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人物列錶
李隆基 Li LongJi(唐代)李世民 Li Shimin(唐代)李治 Li Zhi(唐代)
李顯 Li Xian(唐代)李旦 Li Dan(唐代)李亨 Li Heng(唐代)
李適 Li Kuo(唐代)李昂 Li Ang(唐代)李忱 Li Chen(唐代)
李曄 Li Ye(唐代)李豫 Li Yu(唐代)李淵 Li Yuan(唐代)
李重茂 Li Chongmao(唐代)李誦 Li Song(唐代)李純 Li Chun(唐代)
李恆 Li Heng(唐代)李湛 Li Zhan(唐代)李瀍 Li Chan(唐代)
李漼 Li Cui(唐代)李儇 Li Xuan(唐代)唐哀帝 Tang Aidi(唐代)
瀋法興 Shen Faxing(唐代)李子通 Li Zitong(唐代)劉黑闥 Liu Heita(唐代)
王摩沙 Wang Masha(唐代)
李忱
唐代  (810年859年)
網筆號: 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
廟號: 宣宗
陵墓: 貞陵
開端終結
在位847年859年
大中847年元月860年十月

詩詞《百丈山 Baizhang Mountain》   《吊白居易 condole Bai Juyi》   《幸華嚴寺 Fortunately Huayansi》   《重陽錫宴群臣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Tin Yan ministers》   《題涇縣水西寺 inscribe Jing county Water West Temple》   《瀑布聯句 chute joint sentences》   《句 sentence》   

閱讀李忱在诗海的作品!!!
  宣宗皇帝。帝諱忱,憲宗第十三子。初名怡,封光王。會昌六年,立為皇太叔。恭儉好善,虛襟聽納。大中之政,有貞觀風。每麯宴,與學士倡和;公卿出鎮,多賦詩餞行。重科第,留心貢舉。常微行,采輿論,察知選士之得失。其對朝臣,必問及第與所試詩賦題。主司姓氏,苟有科名對者,必大喜。或佳人物偶不中第,必嘆息移時。常於內自題鄉貢進士李道竜雲。在位十三年,謚曰獻文。詩六首。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權),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在位13年。唐憲宗李純十三子,元和五年(810年)六月二十二日生於大明宮,是唐穆宗李恆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
  
  【生平】
  宣宗勤於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歡讀《貞觀政要》。他重新整頓吏治,並且限製皇親和宦官。他把死於甘露之變中的除鄭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經想根除宦官,但鑒於甘露之變的前車之鑒,未能有所行動。 宣宗勤儉治國,體貼百姓,減少賦稅,註重人才選拔,階級矛盾有所緩和,百姓日漸富裕,使十分腐敗的唐朝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面,史稱大中之治。宣宗一即位,就把武宗朝的宰相,晚唐重臣李德裕貶出朝廷。一直到死,李德裕也未能還朝。又重用牛黨的白敏中為相。延續幾十年的牛李黨爭最後以李黨的徹底失敗告終。對外關係上,唐宣宗還趁吐蕃、回紇衰微,派兵收復了河湟之地,平定了吐蕃,“收三州七關,平江嶺以南”,名義上打通了絲綢之路。
  進宣宗收復河湟詩
  [唐]崔鉉
  邊陲萬裏註恩波,宇宙群芳洽凱歌。右地名王爭解辮,
  遠方戎壘盡投戈。煙塵永息三秋戍,瑞氣遙清九折河。
  共遇聖明千載運,更觀俗阜與時和。
  大中十三年(859)五月起,宣宗因為食用仙丹中毒,身體狀況已經很糟了,一連一個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宣宗一病歸西了。嗣後宮中又是變故頻頻,而宣宗已是無知無覺了。他一直信任的宰相令狐綯攝塚宰負責治喪,為他做了最後一件事。群臣上謚號曰聖武獻文孝皇帝,廟號宣宗。第二年二月,葬於貞陵。
  歷史上評價說,宣宗在位期間曾經燒過三把火,一把火使“權豪斂跡”,二把火使“姦臣畏法”,三把火使“閽寺詟氣”,並稱譽他為“明君”、“英主”。綜觀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經為祖宗基業做過不懈的努力,這無疑延緩了唐帝國走嚮衰敗的大勢,但是他又無法徹底扭轉這一趨勢。當大廈之將傾,誰又有雄纔大略能施展回天之力呢?!
  宣宗性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於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
  
  “小太宗”與“小貞觀”
  大傢都知道唐太宗以及他一手開創的貞觀盛世是一個什麽概念,而宣宗李忱的成就竟然能用太宗和貞觀盛世來形容,可見其不凡之處。二十年來的政治鬥爭經驗鍛煉了他的權謀智略,流落民間的非人待遇使他更加瞭解民間疾苦,這些都在李忱登基之後井噴般的爆發出來!李忱先是用極短的時間將武宗時重臣李德裕清除出廟堂,遠調荊南節度使,這樣的雷霆手段甚至使李德裕的政敵牛僧孺都感到措手不及,之後大加起用重視科舉出身的牛黨成員,並且宣宗本人極其重視科舉。武宗時曾經在全國範圍內大舉滅佛,在宣宗朝也得到了適當的恢復。
  另外大中四年,孤懸於外的沙州(今敦煌)軍民,在張義潮的帶領下驅逐了吐蕃守將奪回了沙州,並在大中五年重新歸附唐朝。
  宣宗也極擅於操控群臣,大中年間最得宣宗聖眷的宰相令狐絢就曾說過:“我秉政十年,皇上對我非常信任,但是在延英殿奏事時,沒有一次不是汗流浹背。”但是宣宗極度禮遇大臣,施之以情待之以禮,非常的恭敬,如此一來恩威並重以威權駕禦大臣,被稱之為智術治國。
  宣宗還極度平易近人,宮中一些低下的雜役,衹要宣宗見過一面就能記住對方的長相和名字以及所負責的工作,從來沒有弄錯過,這些宮人如果生病,宣宗還會派禦醫去為其診治,甚至還會親自前往探視病情和賞賜物品,這在歷代君王中可以說是極其罕見的。
  宣宗在性事方面也是極端的自律,甚至可以被稱之為偏執,曾經有地方獻給宣宗一支女子組成的歌舞樂隊,其中有位絶色佳麗被宣宗收入後宮加意寵幸,一段時間之後宣宗認為這樣下去有可能會重現玄宗朝之故事。於是為了斷絶自己對這名女子的想念,宣宗幹脆將她一杯毒酒送上了黃泉之路,如此之行為簡直可以稱之為可怖。(關於這件事,史傢也有爭執,特此註明)
  但是對於日益嚴重的宦官問題,宣宗鑒於“甘露之變”一樣沒有太好的辦法,尤其宣宗本人是被宦官所救,又是被宦官所擁立,所以他衹能在一些較小的範圍之內對宦官勢力做一些盡可能的約束。不過由於宣宗處置得當,大中年間宦官勢力沒有過於膨脹,也沒有對國傢造成較大的危害。
  宣宗身上還有很多其它的優點,諸如多才多藝,生活節儉,喜愛讀書等等。關於這些優點,基本可以參照其他有名的明君生平,在這不再做詳細敘述。
  
  唐宣宗重視人才
  唐宣宗李忱即位(公元847年)後,决定宰相的人選,首先想到的是白居易,但下詔時,白居易已去世八個月了。於是,唐宣宗寫下《吊白居易》,深表懷念之情。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係白居易,造化無為子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麯,鬍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這首詩比喻巧妙,語言曉暢,思念故人,情感深沉,對白居易的巨大文藝成就作了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達了作者沉痛的惋惜之情。綴玉,文章字字如綴玉;聯珠,詩歌象珍珠串聯。綴玉聯珠,比喻白居易一生留下了大量優美動人的詩文佳作。白居易生於公元772年,病死於846年,說他有六十年的創作生涯是實寫。說他是“詩仙”,是譽美之辭。人們稱李白為“詩仙”,仔細想起來,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令人註目的大詩人,稱白居易為“詩仙”也可以理解和接受。“浮雲”二句表述惋惜之情,人才難得。白居易先後在杭州、蘇州任刺史,增築湖堤,蓄水灌田;疏瀎水井,以利飲用。他的政績為世人所知,離蘇州時,“郡中士民涕泣相送”。後拜秘書監,次年轉刑部尚書。但晚年不得志。58歲時定居洛陽。正要重用他時,得知他仙逝,這對宣宗來說,是出乎意料的悲痛。“童子”二句重點突出白居易的兩篇代表作《長恨歌》、《琵琶行》,以表示對白居易的無限敬重和懷念。我們知道,《長恨歌》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以精練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相結合,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長恨”是它的主題。敘事、寫景、抒情,和諧地結合,回環往復,婉轉動人,纏綿悱惻。《琵琶行》和《長恨歌》各具特色。它們一直傳誦國內外,“童子解吟長恨麯,鬍兒能唱琵琶篇”;顯示了強大的藝術生命力。《琵琶行》展現了琵琶女起伏回蕩的心潮,抒發了“長安故倡”的“天涯淪落之恨”,也抒發了作者的“天涯淪落之恨”(見洪邁《容齋隨筆》捲七)。 “文章”兩句,進一步表達了作者對白居易的器重、難以割捨、無比悲愴的內心世界。白居易著作《白氏文集》收詩文3800篇,成75捲。傳世名篇有《新樂府》50首、《秦中吟》10首。如《賣炭翁》、《觀刈麥》、《輕肥》幾乎傢喻戶曉。他的《策林》75篇縱論天下大事,內容切實,見解精闢;他的《與元九書》洋洋灑灑、夾敘夾議,是唐代批評文學的重要文獻;他的《草堂記》、《冷泉亭記》等,寫景狀物,旨趣雋永,歷來為人重視。唐宣宗是愛纔的,愛的就是白居易這樣的傑出人才。白居易不僅有文才,而且有從政之才。他在野時撰寫詩文,才華出衆;從政時頗有業績,光彩照人。對比之下,唐宣宗對那些目無法紀、仗勢凌人、欺壓無辜的所謂“人才”是毫不留情的。例如,有個樂工叫羅程,善於演奏琵琶,宣宗通曉音律,很喜歡他。但是,羅程恃纔橫暴,以小故殺人,被捕入獄。有些樂工羅拜於庭對唐宣宗哭訴道:“羅程負陛下,萬死,然臣等惜其天下絶藝,不得復奉宴遊矣!”唐宣宗果斷地回答:“汝曹所惜者羅程;朕所惜者高祖、唐宗法。”於是還是把羅程處以死刑。不僅如此,唐宣宗對親屬也不姑息。其舅鄭光為節度使,唐宣宗與鄭光討論為政之道;鄭光應對鄙淺,宣宗不悅,鄭光終不復任民官。由於宣宗明察果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恭謹節儉,後人稱他為“小太宗”。(陸欽)
  
  【老有詩話】唐宣宗詩吊白居易
  白居易去世後,唐宣宗(李忱)有《吊白居易》(見《全唐詩》捲四)詩云:
  綴玉聯珠六十年,
  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係白居易,
  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麯,
  鬍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
  一度思君一愴然!
  皇帝為一個詩人作悼亡詩,這在古代不說絶無僅有,恐也屬鳳毛麟角。白居易當然也是官員,但宣宗完全是當作詩人來描述的,足見白居易當時的詩名。詩中概括了詩人的創作生涯,稱贊其作品的通俗易懂和廣為人知,也表露了對這位名滿天下的詩人惋惜和悼念之情。在當時詩人能獲此殊榮,也可含笑於九泉了。
  
  嚴教子女唐宣宗
  唐宣宗是一個提倡節儉的皇帝,對於子女的要求更是嚴格,幾乎到了不盡人情的程度。
  他的大女兒萬壽公主,下嫁給起居郎鄭顥,按常例要用銀箔飾車,從宣宗開始,改為銅飾。公主出嫁時,宣宗親自告誡她,到夫傢要嚴守婦道,不得以皇傢貴胄輕視夫族。有一回,駙馬的弟弟鄭覬得了重病,宣宗打發中使去探望。中使回朝,宣宗詢問公主在否,中使答,公主在慈恩寺觀戲。宣宗大怒,說:“朕有時怪士大夫傢不願娶公主為妻,至今纔知其情。”於是命人把公主叫來,當面斥責道:“小郎有病,你為何不去看視,反倒去看戲?成何體統!”公主一看父皇發怒,嚇得連忙請罪,表示洗心革面,不再敢犯。
  讓人吃驚的是,宣宗的二女兒永福公主,已經選定於綜為駙馬,下日就要下嫁,公主也很高興。偏偏在一次和宣宗同席吃飯時,因為一點兒小事慪氣,把筷子折斷。宣宗大動肝火,憤然說:“你這般性情,怎麽能嫁到士大夫傢做媳婦?”當即傳旨,令四女廣德公主下嫁於綜。就這樣,永福公主眼睜地看着自己的未婚夫被父皇奪去,送給了妹妹。
  
  唐宣宗是否做過和尚
  唐宣宗為僧之事的來源,主要是韋昭度的《讀皇室運尋》和令孤的《貞陵遺事》,在這兩篇文章中,他們說唐武宗為了爭奪皇位,曾想殺死光王(即後來唐宣宗),於是派中常侍四人將光王抓來,浸在宮內厠所裏,有個叫仇公武的宦官有心搭救,便假意藉口已殺死光王,而將其送出皇室。三年後,武宗死,宦官頭子纔將光王請出來當皇室。文章雖然寫得很隱晦,並沒有直接說明宣宗曾經出傢為僧,但當時這種傳說確已出現,或許,這就是傳說流傳的一個原因吧。五代時《中朝故事》、《北夢瑣言》及宋陸遊《避暑漫鈔》中也都有光王潛逃到江南遁入空門的簡略記載。五代末,宋初人贊寧《宋高僧傳》也說,宣宗為僧,曾遊方到杭州,齊安禪師很好地照看了他。宣宗即位時,齊安已死,宣宗為了報恩,便敕賜寺名,謚齊安為悟空大師,還御制哀詩悼念。此外,在禪宗的名僧希運《黃檗宛陵錄》中也有記載,說唐宣宗為沙彌時,曾見黃檗大師大佛殿上禮佛,便問,“不看佛求,不看法求,不看衆求,長老禮拜當何所求?”於是兩人一問一答,就說起公案來。禪宗以說“公案”代替說經,這次兩人的談話,還成了以“黃襞禮佛”為命名的有名的“公案”。希運在江西主安黃檗山路過,傳說還曾和正在該山做沙彌的唐宣宗一同觀瀑布,吟詩作賦。
  但是,也有些學者認為,唐宣宗為僧的傳說,主要來源於佛教中人。雖然一些文人大夫們曾經有過這方面的記載,但也都是從他們那裏聽來的,那麽,為什麽在佛教僧人中會傳出唐宣宗曾經出傢為僧的傳說呢?其原因是,唐武宗時,曾對佛教進行過毀滅性的打擊,引起佛教僧人的強烈不滿,他們對武宗懷有憤恨之心,到處捏造武宗的壞話,敗壞其名聲。日本當時有一位名叫圓仁的僧人聽到這些事實後,還將其記載到《大唐求法巡禮記》這本書中。宣宗即位後,重興佛教,這些佛教僧人自然是感激不盡,想方設法把唐宣宗拉作自己的靠山,為光大佛教,這些僧人大造輿論,於是就在他們中傳出宣宗出傢為僧,並一直和禪宗名僧在一起之事。
  關於宣宗為僧的傳說,隨着時間的推移,流傳越廣,也傳得越來越神奇。到明代時,有一名僧圓悟禪師在其撰的《碧岩集》中,是這樣記載的:宣宗少時,爬到哥哥穆宗的竜床上,作出接見大臣的姿態,穆宗非常贊賞。武宗即位後,記起此事,便心存疑忌,想害死宣宗,宣宗不得不逃走,就在香嚴智閑和尚門下剃度為僧。後隨智閑和尚來到江西廬山,兩人同觀瀑布,智閑提出要作詩,其動機是覺得此人氣度不凡,想趁機考考他,以判斷其底細究竟怎樣,便先吟出兩句詩:“穿雲透石不辭勞,地遠方知出處高。”宣宗接着吟到:“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智閑和尚見此人學識淵博,氣度不凡,便以禮相待。後來在一次????官會上,希運是首座法師,在其禮拜時,兩人就談起“公案”來,在這裏,與《黃檗宛陵錄》中所記載不同的是,將智閑和尚代替了黃檗禪師,地點也由黃檗山變成了江西廬山。另外,在《黃檗萬福禪詩志》中也有關於唐宣宗為僧的記載,該書中則將地點又搬至福清黃檗山,將黃檗禪師觀瀑布所吟的兩句詩也改為:“千岩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唐宣宗所吟的兩句詩倒沒有改。《禪詩志》中還說,唐宣宗來到福清黃檗山後,又南行至惠安觀看洛陽江,再南行至同安,還出現了所謂神象夜間出來迎接宣宗到來之事。
  查閱新舊《唐書》、《資治通鑒》等有關正史,雖並無發現唐宣宗為僧的史料記載,但其中也確有些地方讓人揣測不透。比如在《舊唐書·唐宣宗本紀》中就記載有宣宗為光王時為了避禍,假裝癡呆,文宗、武宗常常在宴會上把他當作笑料,武宗氣盛,對他更加傲慢無禮等等之詞。接着又云:“宣宗皇帝器識深遠,久歷艱難,備知民間疾苦。”如此等等。綜上所述,我們不能不提出以下問題:第一,如果說宣宗為僧之事完全出自文人士大夫和僧人的杜撰,那麽正史中“久歷艱難,備知民間疾苦”又從何而來?第二,宣宗為光王時,是否因為受到武宗的迫害,被迫流落民間,隱匿為僧呢?即使退一步說,假若宣宗真的隱匿為僧,武宗病死於會昌六年(公元846 年),宦官立其為皇太叔,不幾日,唐宣宗便登基即位,時間僅僅相隔10餘天,宦官們在找到他之前,就非常肯定地認為一定能夠找到他,而且會這樣容易地就將他找到?此外,衆所周知,宣宗是一位恩怨分明、報復心理極強的人,如果真像傳說的那樣,武宗曾差點將其迫害致死,那麽他即位後,竟然不對武宗進行任何報復?有一次,朝臣李景讓以叔不應拜侄為由,奏請將武宗等神主遷出太廟,宣宗將這件事讓群臣議論,結果不瞭瞭之,並未采納李景讓的建議。
  看來,唐宣宗是否做過和尚一事,根據現存的史料,很難給它定下結論,衹有等到發現新的材料後,再去揭開這歷史之謎吧。
  
  【後妃】
  皇后
  元昭皇后晁氏 晁皇后生唐懿宗、萬壽公主,晁美人逝世後被追封昭容、皇太後,後被追謚為元昭皇后
  
  【子女】
  子
  唐懿宗李漼
  靖懷太子李渼,會昌六年始封雍王。大中六年薨,有詔追册。
  雅王李涇,大中元年始王。亡薨年。
  通王李滋,
  慶王李沂,大中十四年薨。
  濮王李澤,大中二年始王。亡薨年。
  鄂王李潤,大中五年始王。乾符三年薨。
  懷王李洽,大中八年與昭、康二王同封。亡薨年。
  昭王李汭,乾符三年薨。
  康王李汶,乾符四年薨。
  廣王李澭,大中十一年始王,與衛王同封。乾符四年薨。
  衛王李灌,大中十四年薨。
  女
  萬壽公主,母晁皇后。公主下嫁鄭顥。公主為唐宣宗所寵愛,前此下詔:“先王製禮,貴賤共之。萬壽公主奉舅姑,宜從士人法。”舊製:車輿以鐐金扣飾。帝曰:“我以儉率天下,宜自近始,易以銅。”公主次每進見,帝必諄勉篤誨,曰:“無鄙夫傢,無幹時事。”又說:“太平公主、安樂公主之禍,不可不戒!”故諸主祗畏,爭為可喜事。唐宣宗遂下詔:“夫婦,教化之端。其公主、縣主有子而寡,不得改嫁。”
  永福公主,曾許嫁於琮。
  齊國恭懷公主,始封西華公主。下嫁嚴祁。祁為刑部侍郎。主薨大中時,追贈及謚。
  廣德公主,下嫁於琮。初,琮尚永福公主,公主與帝食,怒折匕箸,帝曰:“此可為士人妻乎?”更許琮尚主。許琮為黃巢所害,廣德公主哭着說道:“今日誼不獨存,賊宜殺我!”巢不許,乃縊室中。主治傢有禮法,嘗從琮貶韶州,侍者纔數人,卻州縣饋遺。凡內外冠、婚、喪、祭,主皆身答勞,疏戚鹹得其心,為世聞婦。
  義和公主。
  饒安公主。
  盛唐公主。
  平原公主,薨鹹通時,已而追封。
  唐陽公主。
  許昌莊肅公主,下嫁柳陟。薨中和時。
  豐陽公主。
  
  【疑案】
  為什麽宦官擁立這樣一位賢明皇帝呢?是不是宦官們腦子壞了呢?那當然不是。在這裏我給大傢作解釋:李忱幼時聰明,為了振興李唐,衹有奪得皇位,現在勢力最大的是宦官,衹有藉助他們纔可以登上皇位,於是他裝出一副憨傻的樣子,蒙過了宦官,宦官認為他好被控製,所以將他擡上皇位。看來,李忱真是一個厲害之人哪!
  
  【李忱年表大事】
  公元810年,唐憲宗李純之子李忱出生,原名李怡。
  公元846年,宦官擁立李忱即位。
  公元848年,李黨領袖李德裕被罷免後,流放崖州而死。
  公元859年,唐宣宗李忱因服食丹藥過量而死。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