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人物列錶
顧況
唐代  盛唐(727年815年)

詩詞《漁父引 Fisherman cited》   《宮詞 A Palace Poem》   《琴歌 Of Su》   《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上古一章 Pre-historic time zhishenbuwangxunchuan a baker's `dozen thirteen jhang pre-historic time sura》   《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左車二章 Pre-historic time zhishenbuwangxunchuan a baker's `dozen thirteen jhang Zuoche'erzhang》   《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築城二章 Pre-historic time Zhishenbuwangxunchuan A baker's `dozen thirteen Jhang Fortification Erzhang》   《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持斧一章 Pre-historic time zhishenbuwangxunchuan a baker's `dozen thirteen jhang Chifu sura》   《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十月之郊一章 Pre-historic time Addendum Biography of even A baker's `dozen thirteen Jhang October The rural sura》   《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燕於巢一章 Pre-historic time zhishenbuwangxunchuan a baker's `dozen thirteen jhang Yanyuchao sura》   《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蘇方一章 Pre-historic time Addendum Biography of even A baker's `dozen thirteen Chapter Sudan sura》   更多詩歌...

閱讀顧況在诗海的作品!!!
  字逋翁,蘇州人,一說海寧人。至德二年進士。德宗時官秘書郎。李泌做宰相時,他遷著作郎,泌死,他作《海鷗詠》一詩嘲誚權貴,被貶為饒州司戶參軍。晚年隱於茅山。
    顧況與元結同時而略晚。他也是一個關心人民痛苦的新樂府作者。作詩能註意“聲教”而不僅僅追求“文采之麗”(《悲歌序》)。他根據《詩經》的諷諭精神寫了《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都是諷刺勸戒之作,其中也有直接反映現實的,如《囝》。
  
  [大歷、貞元間詩人]
    與劉長卿、大歷十才子同時的詩人中,顧況是一個較有特點的人物。顧況(?—
  806以後)字逋翁,海????(今屬浙江)人,至德二載(757)進士,曾任節度判官、著作
  佐郎。
    他性格傲岸,“不能慕順,為衆所排”(皇甫湜《顧況詩集序》),“雖王公之貴
  與之交者,必戲侮之”(《舊唐書·顧況傳》),所以被貶饒州司戶參軍,晚年定居茅
  山,自號華陽真逸。有《華陽集》。
    顧況寫過一些關心民間疾苦、反映社會現實的詩歌,如頗有仿古意味的《上古之什
  補亡訓傳十三章》,其中像《囝》一首反映了閩中奴隸的苦難。但這並不是顧況詩歌的
  主流,他創作的詩歌更多地是抒發自己對生活的主觀感受。由於他生性傲慢倔強,屢遭
  排擠,心境是很痛苦的。在《悲歌》之一中,他曾以升天天隔、渡水無橋、上山路險、
  汲水井遙四個比喻來形容自己的悲哀;在《行路難》中也曾痛苦地嘆息“一生肝膽嚮人
  盡,相識不如不相識”。但他卻不像劉長卿、大歷十才子那樣,把痛苦壓抑在心中自己
  化解,在山水的陶醉中逐漸贏得心靈平靜。他深受道教神鬼之說的影響,所以往往藉上
  天入地、出神入鬼的想象來抒發自己的人生感慨,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正如綦毋誠說
  他的“遊仙便作詩”(《同韋夏卿送顧況歸茅山》)。因此他的詩有些繼承了楚辭與遊
  仙詩的傳統,往往在虛幻怪誕的境界與跳躍動蕩的語言中抒發自己的感受。
    顧況個性豪放不羈,又善畫解樂,才氣橫溢,這使他走上以才氣作詩的道路;他又
  善於學習,一方面吸取前代詩人氣勢開張、高揚蹈厲的風格和六朝密麗精緻的修辭,一
  方面又吸收了江南民歌(包括巫覡的迎神送神麯)的自然清新、格式多變的語言風格,
  再加上遊仙詩的神異色彩,在詩中,尤其是古體歌行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首先,他的
  詩想象豐富奇特。如《竜宮操》寫江河泛濫,會使“竜王宮中水不足”;
    《梁廣畫花歌》寫畫中花之美,竟令天上仙女看了畫想要嫁給梁廣;《範山人畫山
  水歌》寫自己看畫時,畫中山恍惚變成了真山,自己站在山前,卻又是“夢繞山川身不
  行”。在這種想象力的作用下,他詩中的意象也呈現為奇異的面貌,如瀑布是“火雷劈
  山珠噴日”(《廬山瀑布歌送李顧》),琵琶聲是“鬼神知妙欲收響,陰風切切四面來”
  (《劉禪奴彈琵琶歌》),彈箏聲,則想象成“赤鯉露鬐鬣”、“白猿臂拓頰”(《鄭
  女彈箏歌》)。特別是《苔蘚山歌》,普通的苔蘚,竟被描繪為:
    一如白雲飛出壁,二如飛雨岩前滴,三如騰虎欲咆哮,四如懶竜遭霹靂。
    其次,顧況的詩句式伸縮靈活,節奏變化多端。他的歌行有不少雜言,如《瑤草春》
  是三言、五言、七言交錯疊出,《範山人畫山水歌》則三、七、六、四言均有;《同裴
  觀察東湖望山歌》或一句中自為韻,或句數不等地換韻,給人以麯折跳動的節奏感,而
  《李供奉彈箜篌歌》則句式不斷變化,韻腳也不斷變化,傳神地描繪了“樂府國手”彈
  奏箜篌時的奇妙效果。這些長短錯落的句式、流動變化的韻腳和活潑跳躍的節奏,使他
  的詩歌開闔縈回、變幻莫測,富於音樂感和衝擊力。再次,他常采用俚俗的口語入詩,
  像《古仙壇》中“遠山誰放燒,疑是壇邊醮。仙人錯下山,拍手壇邊笑”,《杜秀纔畫
  立走水歌》中“昆侖兒,騎白象,時時鎖着獅子項”,“八十老婆拍手笑,妒他織女
  嫁牽”等等,都明白如話,在當時,這些清新活潑的通俗詩語也確實別具一格。
    顧況的詩在大歷、貞元間與衆不同,氣勢開張,語言獨特,給人以奇異的印象,所
  以稍後的皇甫湜在《顧況詩集序》裏說他的詩是“出天心,穿月脅,意外驚人語,非尋
  常所能及。”這啓迪了中唐元和時期唐詩第二個高潮中的一些詩人去開拓新的境界。
  (中國文學史,章培恆 駱玉明,youth掃校)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