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李敖 Li Ao
現代中國  (1935年四月25日2018年三月18日)
名: 安辰
字: 敖之

散文集 leisurely corpus《傳統下的獨白》
《李敖有話說》
百科全書 cyclopedia《要把金針度與人》
作傢評傳 Author critical biography《李敖回憶錄》
文化思考 civility apprehend《為中國思想趨嚮求答案》
兩性生活 Ounce oz. sex life《中國性研究》
旅遊文化 Tourist festivals represented by the Beijing International Tourist Culture Festival shall be further improved.《北京法源寺》
傳記 biography《孫中山研究》
雜錄 Miscellany《李敖快意恩仇錄》
活着,就得有料

閱讀李敖 Li Ao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閱讀李敖 Li Ao在散文天地的作品!!!
閱讀李敖 Li Ao在旅游地理的作品!!!
閱讀李敖 Li Ao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李敖
李敖(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敖之、幼名安辰,或稱李大師
李敖(1935年4月25日—),字敖之。吉林省扶餘縣人。祖籍山東省濰縣,出生於黑竜江哈爾濱。臺灣作傢、中國近代史學者、時事批評傢、思想傢。被稱作臺灣第一狂人、鬥士、“文化頑童”。曾狂言:“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其著作有96種在國民黨統治時期被查禁。1971年3月19日,當局終於在“臺獨”分子的栽贓陷害下,找到了藉口,以“預備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罪,將李敖這顆當時中等亮度的“星星”沉入了大牢。李敖的刑期原為10年,後因蔣介石去世改為8年6個月。。2006年獲廈門大學頒發終生榮譽教授,臺灣立法委員,2008年立委任滿,宣佈退出臺灣政壇,同時出版新書《李敖政壇哀思錄》。2007年於鳳凰衛視主持《李敖有話說》,結束後,於新加坡亞盛衛視主持《李敖語妙天下》,面嚮22億全球全球華人。《李敖語妙天下》於2009年6月14日停播,原因不明。
李敖 - 生平
李敖1935年生於哈爾濱,父親李鼎彝曾在抗戰期間在日本人在華北的傀儡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工作(太原禁煙局局長)。1949年因國共內戰隨父親李鼎彝、母親張桂貞從上海來到臺灣的臺中。1961年,李敖在於《文星》雜志以《給談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一文掀起中西文化論戰,與鬍秋原等人開始筆戰,以一個初出茅廬的青年的形象力抗多位學者,從此成為文化界的知名人物之一。1960年代-1990年代的戒嚴時期,他與當時的黨外人士合作,不但以批評時政的雜志文章活躍於文界,試圖挑戰國民政府當時的言論限製政策,還把“黨外”雜志匯集成的文章,出版一係列書籍,批評國民黨政權,或講述歷史。不過因觸犯當時《出版法》等法令,因此通常為禁書。李敖的博聞強記,加上他的搜集資料的天份,被人予以“奇才”、“大師”的評價。汪榮祖教授就曾說:“李敖是兩岸研究蔣介石的學術權威。”此外,他還曾和錢穆、殷海光、雷震、梁實秋等人有來往。1980年5月6日與影星鬍茵夢閃電結婚。結婚後3個月又22天(8月28日)即宣佈離婚,1999年鬍茵夢出版自傳“死亡與童女之舞—李敖與我”中詳細講述了她與李敖相識、結合、又快速結束婚姻的一段經歷。
李敖 - 李敖年表

一九三五年生於哈爾濱的李敖
1935年
4月25日出生在哈爾濱。
1937年
全家遷至北平(今北京)。
1942年
開始就讀於北京新鮮鬍同小學,1948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四中。
1949年
1月25日轉到上海,考入上海市立緝規中學(現市東中學)重念初二。
4月12日,隨傢人到了臺灣,就讀臺中一中。
1951年
十六歲。暑假後高中一年級。參加臺中市論文賽、本校論文賽,皆獲第一名。
1953年
十八歲。暑假後高中三年級,念了一個多星期,即自願休學在傢。因老師嚴僑被補,乃餓早飯不吃,存錢義助嚴師母和三個小孩。
1955年
二十歲。考入臺灣大學法律係,4月27日,父親去世,面對兩、三千人的送葬場面,特立獨行,改革喪禮,“雖千萬人,吾往矣!”。這時,有人曾誣陷李敖,說他爸爸是被他氣死的。但是,李敖的母親及傢人卻對此表示否認。
1956年
6月27日,從臺灣大學法律係自動退學,重考入臺灣大學歷史學係一年級。在校內的長袍裝扮常引人側目,並有“長袍怪”之稱。實行“大學生同居”,小女生叫君若。但是因為太窮,且堅持不信基督教,為女方全家所排斥。君若的媽媽說:“你將來闊到了做總統,我們也不上你門;你將來窮得討了飯,討到我們傢門口,請你多走一步!”不再是處男。
1957年
二十二歲。暑假後歷史係三年級。
3月1日在“自由中國”第十六捲第五期發表中學舊作《從讀‘鬍適文存’說起》。
畢業後依法服役於中華民國軍隊,位階則為少尉預備軍官。

李敖二十歲生日1955.04
1961年
2月5日在澎湖退伍。8月18日考入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一年級。
1961年
開始嚮《文星》雜志投稿,大力提倡“全盤西化”,並鼓吹自由主義思潮,反對中國國民黨獨裁,為爭取言論自由而努力。其第一篇稿子是《老年人和棒子》。八月十八日考入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一年級。
1963年
3月19日自動在歷史研究所休學。
9月1日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傳統下的獨白》。
1964年
王尚勤在紐約生下了李敖的長女李文。
1965年
《文星》遭查禁,次年李敖本人的作品《孫逸仙與中國西化醫學》、《傳統下的獨白》等書也開始被封殺。李敖出版作品超過一千五百萬字,並創辦過多份報章、雜志。
1966年
三十一歲。“孫逸仙與中國西化醫學”、“傳統下的獨白”、“歷史與人像”、“為中國思想趨嚮求答案”、“教育與臉譜”、“上下古今談”、“文化論戰丹火錄”、“閩變研究與文星訟案”等書全被查禁。十一月五日出版“李敖告別文壇十書”,在裝訂廠被治安人員搶走。“烏鴉又叫了”、“兩性問題及其他”、“李敖寫的信”、“也有情書”、“孫悟空和我”、“不要叫罷”等書全被查禁。 警總開始一再“約談”我,均於當日放回。“約談”重點是調查我十八歲時想和老師嚴僑偷渡回大陸的事。
1967年
三十二歲。國民黨加緊算舊帳。臺灣高等法院首席檢察官發文偵辦我,四月八日以“妨害公務”被提起公訴。自此官方正式配合私方,以訴訟手段,形成夾殺。四月十四日起義助殷海光看病。夏天起,小蕾成為小情人。
1968年

年輕時的李敖
三十三歲。以販賣舊電器維生,暗中支援其他出版活動。義助柏楊(我看不起柏楊,但柏楊入獄,卻基於同情與人權而義助柏楊)。
1969年
因幫助臺灣異議人士彭明敏偷渡,被國民黨當局誣指為“臺獨份子”,遭到軟禁。九月三日,在被跟蹤中約集外國記者,接雷震出獄。
1971年
3月19日晚被以叛亂犯罪名正式逮捕。由保安處處長吳彰炯少將主持刑求,在不見天日的保安處,住了近一年。被捕後,“紐約時報”等刊出照片,詳細報導。
1972年
三十七歲。二月二十八日自警總保安處移軍法處看守所。旋以叛亂判十年。李敖不寫答辯狀、不上訴,準備坐十年,但檢察官上訴,說判得太輕了。國民黨當局另以“背信”冤獄判一年。

李敖在臺灣
1975年
四十歲。在軍法處看守所。四月二十五日,個人在二坪小房裏過生日。同案難友劉辰旦送來一個蛋糕,等李敖十個月後已嫁人的小蕾送來一部 The Best of Life,蕭孟能沒有任何表示。趕上因蔣中正之死而來的減刑,九月二十二日,又改判八年六個月。十二月二十二日,改判五年八個月,並自警總軍法處看守所移土城仁愛教育實驗所,被隔離監禁。
1976年
四十一歲。仁愛教育實驗所每周請教授一名來“洗腦”,李敖旁若無人,一言不發。十一月十九日服刑期滿,無保出獄(李敖說:“我不願連累朋友保我出獄,如因沒有保人而不放人,我願繼續坐牢”)。在李敖未出獄前,國民黨派李敖的老師吳俊纔與李敖洽商,李敖指陳在叛亂案外,另以杠上開花的背信冤獄整我、判李敖一年的不當,經吳俊纔查明確是冤獄,乃透過協調,以“不執行”解决。吳俊纔相對要求李敖任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李敖以叛亂案的褫奪公權六年也可就此不瞭瞭之,可證明所謂國民黨法治,不過乃爾!乃同意。於是在出獄後第十一天(十二月一日),有了生平第一個正式職業。
1977年
四十二歲。與 Martha 同居。做土木包工。堅辭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職務,主任蔡維屏不肯放人。我感覺是:“那次短暫的‘副研究員’,就好像一個人上街買菜,突然被抓去當兵,他一有機會,必然要開小差,還回去買菜一樣。”最後,“在中心我待了十三個月,但是全部上班的時間,不到十三個小時。不但拒絶研究,也拒絶討論拒絶聽演講會拒絶簽到、拒絶請領書報,最後拒絶領薪水。”
1978年
四十三歲。做土木包工。吳俊纔自薩爾瓦多返臺,親到我傢,同意李敖辭職,但邀李敖去“中央日報”任主筆,再準備接任總主筆,李敖笑著說:“我不會給國民黨做打手的,謝謝老師啦!”
1979年
四十四歲。六月復出,出版“獨白下的傳統”,並在“中國時報”寫專欄。出版“李敖文存”、“李敖文存二集”。
1980年
出版《李敖全集》,同年5月6日與臺灣著名影星鬍茵夢結婚,但三個月後便火速離婚。替蕭孟能的前妻朱婉堅打抱不平,卻被蕭孟能控告其侵占財産,李敖被判有期徒刑(一說是被人誣告,李敖聲稱是是國民黨介入司法對他政治迫害)鬍茵夢受國民黨唆使,做鬥李敖秀,我在八月二十八日通知鬍茵夢離婚。鬍茵夢一方面招待記者宣告她對李敖的恨,一方面離婚第二天嚮李敖哭著訴說她的愛;一方面作證頭一天告訴我報上登她駡李敖的話是亂寫的、很沒有斟酌的、太過分的,一方面作偽證時,又照舊太過分的很沒有斟酌的亂說不誤。 8月10日再度因案入獄半年。
1981年
四十六歲。八月十日被國民黨當局迫害,再度入獄。在入獄前十六天,認識汝清,同居十六天。汝清是我不認識的某個留學生的新婚夫人,這是我生平第二次和有夫之婦私通(第一次是我二十八歲時候,和一個我不認識的流氓的太太),我真正做到了羅素“婚姻與道德”名著的境界。在這一兩年裏,在我床上,雖然不乏歌星解帶、空姐橫陳,但對我卻是“目中有色,心中無色”。汝清卻是一個例外(在我一生中,張敏英是最令我作夢的女人、君若是最慧*多才的女人、尚勤是最有幽默感的女人、海蒂是最美麗的女人、小蕾是最可愛最令我懷念的女人、Martha 是最好的女人、鬍茵夢是最風華絶代的女人、汝清是最惹我憐愛的女人。在正規之外,我一生中衹有過五次和妓女在一起,並調查妓女生活,我是主張靈肉一致的人,我不喜歡沒有愛情的性行為,我覺得我在這一方面,比一般人高得太多了)。
1982年

中年時期的李敖
2月10日出獄後被平反。李敖並循法律程序反擊,蕭孟能兩次入獄,最後被迫離開臺灣。
1982年
四十七歲。入獄後即開始每月出版一册“李敖千秋評論叢書”,一直不斷。二月十日出獄,發表有關司法黑暗、監獄黑暗文字,並陸續為許多冤獄抱不平,引起行政院院會、中外輿論、電視、立法院以被迫害者的重視。在國民黨立委溫士源疾呼阻止李敖英雄形象流傳後一周,新竹少年監獄即發生空前大暴動。出獄後大量為黨外雜志寫文章,公論所在,蔚為重鎮。“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四月二十五日,黨外人士為我在紫藤廬祝壽,雖然許榮淑等監邀,我不肯露面。六月出版“三情之書”──“李敖的情詩”、“李敖的情書”、“李敖的情話”。八月二十八日起,實行“隱而不退”。
1983年
四十八歲。繼續每月出版“李敖千秋評論叢書”。二月一日出版“李敖全集”第七册、第八册。八月至十一月另出版“李敖千秋評論號外”三册,全年密集寫作,生平僅見。
1984年
四十九歲。繼續出版“李敖千秋評論叢書,三月六日,美國 James T.M. Pan 寫信說:“臺灣一千八百萬人口,但自海外看島內,全島衹有李敖一人而已!現在如此,將來在歷史上更加如此,這是中外正義之士的一致看法。”總之,我生平俠骨柔情、敢說敢做,多少年來,一直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魄,獨行其是,而不在乎小人們爭言其非。我是頑童、是戰士、是英雄、是善霸、是文化基度山、是社會羅賓漢、是痛恨國民黨和偽君子的第一真人,中國有史以來,沒人能像我這樣集正義、力量、勇氣、真誠、血性、智慧、博學和活潑於一身的人了。有李敖在,是中國人之光,豈止一千八百萬而已,有朝一日,歷史將為我作證。
1985年
五十歲。最高法院平反四年前冤獄。繼續出版“李敖千秋評論叢書”(其中第四十期被查禁)和“萬歲評論叢書”(其中第十三期、第十四期、第十五期、第十六期、第十七期均遭查禁),在國民黨瘋狂查禁政策下,事實上,連殘餘的沒禁的,也難以正常上市。員警、特工之流威脅售書小販說:“反正凡是有李敖兩個字的書就不要賣!”所以處境是苦撐待變,備極艱辛。
1991年
五十六歲。二月二十七日,創辦一張四個版的“求是報”,至八月二十日,一共出了一百八十七天。六月,出版長篇小說“北京法源寺”。十一月一日,創辦“李敖求是評論”月刊,共出版六期。
1993年
獲聘為東吳大學歷史係教授,教授中國思想史等課程...
1996年
開始在真相電視臺開講“李敖笑傲江湖”節目,因批評時政,成為電視媒體焦點。
2000年
代表新黨參加競選中華民國總統,卻於投票日數日前宣佈支持另一個候選人宋楚瑜。 但是,在陽明山小區李敖的投票區,李敖卻僅得了一票。由此,有人誣賴李敖,大駡李敖不要臉自己投自己。
2004年
再度進軍政壇,以無黨籍身份參加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獲得當選。
2005年
赴中國大陸展開“神州文化之旅”,用技巧普及公民自由,獲得社會各界贊譽。
2006年
十月十五日,以無黨籍身份參加臺北市長選舉。
2006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在中國大陸擁有大量觀衆的鳳凰衛視節目《李敖有話說》播出最後一集,李敖說他自己將開始專心寫作(包括多部中文小說、英文小說和一部總結古往今來經典中文詞彙、句式的大辭典)。
2007年
結束《李敖有話說》節目。當選臺灣偽立法委委員。
2008年
卸任臺灣偽立法委委員,並出版新書《虛擬的十七歲》(李敖研究網連載中:http://leeao.com.cn/bbs/forumdisplay.php?fid=1)。並發揚其在2000年競選臺灣偽中華民國總統時的競選詞“勃起臺灣、挺進大陸、威爾剛世界”之精神中的“威爾剛世界”,繼“挺進大陸”的李敖有話說後,與新加坡亞太衛視合作,主持新節目《李敖語妙天下》。2008年11月起在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播出。2009年元月1號在中國大陸、臺灣地區、澳大利亞、北美、新西蘭、印度等地區播出。李敖聲稱,將以薄薄的兩片唇影響全球華人。稱其節目一周七天,天天播出。將原來《李敖有話說》的時長20分鐘增加了一倍,稱如果不能超越自己的過去,將不會再做。
2009年
於新加坡亞太衛視,主持《李敖語妙天下》節目。臺灣高點衛視同步播出。
李敖 - 著作列表
散文
1947年
妄心,《好國民雜志》
人類的冷藏,《好國民雜志》
1952年
6月25日,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他,《學生雜志》,46期。
8月1日,合作制度與節制資本,《合作經濟》,第2捲第12期。
“英倫歸來”的啓示,《新生報》
生也有涯知無涯,《新生報》
學習英語的目的
諸葛亮的軍政
虛字的對聯
字型的對聯
毋忘在莒的初處
行李考
報紙
初三上甲組報,1950年。 求是報
書籍
《李敖大全集》,目前出版四十册,收錄了其大部分著作。
第一册《北京法源寺》、《傳統下的獨白》
第二册《歷史與人像》、《教育與臉譜》、《為中國思想趨嚮求答案》
第三册《文化論戰丹火錄》、《上下古今談》
第四册《鬍適研究》、《鬍適評傳》
第五册《孫逸仙和中國西化醫學》、《大學後期日記甲集》、《大學後期日記乙集》
第六册《獨白下的傳統》、《李敖文存》、《李敖文存二集》
第七册《讀史指南》、《要把金針度與人》
第八册《孫中山研究》、《蔣介石研究》
第九册《蔣介石研究續集》、《蔣介石研究三集》
第十册《蔣介石研究四集》、《蔣介石研究五集》
第十一册《蔣介石研究六集》、《蔣經國研究》、《論定蔣經國》、《國民黨研究》
第十二册《國民黨研究續集》、《民進黨研究》
第十三册《冷眼看臺灣》、《鄭南榕研究》
第十四册《中國性研究》、《中國命研究》
第十五册《李敖情書集》、《李敖書信集》
第十六册《李敖對話錄》、《愛情的秘密》
第十七册《波波頌》、《大學札記》、《李敖札記》、《李語錄》
第十八册《鬍適與我》、《世論新語》
第十九册《求是新語》、《李敖隨寫錄前集》、《李敖隨寫錄後集》
第二十册《李敖自傳》、《我最難忘的事和人》、《你不知道的彭明敏》
第二十一册《給國民黨難看》、《給外省人難看》、《給臺灣人難看》
第二十二册《一個預備軍官的日記(上)》
第二十三册《一個預備軍官的日記(下)》、《早年日記》
第二十四册《蔣介石評傳》(上)
第二十五册《蔣介石評傳》(下)、《蔣介石的真面目》
第二十六册《李登輝的真面目》、《李登輝的假面具》、《為自由招魂》
第二十七册《你不知道的二二八》、《另一面的二二八》
第二十八册《李敖回憶錄》、《李敖書序集》
第二十九册《李敖快意恩仇錄》、《李敖報刊集》
第三十 册《李敖書翰集》、《李敖書簡集》、《李敖書札集》
第三十一册《李敖書箋集》、《李敖書函集》、《李敖書牘集》
第三十二册《李敖書啓集》、《李敖好訟集》、《李敖放刁集》
第三十三册《李敖鬧衙集》、《李敖弄法集》、《李敖刀筆集》
第三十四册《醜陋的中國人研究》、《白眼看臺灣》、《法眼看臺灣》
第三十五册《國民黨臭史》、《蔣傢臭史》、《老賊臭史》
第三十六册《中國近代史新論》、《中國現代史正論》、《中國現代史定論》
第三十七册《李敖秘藏日記》、《李敖五五日記》、《為歷史撥雲》
第三十八册《坐牢傢爸爸給女兒的八十封信》、《白色恐怖述奇》
第三十九册《李敖論人物》、《中國藝術新研》、《中國迷信新研》
第四十 册《我是天安門》、《你是景福門》、《為文學開窗》
以上關於彭明敏與天安門的部分,在北京的中國友誼版本的李敖大全集,給刪得最厲害!
李敖 - 其他著作
《閩變研究和文星訟案》(編著)
《傳統下的再白》(李敖告別文壇十書)
《媽離不了你》(李敖告別文壇十書)
《藉古不諷今》
《戰鬥是檢驗黨外的唯一標準》(鄧維楨編)
《上山·上山·愛》
《紅色11》
《李敖禍臺五十年慶祝十書》
《李敖語錄》六册(應鳳凰編)
《李敖全集》八册,四季
《李敖作品集》25册,桂冠
《李敖作品精選集》20册,桂冠
《李敖著作叢刊》桂冠
《李敖新刊》7册
《李敖三情之書》遠景
《李敖電子五書》
《李敖諾貝爾奬提名文選》
《洗你的腦,掐他脖子--李敖總統挑戰書》
《陳水扁的真面目》(與李慶元合著)
《李遠哲的真面目》
《你不知道的司法黑暗》
《你不知道的228》(與陳境圳合著)
《周越墨跡研究--你不知道的故宮博物院》(與陳兆基、王裕民合著)
《李敖有話說》 
《快意還鄉--李敖神州文化之旅》
《十二天心靈之旅》
《陽痿美國》
李敖 - 主編
《鬍適選集》
《鬍適語粹》
《鬍適文存外編》
《鬍適給趙元任的信》
《中國歷史演義全集》
《中國名著精華全集》
《諾貝爾和平奬全集》
《羅素選集》
《林語堂選集》
《蔣廷黻選集》
《左舜生選集》
《真相叢書》(74册)(有:《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安全局機密文件--歷來辦理匪案匯編》,等等名著!)
《陳競存(炯明)先生年譜》(陳定炎編,桂冠出版)
《文星版圖書》(22册)
《文風雜志》(1期)
《烏鴉評論雜志》(24期)
《李敖求是評論雜志》(6期)
李敖 - 思想傾嚮
《自由中國》結束,到六零年代再起來的,是《文星》雜志。它是五七年創刊的,到六五年停刊。它前面一半的生命沒有引起註意,後來到鬍適去世的前後,李敖在上面寫文章,有幾篇非常膾炙人口,一出來全臺灣轟動,文化界轟動。鬍適去世時,《文星》雜志紀念鬍適的專號賣了三版,從那時起,《文星》就成為臺灣最重要的文化刊物。 當時,李敖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他強調的是反傳統和西化,李敖的《傳統下的獨白》等,在學生圈裏震動很大,好象眼睛一下子睜開了,那時的李敖是文化英雄!對那一代人,包括比那一代大一些的人,形成很大的衝擊。不過,李敖基本上是批評中國傳統的文化與社會。

早年他是一個文化批評者,比較不談當代的政治、經濟與社會議題。他對中國文化的批判,基本上是站在現代化、西化的角度,當然這個現代化裏面有不少自由主義成份。就政治議題而言,《文星》對臺灣自由主義的貢獻,沒有脫出《自由中國》的大的架構,衹是重複其中的一個局部。這份雜志的意義,在文化領域。政治批評的部分 ,則大量出現在李敖後來的《李敖千秋評論》當中。2005年李敖在北京大學的演講中表示希望中國大陸逐步走嚮“成熟”的、自由和民主的現代社會。他一方面規勸在中國大陸執政的中國共産黨能夠更加自信的擴大言論自由和接受輿論監督,另一方面他也勸導中國大陸的民衆在處理與中國共産黨之間的矛盾時采取“溫和”及“非對抗性”的博弈方式。李敖的這種政治主張,部份中國大陸人士認為這是他一貫堅持的自由主義思想以及追求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體現。對於文化大革命,他指稱:“那麽長的一段時間,中國陷入艱苦的狀態;救死,這是第一優先的,所以花了這麽多年時間來處理這個問題。當然共産黨因為在摸索,也犯了錯誤。這個錯誤,鄧小平評估過。我們在《鄧小平文選》裏面看得很清楚,鄧小平說:‘我們從大躍進到文化大革命,犯了二十年的錯誤。’”李敖對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政權的批評是不遺餘力的,在不同的媒體和他自己的出版物中從來沒有停止過對蔣介石的抨擊。
政治生涯
政治上,李敖長期反對國民黨在臺灣的獨裁專政,支持民主自由。 對於兩岸問題,李敖支持兩岸統一,認為兩岸統一最符合臺灣的根本利益。
2000年
偽中華民國總統大選期間,他曾公開支持鄧小平所提出的“一國兩製”同時他也強調鄧小平的一國兩製是二十年前提出的未來式陳述,而二十年後他所談的一國兩製已不太算未來式了,簡言之鄧小平講的是未來式,而他講的是現在式。
2004年
李敖以他的高知名度,不插旗、不拉票、不發傳單、不做廣告的競選方式,無黨籍身分當選立法委員,持續對臺灣和大陸發揮影響力。
2005年
2月一日就職宣誓,別人都對“國父”孫中山的照片宣誓,唯獨李敖對着自己的照片。
2006年
10月15日,李敖領表宣佈參選年底臺北市長選舉。最終投票結果其以0.61%的得票率落選。
李敖 - 社會活動
李敖在北大演講
李敖目前擔任臺灣、香港、新加坡的一係列電視政論節目的嘉賓、主評,針貶時弊。在大陸的有抱負、有思想的年輕人心中反應最為強烈,許多人都視他為權威。對臺灣政治心直口快的批判,反對軍購與政府的亂政。2005年9月19日李敖赴中國大陸展開“神州文化之旅”,行程包括北京和上海、香港。過程中,分別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進行了演講,自認為演講的目的在於嚮大陸人民“播撒自由主義的種子”,復旦大學薑義華教授認為,李敖是自由主義的實踐者。雖然此行程受到了香港與臺灣媒體普遍的重視並以“李敖炫風”為頭版,但是李敖的演講在大陸並沒有得到官方媒體的直播。但其演講稿以及演講視頻,仍藉助因特網而得到了極為廣泛的傳播。
兩次入獄經歷:1971年3月19日國民黨當局以“預備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罪”迫害李敖十年徒刑。後遇蔣介石死亡改為八年六個月。1981年8月李敖因與蕭孟能的財務糾紛被國民黨抓住機會再次迫害入獄,刑六個月。義捐:李敖為救助臺灣慰安婦,拍賣自己收藏的字畫古董,包括鬍適曾經送給他的書法作品等,總共捐出一百萬美金,約合三千三百多萬新臺幣,轟動一時。李敖還曾捐錢給立法委員金高素梅一百萬新臺幣幫助她去聯合國抗議日本不承認暴行。他經常也會時不時地捐款,如偶爾捐錢給抗議陳水扁的團體,救助給他的朋友等等。訪問大陸時,他也嚮北京大學捐款三十五萬人民幣,希望北京大學給鬍適建立銅像。
李敖 - 主講節目
真相衛星電視臺《李敖笑傲江湖》1995-2001
東森電視臺《李敖黑白講》 1997~1998
環球電視 《挑戰李敖》 1999~2000
環球電視 《李敖挑戰》2000
臺灣電視公司《李敖TALK秀》短暫 2000
中天電視《李敖大哥大》2001-2002
鳳凰衛視《李敖有話說》2004-2006
年代新聞臺《笑敖年代》2006
亞太衛視(新加坡)、高點衛視 《李敖語妙天下》

李敖 - 參政形象
在臺灣,李敖以獨特的問政方式,力圖爭取新聞關註,突顯若幹被多數人忽略的民意訴求。包括:
2005年3月17日,李敖在立法院程序委員會質詢國防部長李傑時,拿出狗鏈,諷刺臺灣作為美國的看門狗卻要自費買武器的荒謬。他並亮出防身的小刀,提議:既然美國表示要臺灣買武器是為了要臺灣展現自我防衛的决心,幹脆直接請李傑割卵葩算了。 2006年6月16日,在陳水扁總統罷免案公聽會上,李敖解開自己的褲襠,要當時外傳滯留美國治療攝護腺癌的新光醫院副院長黃芳彥盡速回到臺灣找治療他攝護腺癌的醫生(因為李敖開刀三天之後即可起床講話)。 2006年10月15日,李敖前往臺北市選舉委員會登記參選臺北市長時,不用支票而是準備好現金新臺幣200萬元(參選所需保證金),表示他的參選臺北市長是“玩真的”。 2006年10月24日,李敖為了表示對朝野欲將軍購案排入議程的嚴重質疑,以個人防身的實際行動來阻擋當日程序進行。他先大駡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內定要讓軍購案過關,再戴上防毒面罩(外表為電影《V怪客》主角的面具),表示不畏後果要求立法院程序委員會本次會議中止,希望在場委員離席;並出示個人防身電擊棒、防狼噴霧罐,對空噴射催淚瓦斯共八次,嗆得朝野立委眼淚直流,議事中斷約二十分鐘。 2006年11月10日,為了抗議軍購案,李敖在立法院總質詢中,秀出自己年輕時的“露鳥”照,三點全露。 2007年1月19日,破天荒支持民進黨提名檢察總長人選陳聰明,理由是陳聰明曾起訴他的前妻鬍因夢,决定投下同意票。
李敖 - 愛情盤點

小蕾成為小情人
與“羅”的生死初戀:
1951年,在臺中市高中讀書的李敖,熱烈追求低年級女同學羅,1955年秋天,李敖進入臺大歷史係,而羅也考進了臺大化學係。很快,兩人開始熱戀,但後來羅的父母對李敖的特立獨行反感至極,即使李敖親自去見羅的父母也未能輓回戀情,為此李敖曾服藥自殺。
與王尚勤的碧潭情絲:
李敖是王尚勤大哥的同窗好友,兩人的戀情開始於1962年2月一次公交車上的偶然相逢。熱戀中,王尚勤從臺大畢業,1964年9月,她毅然留學,後王尚勤發現自己懷孕,這一年聖誕節前夕,她在西雅圖産下一個女嬰。
李敖給自己的女兒取名李文。1966年春,王尚勤帶着已經快3歲的女兒飛回了臺北。就在她即將離開臺北的前幾天,她發現了代號H的少女與李敖的情書,王尚勤自己帶女兒飛回了美國。
與小“Y”的文學浪漫之夢:
李敖和小Y的交情,可以說是“打”出來的。因為1965年1月,李敖從許多讀者來信中,意外地發現一篇文筆非常犀利的來稿,也是抨擊他的一篇文稿。這讓李敖大為震怒,但更讓他吃驚的是,後來他發現作者小Y居然是位漂亮的女學生。後來他約她下班後一起吃頓便飯。從此,他與她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畢業後小Y去了香港,在那裏圓自己的作傢夢。1970年,李敖從小Y寄來的香港《明報》 副刊裏隱隱聽出了她的心聲,纔認識到,他錯過了許多可以與小Y更走近一些的機緣。而第二年春天,當小Y從香港飛回臺北時,同樣發現自己回來得太晚了,這時已有另一位漂亮女孩走進了李敖寂寞的生活。
與小蕾的患難之交:
上世紀六十年代,以筆為生計的李敖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職業後,開始做起了販賣舊傢用電器的生意。在他連供養女兒文文的錢也發生睏難的時候,給予他精神上鼓勵與安慰的紅顔知己是小蕾。
李敖在回憶錄中寫道:“我認識小蕾在1967年9月26日,那時她19歲,正從高雄女中畢業……看到她,我立刻喜歡上她。”李敖失去自由以後,曾勸小蕾離開他。可是小蕾重感情講義氣,最後的選擇當然是留下來。1971年李敖入獄的最初日子,小蕾是一個人在國泰大樓裏度過的,後來她不得不離開。5年之後李敖終於出獄,可是那時的小蕾早已為人妻母了。

李敖喜獲麟兒李戡後, 與妻子小屯之全家福
與劉會雲的冰雪愛情:
1976年鼕,李敖剛從監獄出來不久,應邀到老朋友蕭孟能的寓所赴 宴。就在這次人數不多的傢宴上,他見到了一位日後引為摯友的漂亮女子,她就是同在臺大畢業的劉會雲女士。
1978年春天,劉會雲開始了與李敖的同居生活。1979年舊歷春節過後,由於劉會雲的穿針引綫,遠景書局老闆瀋登恩拜會了李敖,隨之出版了其《獨白下的傳統》,李敖由此復出,震動臺灣文壇。電影明星鬍茵夢也為李敖出山寫了一篇叫好的文章。此時的劉會雲發現,李敖變了!劉會雲主動從三個人的關係中退了出來。
與王小屯的愛之歸宿:
1985年3月11日下午,在臺北市仁愛路上,李敖看到一個候車的女孩子正在看他坐牢時編發的 《李敖千秋評論》叢書第三期。再看那讀雜志十分投入的女孩子,身高幾乎與小蕾相同,也有一米七以上,頎長而豐滿。特別是她讀書的神態幾乎與小蕾一模一樣。李敖看着看着,就情不自禁地走近了女孩子。就這樣他和王小屯相識了。1988年6月,在經歷了漫長的三年愛情長跑以後,王小屯終於成為了李敖的妻子。1992年8月3日,李敖喜得一子李戡。1994年11月23日又喜得一女李諶。
李敖 - 2010中國作傢富豪榜
2010年11月15日,《2010年度中國作傢富豪榜》出爐,李敖以300萬元的年版稅收入排名第十三。


Li Ao (Chinese: 李敖; pinyin: Lǐ Áo) (born April 25, 1935), is a writer, social commentator, historian, and independent politicia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He is considered by many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odern Chinese essayists today, although critics have termed him an intellectual narcissist. His political inclinations are more controversial; he is a very vocal critic of both the Kuomintang and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and their many politicians, including Chiang Kai-shek, Ma Ying-jeou and Chen Shui-bian. Although he favors unification, especially under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Li refuses to call himself Pan-Blue due to its association with the KMT. He firmly believes in Chinese nationalism and, in Taiwan, is given much media exposure thanks to his popularity as a writer.

Background

Li was born in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o Li Dingyi (李鼎彝), a professor of Chinese, and Zhang Kuichen (張桂貞). His family has ancestry in Wei County (濰縣), Shandong Province, and Fuyu County (扶餘縣), Jilin Province. The entire Li family, except for two children, moved to Taiwan at the end of the Chinese Civil War in 1949.

Dissident writer

Li Ao was credited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democratic movement in Taiwan between the 1960s and 1980s. In the 1960s, he was the editor-in-chief of Wenxing (文星), a magazine that promoted democracy and personal freedom. He was jailed by the Kuomintang government for more than five years (from 1972 and 1976, and again from 1981 to 1982) after helping a pro-Taiwan independence political prisoner, Peng Ming-min, escape to Japan in 1963. Ironically, Li Ao had a long history of being an advocate of reunification.
Throughout the 1970s, Li Ao received much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for his imprisonment. He was highlighted by Amnesty International as one of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political prisoners in Taiwan in 1974.
After his release, Li Ao continued to publish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criticizing the government. Ninety-six of his books were banned in Taiwan before 1991. In the 1980s he also sponsored other numerous anti-Guomintang magazines.
His novel Mountaintop Love (《上山.上山.愛》), about a mother and daughter who fall in love with the same man, though several years apart, solidified Li's status as a serious novelist. His other novel, Martyrs' Shrine: The Story of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in China (北京法源寺), is about the beginning and the failure of the Hundred Days' Reform. Li also published his autobiography in 2001, revealing more than ten of his romantic affairs in the book. The bulk of his work, however, is non-fiction, consisting mainly of essays and historical commentaries.

Entry into politic

Li Ao strongly supports the idea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proposed by Deng Xiaoping. He believes that the unification of China is inevitable and at one point advocated immediate surrender. He thinks that if reunification were to come as soon as possible, it would be more beneficial for Taiwan. This, in combination with his past as a political dissident and his witty style, has made him a popular figure among supporters of Chinese reunification. Conversely, it has also made him an unpopular figure amongst supporters of Taiwan independence.
Li participated in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2000 as a candidate for the New Party. Li usually plays the role of a political gadfly, and his campaign was largely symbolic. He took the election as an opportunity to "educate" the people of Taiwan. Both he and his party publicly encouraged people to vote for James Soong to the point of stating during the presidential debates that he was not planning to vote for himself and that people should vote for Soong.
Since the 2000 presidential election, Li Ao has bitterly spoken out against pro-independence Nobel laureate Yuan T. Lee, who publicly supported Chen Shui-bian. He has also accused former President Lee Teng-hui of corruption. In October 2004 Li ran in the December 11 legislative election as a non-partisan candidate in the South Taipei constituency, for which he was subsequently elected in the last winning place. He took office as an independent legislator on February 1, 2005.
In February 2005, Li held a press conference, accusing PFP leader, James Soong of having changed his opposition towards military weapons purchas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eople of Pro-American inclination, people with CIA backgrounds and arms traders who would receive kick-backs. Li threatened Soong that he will reveal the names of the people with CIA backgrounds, who were influencing Soong, to the general public unless Soong reverted to his previous opposition position. PFP legislators dismissed the accusation and responded that Li Ao should reveal his evidence to support his story.
Later that year, in June, Li claimed to the Taiwanese press that he had exclusive information from the CIA concerning the 3-19 shooting incident. He alleged that the real motive of the killer was to assassinate Vice-President Annette Lu in order to garner sympathy votes for Chen Shui-bian, and that the killer had been condoned by the governing party for ulterior political reasons. After flashing a series of supposedly CIA-endorsed documents to reporters, he mailed them to Annette Lu, claiming that she would need to know the full extent of truth about the assassination attempt.
On September 19, 2005, Li Ao returned to Mainland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in 56 years. He was invited to give speeches at Peking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where he was warmly received, and this trip is claimed to have had significant impact on observers of the China-Taiwan strait relations issue. His speech at Peking University was particularly noteworthy as Li publicly urge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 protect the freedom of speech as laid down in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RC. But he also praised the achievement of the CCP in bringing economic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at one point he even alluded to the Tiananmen Square massacre and take it as an example to sustain his point that freedom should be obtained through "cleverer" means, rather than mass revolutions that could result in numerous deaths.
Li Ao was a candidate for the 2006 Taipei Mayoral election.

Family life and trivia

Li is known for his quick wits and energetic vocal style. Although not primarily a novelist, he has released two novels to date.
Li has had many tempestuous love affairs. His eldest daughter by his first wife, Li Wen, is an Asian American
who now teaches in Beijing. He had a very short-lived marriage to Taiwanese movie star Hu Yin-meng in 1980; they divorced after just 4 months, 22 days. His present wife, 29 years his junior, was accosted at the streets of Taipei. They have a son and daughter.
Li is interestingly known for generally appearing in public wearing a Fred Rogers-like cardigan sweater. He also has a habit of taking pictures of the audience at public events where the media is present since he believes that it is only fair to take pictures of the people who are taking pictures of him.
On October 24, 2006, Li sprayed tear gas and wielded a stun gun during a Legislative Yuan National Defense Committee meeting, forcing several members of parliament to flee. He was attempting to stop debate on purchasing attack submarines and Patriot anti-aircraft missiles for $16 billion dollars from the U.S. He was also wearing the mask from V for Vendetta.
Li frequently hosts a show on the Mandarin-language Hong Kong channel Phoenix TV called "Li Ao wants to talk" (李敖有話說).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