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法蘭剋王國(德語:Ostfrankenreich)為中歐的一個君主製國傢,存在時間為843年至公元10世紀。
建立
公元843年,法蘭剋王國查理曼大帝的三個後人,洛泰爾(Lothair)、日耳曼人路易(Ludwig II der Deutsche)及禿頭查理(Charles II le Chauve)簽署《凡爾登條約》,共同瓜分整個法蘭剋王國。當中,日耳曼人路易分得了王國東部的領土,建立起一個稱為“東法蘭剋王國”的君主製國傢。另外,法蘭剋王國的剩餘領土則分裂成西法蘭剋王國及中法蘭剋王國。然而,路易所處的東部領土,是一片被徵服不久的德意志地區,較其他地方落後。
發展
公元870年,日耳曼人路易與西法蘭剋國王禿頭查理簽署《墨爾森條約》,瓜分洛泰爾後人所遺留下來的中法蘭剋王國領土。這條條約使得東法蘭剋王國領土得以擴張,並確立今天德國領土的雛型。
雖然東法蘭剋王國保存了卡洛林王朝的統治,但是當地的文化、經濟及政治相對落後。此外,薩剋森、法蘭剋尼亞(Franken)、巴伐利亞及士瓦本等公國相繼崛起,使得卡洛林的王權旁落,大權頓失。另外,當時東法蘭剋王國的外患也相當嚴重,有來自東邊的馬紮爾人入侵,以及北歐諾曼人的侵擾,都令東法蘭剋王國受到影響,王權不能集中。
899年,國王阿努爾夫(Arnulf von Kärnten)病逝,其子孩童路易(Ludwig IV das Kind)繼位。由於他年少,因此權力落入美因茲大主教的手上。不久後,路易在911年病死,東法蘭剋的卡洛林王朝絶嗣。後來,法蘭剋尼亞公爵康拉德一世(Konrad I.)繼位,完全取代卡洛林王朝的統治。數年後,康拉德去世,王位輾轉落入薩剋森公爵捕鳥者亨利的身上,開始薩剋森王朝,也稱德意志王國(Kingdom of Germany)。
終結
亨利一世在936年去世後,其子奧托繼位。他力主建立一個得以凌駕於各公國的王權,因此大力鎮壓各公國的叛亂。962年,教宗約翰十二世為他加冕,稱之為“羅馬人的皇帝”,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自此,東法蘭剋王國逐漸過渡到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
East(ern) Francia (Regnum Francorum orientalium), known variously as Francia Orientalis or the Kingdom of the East Franks, was the realm allotted to Louis the German by the 843 Treaty of Verdun. It is the precursor of the Holy Roman Empire.
After the death of Emperor Louis the Pious his sons divided the Carolingian Empire of the Franks by the Verdun treaty into East, West, and Middle Kingdoms. As all parts remained under the rule of the Carolingian dynasty with Louis' eldest son Lothair I (795-855) retaining the Imperial title, this agreement did not abolish the entity of Francia it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