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同名 一个帝国的背影:圆明园   》 第6节:“如意馆”的皇家画师(图)      Gold and Iron Wood

第6节:“如意馆”的皇家画师(图)
  电影《圆明园》“大水法”
  “如意馆”的皇家画师
  The Royal Painter of“Ruyiguan”
  雍正继承了康熙的传统,圆明园的设计者也是画家。大清宫廷有一个独特的机构,名曰“如意馆”,事实上就是皇家画院。“如意馆”设置在圆明园内,那里集中了帝国最优秀的一批画家,他们是中国文人的精华。像畅春园一样,“如意馆”的画家负责整个圆明园的规划和设计。
  而圆明园的总设计师就是雍正皇帝本人。作为圆明园的主人,皇家画院所有的设计工作最后都得由皇帝亲自审定。像康熙一样,雍正在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圆明园的设计既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审美情趣,又处处铭刻着总设计师——雍正自己的理想和意志。
  圆明园当初的设计图今天已经找不到任何踪影,但我们仍然能够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在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馆,珍藏有40幅名曰《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中国绘画。在乾隆时期,奉皇帝的旨令,皇家画师们临摹圆明园中的真实景观,绘制成40幅融写实和写意于一体的中国画。这些绘画是当年圆明园的真实写照,曾经悬挂在圆明园中。事实上,在公元1723年,当雍正开始扩建圆明园的时候,皇家画师们绘制的规划和设计图与这些临摹而成的“景观图”很相似。
  乾隆三年,宫廷画家沈源和唐岱奉皇帝之命为圆明园画像。沈源绘房舍,唐岱画树木山石。两位顶尖的画师历时7年,通力合作,最终绘制成圆明园景观图40张。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法国人抢走《圆明园四十景图》。今天,《圆明园四十景图》是世人了解圆明园最为原始、也最为重要的资料。没有《圆明园四十景图》,圆明园就只剩下了传说,也就不可能有2006年的电影《圆明园》。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文人们对山水之美的钟情达到了极致,以此为主题的诗歌和绘画层出不穷。从明代开始,园林之风大盛。自然和想象中的美景不仅仅停留在宣纸之上,江南和京城的达官贵人纷纷开始营造私家园林。到了“大清”的时代,因为皇室史无前例的垂青与眷顾,园林的修建也因此达到了顶峰。圆明园的设计思路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模仿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景;其二,再现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意境。
  《圆明园四十景图》,代表着圆明园中的40组宫殿群、40处景观。每一幅图都有一个精美的题名,象征着一处曾经实实在在的景观。这些命名充满了诗情画意,来自于乾隆皇帝和他最宠爱的文人。今天,从这些题名,我们可以发现和领悟每一组景观的设计出处和内涵。
  “坦坦荡荡”是为了效仿杭州西湖一处著名的自然风景——“玉泉观鱼”。而“杏花春馆”的设计就来自于唐朝诗人杜牧一首家喻户晓的诗歌——《清明》,它表达的是一种淳朴的田园情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夹镜鸣琴”取自于大诗人李白的诗歌《秋登宣城谢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平湖秋月”复制的是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曲院风荷”移植于西湖苏堤的“曲院风荷”;“武陵春色”契合的是东晋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蓬岛瑶台”追求的是唐代大画家李思训的“画境”……
  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雍正的理想是将现实和想象中所有的美丽和幽雅都汇聚在他的离宫中。画师们根据雍正的旨意规划设计,但是,绘画式的设计图在今天看来几乎不可能变成现实。奇迹的创造者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建筑世家。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新世界出版社
第1节:目录(图)第2节:致读者(图)第3节:推荐语(图)第4节:诗人的想象(图)
第5节:历史的机遇(图)第6节:“如意馆”的皇家画师(图)第7节:“样式雷”家族(图)第8节:帝国的缩影(图)
第9节:皇家大院(图)第10节:精神家园(图)第11节:一个皇帝的一天(图)第12节:二○○四年的春天(图)
第13节:灵魂之旅(图)第14节:导演阐述(图)第15节:景山公园里的试验第16节:《圆明园》剧本(1)
第17节:《圆明园》剧本(2)第18节:《圆明园》剧本(3)第19节:《圆明园》剧本(4)第20节:《圆明园》剧本(5)
第21节:《圆明园》剧本(6)第22节:《圆明园》剧本(7)第23节:《圆明园》剧本(8)第24节:《圆明园》剧本(9)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