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表
向明 Xiang Ming郭沫若 Guo MoRuo夏承焘 Xia Chengdao
刘学锴 Liu Xuekai周天游 Zhou Tianyou袁行霈 Yuan Hangpei
方诗铭 Fang Shiming陈尚君 Chen Shangjun吴则虞 Wu Zeyu
赵超 Zhao Chao吕思勉 Lv Simian费正清 John King Fairbank
钱穆 Qian Mu柏杨 Bai Yang葛剑雄 Ge Jianxiong
顾诚 Gu Cheng易中天 Yi Zhongtian屈维英 Qu Weiying
张鸣 Zhang Ming林语堂 Lin Yutang吴晗 Wu Han
孙立群 Sun Liqun张研 Zhang Yan二月河 Eryuehe
阎崇年 Yan Chongnian郑彭年 Zheng Pengnian张建伟 Zhang Jianwei
张笑天 Zhang Xiaotian陈汝衡 Chen Ruheng平江不肖生 Ping Jiangbuxiaosheng
王利器 Wang Liqi马非百 Ma Feibai朱谦之 Zhu Qianzhi
杨伯峻 Yang Bajun王明 Wang Ming马叙伦 Ma Xulun
道源法师 Dao Yuanfashi岑仲勉 Cen Zhongmian袁珂 Yuan Ke
米庆余 Mi Qingyu辛元欧 Xin Yuanou陶希圣 Tao Xisheng
刘凤舞 Liu Fengwu张恨水 Zhang Henshui周汝昌 Zhou Ruchang
俞平伯 Yu Pingba刘心武 Liu Xinwu蔡义江 Cai Yijiang
贾平凹 Gu Pingao周思源 Zhou Saiyuan张爱玲 Zhang Ailing
胡文彬 Hu Wenbin李劼 Li Jie胡适 Hu Shi
唐明文 Tang Mingwen王蒙 Wang Meng聂鑫森 Nie Xinsen
崔耀华 Cui Yaohua刘世德 Liu Shide黄霖 Huang Lin
朱大可
作者  (1957年)
籍贯: 福建武平

阅读朱大可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阅读朱大可在散文天地的作品!!!
  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和随笔作家。生于上海,祖籍福建武平(客家)。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悉尼科技大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所长、教授,兼北京师范大学“媒体策划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执著,使其在中国文化界产生广泛影响,被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学者和批评家之一。
  2006年9月号的《凤凰生活》杂志,推出“影响世界未来50华人榜”,“中国文化守望者”朱大可入选,与李敖、余秋雨、王小慧、程抱一等人一起,成为“思想的力量”的代表。
   朱大可崛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前卫文化的重要代言人,目前主要从事中国文化研究与批评,在中国文化界享有盛名,被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批评家之一。其代表性著作:《燃烧的迷津》、《聒噪的时代》、《逃亡者档案》、《话语的闪电》、《守望者的文化月历》、《21世纪中国文化地图》(大型文化年鉴,目前已经三卷)等。前卫的思想、对社会弊端的激烈批评、独特的话语方式,以及守望文化现状的理性和
  北京·上苑艺术馆——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著作
   朱大可代表性著作包括:《燃烧的迷津》、《聒噪的时代》、《话语的闪电》、《守望者的文化月历》、《21世纪中国文化地图》(大型文化年鉴)、《流氓的盛宴——当代中国的流氓叙事》等。
  ·1983年7月,朱大可从华东师大毕业,被分配至上海财经大学汉语教研室工作,讲授“大学语文”课程。由于与所学专业和研究领域不符,加上失去了大学时代的人文环境,他的心境转向压抑,“失去了方向,心灰意懒,无所事事。”此间,除了一篇《电影系统论》,他几乎中止了所有的写作,蛰伏了近两年之久。
  转机出现在两年后。1985年,朱大可受邀参加在厦大举办的全国文艺批评新方法研讨会,“这改变了我的未来。”这次盛会几乎云集了中国当时最优秀和最走红的人才。而朱大可则是“无名鼠辈”。回去后不久,他的第一篇诗歌评论《焦灼的一代和城市梦》问世,并于1986年发表在著名的前卫杂志《当代文艺思潮》上。
  “这篇文章完全背离了批评的一般准则,很幼稚,但有杀气,充满奇思怪想,与其说是在阐释他人作品,不如说是在自我卖弄。”对于这篇当年引起文学界普遍关注的文章,朱大可自己并不以为然。
  1986年,他发表《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该文发表后,在海内外引起轩然大波。当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钟惦斐撰文指出:“朱大可的文章很有闪光处,除了作为理论的概括和勇气,更重要的是他把电影作为文化现象,表现了对整个社会和文艺的责任感。”
  之后,凭借一系列文学研究和批评文章,朱大可在中国文坛声名鹊起,并且奠定了自己的先锋批评家地位。“那时候我年轻气盛啊,狂得要死。”他说,在很高规格的学术会上,也可以藐视与会者,自己随性说一通,然后当场退会,“得罪了很多人,因为根本不顾别人的感受。”
  “这和我的成长环境有关。我是独生子,精神上极度渴望自由和独立,打小就自己跟自己玩,孤独惯了。”从小学到中学,他的成绩单上,评语里总有“骄傲自满”这几个字,“老师总希望我‘戒骄戒躁’。”如今,朱大可很少与人争论,他觉得“那个没意义,浪费时间而已。”他说这个的时候,还是露出了被小心藏起来的傲气。
  朱大可今年50岁。“其实我40岁就知天命了。”他端起茶,嘬一口。“我是很有争议的人,有人喜欢,有人讨厌”。他低头又抬头,“其实,争议是最好的状态。没有争议才是不正常的。我为下个世纪写作,因为历史是最好的评判者。”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