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人物列錶
白居易 Bai Juyi(唐代)劉禹錫 Liu Yuxi(唐代)張志和 Zhang Zhihe(唐代)
李白 Li Bai(唐代)溫庭筠 Wen Tingyun(唐代)王維 Wang Wei(唐代)
王昌齡 Wang Changling(唐代)李商隱 Li Shangyin(唐代)竇鞏 Dou Gong(唐代)
杜甫 Du Fu(唐代)韓愈 Han Yu(唐代)王勃 Wang Bo(唐代)
韋承慶 Wei Chengqing(唐代)盧綸 Lu Lun(唐代)皇甫鬆 Huangfu Song(唐代)
無名氏(唐) Wumingshi(唐代)虞世南 Yu Shina(唐代)王績 Wang Ji(唐代)
王梵志 Wang Fanzhi(唐代)寒山 Han Shan(唐代)盧照鄰 Lu ZhaoLin(唐代)
駱賓王 Luo Binwang(唐代)杜審言 Du Shenyan(唐代)蘇味道 Su Weidao(唐代)
楊炯 Yang Jiong(唐代)劉希夷 Liu Xiyi(唐代)宋之問 Song Zhiwen(唐代)
瀋佺期 Shen Quanqi(唐代)郭震 Guo Zhen(唐代)陳子昂 Chen Ziang(唐代)
賀知章 He Zhizhang(唐代)顧況 Gu Kuang(唐代)段成式 Duan Chengshi(唐代)
鄭符 Zheng Fu(唐代)李端 Li Duan(唐代)劉采春 Liu Caichun(唐代)
張若虛 Zhang Rexu(唐代)張九齡 Zhang Jiuling(唐代)韋莊 Wei Zhuang(唐代)
王之渙 Wang Zhihuan(唐代)孟浩然 Meng Haoran(唐代)李頎 Li Qi(唐代)
祖詠 Zu Yong(唐代)韋應物 Wei Yingwu(唐代)岑參 Cen Shen(唐代)
崔護 Cui Hu(唐代)韓翎 Han Hong(唐代)劉方平 Liu Fangping(唐代)
綦毋潛 Qiwu Qian(唐代)王翰 Wang Han(唐代)元結 Yuan Jie(唐代)
柳宗元 Liu Zongyuan(唐代)孟郊 Meng Jiao(唐代)高適 Gao Shi(唐代)
李賀 Li He(唐代)李隆基 Li LongJi(唐代)王灣 Wang Wan(唐代)
常建 Chang Jian(唐代)劉長卿 Liu Changqing(唐代)錢起 Qian Qi(唐代)
王維 Wang Wei
唐代  唐(701年761年)

詩詞《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On the Mountain Holiday Thinking of my Brothers in Shandong》   《終南山 Mount Zhongnan》   《送友 Seeing Off a Friend》   《竹裏館 Lodge Among the Bamboos》   《鹿柴 Deer-park Hermitage》   《鳥鳴澗 Bird Stream》   《送別 AT PARTING》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TO QIWU QIAN BOUND HOME AFTER FAILING IN AN EXAMINATION》   《青溪 A GREEN STREAM》   《渭川田傢 A FARM-HOUSE ON THE WEI RIVER》   更多詩歌...

閱讀王維 Wang Wei在诗海的作品!!!
王维
王维
  (701-761),一作(698-759)。唐代傑出畫傢、詩人。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九歲知屬辭,十九歲應京兆府試點了頭名,二十一歲(開元九年)中進士。任大樂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規表演黃獅子舞被貶為濟州(在今山東境內)司功參軍。宰相張九齡執政時,王維被提拔為右拾遺,轉監察御史。李林甫上臺後,王維曾一度出任涼州河西節度使判官,二年後回京,不久又被派往湖北襄陽去主持考試工作。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和輞川過着亦官亦隱的生活。公元七五六年,王維被攻陷長安的安祿山叛軍所俘,他服藥取痢,佯稱瘖疾,結果被安祿山「遣人迎置洛陽,拘於普施寺,迫以偽署」。平叛後,凡做偽官的都判了罪,但王維因在被俘期間作《凝碧池》詩懷念朝廷、痛駡安祿山,得到唐肅宗的贊許,加之平亂有功的胞弟王縉極力營救,僅降職為太子中允,後來又升遷為尚書右丞,故人稱“王右丞”。。但自此,王維變得更加消沉了。在半官半隱、奉佛參禪、吟山詠水的生活中,度過了自己的晚年。
  王維的詩歌創作道路大致以開元二十六年(738)張九齡罷相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詩作大都反映現實,具有明顯的進步政治傾嚮,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盛唐時代積極進取的精神;後期的詩作多是描山摹水、歌詠田園風光的,其中也麯折地表達了對現實政治的不滿,但情緒的主調卻是頽唐消極的。
  王維不僅工詩善畫,且精通音律,擅長書法。其作品魄力雄大,一變古來的鈎斫畫法,創渲談的破墨法。詩歌、音樂、繪畫三種藝術在審美趣味上相互融會、相互滲透,具有獨特的造詣,被蘇軾譽之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有《王右丞集》。
  
  [孟浩然王維]
    王維(700?—761)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是在盛唐時代文化全面
  高漲的歷史條件下,所産生的一個多才多藝的作傢。他精通音樂,早年曾為大樂丞;書
  法上他兼長草、隸各體;繪畫才能尤為特出,他曾自負地說“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
  (《偶然作》其六),而後人甚至推許他為南宗畫派之祖。他的文學創作就是建築在這
  樣全面的藝術修養之上的,因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有《王右丞集》。
    王維詩歌的風格、情調,前後期有明顯的不同。這種變化與開元、天寶年間的政治
  形勢有重要關係。在前期,他懷有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寫出了不少意氣風發、充滿豪
  情的詩篇。他在《不遇詠》裏自述其志雲:“濟人然後拂衣去,肯作徒爾一男兒。”在
  《少年行》其一、其二中,對少年意氣進行了熱烈的禮贊:
    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係馬高樓垂柳邊。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嚮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即使是《老將行》裏的主人公,也是老當益壯的英雄,一旦邊境有事,“猶堪一戰
  立功勳”。他還反復表述了布衣寒士在政治上的要求,如《夷門歌》熱情贊頌了戰國信
  陵君禮賢下士的作風,和侯贏、朱亥樂為知己者用、不惜以身命相酬的慷慨意氣;而
  《西施詠》、《洛陽女兒行》則以比興托意的手法,抒寫了寒士失志的不平。開元末年,
  有“賢相”之譽的張九齡被李林甫取代,這一人事更迭潛伏着政治的危機。作為詩人的
  王維對此是敏感的,他於是轉而以半仕半隱的生活方式作為自己精神上的逋逃藪,對佛
  教禪寂之說的興趣也日益濃厚。因此,王維後期的詩歌並未朝“使氣公卿座,論心遊俠
  場”(《濟上四賢詠》)的豪蕩方向發展,而多吟詠寄情山水間,“已聞能狎鳥”(同
  上)的情趣,和社會政治的距離越來越遠。但即使如此,王維的詩與盛唐時代具有浪漫
  氣質的總體文化氛圍仍有相一致之處。在山林溪壑之中,既寄托着詩人高尚其志、不與
  俗世合流的人生理想,也傾註了他對自然之美的衷心喜愛。包括那些體現禪宗哲理、給
  人以極端幽靜之感的詩篇,同時也有生趣盎然、鮮潔明麗的意境。如《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直到安史之亂發生,王維被迫任偽職,後又因此受到朝廷的處分,乃心灰意冷,專
  以焚香禪誦為事,詩歌創作也告衰微。
    詩歌到盛唐已經衆體皆備,王維於各種詩體無所不長,堪稱全纔。他被人稱為“五
  言宗匠”,今存數量也最多。其中五古如《送綦毋潛落第還鄉》、《渭川田傢》等,五
  律如《山居秋暝》、《觀獵》、《使至塞上》、《終南山》、《漢江臨眺》等,五絶如
  《輞川集》二十首、《鳥鳴澗》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七言詩中,七絶《送元二使安西》和《伊州歌》為當時的梨園樂工廣為傳唱,七律
  《積雨輞川莊作》被後人譽為“得山林之神髓”、“空古準今”,取為唐人的壓捲之作
  (《王右丞集箋註》引澹齋翁語),七言歌行也獨樹一幟,別開生面。如《同崔傅答賢
  弟》,全詩“寫疏蕩於隊仗之中”(《唐詩別裁集》),極具跳宕飛躍的力量,洋溢着
  一往無前的青春氣息。明代高棅在《唐詩品匯》中,論五、七古以王維為名傢,五、七
  律和五絶以王維為正宗,七絶以王維為羽翼。其實,王維所寫的六言詩、雜言體樂府和
  楚辭體等,也莫不具有深厚的造詣。就這一點而言,王維可說是盛唐時代表了各種詩體
  所達到的成就的一個全面的典型。
    王維對各種不同的題材的駕馭和把握亦復如此。他現存的邊塞詩有三十餘首,藝術
  處理上往往表現出高度的概括力,如《隴西行》:
    十裏一走馬,五裏一揚鞭。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關山正飛雪,烽戍斷無煙。
    在險急的軍情後面略一點景便戛然而止,把酷烈的酣戰場面一並隱去,全部付諸讀
  者的想象。全詩以歌謠式的明快節奏起頭,收煞處截斷衆流。突兀的起結造成了飽滿的
  張力,用語寥寥而效果強烈。又如《隴頭吟》:
    長安少年遊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關西老將
  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身經大小百餘戰,麾下偏裨萬戶侯。蘇武纔為典屬國,節旄
  落盡海西頭。
    詩中用“關”、“月”、“笛”這些邊塞的典型物色,巧妙地綰合少年的壯懷和老
  將的悲哀,從歷史的深度上寫出一代代志士不斷重蹈壯志難酬的遭遇,立意精警而意味
  深長。王維寫相思別情的詩也很出色,他善於用民間歌謠的素樸語言和自然音調,表現
  出單純而又雋永的韻味,如: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相思》)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雜詩》其二)
    明朗活潑如日常生活的語言,卻又那麽新鮮、渾厚,傳達出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生情
  思,因此千百年來傳誦不絶。
    王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山水田園詩,他在這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創造性和驚人才華,
  甚至掩蓋了他在邊塞詩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蘇軾在《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說:“味摩
  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的創作正是在詩情和畫意的互相滲
  透和生發中,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典詩歌的抒情藝術。
    同樣是追求渾然一體的意境,陶淵明、孟浩然的寫景詩喜用簡淡的筆墨,隨意點染
  的表現手法,王維則講究構圖佈局、設辭着色,常以彩繪的筆觸傳達出清麗豐潤的美感。
  例如著名的《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衆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詩中的視角一直在變化:首二句概述山的綿延廣袤的總貌;
    三、四句由進山前的眺望,變為置身山中的環顧;五、六句是居高臨下的俯視;末
  兩句又下到林壑之間,極寫溪澗縈回麯折之致。通過不同角度的觀察,把這座聳立在中
  原的山嶺的面貌充分展示出來。這種不固定在一個視點而力求把握景物整體境界的方法,
  正是中國山水畫特有的構圖方法,如宋人瀋括所說:“大都山水之法,蓋以大觀小,如
  人觀假山耳。
    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衹合見一重山,豈可重重悉見?兼不應見其溪𠔌間事。”
  (《夢溪筆談》)
    為了求得詩中畫面之美,王維調動了各種手段。他善於表現景物的空間層次,每每
  通過一些點睛之筆寫出錯落有緻的縱深感和立體感,如“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
  (《田園樂》)、“千裏橫黛色,數峰出雲間”(《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前者以
  “孤煙”、“獨樹”的細節勾勒拉開景的距離,後者則以群山連綿和數峰高聳構成橫嚮
  與縱嚮的配合。他還善於敷彩。這些色彩並非是單純的消極的塗飾,而是活躍地暈染着
  整個畫面,清新鮮潤,給人以愉悅之感。如“雨中草色緑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
  (《輞川別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捨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等等。
  王維還着意在動態中捕捉光與色變幻不定的組合,如“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
  (《送邢桂州》)、“逶迤南川水,明滅青林端”(《北垞》)、“瀑布杉常帶雨,
  夕陽彩翠忽成嵐”(《送方尊師歸嵩山》)等,都富有靈妙的生氣。前人說王維詩“在
  泉為珠,着壁成繪(《河嶽英靈集》)、“典麗靚深”(元範梈《木天禁語》)等等,
  都指出了他的詩特別富於視覺之美的藝術個性。
    當然,詩與畫畢竟是不同的藝術,它既不能取代畫,也不應該停留在視覺形象的描
  繪上。王維的詩描繪景物,不僅有觀察細緻、感受敏銳之長,而且善於表達微妙的心理
  感覺,傳達繪畫所不可能達到的特殊效果,如下面兩首詩:
    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書事》)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山中》)
    細雨中的碧苔和濕潤的青山,在詩人的幻覺中翠色欲滴,仿佛蕩漾開來,彌漫為一
  派緑的氛圍。這種空際着筆,若有若無的寫法,尤其具有神韻,是唯知巧構形似的詩人
  所遠不能及的。他的《漢江臨眺》則是在另一種角度上馳騁想象之作: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首二句在遠望和遙想的結合中,把三湘九派連成一氣;頷聯又把所見江山的空間跨
  度擴展至無限,由實景化入虛白;頸聯再以郡邑浮沉、天空搖曳的幻覺,極寫水勢的浩
  渺潏蕩。如此空闊廣大的境界,如此撼人耳目的動感和氣勢,是充分發揮詩歌藝術之特
  長,使虛實相生、“目擊”和“神遊”相融才能創造出的境界。
    王維似乎常常凝神關註着大自然中萬物的動、靜、生、息,沉潛到自然的幽深之處,
  感悟到某種不可言喻的內在生命的存在。由此寫出的詩篇,雖並不用說理的文字,卻令
  人感到其中藴涵着哲理,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作品。如《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裏,人閑、夜靜、山空是從靜態着手的,花落、月出、鳥鳴是從動態着手的,一
  個“驚”字喚醒了一個息息相通的世界。又如《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一些似乎是虛幻的聲音和光影浮動着,山林因此而顯得更幽靜沉寂,但它卻是有生
  命的。還有前面舉出的《辛夷塢》,也有類似特點。
    以上所涉及的例子,多為山水詩。王維的田園詩篇,以《渭川田傢》最為有名: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這首詩用筆清淡自然,景物和人物籠罩在一片和諧、親切的氣氛中,引人神往。詩
  歌風格很近於陶淵明,但細讀下來,卻比陶詩來得精緻。
    山水田園詩在王維手中,得到一次總結和顯著的提高。他的詩,既有精細的刻劃,
  又註重完整的意境;既有明麗的色彩,又有深長雋永的情味;既包涵哲理,又避免了枯
  淡無味的表述,而且風格多變,極富於藝術創作性。他的成就,對後人産生了深遠的影
  響。
    當時和王、孟風格比較接近的,還有綦毋潛、祖詠、儲光羲、裴迪、常建等人。他
  們生活在盛唐時代,都有不同程度的理想追求,如“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祖詠《望薊門》),“邀以青色,同之白華潔。永願登竜門,相將持此節”(儲光
  羲《酬李處士山中見贈》)等。不過隱逸生活是他們吟詠的中心。他們的詩歌多寫山林、
  寺觀,表現幽寂之景和方外之趣。“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裴迪《崔九欲往南山
  馬上口號與別》)的嚮往,使他們對自然的美時有清新的感受,而“疏鐘清月殿,幽梵
  靜花臺”(儲光羲《苑外至竜興院作》)的禪院道觀,又賦予他們的詩歌以幽冷的氛圍。
    裴迪早年與王維、崔興宗隱居終南,以詩唱和,今存詩中有《輞川詩》二十首,如:
    落日風起,還傢草露晞。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華子岡》)
    跂石復臨水,弄波情未極。日下川上寒,浮雲澹無色。(《白石灘》)
    祖詠有《終南望餘雪》詩,相傳本是應試之作,五言八句方能完捲,祖詠賦四句即
  納於有司,“或詰之,詠曰:意盡。”
    (《唐詩紀事》)可見其對意興的重視。詩曰: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儲光羲曾寫有《田傢雜興》八首,其宗旨是表現隱逸生活的樂趣,但不如《釣魚灣》
  這樣的小品親切可喜:
    垂釣緑灣春,春深杏花亂。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日暮待情人,維舟緑楊岸。
    常建、綦毋潛則好以光和影寫幽深空寂的景象和感覺,如常建的“際露微月,清
  光猶為君。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宿王昌齡隱居》),“山光悅鳥性,潭影空
  人心”(《題破山寺後禪院》);綦毋潛的“塔影挂清漢,鐘聲和白雲”(《題靈隱寺
  山頂禪院》)等。常建的詩被稱為“清而僻”(《詩藪》),他有些寫景詩深僻幽寒,
  下開孟郊、賈島一路,如“山暝學棲鳥,月來隨暗蛬”(《第三峰》)、“寒蟲臨砌急,
  清吹裊燈頻”(《聽琴秋夜贈寇尊師》)等,而《昭君墓》、《王將軍墓》、《古意》、
  《張公子行》等詩,其觸目驚心的意象組合則又開了李賀的先聲。殷璠《河嶽英靈集》
  說他“初發通莊,卻尋野徑”,在當時的詩壇上可稱別調。
  (中國文學史,章培恆 駱玉明,youth掃校)


  Wáng Wéi (Traditional Chinese: 王維) (701 - 761), sometimes titled the Poet Buddha, was a Tang Dynasty Chinese poet, musician, painter and statesman.
  From a high family, he passed the civil servic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721 and had a successful civil service career, rising to become Chancellor in 758. During the An Lushan Rebellion he avoided actively serving the insurgents during the capital's occupation by pretending to be deaf.
  He spent ten years studying with Chán master Daoguang. After his wife's death in 730, he did not remarry and established a monastery on part of his estate.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quatrains depicting quiet scenes of water and mist, with few details and little human presence. The Indiana Companion comments that he affirms the world's beauty, while questioning its ultimate reality. It also draw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eceptive simplicity of his works and the Chan path to enlightenment, which is built on careful preparation but is achieved without conscious effort.
  None of his original paintings survive, but copies of works attributed to him are also landscapes with similar qualities. He influenced what became known as the Southern school of Chinese landscape art, which was characterised by strong brushstrokes contrasted with light ink washes.
  <img src="http://www.artgreat.org/03lm/map/6935.jpg" alt="王维" align='left' valign='bottom' border='0' />Wang Wei's most famous poetry, such as the poem "Deer Park," form a group titled Wang River Collection. They record a poet's journey, ostensibly that of Wang Wei and his close friend, Pei Di. They are far more universal than a simple journey and have inspired generations of poets since, including recent adaptations such as Pain Not Bread's Introduc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to Wang Wei (ISBN 1-894078-09-8), Barry Gifford's Replies to Wang Wei (ISBN 0-88739-441-8) and Gary Blankenship's A River Transformed (ISBN 1-4116-6227-X).
  Eliot Weinberger and Octavio Paz's 19 Ways of Looking at Wang Wei (ISBN 0-918825-14-8) is an essay concerning more than 19 translations of Wang Wei's "Deer Park."
  One of Wang Wei's poems, called Weicheng Qu or "Song of the City of Wei" has been adapted to the famous music melody, Yangguan Sandie or "Three Refrains on the Yang Pass". The most famous version of this melody is that of the guqin, which Wang Wei probably played.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