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曼王朝(al—Sulalah al—Samaniyyah)
阿拔斯王朝時中亞地區建立的伊斯蘭教封建割據王朝(874~999)。由中亞河中地總督奈斯爾·伊本·艾哈邁德(Nasr ibn Ahmad,874~892在位)奠基。因其曾祖薩曼而得名。薩曼係波斯巴爾赫貴族後裔,原信奉祆教,後改信伊斯蘭教。薩曼之孫艾哈邁德等兄弟4人效忠於哈裏發馬蒙,曾協助阿拔斯王朝軍隊平定拉菲之亂有功,約於820年被馬蒙分別任命為管治撒馬爾罕、費爾幹納、塔什幹和赫拉特城軍事長官。後由塔希爾王朝節制,保持原職。873年,塔希爾王朝滅亡後,艾哈邁德統二治理河中地區。874年,其子奈斯爾·伊本·艾哈邁德被哈裏發任命為河中地區總督,為薩曼王朝之始。奈斯爾之弟伊斯瑪儀·本·艾哈邁德(892~907在位)是薩曼王朝政權的真正創建者。他以布哈拉為首府,正式稱 “埃米爾”,宣告獨立,名義上仍承認阿拔斯王朝哈裏發的宗主權,僅嚮哈裏發奉獻貢物,報告軍務。他效法哈裏發宮廷建立了統一的行政和軍事制度,確立了王朝與轄地的隸屬關係。他於903年滅薩法爾王朝,取得呼羅珊地區統治權,繼而徵服了中亞地區許多獨立的地方小邦,其統治勢力遠達怛羅斯、花刺子模、泰伯裏斯坦與戈爾甘等地。他勵精圖治,采取多種措施發展農業和商業,奬掖伊斯蘭學術文化,被後世史籍譽為“信仰虔誠、寬仁賢明的君主”。在奈斯爾二世(913~943在位)時,由宰相賈伊罕尼和巴勒阿米先後輔佐,將王朝統治的中心由中亞地區轉嚮波斯東部,他加強中央政權和軍隊建設,鎮壓了王室內部和什葉派、哈瓦利吉派所發動的叛亂,鞏固了王朝的統一。他撥款興修水利,發展農業,調整賦稅,鼓勵商業和對外貿易,奬掖學術,境內經濟繁榮,文化事業昌盛,為薩曼王朝的黃金時代。與此同時,伊朗西部信奉什葉派的布韋希王朝崛起,長期威脅薩曼西境的安全,呼羅珊地區叛亂頻仍。王朝後期,幾任埃米爾即位時年幼,宮廷實權由突厥奴隸近衛軍高級軍官掌管,突厥軍官為各省的統治者,實行割據。這時突厥人建立的喀喇汗王朝在中亞興起,屢次擊敗薩曼王朝軍隊,占領中亞部分地區;阿姆河以南地區由其原呼羅珊突厥總督阿勒普特勤建立的伽色尼王朝奪取。在阿卜杜勒·麥利剋二世執政時,國土大多喪失,戰亂頻起,國政由伽色尼素丹馬哈茂德所支配。999年10月喀喇汗王朝伊利剋·奈斯爾汗率軍從喀什噶爾進入河中,未遇任何抵抗攻占首都布哈拉城,阿卜杜勒·麥利剋被俘囚禁,後死於獄中。其領土被喀喇汗王朝和伽色尼王朝所瓜分,薩曼王朝遂亡。
薩曼王朝是中央集權製的封建政權,埃米爾為獨立君主,集行政、軍事和司法大權於一身,為最高統治者。王室成員、封建貴族、宗教上層、突厥近衛軍首領、大商人等占有私人土地,租給農民收取分成製地租。少量土地分歸村社農民,按規定上繳土地稅。清真寺和宗教學校由王室賜封或穆斯林施捨的地産(即瓦剋夫),免繳賦稅,其收入為宗教基金。王朝采取扶農(牧)、重商政策,倡興對外貿易,東西商道暢通,各國商賈雲集於各城市,商店林立,物産豐富,經濟繁榮,國庫充盈。
薩曼王朝以伊斯蘭教為國教,遵奉遜尼派教義,實行伊斯蘭教法,推崇哈乃斐派教法學說。中央大法官和各省法官,由埃米爾直接任命,多由教法學家和大毛拉充任,主持宗教事務和司法。該王朝多數埃米爾篤信伊斯蘭教,精通教義教法,宮廷延聘著名伊斯蘭長老擔任國師、顧問,參與朝政,享有宗教特權和較高政治地位。隨着王朝的不斷嚮外擴疆及徵服,伊斯蘭教在河中地區和費爾幹納北部得到廣泛傳播,大量突厥部落改奉伊斯蘭教,在其轄地確立了伊斯蘭教的統治地位。王朝在布哈拉、撒馬爾罕、塔什幹、赫拉特、賴伊修建壯麗的清真寺、宗教學校、宮殿、陵墓、圖書館、天文臺,促進了伊斯蘭學術文化的發展。布哈拉和撒馬爾罕發展成中亞伊斯蘭文化名城。布哈拉興建的宮殿,富麗堂皇,為薩曼的建築珍品;規模宏大的皇傢圖書館,藏書豐富,收藏有《古蘭經》珍本和各學科的手抄本,堪稱學術寶藏。撒馬爾罕興建的大清真寺、伊斯蘭經學院和天文臺,為薩曼伊斯蘭學術文化高度發展的象徵。王朝大力奬掖學術,招賢納士。在奈斯爾二世時,布哈拉及宮廷,各方學者雲集,在此求學、研究、著述蔚然成風,出了不少聞名於世的學者。醫學家兼哲學家拉齊、伊本·西那、博學家比魯尼、詩人費爾多西和魯達基、歷史學家巴勒阿米、艾布·蘇萊曼等均在薩曼王朝的庇護下從事過學術活動,作出了重大貢獻。薩曼王朝贊美波斯文化,是波斯語言及文學藝術的復興者。王朝除通行阿拉伯語外,政府規定波斯文為官方通行文字,並大力推廣波斯語,詩人魯達基等用波斯語進行文學創作。將伊斯蘭教經典、科學和文學著作翻譯成波斯語廣泛流傳。據阿拉伯文獻載,薩曼王朝曾與中國於闐大寶國王或甘州回鶻可汗通使、通商和聯姻。中國西北邊境突厥民族最早信奉伊斯蘭教,是受到薩曼王朝傳播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