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人物列錶
孫廣 Sun Guang薛易簡
王勃
唐代  初唐(650年675年)
字: 子安
籍貫: 絳州竜門

駢文 Parallel prose《滕王閣序》
詩詞《山中 in the mountains》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Farewell to Vice-prefect Du Setting out for his Official Post in Shu》   《倬彼我係 noticeable, large He i be》   《上巳浮江宴韻得址字 Jiang had dinner on the floating words rhyme may address》   《春日宴樂遊園賦韻得接字》   《山亭夜宴》   《詠風 Yong Feng》   《懷仙》   《忽夢遊仙 ignore Sleepwalk immortal》   《雜麯 potpourri》   更多詩歌...
初唐四傑之王勃:您過奬了,我衹是個天才而已

閱讀王勃在散文天地的作品!!!
閱讀王勃在诗海的作品!!!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竜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於竜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於”,亦稱“初唐二傑”。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冠。王勃為隋末大儒王通孫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長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可知王勃生長於書香之傢。 王勃也是王績侄孫。
  王勃才華早露,14歲,應舉及第,後來他才華更是鋒芒畢露,在那時就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並稱為初唐四傑。乾封初(666年)為沛王李賢徵為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遊巴蜀。鹹亨三年(672年)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纍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其詩力求擺脫齊梁綺靡詩風,文也有名,著名《滕王閣序》就出自他之手。今存有《王子安集》。
  關於王勃生卒年,有不同說法。一種說法根據楊炯《王勃集序》。上面說他於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二十八歲。據此推斷,王勃生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另一種說法根據王勃自己寫《春思賦》:“鹹亨二年,餘春秋二十有二。”鹹亨二年即671年。據此,則當生於高宗永徽元年(650年)。現在大多數學者多以後一種說法為準,認為王勃生於永徽元年(650年),卒於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歲。
  
  生平
  王勃文學主張崇尚實用,當時文壇盛行以上官儀為代表詩風,“爭構纖微,競為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業”(楊炯《王勃集序》)。他創作“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詩文,對轉變風氣起了很大作用。王勃詩今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文集,較早有20捲、30捲、27捲三種本子,皆不傳。
  現有明崇禎中張燮搜輯匯編《王子安集》16捲;清同治甲戌蔣清翊著《王子安集箋註》,分為20捲。此外,楊守敬《日本訪書志》著錄捲子本古鈔《王子安文》1捲,並抄錄其中逸文13篇(實為12篇,其中6篇殘缺)。羅振玉《永豐鄉人雜著續編》又輯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册,共24篇,即增楊氏所無者12篇,且補足楊氏所錄 6篇殘缺之文。羅氏序文中還提及日本京都“富岡君(謙藏)別藏《王子安集》捲廿九及捲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部影印唐鈔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殘》2捲,註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當即富岡所藏本。清宣統三年(1911年)刊姚大榮《惜道味齋集》有《王子安年譜》
  關於王勃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說。楊炯《王勃集序》說他於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歲。據此,王勃應生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而王勃《春思賦》載:“鹹亨二年(671年),餘春秋二十有二。”據此推算,則當生於高宗永徽元年(650年)。此為王勃自述,當可信,所以現在大多數學者認為王勃生於永徽元年(650年),卒於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歲。王勃是初唐詩壇上一位非常有才華詩人,衹活了27歲,確實令人痛惜。
  王勃自幼聰慧好學,為時人所公認。《舊唐書》本傳謂王勃:“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纔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此王氏三珠樹也。”又有楊炯《王勃集序》說:“九歲讀顔氏《漢書》,撰《指瑕》十捲。十歲包綜六經,成乎期月,懸然天得,自符音訓。時師百年之學,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太常伯劉公稱王勃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書右相劉祥道,中有“所以慷慨於君侯者,有氣存乎心耳”之語,求劉祥道表薦。劉即表薦於朝,王勃乃應麟德三年(666年)製科,對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職。此時王勃,14歲,尚是一少年。
  沛王李賢聞王勃之名,召王勃為沛府修撰,十分愛重他。當時諸王經常鬥雞為樂,王勃鬧着玩,寫了一篇《檄英王雞》,不料竟因此罹禍,唐高宗認為是使諸王鬧矛盾,將王勃趕出沛王府。其實王勃此次受打擊,並非真因《檄英王雞》而觸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嫉,所以楊炯《王勃集序》說他“臨秀不容,尋反初服”。王勃被趕出沛王府後,便去遊蜀,與楊炯等放曠詩酒,馳情於文場。《舊唐書·楊炯傳》說:“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
  “初唐四傑”,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個非常著名集團。作為一個集團,他們反對六朝以來頽廢綺麗風氣,“思革其弊,用光志業”,致力於改革六朝文風,提出一些革新意見,開始把詩文從宮廷引嚮市井,從臺閣移到江山和邊塞,題材擴大了,風格也較清新剛健,對於革除齊梁餘風、開創唐詩新氣象,起了重要作用。經過他與同時代努力,“長風一振,衆蔭自偃,積年綺碎,一朝清廓”,以獨具特色文風,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講中國文學史,尤其是唐代文學史,沒有不講到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王勃所遇到第二次打擊,是在虢州參軍任上殺死自己所匿藏官奴而犯罪。鹹亨二年(671年)秋鼕或第二年年初,王勃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科選。他朋友凌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說虢州藥物豐富,而他知醫識藥草,便為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小小參軍之職。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官奴犯罪,他將罪犯藏匿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便殺死曹達以了其事,結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虧遇大赦,沒有被處死。此事甚為蹊蹺,王勃為什麽要保護罪犯曹達,既藏匿保護又怎能將其殺死。據新舊《唐書》所載,王勃此次被禍,是因情纔傲物,為同僚所嫉。官奴曹達事,有人懷疑為同僚設計構陷王勃,或者純屬誣陷,不無道理。總之王勃兩次遭受打擊,都與他才華超人有關。
  這次被禍,雖遇赦未丟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終結,也連累了他父親。王福峙因兒子王勃犯罪,被貶為交趾縣令,遠謫到南荒之外。王勃遠行到交趾去看望父親,途中溺水而死,從而結束了他年輕生命。王勃死,是渡水時遇難不幸而死,還是自殺,無從查考,總歸是懷着一腔愁憤離開人世
  王勃詩文俱佳,不愧為四傑之冠,在扭轉齊梁餘風、開創唐詩上功勞尤大,為後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五言律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為中國詩歌史上傑作,久為人們所傳誦,“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已成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們引用。而王勃最為人所稱道、千百年來被傳為佳話,是他在滕王閣即席所賦《滕王閣序》。對此事,《唐摭言》所記最詳。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嚮大傢誇耀女婿孟學士才學。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傢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傢知道他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衆揮筆而書。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叫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麽。聽說王勃開首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嘆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唐才子傳》則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唐摭言》等書所記,或者有些誇張,但王勃《滕王閣序》,確實為不朽之名篇。王勃於南昌閻都督宴上賦《滕王閣序》佳話。實乃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動人故事。《新唐書》本傳說王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也說;“王勃每為碑頌,先磨墨數升,引被覆面臥,忽起一筆數之,初不竄點,時人謂之腹稿。”據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閣上即興而賦千古名篇,並非虛傳。
  王勃作為古代一位極富才華作傢,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實在是中國文學一大損失。
  
  著作
  王勃雖然衹活了27個春秋,但著述仍很多,曾撰《漢書指瑕》十捲,《周易發揮》五捲,《次論語》十捲,《舟中纂序》五捲,《千歲歷》若幹捲,可惜皆佚失。今所傳者,唯《王子安集》16捲,也非全本。何林天教授點校整理《重訂新校王子安集》,收錄了輯自日本一些佚文,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滕王閣序
  作者:[唐]王勃
  滕王閣簡介:是唐高祖兒子騰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修建,舊址在今江西南昌贛江之濱,高宗時,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此閣並於上元二年(675)重九日,在滕王閣歡宴群客。
  豫章(漢稱為“南昌”因而說成故郡)故郡,洪都新府(唐初改稱為“洪州”因而說成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竜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暇),勝友如雲,千裏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傢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一作“仙人”)之舊館。層臺(一作“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一作“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列(一作"即")岡巒之體勢。
  披綉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傢;舸艦迷津,青雀黃竜之軸。雲銷(一作“消”)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遙襟(一作“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緑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麯,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一作“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愛(一作“慕”)宗愨之長風。捨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裏。非謝傢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魯(一作“鯉”)對;今茲捧袂,喜托竜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附文中“四韻”如下)
  滕王閣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捲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江南三大名樓
  滕王閣 嶽陽樓 黃鶴樓
  
  王勃之死
  編劇:高峰
  導演:鄭大聖
  主要演員:劉小鋒、池華瓊
  唐朝初年,詩人王勃纔名鼎盛,名冠"初唐四傑"之首。因一篇筆墨遊戲《檄英王雞》而蜚聲朝野。唐高宗認為此篇意於挑撥離間,欽命將他逐出長安。六年後,王勃私自藏匿罪奴曹達,被同僚告發。曹達猝死在王勃府內,"擅殺官奴",依唐律,犯死罪。王勃之父因受纍及,被貶官至交趾(今越南北部)為令。
  公元674年秋,王勃下獄候斬。卻幸逢皇帝大赦,免過一死,但他被永遠地逐出上流社會。公元675年,王勃遠行交趾去探望老父,這也是他生命最後篇章。
  在山水舟楫之間,王勃邂逅了一位英邁睿智有俠隱之風老船工秋水翁,這短暫忘年之交卻是畢生莫逆知音。他身後,是緊緊追蹤、决意要為夫報仇曹達之妻;他面對落霞姑娘,是一位因衷愛他一篇情歌《銅雀伎》而被貶出宮廷、流落民間舞伎。落霞積鬱成疾、將不久於人世,王勃意欲輓救她生命卻苦於沒有買藥銀兩。得秋水翁鼎力襄助,王勃"藉得"一帆順風趕赴南昌滕王閣、去參加懸賞白金重陽詩會。
  滕王閣上,宿儒薈萃名傢雲集,而最為年少不速之客王勃果然文驚四座,寫下"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千古佳句,贏得了賞金。但方藥卻未能救活苦命落霞……
  同年年末,王勃行至南海。人生無非是一次遠行,歷經生死聚散、奇情流轉王勃百感交集……浪漫不羈詩人慨然蹈海自盡,時年衹有26歲。後世人們衹知《滕王閣序》文采不朽,卻不知當時王勃對旅途上萍水相逢知己懷念。
  寫作背景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得名。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幼子,唐太宗李世民弟弟,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為了歌舞享樂需要。這座江南名樓建於唐朝繁盛時期,又因王勃一篇《滕王閣序》而很快出名。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說:“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絶特之稱。”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名《滕王閣詩序》《宴滕王閣序》,寫於何時,有兩種說法。唐末五代時人王定保《唐摭言》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那時,王勃父親可能任六合縣(今屬江蘇)令,王勃赴六合經過洪州。又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勝餞”之語,也可佐證。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認為《滕王閣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現在越南河內西北) 看望父親(那時他父親任交趾縣令),路過南昌時所作。從這篇序文內容博大、辭采富贍來看,更像是成年作品。“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輕無知謙詞。何況序文中有“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話,“弱冠”是指二十歲。所以,關於寫作時間,課文註釋解說采用後一種說法。
  《新唐書·文藝傳》記滕王閣詩會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誇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可見當時王勃年輕氣盛,才華橫溢,揮毫潑墨,語驚四座情景。
  王勃,字子安,絳州竜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為隋末大儒王通孫子,王通生二子,長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可知王勃生長於書香之傢。
  關於王勃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說。楊炯《王勃集序》說他於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 28歲。據此,王勃應生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而王勃《春思賦》載:“鹹亨二年(671年),餘春秋二十有二。”據此推算,則當生於高宗永徽元年(65O年)。此為王勃自述,當可信,所以現在大多數學者認為王勃生於永徽元年(650年),卒於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歲。王勃是初唐詩壇上一位非常有才華詩人,衹活了27歲,確實令人痛惜。
  王勃自幼聰慧好學,為時人所公認。《舊唐書》本傳謂王勃:“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纔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此王氏三珠樹也。”又有楊炯《王勃集序》說:“九歲讀顔氏《漢書》,撰《指瑕》十捲。十歲包綜六經,成乎期月,懸然天得,自符音訓。時師百年之學,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太常伯劉公稱王績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書右相劉祥道,中有“所以慷慨於君侯者,有氣存乎心耳”之語,求劉祥道表薦。劉即表薦於朝,王勃乃應麟德三年(666年)製科,對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職。此時王勃,14 歲,尚是一少年。
  沛王李賢聞王勃之名,召王勃為沛府修撰,十分愛重他。當時諸王經常鬥雞為樂,王勃鬧着玩,寫了一篇《檄周王雞》,不料竟因此罹禍,唐高宗認為是使諸王鬧矛盾,將王勃趕出沛王府。其實王勃此次受打擊,並非真因《檄周王雞》而觸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嫉,所以楊炯《王勃集序》說他“臨秀不容,尋反初服”。王勃被趕出沛王府後,便去遊蜀,與楊炯等放曠詩酒,馳情於文場。《舊唐書·楊炯傳》說:“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
  初唐四傑,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個非常著名集團。作為一個集團,他們反對六朝以來頽廢綺麗風氣,提出一些革新意見,開始把詩文從宮廷引嚮市井,從臺閣移到江山和邊塞,題材擴大了,風格也較清新剛健,對於革除齊梁餘風、開創唐詩新氣象,起了重要作用。講中國文學史,尤其是唐代文學史,沒有不講到王楊盧駱
  王勃所遇到第二次打擊,是在虢州參軍任上殺死自己所匿藏官奴而犯罪。鹹亨二年(671年)秋鼕或第二年年初,王勃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科選。他朋友凌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說虢州藥物豐富,而他知醫識藥草,便為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小小參軍之職。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官奴犯罪,他將罪犯藏匿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便殺死曹達以了其事,結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虧遇大赦,沒有被處死。此事甚為蹊蹺,王勃為什麽要保護罪犯曹達,既藏匿保護又怎能將其殺死。據新舊《唐書》所載,王勃此次被禍,是因情纔傲物,為同僚所嫉。官奴曹達事,有人懷疑為同僚設計構陷王勃,或者純屬誣陷,不無道理。總之王勃兩次遭受打擊,都與他才華超人有關。
  這次被禍,雖遇赦未丟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終結,也連累了他父親。王福峙因兒子王勃犯罪,被貶為交趾縣令,遠謫到南荒之外。王勃遠行到交趾去看望父親,途中溺水而死,從而結束了他年輕生命。王勃死,是渡水時遇難不幸而死,還是自殺,無從查考,總歸是懷着一腔愁憤離開人世
  王勃詩文俱佳,不愧為四傑之首,在扭轉齊梁餘風、開創唐詩上功勞尤大,為後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五言律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為中國詩歌史上傑作,久為人們所傳誦,“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已成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們引用。而王勃最為人所稱道、千百年來被傳為佳話,是他在滕王閣即席所賦《滕王閣序》。對此事,《唐摭言》所記最詳。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嚮大傢誇耀女婿孟學士才學。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傢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傢知道他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衆揮筆而書。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麽。聽說王勃開首寫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嘆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唐才子傳》則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唐摭言》等書所記,或者有些誇張,但王勃《滕王閣序》,確實為不朽之名篇。王勃於南昌閻都督宴上賦《滕王閣序》佳話。實乃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動人故事。《新唐書》本傳說王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也說;“王勃每為碑頌,先磨墨數升,引被覆面臥,忽起一筆數之,初不竄點,時人謂之腹稿。”據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閣上即興而賦千古名篇,並非虛傳。
  王勃作為古代一位極富才華作傢,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實在是中國文學一大損失。
  王勃雖然衹活了27個春秋,但著述仍很多,曾撰《漢書指瑕》十捲,《周易發揮》五捲,《次論語》十捲,《舟中纂序》五捲,《千歲歷》若幹捲,可惜皆佚失。今所傳者,唯《王子安集》16捲,也非全本。何林天教授點校整理《重訂新校王子安集》,收錄了輯自日本一些佚文,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王勃在雲門獻之山亭仿蘭亭“麯水流觴”並作《修契序》
  《三月上巳祓禊序》又名《修鍥雲門獻之山亭序》
  《嘉泰會稽志》捲十載:“六朝宋時,謝康樂與從弟謝惠連人稱大小謝,曾泛舟耶溪,對詩於王子敬山亭。“謝靈運與惠連聯句,刻於(孤潭)樹側”” 初唐詩人宋之問更開越中唐詩風流之先河。永淳二年(683年)初唐四傑之首王勃率浙東詩人曾在雲門寺王子敬山亭主持了一次模仿王羲之蘭亭雅集修禊活動,並仿《蘭亭集序》寫了一篇《修鍥雲門獻之山亭序》。王勃也許意猶未盡,於同年秋再次修鍥於此,作有《越州秋日宴山亭序》。此後又有大歷浙東唱和(57詩人)。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