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阿拉伯帝國 Caliphate   倭馬亞王朝時期 Umayyads   
倭馬亞王朝時期 Umayyads  首都:大馬士革 (661年750年)   總朝代: 阿拉伯帝國

國君紀年姓名開端年份終結年份延續時間
穆阿威葉一世穆阿威葉·本·阿比·蘇富揚 Muawiyah I ibn Abi Sufyan661年680年20年
耶齊德一世耶齊德·本·穆阿威葉·本·阿比·蘇富揚 Yazid I680年683年4年
穆阿威葉二世穆阿威葉二世 Muawiyah II683年684年2年
馬爾萬一世馬爾萬一世 Marwan I684年685年2年
阿卜杜勒·馬利剋阿卜杜勒-馬利剋·本·馬爾萬·本·哈卡姆 Abd al-Malik685年705年21年
瓦利德一世瓦利德一世 Al-Walid I705年715年11年
蘇萊曼蘇萊曼 Sulayman715年717年3年
奧馬爾二世奧馬爾二世 Umar II717年720年4年
葉齊德二世葉齊德二世 Yazid II720年724年5年
希沙姆希沙姆 Hisham ibn Abd al-Malik724年743年20年
阿布·阿拔斯阿布·阿拔斯 Abu'l Abbas As-Saffah750年754年5年
曼蘇爾曼蘇爾 al-Mansur754年775年22年
邁赫迪邁赫迪 Al-Mahdi775年785年11年
哈迪哈迪 Al-Hadi785年786年2年
哈倫·賴世德哈倫·拉希德 Harun al-Rashid786年809年24年
阿明阿明 Al-Amin809年813年5年
馬蒙馬蒙 Al-Ma'mun813年833年21年
穆阿臺綏姆穆阿臺綏姆 al-Mu'tasim833年842年10年
瓦提剋瓦提剋 Al-Wathiq842年847年6年
穆塔瓦基勒穆塔瓦基勒 Al-Mutawakkil847年861年15年

  公元661年,倭馬亞傢族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即位哈裏發,以大馬士革為首都,建立了倭馬亞王朝。他將哈裏發改為世襲,實際上成為了帝國的君主。阿拉伯社會開始進入鼎盛時代。阿拉伯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政府文件必須用阿拉伯語書寫。
  
  倭馬亞王朝時代是阿拉伯人軍事擴張的第二個高峰期。8世紀初,倭馬亞王朝的政權鞏固以後,阿拉伯人開始發動大規模的對外戰爭。在東綫、阿拉伯軍隊侵入中亞,占領喀布爾、布哈拉、撒馬爾罕和花拉子模等廣大地區,直至帕米爾高原,與中國唐朝相對峙。另一支東綫軍隊攻入南亞次大陸的北端,占領信德一帶。在北綫,倭馬亞王朝曾3次發兵,圍攻拜占廷首都君士坦丁堡。西綫的進攻最為猛烈,不僅占領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直到摩洛哥的馬格裏布地區,還以皈依伊斯蘭教的北非土著柏柏爾人為主力,於711年跨過直布羅陀海峽,攻入西歐的伊比利亞半島。消滅西哥特王國後,阿拉伯人翻越比利牛斯山脈,攻入西歐法蘭剋王國。732年,阿拉伯人在普瓦提埃戰役中失利,停止嚮西歐內陸的進攻。不過,他們在意大利和法國的地中海沿岸仍頻頻得手。到了8世紀中葉的倭馬亞王朝後期,阿拉伯帝國的版圖西臨大西洋,東至印度河,成為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龐大封建軍事帝國。
  
  阿拉伯人殘暴的徵服統治,導致衆多被徵服民族的怨恨不斷加劇。同時,遜尼派、什葉派及其他派別的教派爭鬥日趨激烈,並逐漸與階級、民族矛盾聯結在一起。帝國不僅未能徹底把什葉派鎮壓下去,反而又出現了一個由先知叔父阿拔斯的後裔為主的阿拔斯派。各種反抗力量在720年後開始逐漸匯合。
  
  倭馬亞王朝(阿拉伯語: أمويون,或譯為伍麥葉王朝、奧美亞王朝)阿拉伯帝國的第一個世襲王朝。在伊斯蘭教最初的四位哈裏發(即所謂“純潔的哈裏發”或“正統哈裏發”)的執政結束之後,由阿拉伯帝國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即後來的哈裏發穆阿維葉一世)建立。從661年至750年,該王朝是穆斯林世界的統治王朝。
  
  傢族起源
  
  倭馬亞傢族是麥加貴族古來氏族中12個支係中最強盛的一支,為4世紀時古來氏族部落首領庫賽伊的長子阿卜杜勒·馬納夫的後代。至於“倭馬亞”一名,則得自於阿卜杜勒·馬納夫的後代倭馬亞·伊本·阿卜杜勒·沙姆斯的名字。先知穆罕默德傳教時期,倭馬亞傢族首領阿布·蘇富揚是麥加貴族的代表,以堅决反對穆罕默德聞名,曾迫使穆罕默德遷居麥地那(希吉來)。但同時,倭馬亞傢族的另一位重要成員奧斯曼·伊本·阿凡卻是穆罕默德最初的追隨者和最親密的戰友之一。
  王朝的建立
  
  由於穆罕默德生前未對其繼承人的産生方式作出任何指示,伊斯蘭教世界在哈裏發的人選問題上不久即發生分裂。倭馬亞傢族的奧斯曼·伊本·阿凡於644年成為哈裏發,他大力扶持本傢族成員在帝國境內擔任要職,引起很多人的不滿。倭馬亞傢族在奧斯曼時代勢力大為擴張,儘管許多人記得他們是先知創教初期最兇惡的對手。656年奧斯曼·伊本·阿凡遇刺,其堂弟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反對先知的侄子和女婿阿裏·伊本·艾比·塔裏卜繼任哈裏發,從而引起大規模內戰。
  
  穆阿維葉係穆罕默德傳教時代的宿敵阿布·蘇富揚的兒子,在630年麥加被穆罕默德占領後與父親一起皈依伊斯蘭教。他於633年參加伊斯蘭軍隊對敘利亞的徵服之戰,戰後成為大馬士革總督。後來穆阿維葉在其堂兄奧斯曼任哈裏發時代獲得對整個敘利亞的統治權,他完全把敘利亞當作自己的私人領地來經營。穆阿維葉在657年的隋芬戰役中依靠“神裁”的方式戰勝阿裏,並在阿裏(最後一位“純潔的哈裏發”)於661年被刺殺後壓服反對者,成為哈裏發。679年,穆阿維葉一世宣佈其子葉齊德一世為哈裏發繼承人,從而將哈裏發的選舉製破壞。從此阿拉伯帝國成為一個由世襲王朝統治的封建國傢。
  與反對者的戰爭
  
  倭馬亞王朝的建立伴隨着其最大的反對者伊斯蘭教什葉派的興起。什葉派不承認倭馬亞王朝的哈裏發地位為合法,堅持哈裏發一職衹能從先知女婿阿裏的後代中産生。由於阿裏的長子哈桑主動放棄哈裏發地位並於穆阿維葉一世統治時期被毒死,什葉派轉而支持阿裏的次子侯賽因成為哈裏發。侯賽因在682年(葉齊德一世統治時期)於庫法附近被倭馬亞王朝軍隊殺害,使什葉派極為震怒。阿卜杜拉·伊本·祖拜爾(穆罕默德最初的信徒和戰友祖拜爾之子)強烈反對倭馬亞王朝,他實際上占領了阿拉伯帝國境內的很多地區,並於漢志(希賈茲)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在哈裏發阿卜杜勒·馬利剋時代,倭馬亞王朝纔消滅了麥加的什葉派政權。在整個倭馬亞王朝時期,政府與什葉派一直發生戰鬥,但什葉派從未被徹底剪除。而且什葉派最後協助阿拔斯王朝終結了倭馬亞傢族的統治。
  
  倭馬亞王朝的另一支主要反對力量是伊斯蘭教哈瓦利吉派,該派主要是由隋芬之戰後因反對阿裏屈從於神裁結果而脫離阿裏陣營的士兵和信徒構成。
  對外擴張
  
  倭馬亞王朝時代,阿拉伯帝國的對外徵服達到了另一個高峰。他們的疆域最廣阔之時,東至中亞和印度、西至伊比利亞半島。
  
  穆阿維葉一世進攻拜占庭帝國的計劃因拜占庭人的秘密武器“希臘火”而未能成功,但這位統治者創建了阿拉伯人的第一支海軍。哈賈傑·本·優素福在阿卜杜勒·馬利剋時代率領阿拉伯軍隊嚮中亞挺進,而阿拉伯人的宗教最終永遠地徵服了這一地區。哈賈傑·本·優素福的侄子穆罕默德·伊本·卡希姆則南下攻入印度,迅速徵服了信德和旁遮普地區,標志着伊斯蘭教從此在印度紮根。
  
  對歐洲地區的進攻也隨即展開。711年,倭馬亞王朝的埃及總督穆薩·伊本·努塞爾手下的摩爾人將領塔裏剋·伊本·齊亞德率領穆斯林軍隊渡過直布羅陀海峽(該海峽以塔裏剋本人的名字命名)進入伊比利亞半島,不久穆薩·伊本·努塞爾本人率領更多軍隊趕到。兩位將軍攻占西班牙三分之二的領土。但是,732年從西班牙進入法國的一支伊斯蘭雜牌軍在普瓦捷被墨洛溫王朝的宮相鐵錘查理擊敗後,阿拉伯人實際上放棄了對歐洲的擴張。
  文化建設
  
  倭馬亞王朝時代建立了伊斯蘭教幾座最重要的清真寺,包括耶路撒冷的圓頂清真寺和阿剋薩清真寺,以及大馬士革的倭馬亞大寺。
  
  阿卜杜勒·馬利剋任哈裏發時代,發行了阿拉伯人自己的第一種金幣第納爾,並在全國流通。直至今日,不少阿拉伯國傢的貨幣名稱仍然叫作“第納爾”,由此可見影響之深遠。
  王朝的滅亡
  
  由於與什葉派和哈瓦利吉派的持續衝突,倭馬亞王朝的統治長年陷於不穩定的情況之中。兩派都采取暴力手段抵抗倭馬亞王朝的鎮壓行動,以至數位倭馬亞王朝哈裏發死於刺客之手。而且,幾乎所有倭馬亞王朝哈裏發的在位時間都極短。國內的政治敵對最後葬送了倭馬亞王朝。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裏卜的後代阿布·阿拔斯-薩法赫利用什葉派與哈瓦利吉派暴動之機,藉助波斯人阿布·穆斯裏姆的軍事力量最終推翻了倭馬亞王朝。所有倭馬亞傢族成員不久都遭屠殺。
  西班牙的後倭馬亞王朝
  
  在阿布·阿拔斯(其外號“薩法赫”意為屠夫)對倭馬亞傢族的屠殺中,有一名幸存者阿卜杜勒·拉赫曼(即日後的埃米爾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逃至西班牙,並在那裏建立了自己的政權。該政權在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王朝崩潰之後長期以科爾多瓦為中心統治伊比利亞半島廣大地區,成為歐洲最重要的伊斯蘭教政權。
  
  倭馬亞王朝君主
  哈裏發 統治時間
  穆阿維葉一世 661年-680年
  葉齊德一世 680年-683年
  穆阿維葉二世 683年-684年
  馬爾萬一世 684年-685年
  阿卜杜勒·馬利剋 685年-705年
  瓦利德一世 705年-715年
  蘇萊曼 715年-717年
  奧馬爾二世 717年-720年
  葉齊德二世 720年-724年
  希沙姆 724年-743年
  瓦利德二世 743年-744年
  葉齊德三世 744年
  易卜拉欣 744年
  馬爾萬二世 744年-750年


  Under the Umayyads the Caliphate grew rapidly in territory. Islamic rule expanded westward across North Africa and into Hispania and eastward through Persia and ultimately to the ancient lands of Indus Valley, in modern day Pakistan, and Abhisara, present-day Kashmir. This made it one of the largest unitary states in history and one of the few states to ever extend direct rule over three continents (Africa, Europe, and Asia). Although not ruling all of the Sahara, homage was paid to the Caliph by Saharan Africa, usually via various nomad Berber tribes. However,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although these vast areas may have recognised the supremacy of the Caliph, de facto power was in the hands of locals sultans and emirs.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including that they were not elected via Shura and suggestions of impious behaviour, the Umayyad dynasty was not universally supported within the Muslim community. Some supported prominent early Muslims like Al-Zubayr; others felt that only members of Muhammad's clan, the Banu Hashim, or his own lineage, the descendants of Ali, should rule. There were numerous rebellions against the Umayyads, as well as splits within the Umayyad ranks (notably, the rivalry between Yaman and Qays). Eventually, supporters of the Banu Hisham and the supporters of the lineage of Ali united to bring down the Umayyads in 750. However, the Shiˤat ˤAlī, "the Party of Ali", were again disappointed when the Abbasid dynasty took power, as the Abbasids were descended from Muhammad's uncle, `Abbas ibn `Abd al-Muttalib and not from Ali. Following this disappointment, the Shiˤat ˤAlī finally split from the majority Sunni Muslims and formed what are today the several Shiˤa denominations.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