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錶
陶淵明 Tao Yuanming謝靈運 Xie Lingyun僧肇 Seng Zhao
徐廣 Xu An裴鬆之 Pei Songzhi王韶之 Wang Shaozhi
范晔 Fan Ye法顯 Fa Xian劉義慶 Liu Yiqing
鳩摩羅什 Kumarajiva賈思勰 Gu Saixie袁淑 Yuan Shu
慧詢 Hui Xun智嚴 Zhi Yan寶雲 Bao Yun
求那跋摩 Guṇavarman陸修靜 Lu Xiujing雷次宗 Lei Cizong
鳩摩羅什
作者  后秦(350年409年)
名: 鳩摩羅耆婆什

閱讀鳩摩羅什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鳩摩羅什(梵語 Kumarajiva )(西元 344 ~ 413 年,一說公元(350—409)本名叫鳩摩羅耆婆什,他的父親名叫鳩摩羅炎,母親叫耆婆,連名父母的名字合稱,漢譯“童壽”,就是說他雖是童年,而有青年的德氣。又作鳩摩羅時婆、鳩摩羅什婆,羅什三藏之具名。
  
  關於名字的誤解:鳩摩羅是姓氏,什是名字。其姓鳩摩羅未譯,如果要譯,就譯成童,姓童,童子的童。其名什,實在略了一個字,應該叫什婆,鳩摩羅什婆。什婆未譯,如果譯呢,要譯成壽字,壽命長短的那個壽字,全名即童壽。現在我們混混沌沌,糊糊塗塗,就說他童年有長老之德,叫做童壽,沒有這個道理。其實童是他的姓氏,他的名字叫阿壽。
  
  東晉時後秦高僧。與真諦(499—569)、玄奘(602~664)、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傢。另說還有義淨(700—711)(又說為不空(743—774))並稱為四大譯師。
  
  原籍天竺,生於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縣)。幼年出傢,初學小乘,後遍習大乘,尤善般若,並精通漢語文,曾遊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妙義。他年少精進,又博聞強記,於是備受矚目和贊嘆。在東晉後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興派人迎至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從事譯經,成為我國一大譯經傢。率弟子僧肇等八百餘人,譯出《摩訶般若》、《法華》、《維摩》、《阿彌陀》、《金剛》等經和《中》、《百》、《十二門》和《大智度》等論,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捲。由於譯文非常簡潔曉暢,妙義自然詮顯無礙,所以深受衆人的喜愛,而廣為流傳,對於佛教的發展,有很大貢獻。所介紹之中觀宗學說,為後世三論宗之淵源。佛教成實師、天台宗,均由其所譯經論而創立。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時稱“四聖”。
  
  ◎ 龜茲國智慧之子 ◎
  
  鳩摩羅什的父親鳩摩羅炎,天竺人,傢世顯赫,世代為相,其父鳩摩達多,倜儻不群,馳名遐邇。鳩摩羅炎天賦異稟且有高節,本應嗣繼相位,然而他不但推辭不就,而且毅然出傢。隨後東度蔥嶺到龜茲國,龜茲王非常敬慕他的高德,便親自到郊外迎接,並延請為國師。
  
  鳩摩羅什的母親,是龜茲王白純的妹妹耆婆,聰敏才高,能過目不忘且解悟其中妙義。其身體有紅痣,依命相之法來說,正是必生貴子的特徵。已屆雙十年華,雖有各國顯貴競相提親,但她卻不肯答應。等到一見鳩摩羅炎,十分傾心,决意嫁他。
  
  當鳩摩羅什的母親懷孕時,不論記憶或理解,都倍增於從前,甚至能無師自通天竺語,衆人都感到非常的訝異。有位阿羅漢達摩瞿沙說:「這種現象,必定是懷有智慧的孩子。捨利弗在母胎時,其母智慧倍常,正是前例。」等到鳩摩羅什出生時,其母便頓時忘卻天竺語。
  
  不久,鳩摩羅什的母親想要出傢,但丈夫不允許,後來又生下一個男孩,名叫弗沙提婆。當她出城遊覽,看到荒塚間枯骨散亂各處,於是深深思惟色身是苦本,就立誓要出傢修行。但是丈夫鳩摩羅炎堅持不答應,於是她絶食抗議,經過六天,氣力衰竭,命若懸絲。她的丈夫,衹好忍痛答應。然而她在尚未落發前,堅决不吃任何食物,於是即刻命人剃除頭髮,方纔進食。隔天,正式受戒,進而修習禪法,專精不懈,終於證得須陀洹初果。
  
  當時,鳩摩羅什年方七歲,也跟隨母親一同出傢。鳩摩羅什依從老師學經,每天背誦千偈,一偈有三十二字,總共三萬二千言,如此背誦完《阿毗曇經》,老師為鳩摩羅什解釋經義,沒想到鳩摩羅什早已自己通曉妙諦,不須逐句指導。
  
  ◎ 參學弘化菩薩心 ◎
  
  由於鳩摩羅什的母親是龜茲王的妹妹,因此全國人民都特別供養他們母子。鳩摩羅什的母親深怕豐厚的利養,影響修行的道業,所以帶著兒子走避他國。此時,鳩摩羅什的年紀纔九歲,他隨著母親渡過辛頭河到罽賓國,遇見了名德法師盤頭達多(即罽(JI)賓王的堂弟),鳩摩羅什依止他學《中阿含經》、《長阿含經》,共四百萬言。盤頭達多每每稱贊鳩摩羅什的神慧俊纔,罽賓國王聽到了贊譽,即延請鳩摩羅什進宮,同時召集許多外道論師一同問難鳩摩羅什,結果外道全被折服。因此,罽賓國王更加敬重鳩摩羅什,並以上賓之禮供養他。
  
  當鳩摩羅什十二歲時,母親又攜帶他返回龜茲國。鳩摩羅什的高名遠播,有許多國傢爭相延聘他,但鳩摩羅什都絲毫不動心。當時,羅什的母親帶領著他到月氏北山,有一位阿羅漢見到鳩摩羅什,非常驚異地告訴羅什的母親:「應當常守護這位小沙彌,假如他能到三十五歲而不破戒,那麽將會大興佛法,度無數衆生。」
  
  不久,他們母子到達沙勒國,小小年紀的鳩摩羅什,竟然輕而易舉地把佛鉢放在頭頂上。此刻,他心中暗自忖道:「佛鉢的形體非常大,為什麽這麽輕呢?」纔有這種念頭,馬上感到佛鉢的重量太大,力氣不夠,不覺失手,佛鉢立即掉下來。他的母親問什麽緣故,他回答:「孩兒的心有分別執著,所以佛鉢有輕重的差別。」
  
  鳩摩羅什跟隨著母親,在各地參學和弘化,不僅在佛法方面更上層樓,而且名滿天下。
  
  龜茲王還親自前往溫宿國,迎請鳩摩羅什母子回國教化。龜茲國原屬小乘的教法,鳩摩羅什廣開大乘法筵,聽聞者莫不歡喜贊嘆,大感相逢恨晚。此時,鳩摩羅什正值二十歲,於是在王宮受戒,從卑摩羅叉學《十誦律》。
  
  不久,鳩摩羅什的母親决心到天竺修行。她辭別龜茲王說:「你的國運不久就會衰微了。」她衹身前往天竺,勇猛精進,證得阿那含三果。
  
  當她要到天竺時,曾經對鳩摩羅什說:「大乘方等甚深的教法,要傳揚到東土(中國),全得仰賴你的力量。但是這件宏偉的事,對你而言,卻沒有絲毫的利益,要怎麽辦呢?」
  
  鳩摩羅什回答說:「大乘菩薩之道,要利益別人而忘卻自己。假如我能夠使佛陀的教化流傳,使迷蒙的衆生醒悟,雖然我會受到火爐湯鑊的苦楚,我也沒有絲毫的怨恨。」
  
  ◎ 大乘小乘互為師 ◎
  
  鳩摩羅什繼續留在龜茲國,不久,在佛寺的舊廂房發現《放光經》。他展開經捲讀誦,突然衹見空白的木牒,他知道是魔暗中作怪,而誦經的决心更加堅固。於是魔力失效,經文的字跡立即浮現,他便誦讀學習《放光經》。
  
  但是忽然聽到空中傳來:「你是有智慧的人,怎麽需要讀《放光經》呢?」
  
  鳩摩羅什說:「你是小魔,應該迅速離去!我的心意,如同大地,不可絲毫被轉動。」
  
  鳩摩羅什在龜茲國,讀誦許多大乘的經論,兩年的光陰,已能通達大乘教法的奧秘。
  
  龜茲王為鳩摩羅什建造金製師子座,上面鋪著錦綉坐褥,恭請鳩摩羅什升座說法。但鳩摩羅什說:「我在罽賓國的師父尚未體悟大乘的妙義,我想要親自前往為他解說,所以我不能久留此地。」
  
  不久,鳩摩羅什的師父盤頭達多,不遠千裏來到龜茲國。
  
  龜茲王問盤頭達多:「您為何從遙遠的地方光臨本國?」
  
  盤頭達多說:「一來聽說我的弟子鳩摩羅什有非凡的體悟,二來聽說大王極力弘揚佛法,所以冒著跋涉山川的艱辛,專程趕來貴國。」
  
  鳩摩羅什聽到師父光臨的消息,非常地喜稅,終於能夠實現原先的願望。
  
  鳩摩羅什先為師父講說《德女問經》,因為從前師徒二人都不相信該經的因緣、空、假的道理。所以,先闡揚本經,為破迷啓悟。
  
  盤頭達多問鳩摩羅什:「你崇尚大乘的經典,是否曾見到什麽妙義?」
  
  鳩摩羅什回答:「大乘的道理比較深奧,闡明我空、法空的真正空義;小乘偏於局部的真理,有許多缺失。」
  
  盤頭達多說:「你認為一切法皆空,非常可怕啊!那有捨離『有法』而愛好『空義』的呢?從前有一個狂妄的人,命令織匠造出最細的棉絲,那位織匠別出心裁,特意織出像微塵般的細絲。狂人還嫌太粗,織匠勃然大怒,便指著空中說:『這是最細的棉絲!』狂人疑惑地問:『為什麽我看不見呢?』織匠說:『這棉絲,非常細緻,就像我這麽優秀的織匠也看不見,何況是別人呢?』狂人聽後喜悅萬分,便付錢給織匠。現在你所說的空法,就像那則故事一樣。」
  
  鳩摩羅什苦口婆心,連類比喻而娓娓道來大乘妙義,師徒之間往來辯論一個多月,終於說服了盤頭達多。
  
  盤頭達多贊嘆著說:「師父未能通達,徒弟反而啓發師父的心志,這話在今天得到證實。」
  
  盤頭達多便嚮鳩摩羅什頂禮,說:「和尚是我大乘的師父,我是和尚小乘的師父。」
  
  大乘小乘互為師徒,傳為佳話!
  
  ◎ 苻堅慕德徵西域 ◎
  
  鳩摩羅什的神思俊纔,傳遍整個西域,人人非常欽服,每年舉行講經說法,西域諸王都雲集來聞法,並長跪在鳩摩羅什的法座旁邊,讓鳩摩羅什踏著登上法座。
  
  鳩摩羅什的名聲不僅遠播西域,也東傳至我國。前秦苻堅久仰大名,在心中早已有迎請的想法。
  
  苻堅建元十三年,太史上奏:「在外國邊野,出現一顆閃亮的明星,未來應當有一位大德智人,將來到我國。」
  
  苻堅說:「我聽說西域有位鳩摩羅什,襄陽有釋道安。那位外國的大德智人,一定是鳩摩羅什吧!」
  
  鄯善國前部王和龜茲王弟,曾一同前來朝禮苻堅,說西域有豐富的珍珠寶貝,應派兵討伐。前秦苻堅建元十七年二月,鄯善王等人又奏請討伐西域。於是次年九月,苻堅派遣驍騎將軍呂光、陵江將軍薑飛,偕同鄯善王、車師王等,率領七萬大軍,討伐龜茲及烏耆諸國。
  
  臨行之前,苻堅在建章宮舉行餞別宴,對呂光說:「帝王順應天道而治國,愛民如子,那有貪取國土而徵伐的道理呢?衹因為懷念遠方的大德智人罷了!我聽說西域有一位鳩摩羅什大師,他深解佛法,擅長陰陽之理,是後學的宗師。我非常想念他。賢哲的人,是國傢的大寶,如果你戰勝龜茲國,要趕快護送他返國。」
  
  呂光的軍隊剛出發,鳩摩羅什告訴龜茲王白純:「龜茲國運衰微了,將有強敵從東方攻來,你應該恭敬迎接,不要派兵反抗。」但是龜茲王不聽勸告,率軍奮力抵抗,結果被打得落花流水,龜茲王白純也遭來殺身之禍。
  
  ◎ 幾經風霜步東土 ◎
  
  呂光銳氣風發,平復龜茲國後,便另立白純之弟白震為龜茲國王。呂光擄獲鳩摩羅什,看他年紀尚小,不知他智慧的高深,就把他當凡夫俗子來戲弄。呂光強迫鳩摩羅什與龜茲公主成親,鳩摩羅什苦苦請辭。呂光又命令鳩摩羅什騎猛牛和乘惡馬,想看看他從牛背和馬背掉落的滑稽相。幾番的惡心欺負,鳩摩羅什都胸懷忍辱,絲毫沒有怒色。最後,呂光感到慚愧,纔停止輕慢的行為。
  
  呂光率軍返國,中途在山下紮營休息。鳩摩羅什說:「不可以在此地停留,否則全軍將士必定狼狽不堪,應該把軍隊遷往高原上。」
  
  呂光不理睬鳩摩羅什的建議,依然故我。當天晚上,果然大雨滂沱,山洪暴發,積水有數丈深,將士死亡有數千人。此時,呂光方纔暗自感受到鳩摩羅什的神異。
  
  鳩摩羅什又對呂光說:「這兇險死亡的地方,不宜久留,推算時運和定數,你應趕快率兵返國,中途一定可發現福地,適合居住。」
  
  呂光聽從鳩摩羅什的建議,迅速率軍離開。當大軍到達涼州(今甘肅省武威縣),傳聞苻堅已被姚萇殺害,呂光下令三軍縞素服喪,並自立為帝,國號涼(史稱後涼),建元為太安。
  
  太安二年(西元 387 年)正月,姑臧的地方颳起大風。鳩摩羅什說:「不吉祥的大風,顯示將有叛亂發生,但不必勞師動衆,自然能平定!」
  
  果然,至呂光竜飛二年,張掖的臨鬆、盧水鬍、渠男成、蒙遜等人造反,公推建康太守段業為盟主。
  
  呂光即派遣愛妾所生的兒子──秦州刺史太原公呂纂,率領精兵五萬前往討伐。當時人人認為段業等衹是烏合之衆,而呂纂擁有威聲,勢必能夠平定亂事。呂光也滿懷信心去拜訪鳩摩羅什。鳩摩羅什說:「我觀察此行,並不能獲勝回來。」
  
  不久,呂纂在合梨被打敗。後來,郭馨也起兵作亂,呂纂便率領大軍返回,又被郭馨打敗,全軍覆沒,呂纂衹得棄甲歸國。
  
  ◎ 五色絲繩見吉兇 ◎
  
  呂光非常器重大臣張資,有一次張資臥病在床,呂光十分焦急,延請許多名醫來為他療治,但是醫藥罔效,突然有一位國外的修行人,名叫羅叉,自稱能夠令張資病愈。呂光信以為真,賞賜羅叉許多珍寶。
  
  鳩摩羅什知道羅叉騙人,就前往告訴張資:「羅叉不能治愈你的病,衹有徒勞無功罷了!人的運數雖然隱微不見,但可以某些現象來測知。」
  
  鳩摩羅什用五色絲結繩,然後燃燒成灰,再投進水中。如果灰末浮出水面,又聚合成絲繩的本珍,顯示張資的病不能痊愈。剎那間衹見繩灰浮聚在水面,又結合成原來絲繩的模樣。
  
  張資服用幾天藥劑,便病故了。不久,呂光也死亡。呂光的太子呂紹便繼承帝位,但過了幾天,呂纂殺害呂紹而自立,建元鹹寧。
  
  ◎ 棋奕對答藏玄機 ◎
  
  呂纂鹹寧二年,怪事連連。發現一隻母豬生下小豬,一身三頭。又夜裏有飛竜從東廂的井中出現,而爬到大殿前蟠臥,等到天亮時就消失了,呂纂認為這是一種祥瑞,所以稱大殿為竜翔殿。不久,又傳來有黑竜在九宮門飛躍的消息,於是呂纂又把九宮門改為竜興門。
  
  鳩摩羅什對呂纂說:「近日妖豬出現,是象徵怪異的事將發生。潛竜出遊,也不是吉祥。竜屬於陰類,出入有定時,但是近時常常出現,象徵災害要來臨。一定會發生部下篡位的事,你應剋己修德來輓回天運。」但是呂纂卻不采納忠告。
  
  有一天,呂纂和鳩摩羅什下棋。呂纂吃掉一顆鳩摩羅什的棋子,呂纂說:「殺鬍奴頭。」鳩摩羅什回答:「不能殺鬍奴頭,鬍奴將殺人頭。」鳩摩羅什的話,是有影射的意義,但是呂纂未能醒悟。
  
  呂光的弟弟呂保,有一個兒子名叫呂超,呂超的小字叫鬍奴,後來果然殺死呂纂,擁立兄長呂隆為帝。當時,大傢纔恍然大悟鳩摩羅什的預言。
  
  ◎ 譯經事業群英會 ◎
  
  姚萇殺死苻堅建立後秦,擁有關中之地,曾虛心請鳩摩羅什莅臨,但是呂氏王族,恐怕神奇智慧的鳩摩羅什,一旦為姚萇所用,將會不利呂氏建立的涼國,於是不準鳩摩羅什東行。
  
  姚萇死後,太子姚興繼位,又派遣使者到涼國敦請鳩摩羅什,但依然徒勞無功。
  
  後秦姚興弘始三年(西元 401 年)三月,在廟庭的逍遙園,青蔥竟然變為香芷,這被公認為祥瑞,象徵著大德智人將會到來。同年五月,姚興派遣隴西碩德,西伐涼國呂隆,呂隆軍隊潰敗,至九月呂隆上表歸降,鳩摩羅什才能前往關中,此時,他已五十八歲了。
  
  弘始三年十二月二十日,鳩摩羅什抵達長安。姚興萬分喜稅,以國師之禮待鳩摩羅什,次年並敦請他到西明閣和逍遙園翻譯佛經,又遴選沙門僧契、僧遷、法欽、道流、道恆、道標、僧□、僧肇等八百餘人參加譯場。
  
  鳩摩羅什譯有《中論》、《百論》、《十二門論》、《般若經》、《法華經》、《大智度論》、《維摩經》、《華手經》、《成實論》、《阿彌陀經》、《無量壽經》、《首楞嚴三昧經》、《十住經》、《坐禪三昧經》、《彌勒成佛經》、《彌勒下生經》、《十誦律》、《十誦戒本》、《菩薩戒本》、佛藏、菩薩藏等等。有關翻譯的總數,依《出三藏記集》捲二載,共有三十五部,二九七捲;據《開元錄》捲四載,共有七十四部,三八四捲。
  
  東漢明帝時,佛法傳來中國,歷經魏晉諸朝,漢譯的經典漸漸增多,但是翻譯的作品多不流暢,與原梵本有所差距。
  
  鳩摩羅什羈留涼國十七年,對於中土民情非常熟悉,在語言文字上能運用自如,又加上他原本博學多聞,兼具文學素養,因此,在翻譯經典上,自然生動而契合妙義,在傳譯的里程上,締造了一番空前的盛況。
  
  ◎ 承先啓後大宗師 ◎
  
  從鳩摩羅什所翻譯的經典而言,可知他致力弘揚的,主要是根據般若經類而建立的竜樹一係的大乘中觀思想。他所譯出的經論,在我國佛教史上,造成巨大的影響。
  
  《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後來道生弘揚於南方,經僧朗、僧詮、法朗,至隋代吉藏而集三論宗之大成。因此,鳩摩羅什被尊為三論宗之祖。三論再加上《大智度論》,而成為四論學派。此外,《法華經》,是天台宗的緒端;《成實論》,為成實宗的根本要典;《阿彌陀經》、《十住毗婆沙論》,為淨土宗的依據;《彌勒成佛經》,促成彌勒信仰的發展;《坐禪三昧經》,促進菩薩禪的盛行;《梵網經》,使我國能廣傳大乘戒法;《十誦律》,是研究律學的重要典籍。……鳩摩羅什在佛教史上,承先啓後,功不可沒。
  
  鳩摩羅什非繯喜好大乘教法,志在廣演闡明妙理,但觀察當時我國的情況,不禁嘆息說:「我如果下筆作《大乘阿毗曇》,這絶不是迦丹子所能相比的。現在中國,具有深知遠識的人很少,恐怕很難獲得共鳴。我在此地,好像折斷羽異的飛鳥,將要作什麽論著呢!」鳩摩羅什於是凄然作罷!
  
  後來,鳩摩羅什衹著有《實相論》二捲,以及註解《維摩經》,他的文辭婉約清麗,不待刪改而文采斐然。曾與廬山慧遠書信答問,後人特將他回答慧遠問大乘義十八科三捲,輯為《大乘大義章》。
  
  ◎ 茶毗後舌不焦爛 ◎
  
  姚興常常異想天開,對鳩摩羅什說:「大師!您聰明超群,悟性卓越,是天下第一。如果您逝世了,法種便斷絶,沒有人可繼承。」於是,姚興逼迫鳩摩羅什接受十名女子。
  
  鳩摩羅什苦不堪言,但為了譯經大業,衹得忍辱。從此之後,鳩摩羅什不住在佛寺僧房,另外遷往他處。每逢升座講說經義,時常語重心長地說:「譬如臭泥中生長蓮花,衹須采擷蓮花,不必沾取臭泥啊!」
  
  有人對於鳩摩羅什生起輕慢心,也妄想仿效。鳩摩羅什便集合大衆,來到盛滿鐵針的鉢前,他面色凝然說:「如果各位能學我將這一鉢的針吞下,就可公學我的行為。否則,希望大傢各自安心辦道,謹守戒律,切莫再滋生妄想!」說完話,立刻把那滿鉢的鐵針吞下,宛如吃飯般輕鬆。大衆看見這稀有的示現,都目瞪口呆,感到非常地慚愧。
  
  鳩摩羅什在龜茲國,曾從卑摩羅叉律師學習。當卑摩羅叉入關中,鳩摩羅什非常欣悅,特地前往禮拜。卑摩羅叉不知鳩摩羅什被逼迫之事,就問:「你在漢地有殊勝的因緣,受法的弟子有多少人?」鳩摩羅什回答:「漢地的經律尚不完備,新經和諸論,大部分是由我傳譯,有三千徒衆跟隨我學法。但是,我……業障深重,沒有依照師父的教誨!」
  
  有一位杯渡比丘,在彭城隨緣度衆,聽說鳩摩羅什在長安,竟喟然嘆息:「我與他戲別三百餘年,未能相逢,恐怕要等到來生再聚。」
  
  鳩摩羅什心知世壽已盡,但還希望繼續譯經弘法,當他稍覺得身體四大不調,便為自己持咒三遍,又請外國的弟子共同誦念,然而回天乏術。圓寂之前,鳩摩羅什嚮僧衆告別說:「我們因佛法相逢,然而我尚未盡到此心,卻將要離去,悲傷豈可言喻!我自認為愚昧,忝為佛經傳譯,共譯出經三百餘捲,衹有《十誦律》一部尚未審定,如果能保存本旨,一定沒有錯誤。我希望所有翻譯的經典,能夠流傳於後世,而發揚光大。如今我在大衆面前,發誠實誓願──如果我所傳譯的經典沒有錯誤,願我的身體火化之後,舌頭不會焦爛。」
  
  後秦姚興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即東晉安帝義熙五年(西元 409 年),鳩摩羅什在長安圓寂,於是在逍遙園火化。當飛灰煙滅,他的形骸已粉碎,衹有舌頭依然如生。這正應驗了他從前的誓願,留給我們無盡的瀋思和緬懷!
  
  以上文章節錄自《一任袈裟萬裏遊》,岫峨著。
  
  ◎滅國迎高僧◎
  
  東晉建元十八年(382年),前秦苻堅派將軍呂光率兵七萬,攻伐龜茲,於兩年後攻陷。17年後,後秦姚興於弘始三年(401年)遣姚碩德出兵西伐涼州,滅後涼。這兩場戰爭固然是為着攻城略地,但是兩個出兵的國主都明確表示為奪一人———鳩摩羅什(約343-413)。為了迎請一位法師,竟引起兩場滅國戰爭。而鳩摩羅什,對中國佛教和中國文學可謂影響深遠。
  
  ■傢世勳烈化行西域
  
  鳩摩羅什的父親鳩摩羅炎本是天竺婆羅門,出身望族,為了躲避相位而出傢,並遠投龜茲,被龜茲王奉為國師。龜茲王之妹有必生貴子的體相,西域各國爭聘,均不應允,卻傾心於國師。龜茲王於是強迫鳩摩羅炎還俗,與王妹成親。
  傳說羅什之母孕有羅什的時候,忽然聰敏神悟,並且無師自通天竺語,分娩之後則遺忘無餘。一位已經證得果位的羅漢說其所懷之子必非常人。羅什7歲時,其母出遊,見亂墳場中枯骨散落,於是要求出傢,探尋生死之真相。她七日滴水不進,命懸一綫。傢人違拗不過,衹好同意。
  羅什也在此時同母親一起出傢,並遊學西域諸國,學習佛教義理和修行方法。年紀還小的羅什此時已經名震西域了。他12歲時在沙勒國參學,沙勒王即專為他舉行大法會,請他登高座講經。隨後在遊學途中,羅什又論敗了一位著名的外道,更加聲名遠播。20歲時羅什在龜茲王宮受具足戒,正式成為一名比丘。龜茲王特為羅什建造一個金獅子座,並鋪以大秦錦褥,請他登座說法。當時的西域各王不僅尊崇佛法,而且仰慕羅什的神采,每年前來聽羅什講法時,都伏身在法座前,甘為羅什當階梯,請他踩肩上座說法。羅什在西域受到的尊崇由此可見一斑!
  
  ■滅國而迎顛沛平生
  
  鳩摩羅什不僅在西域享有盛名,而且在漢地也多有傳聞。史官上奏苻堅,說有奇星出現,應當有大德智的人前來中土。苻堅詢問出此星當指鳩摩羅什之後,馬上派遣驍騎將軍呂光西伐龜茲,並一再囑托呂光,若得羅什,馬上送歸。
  龜茲被攻陷後,呂光雖然尋得羅什,但他並不信奉佛教,屢屢戲弄羅什取樂。一次行軍途中,呂光在山下駐軍,羅什勸說那是兇險之地,應當移到高地,呂光不聽,結果半夜暴雨驟下,洪水泛濫,死傷數千。此後幾次羅什的預言一一應驗,呂光纔有所收斂。他們回國,剛走到涼州,就傳來了苻堅被姚萇所害的消息。於是呂光就留在涼州,自己稱霸。呂光父子雖然並不學習佛法,但是畏懼羅什的才能為他人所用,所以也絶不放他回到龜茲或送去關內。從此羅什被羈睏在涼州長達17年,精力最充沛的壯年時光緩緩地流逝。
  姚萇、姚興父子久慕羅什風采,數次遣使請迎羅什,呂氏不允。姚興即位後,弘始三年,看到逍遙園中出現祥瑞,於是派遣姚碩德大破呂隆,滅後涼,終於迎得羅什到長安。此時的羅什已經58歲了。姚興對羅什極為尊敬,奉為國師,慕名前來學習聽講的僧俗將近萬人。
  姚興認為羅什這樣的大師必有傑出的後嗣,於是不顧他出傢人的身份,強要他收下十名美女。無奈的羅什此後衹能搬出僧捨,另外別住了。有的僧人看到了也想效仿,於是一次吃飯前,羅什在自己的飯鉢裏放滿了針,與飯拌着全部吃下,面無異色,然後告訴衆人:“如果誰能像我一樣吃下這些,再考慮娶妻吧。”每次升座開始講法之前,羅什總會自嘲地告誡衆人:“譬如臭泥中生蓮花,但採蓮花,勿取臭泥!”
  
  ■焚身存舌義契佛心
  
  羈留涼州的光陰,雖然阻礙了鳩摩羅什的修行及弘法,但是也成為他充分學習漢語的好時機。到達長安後,從弘始四年(402年)開始,通曉佛學、西域諸語、梵語和漢語的鳩摩羅什在姚興、公卿和僧徒的擁助之下開始翻譯佛經,講解經典,培養弟子,開一代之風氣。
  
  古代翻譯佛經最著名的“四大譯師”鳩摩羅什、真諦、玄奘、不空,以鳩摩羅什年代最早。他的譯經事業可謂空前,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遠非前人可比,他譯出的 300多捲、近300萬字佛典,影響深遠。他第一次係統地翻譯了大乘佛教論述緣起性空理論的經論,使當時的思想界耳目一新。他翻譯的《法華經》、《阿彌陀經》、《金剛經》、《十住經》、《成實論》、《中論》、《百論》、《十二門論》,是後代天台宗、淨土宗、禪宗、華嚴宗、成實宗、三論宗等佛教宗派依據的主要經典,《十誦律》、《比丘戒本》和《梵網經》進一步完備了漢地的佛教戒律。在語言和文風上,羅什和他的譯經團體一改以往翻譯過於樸拙的不足,不僅充分地傳達原典的旨意,而且文筆流暢洗練,甚至成為文學名篇,如影響中國文化很大的《金剛經》、《維摩詰經》、《法華經》、《阿彌陀經》等雖有其他譯本,但直到今天流傳盛行的還是羅什的翻譯。
  羅什譯經不輟,直到後來死於長安。圓寂之前,他發出誓言:“今於衆前,發誠實誓:若所傳無謬者,當使焚身之後,舌不燋爛。”姚興在逍遙園為他舉行了毗荼儀式,以火焚屍,煙銷骨碎,但是柔軟的舌頭卻沒有被燒毀。
  羅什一生命運坎坷,而且當時漢地的佛教水平和接受能力還相對不足,也限製了他的才能的充分發揮。曾有熟悉羅什的外國沙門說,羅什譯出的經典,還不到他所精通的十分之一。鳩摩羅什贈友人的一首詩或許是他一生的最佳寫照:“心山育明德,流薫萬由延。哀鸞孤桐上,清音徹九天。”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