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 商寿 | ||||
籍贯: | 浙江南浔 | ||||
阅读徐迟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阅读徐迟在旅游地理的作品!!!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迟创作勤奋。50年代的前七年﹐他两次到朝鲜战场﹐4次去鞍钢﹐6次到长江大桥工地。诗集《美丽‧神奇‧丰富》﹑《战争‧和平‧进步》和《共和国的歌》﹐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论文集《诗与生活》等,是他这一时期的创作收获;1957年至1960年的四年间,他担任《诗刊》副主编。1960年定居武汉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报告文学的创作,写成《火中的凤凰》﹑《祁连山下》﹑《牡丹》等作品。记述两个爱国知识分子常书鸿﹑孙健初的《祁连山下》,发表后受到广泛好评。
1976年以后﹐徐迟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反映自然科学领域的生活,写出了《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生命之树常绿》﹑《在湍流的涡漩中》等一系列反响强烈的作品。《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以及反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刑天舞干戚》,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徐迟以诗人气质写报告文学,特别是写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常能熔政论﹑诗和散文于一炉;结构宏大,气势开阔,语言华美而警策,独具风格。著作有《哥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选)﹑《徐迟散文选集》﹑散文集《法国,一个春天的旅行》,论文集《红楼梦艺术论》﹑《文艺和现代化》等。
徐迟 - 作家之死
徐迟译作
1996年12月12日夜,以“报告文学之父”著称中国文坛的诗人、作家徐迟在医院跳楼自杀身亡。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已发生了几十起文人自杀事件。91年9月,北京大学诗人戈麦在圆明园附近投水自杀;1989年3月,又一位北大诗人海语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此后不久,又从海峡彼岸传来三毛自杀和顾城在新西兰杀妻然后自杀的消息。
19岁时,徐迟就在上海《现代》发表诗作,22岁出版轰动文坛的诗集《二十岁人》,1981年1月在《人民文学》发表闻名全国的《歌德巴赫猜想》。然而在经历爱妻徐松癌症去世,第二次婚姻破裂等一连串打击后,热情、执着和乐于助人的徐迟开始变得孤僻、沉默,除了与三四个人谈天外,就是足不出户、闭门独思,并且与家人的距离也越来越远,甚至连单位给他配备的电脑也不能使用了。后来干脆实行四不政策:不读报、不看电视、不下楼、不会客。当他情绪忧虑时,就自怨自艾低首叹息,甚至惶惶不可终日,他对朋友有时也谈他的寂寞和孤独,甚至说想到过自杀。这时,他的症状已完全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精神科干预已是迫在眉睫,但是,周围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这一点。远离现实的人生苦旅越走越窄,人们只是关注了他的物质需求,却忽视了精神需求,孤独无助,精力衰竭,终于悄无声息地独自走向了灵魂的天国。
徐迟 - 年谱
徐迟作品
1914年10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德懋弄6号。
1927年在南浔中学念书。读到了早期白话诗人徐玉诺的诗集《将来之花园》。这年秋天,第一次去了上海。
1928年在上海光华大学附中念书。在该校的一个油画展上,第一次见到新月派诗人徐志摩。
1931年9月,由东吴大学附中升入东吴大学。“九一八”事变发生,12月参加学校爱国学生“援马团”北上,拟出关抗日。滞留北平。
1932年1月,入燕京大学借读。在5月号《燕大月刊》发表散文处女作《开演之前》,同时写出一些短诗。
1933年5月4日收到《现代》杂志主编施蛰存一封退稿信。6月,到上海见到施蛰存。8月,回到燕大继续学习。在12月号《现代》发表译诗《圣达飞之旅程》。
1934年在《矛盾》、《时代画报》、《妇人画报》等发表诗和散文。与施蛰存周围的现代派作家多有交往。
1936年夏天,作为男傧相参加诗人戴望舒的婚礼。9月,和诗人路易士一起协助戴望舒创办《新诗》。10月,第一本诗集《二十岁人》由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出版。11月,音乐散文集《歌剧素描》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7年元旦之日和陈松在上海结婚。上半年写作《世界之名音乐家》及《音乐家和乐曲的故事》。9月,写作警世幻想小说《三大都市的毁灭》。
1938年2月,写作中篇小说《武装的农村》。5月,和戴望舒一家流亡香港。在香港结识袁水拍和冯亦代。
1939年结识《时事晚报》主笔、国际述评家乔冠华。听袁水拍谈马克思主义。
1940年1月11日,读恩格斯的书豁然开朗,自称为“觉醒日”。2月,赴昆仑关抗战前线采访。
1941年10月,在桂林白虹书店出版诗集《最强音》。
1942年11月,在桂林《诗创作》发表长诗《一代一代又一代》。
1943年2月,在桂林雅典书屋出版雪莱诗歌选译《明天》。7月,在重庆美学出版社出版荷马史诗《依利阿德选译》。任郭沫若主编的《中原》季刊执行编辑。
1944年1月,在重庆国讯书店出版译作《托尔斯泰传》(第一部:青年时期)。7月,在美学出版社出版《托尔斯泰散文集》(第一册)。11月,出版散文集《美文集》。
1945年翻译《巴黎的陷落》、《解放是荣耀的》、《我轰炸东京》等。9月。与马思聪一起受到毛泽东接见,并获得“诗言志”的题词。11月,发表小说《狂欢之夜》。
1946年10月,在南浔中学担任教导主任。在上海新群出版社出版小说集《狂欢之夜》。
1947年翻译司汤达小说《巴马修道院》。
1949年3月,在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译作《华尔腾》(后改译名《瓦尔登湖》)。4月,创作诗歌《江南》。与南浔同仁维持地方治安,促成小镇和平解放,并率学生出镇迎接解放军。8月,到北平,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任英文刊物《人民中国》编辑。
1956年6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8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诗集《战争,和平,进步》。
1957年4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诗集《美丽,神奇,丰富》。7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特写集《庆功宴》。
1958年7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诗集《共和国的歌》。
1959年11月,在北京出版社出版评论集《诗与生活》。
1961年离开北京,举家迁入武汉,到长江水利工地深入生活。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1965年创作中篇小说《牡丹》,未及发表。“文革”到来。
1966年“文革”中住进“牛棚”,被剥夺写作的权利,创作中断。十年后得到平反,恢复专业创作。
1977年10月,在《人民文学》发表报告文学《地质之光》。
1978年1月,在《人民文学》发表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3月,相继发表《在湍流的涡漩中》、《生命之树常绿》等。4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
1979年9月,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徐迟散文选集》。
1980年5月,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文革”期间偷偷写出的文论《红楼梦艺术论》。
1981年2月,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文论集《文艺和现代化》。
1982年8月,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修订本《瓦尔登湖》。
1983年4月,在北京出版社出版《托尔斯泰传》(全译本)。
1984年7月,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报告文学集《结晶》。
1985年中国作家协会湖北分会单独建制后,任该会名誉主席。
1986年12月,在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散文集》。
1989年开始用电脑写作长篇自传《江南小镇》。
1990年开始编辑多卷本《徐迟文集》。
1991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游记《美国,一个秋天的旅行》。
1992年4月,访问希腊雅典。回国后开始重新翻译荷马史诗《依利亚特》。
1993年3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江南小镇》,4月,《徐迟文集》前4卷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5年开始写作《江南小镇》续集。7月,在上海书店出版报告文学集《来自高能粒子的信息》。
1996年6月《江南小镇》续集部分章节在《江南》发表。12月12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