕。謬予頑不肖,列在數子間。
因君譏史氏,我亦能具陳。羲黃眇雲遠,載籍無遺文。
煌煌二帝道,鋪設在典墳。堯心惟舜會,因著為話言。
臯夔益稷禹,粗得無間然。緬然千載後,後聖曰孔宣。
迥知皇王意,綴書為百篇。是時遊夏輩,不敢措舌端。
信哉作遺訓,職在聖與賢。如何至近古,史氏為閑官。
但令識字者,竊弄刀筆權。由心書麯直,不使當世觀。
貽之千萬代,疑言相並傳。人人異所見,各各私所遍。
以是曰褒貶,不如都無焉。況乃丈夫志,用捨貴當年。
顧予有微尚,願以出處論。出非利吾已,其出貴道全。
全道豈虛設,道全當及人。全則富與壽,虧則饑與寒。
遂我一身逸,不如萬物安。解懸不澤手,拯溺無折旋。
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其次有獨善,善己不善民。
天地為一物,死生為一源。合雜分萬變,忽若風中塵。
抗哉巢由志,堯舜不可遷。捨此二者外,安用名為賓。
持謝著書郎,愚不願有雲。
自隨衛侯去,遂入大夫軒。雲貌久已隔,玉音無復傳。
吟君感鶴操,不覺心惕然。無乃予所愛,誤為微物遷。
因茲諭直質,未免柔細牽。君看孤松樹,左右蘿蔦纏。
既可習為飽,亦可薫為荃。期君常善救,勿令終棄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