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 人物列表
丘特切夫 Qiuteqiefu安年斯基 Annenski巴尔蒙特 Balmont
索洛古勃 Suoluogubo梅烈日柯夫斯基 Dimitrij Sergeevic Mereskovskij洛赫维茨卡娅 Luoheweici Kaja
吉皮乌斯 Gippius蒲宁 Ivan Bunin弗·索洛维约夫 弗索洛维约夫
蒲宁 Ivan Bunin
诗人  (1870年10月10日1953年11月8日)
Ivan Alekseyevich Bunin
伊万·蒲宁
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

言情 describe loving stories (books)《米嘉之恋》
现实百态 Realistic Fiction《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短篇小说 novella《三个卢布》
《贝尔纳》
《静 Static》
《美人》
《秋 Autumn》
《三等车》
《深夜》
《雾 Fog》
诗词《仿民谣》   《晚霞顿时收敛了余光》   《松树一天天更见清新苍翠》   《祖国 motherland》   《节奏 tempo》   《已不见鸟的踪影》   《在火车上 aboard》   

阅读蒲宁 Ivan Bunin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阅读蒲宁 Ivan Bunin在诗海的作品!!!
蒲宁
蒲宁(Иван Алексеевич Вунин,1870~1953)俄国作家,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祖传的地主庄园里度过的。由于家道中落,他15岁就辍学,19岁外出谋生。曾当过校对员、统计员、图书管理员、报社记者。曾受教于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尔基主办的知识出版社撰过稿。1909年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
蒲宁的创作生涯始于诗歌。1887年开始发表诗作,1892年出版第一个诗集,1903年以诗集《落叶》获莫斯科学术院的普希金奖。 他的诗以祖国及其贫穷的村庄和辽阔的森林为题材,诗句优美。1899年与高尔基相识后,参加知识出版社工作,这对他民主主义观点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这一时期的优秀短篇小说《安东诺夫卡的苹果》(1900)、《松树》(1901)《新路》(1901)、《黑土》(1904),反映了作者对俄罗斯命运的概括性思考,也流露出对已逝去的时代的留恋与惋惜,对现实生活的冷漠。
 蒲宁的创作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1897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天涯》,得到评论界的注意。早期作品主要描写中文贵族庄园生活,批判贵族阶级精神上的贫困、堕落,又为其没落挽歌,如短篇小说《田间》(1892)、《安东诺夫卡苹果》(1900)、《末日》等。1910年,中篇小说《乡村》问世,标志蒲宁的创作视野有了新的变化,由狭窄的贵族庄园转向广阔的社会,更加关心农民和俄罗斯的命运。这部作品使他成为俄国文坛上的第一流作家。1911至1913年间,蒲宁又创作了一系列农村生活的在中短篇,如《苏霍多尔》、《欢乐的庭院》、《蟋蟀》、《夜话》、《扎哈尔·沃罗比约夫》、《莠草》等。这些作品真实地描写了农村的落后和黑暗,农民的愚昧无知,但情调低沉,没有微型机,没有希望。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了《弟兄们》(1914)和《来自旧金山的绅士》(1915),表现了他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憎恶。蒲宁对十月革命过于滥用暴力不能接受,1920年起侨居法国。流亡国外以后,蒲宁的创作仍充满活力。他创作了近200篇中、短篇小说,主要创作有关青年时代的抒情回忆录,除了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而外,还有将近200篇短篇小说,其中较出色的有《米佳的爱情》、《中暑》、《三个卢布》、《幽蝉的小径》、《大乌鸦》和《巴黎》等。还著有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哲理性文学论文《托尔斯泰的解放》(1937)。 他的散文绘声绘影、简练生动。他还是一位出色的修辞学家和翻译家。
1933年蒲宁因为“继承俄国散文文学古典的传统,表现出精巧的艺术方法”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众多的充满矛盾的创作遗产,具有很强的美学与认识价值。1953年6月,蒲宁病逝于巴黎。
 

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俄语Ива́н Алексе́евич Бу́нин ,1870年10月10日-1953年11月8日)是俄国作家,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出身于沃罗涅日市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阿历克谢·尼古拉耶维奇·蒲宁是个败家子,贪杯滥赌,将财产挥霍一空,母亲柳德米拉·亚历山德罗夫娜常难过落泪,后来全家被迫迁居到祖父的布蒂尔基田庄,后寄居外祖母的奥勒尔省庄园,蒲宁的童年在宁静的乡村生活度过。1881年蒲宁在叶列茨县贵族男中读书,但中途辍学。由于家庭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蒲宁很早就开始在外工作,他当过校对员、统计员、图书管理员、记者。他在《奥廖尔导报》社时认识一位名叫瓦里娅·帕先科的女孩,相恋两年,最后因女方家长的反对而分手,蒲宁在心灵造成不小的创伤,他的小说大多是悲剧结局。

他曾受教于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作家,并为高尔基的“知识出版社”撰过稿。1887年开始发表文学著作。1892年出版第一个诗集,1897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1901年发表诗集《落叶》,以祖国及其贫穷的村庄和辽阔的森林为题材,获普希金奖。1920年十月革命后流亡法国。写有近200篇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诗集《落叶》,短篇小说《三个卢布》、《中暑》、《安东诺夫的苹果》、《松树》、《乌鸦》、《新路》、《巴黎》,中篇小说《乡村》等。1933年以《米佳的爱情》获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获奖原因:“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以继承”。

作品的中译

  • 1921年9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小说月报》第十二卷号外《俄国文学研究》,其中刊发了蒲宁的短篇小说《旧金山来的绅士》,译者是沈泽民
  • 伊万‧布甯等人/著,《伊达》,上海:文化生活,1948年。
  • 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外国文艺》戴骢翻译的蒲宁中后期的六篇短篇小说代表作。
  • 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编译委员会/编译,《高斯华绥(1932)/布宁(1933(》,台北市:九华文化 1980年。
  • 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外国文艺丛书系列中的《蒲宁短篇小说集》,戴骢翻译。
  • 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了陈馥翻译的《布宁中短篇小说选》
  • 王兆徽/译,《乡村》,台北市:远景,1987年第6版。
  • 1991年,漓江出版社“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系列中蒲宁的一个集子《米佳的爱情》.包括了蒲宁的一百五十余首诗作及十一篇小说。
  • 赵洵/译,《蒲宁抒情诗选》,成都市:四川文艺,1992年。
  • 多人译,《莉卡》,北京市:人民文学,1995年。
  • 冯玉律/译,《耶利哥的玫瑰》,台北市:小知堂,2001年。
  • 2001年,上海文艺出版了蒲宁的游记随笔选集《耶利哥的玫瑰》,译者为冯玉律。
  • 2002年,东方出版社出版了《蒲宁回忆录》,李辉凡译,根据莫斯科作家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该死的日子》一书译出的。俄文原书由日记(1917-1918年日记“该死的日子”)、回忆录、文章三部分组成。“该死的日子”这一部分因为言词过于激烈、露骨地诅咒二月革命后的俄国社会,中译本没有收入,并且在收入的有些文章中体现蒲宁对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极端敌视态度的个别词句也进行了删除。
  • 戴骢/译,《蒲宁文集》(全五册),合肥市:安徽文艺,2005年。
  • 杨镕光、韩馥竹/译,《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年。
  • 鄢定嘉/译,《幽暗的林荫道:爱情、幸福的闪光》,台北市:远流,2006年。
  • 冯玉律、冯春/译,《幽暗的林荫小径》,上海:上海译文,2007年。
  • 靳戈/译,《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


  Ivan Alekseyevich Bunin (Russian: Ива́н Алексе́евич Бу́нин; October 22 [O.S. October 10] 1870 – November 8, 1953) was the first Russian writer to win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The texture of his poems and storie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Bunin brocade", is one of the richest in the language. The Soviet writer K.G. Paustovsky called the 1930 novel Life of Arseniev an apex of the whole of Russian prose and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phenomena of the world literature".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