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唐名傢詩導讀   》 杜甫      張海鷗 Zhang Haiou

唐名家诗导读 杜甫
唐名家诗导读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杜甫生於河南鞏縣。他出身於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立功立言是這個傢族的傳統。杜甫的十三世祖是西晉大將、著名學者杜預,祖父杜審言是初唐著名詩人,官修文館學士;父親杜閑,做過朝議大夫、奉天令。杜甫一生可分為四個時期:
  讀書、壯遊(35歲以前);
  長安求職(35—44歲):天寶十四載(755)十月,44歲的杜甫纔被任命為河西尉,後改右衛率府曹參軍;
  陷賊與為官(44—48歲):公元755年11月發生安史之亂,次年六月長安陷落,杜甫流亡,被判軍俘獲,次年四月,逃歸鳳翔肅宗行在,被任命為左拾遺,不久就因上疏營救房琯而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次年(759)七月,杜甫棄官,先往秦州(甘肅天水),十二月又往成都。
  漂泊西南(48—59歲逝世):48歲—50歲在成都草堂,後又漂泊,53歲又回草堂,友人嚴武保舉他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人因稱杜工部),次年嚴武突然去世,他到夔州住了近兩年,寫了很多詩。57歲乘船出峽,想回家乡。59歲鼕天,死在由潭州到嶽陽的一條船上。
  今存詩1400餘首,文21篇。歷代杜詩校註批點本約550多種,現存170餘種。現存最早的杜集是宋王洙本、九傢註本等。清人仇兆鰲《杜少陵集詳註》最為詳盡。
  望嶽[1]
  岱宗夫如何[2]?齊魯青未了[3]。造化鐘神秀[4],陰陽割昏曉[5]。
  蕩胸生層雲,决眥入歸鳥[6]。會當凌絶頂[7],一覽衆山小。
  ①嶽:此指東嶽泰山。②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為五嶽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③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青未了,指鬱鬱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④造化:天地,大自然。鐘: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麗。⑤陰陽:這裏指山北山南。割:劃分。這句是說,泰山橫天蔽日,山南嚮陽,天色明亮;山北背陰,天色晦暗。同一時刻卻是兩個世界。⑥决:張大。眥:眼眶。决眥形容極目遠視的樣子。入歸鳥;目光追隨歸鳥。⑦會當:一定要。凌:登上。
  這是杜甫現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大約作於開元二十四年(736)第一次遊齊趙時,詩人當時是二十五歲。這是一首氣勢宏大的寫景詩,展示巍峨秀麗的泰山景觀。詩中洋溢着詩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和青年時代胸懷大志,積極進取,樂觀自信的精神。前人於此詩評贊頗多,“齊魯青未了”一句,衆口稱道,劉辰翁稱此“五字雄蓋一世”;郭濬曰:“他人遊泰山記,千言不了,被老杜數語說盡”(上二人語均見《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唐詩別裁》雲:“五字已盡太山。”此詩最後兩句也頗得佳評,浦起竜《讀杜心解》雲:“末聯則以將來之凌眺,剔現在之遙觀,是透過一層收也……杜子心胸氣魄,於斯可觀。取為壓捲,屹然作鎮。”
  房兵曹鬍馬[1]
  鬍馬大宛名[2],鋒棱瘦骨成[3]。竹批雙耳峻[4],風入四蹄輕。
  所嚮無空闊,真堪托死生[5]。驍騰有如此[6],萬裏可橫行。
  ①兵曹:兵曹參軍的省稱,是唐代州府中掌官軍防、驛傳等事的小官。房兵曹不詳為何人。②鬍:此指西域。大宛:漢西域國名,其地在今烏茲別剋國境內,盛産良馬。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馬。③鋒棱:鋒利的棱角。形容馬的神駿健悍之狀。④竹批:形容馬耳尖如竹尖。峻:尖銳。這是良馬的特徵之一。⑤堪:可以,能夠。托死生:馬值得信賴,對人的生命有保障。⑥驍騰:健步奔馳。
  此詩約作於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時杜甫在洛陽。杜甫本善騎馬,也很愛馬,寫過不少詠馬詩。此詩“前半論骨相,後半並及性情”(《唐詩別裁》語),可謂傳神寫意,自寓抱負,所以前人說是“為自己寫照”(《讀杜心解》)。首聯寫其出身不凡,傲骨錚錚;次聯寫其峻健敏捷,頷聯寫其忠誠勇猛的品性;尾聯期望駿馬立功於萬裏之外,當是與房兵曹共勉之意。整首詩寫得矯健豪放,沉雄雋永。《杜詩詳註》引明張綖語:“此四十字中,其種其相,其纔其德,無所不備,而形容痛快。”
  畫鷹
  素練風霜起[1],蒼鷹畫作殊[2]。奴身思狡兔[3],側目似愁鬍[4]。
  縧鏃光堪摘[5],軒楹勢可呼[6]。何當擊凡鳥[7],毛血灑平蕪[8]。
  ①素練——作畫用的白絹。風霜:指秋鼕肅殺之氣。這裏形容畫中之鷹兇猛如挾風霜之殺氣。②畫作:作畫,寫生。殊:特異,不同凡俗。③奴身:即竦身。是收斂驅體準備搏擊的樣子。思狡免:想捕獲狡兔。④側目:斜視。似愁鬍:形容鷹的眼睛色碧而銳利。因鬍人(指西域人)碧眼,故以為喻。愁鬍:指發愁神態的鬍人。⑤縧:絲繩,指係鷹的繩子。鏃:金屬轉軸,指鷹繩另一端所係的金屬環。堪摘:可以解除。⑥軒楹:堂前窗柱,指懸挂畫鷹的地方。勢可呼:畫中的鷹勢態逼真,呼之欲飛。⑦何當:安得,哪得。這裏有假如的意思。擊凡鳥:捕捉凡庸的鳥。⑧平蕪——草原。這兩句說,如果讓蒼鷹搏擊
  這是一首題畫詩,“句句是鷹,句句是畫”(《杜詩解》)。與《房兵曹鬍馬》約作於同時。作者藉鷹言志,通過描繪畫中雄鷹的威猛姿態和飛動的神情,以及搏擊的激情,“麯盡其妙”(《瀛奎律髓》),從而表現了自己青年時代昂揚奮發的心志和鄙視平庸的性情。
  贈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1],未就丹砂愧葛洪[2]。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3]?
  ①飄蓬:草本植物,葉如柳葉,開白色小花,秋枯根撥,隨風飄蕩。故常用來比喻人的行蹤飄忽不定。時李白杜甫二人在仕途上都失意,相偕漫遊,無所歸宿,故以飄蓬為喻。②未就:沒有成功。丹砂:即朱砂。道教認為煉砂成藥,服之可以延年益壽。葛洪:東晉道士,自號抱樸子,入羅浮山煉丹。李白好神仙,曾自煉丹藥,並在齊州從道士高如貴受“道籙”(一種入教儀式)。杜甫也渡黃河登王屋山訪道士華蓋君,因華蓋君已死,惆悵而歸。兩人在學道方面都無所成就,所以說“愧葛洪”。③飛揚跋扈:不守常規,狂放不羈。
  天寶三載(744)四月,杜甫與剛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在洛陽相識,遂相約同遊梁宋(今河南省開封市、商丘市一帶),天寶四載(745),二人又同遊齊趙,他們一同馳馬射獵,賦詩論文,相愛如弟兄。這年秋天,杜甫與李白在魯郡(今山東兗州)相別,杜甫寫了這首贈詩。詩中慨嘆二人漂泊不定,學道無成。“痛欽”二句,既是對好友的規勸,也含有自警之意,語重心長,可見二人友誼之誠摯。這是現存杜詩中最早的一首絶句。《杜詩鏡銓》引蔣弱六語:“是白一生小像。公贈白詩最多,此詩最簡,而足以盡之。”
  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1]。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嚮酒泉[2]。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3]。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4]。
  蘇晉長齋綉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5]。
  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傢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6]。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7]。
  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8]。
  ①知章:即賀知章,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官至秘書監。性曠放縱誕,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他在長安一見李白,便稱他為“謫仙人”,解所佩金龜換酒痛飲。這兩句寫賀知章醉後騎馬,搖搖晃晃,像乘船一樣。醉眼昏花,跌落井中猶不自知,索性醉眠井底。這是誇張地形容其醉態。②汝陽:汝陽王李璡,唐玄宗的侄子。朝天:朝見天子。此謂李痛飲後纔入朝。麴車.酒車。移封:改換封地。酒泉:郡名,在今甘肅酒泉縣。傳說郡城下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③左相:指左丞相李適之,天寶元年(742)八月為左丞相,五載(746)四月,為李林甫排擠罷相。長鯨:鯨魚。古人以為鯨魚能吸百川之水,故用來形容李適之的酒量之大。銜杯:貪酒。聖:酒的代稱。《三國志·魏志·徐邈傳》:尚書郎徐邈酒醉,校事趙達來問事,邈言“中聖人”。達復告曹操,操怒,鮮於輔解釋說:“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酒濁者為賢人。”李適之罷相後,嘗作詩云:“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此化用李之詩句,說他雖罷相,仍豪飲如常。④宗之:崔宗之,吏部尚書崔日用之子,襲父封為齊國公,官至侍御史,也是李白的朋友。觴:大酒杯。白眼:晉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看朋友,白眼視俗人。玉樹臨風:崔宗之風姿秀美,故以玉樹為喻。⑤蘇晉:開元間進土,曾為戶部和吏部侍郎,長齋:長期齋戒。綉佛:畫的佛像。逃禪:這裏指不守佛門戒律。佛教戒飲酒。蘇晉長齋信佛,卻嗜酒,故曰“逃禪”。⑥李白以豪飲聞名,而且文思敏捷,常以酒助詩興。《新唐書·李白傳》載:李白應詔至長安,唐玄宗在金鑾殿召見地,並賜食,親為調羹,詔為供奉翰林。有一次,玄宗在沉香亭召他寫配樂的詩,而他卻在長安酒肆喝得大醉。範傳正《李白新墓碑》載:玄宗泛舟白蓮地,召李白來寫文章,而這時李白已在翰林院喝醉了,玄宗就命高力士扶他上船來見。⑦張旭:吳人,唐代著名書法傢,善草書,時人稱為“草聖”。脫帽露頂:寫張旭狂放不羈的醉態。據說張旭每當大醉,常呼叫奔走,索筆揮灑,甚至以關濡墨而書。醒後自視手跡,以為神異,不可復得。世稱”張顛”。⑧焦遂:布農之士,事跡不詳。卓然:神采煥發的樣子。
  這首詩大約是天寶五載(746)杜甫初到長安時所作。史稱李白與賀知章、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俱善飲,稱為“酒中八仙人”。他們雖都在長安呆過,但並不是同時都在長安,杜甫從“飲酒”這個角度把他們聯繫在一起,全是追敘。這首詩在體裁上也是一個創格。句句押韻,一韻到底;前不用起,後不用收;並列地分寫八人,句數多少不齊,但首、尾、中腰,各用兩句,前後或三或四,變化中仍有條理。八人中,賀知章資格最老(比李白大41歲),所以放在第一位。其他按官爵,從王公宰相一直說到布衣。寫八人醉態各有特點,純用漫畫素描的手法,寫他們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現了他們嗜酒如命、放浪不羈的性格,生動地再現了盛唐時代文人士大夫樂觀、放達的精神風貌。《唐宋詩醇》引李因篤語:“無首無尾,章法突兀妙是,敘述不涉議論,而八人身份自現,風雅中司馬太史也。”《杜詩鏡銓》引李子德語:“似頌似贊,衹一二語,可得其人生平。”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1]。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2]。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3]?
  ①庾開府:庾信。因其曾在北周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稱庾開府。鮑參軍:鮑照,劉宋時曾為荊州前軍參軍。庾、鮑都是南北朝著名詩人,杜甫對此二人很推崇。因而說李白的詩清新似庾信,俊逸似鮑照。②渭北:渭水北岸,藉指長安一帶,當時杜甫在此地。江東:指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帶,當時李白在此地。這兩句寓情於景,寫二人天各一方,彼此都深相懷念。③論文:即論詩。六朝以來,通稱詩為文。
  這是天寶五載(746)或六載春,杜甫到長安不久所作。杜甫和李白於天寶四載秋在魯郡分別,就再未見面。詩中表達了杜甫對李白的深摯情誼和對他的文學才能的極高評價。《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引唐陳彝語:“‘飄然思不群’五字,得白之神”。此詩頸聯亦頗得前人贊賞。《唐宋詩醇》稱其“情景雙關,一何藴藉。”《唐詩別裁》稱其“寫景而離情自見。”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紈絝不餓死,懦冠多誤身[1]。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2]: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4]。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5]。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6]。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7]。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8]。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9]。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10]。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主上頃見徵,欻然欲求伸[11]。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12]。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於百僚上,猥頌佳句新[13]。
  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14]。焉能心怏怏,衹是走踆踆[15]。
  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16]。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17]。白鷗沒浩蕩,萬裏誰能馴[18]?
  ①紈絝:指富貴子第。不餓死:不學無術卻無饑餓之憂。儒冠多誤身:滿腹經綸的儒生卻窮睏潦倒。這句是全詩的綱要。《潛溪詩眼》雲:“此一篇立意也”。②丈人:對長輩的尊稱。這裏指韋濟。賤子:年少位卑者自謂。這裏是杜甫自稱。請,意謂請允許我。具陳:細說。③這兩句是指開元二十三年(735),杜甫以鄉貢(由州縣選出)的資格在洛陽參加進土考試的事。杜甫當時纔二十四歲,就已是“觀國之光”(參觀王都)的國賓了,故白“早充”。“觀國賓”語出《周易·觀卦·象辭》:“觀國之光尚賓也”。④破萬卷:形容書讀得多。如有神:形容才思敏捷,寫作如有神助。⑤揚雄:字子云,西漢辭賦傢。料:差不多。敵:匹敵。子建:曹植的字,曹操之子,建安時期著名文學家。看:比擬。親:接近。⑥李邕:唐代文豪、書法傢,曾任北海郡太守。杜甫少年在洛陽時,李邕奇其纔,曾主動去結識他。王翰:當時著名詩人,《涼州詞》的作者。⑦挺出:傑出。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職位。⑧堯舜:傳說中上古的聖君。這兩句說,如果自己得到重用的話,可以輔佐皇帝實現超過堯舜的業跡,使已經敗壞的社會風俗再恢復到上古那樣淳樸敦厚。這是當時一般儒者的最高政治理想。⑨這兩句說,想不到我的政治抱負竟然落空。我雖然也寫些詩歌,但卻不是逃避現實的隱士。⑩騎驢:與乘馬的達官貴人對比。十三載:從開元二十三年杜甫參加進土考試,到天寶六載,恰好十三載。旅食:寄食。京華:京師,指長安。11、主上:指唐玄宗。頃:不久前。見徵:被徵召。歘(然:忽然。欲求伸:希望表現自己的才能,實現緻君堯舜的志願。12、青冥卻垂翅:飛鳥折翅從天空墜落。蹭蹬:行進睏難的樣子。無縱鱗:本指魚不能縱身遠遊。這裏是說理想不得實現,以上四句所指事實是:天寶六載(747),唐玄宗下詔徵求有一技之長的人赴京應試,杜甫也參加了。宰相李林甫嫉賢妒能,把全部應試的人都落選,還上表稱賀:“野無遺賢”。這對當時急欲施展抱負的杜甫是一個沉重的打擊。13、這兩句說,承蒙您經常在百官面前吟誦我新詩中的佳句,極力加以奬掖推薦。14、貢公:西漢人貢禹。他與王吉為友,聞吉顯貴,高興得彈冠相慶,因為知道自己也將出頭。杜甫說自己也曾自比貢禹,並期待韋濟能薦拔自己。難甘:難以甘心忍受。原憲;孔子的學生,以貧窮出名。15、走踆踆:且進且退的樣子。16、東入海:指避世隱居。孔子曾言:“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論語》)。去秦:離開長安。17、報一飯:報答一飯之恩。春秋時靈輒報答趙宣子(見《左傳》宣公二年),漢代韓信報答漂母(見《史記·淮陰侯列傳》),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報恩故事。辭大臣:指辭別韋濟。這兩句說明贈詩之故。18、沒浩蕩:投身於浩蕩的煙波之間。誰能馴:誰還能拘束我呢?
  此詩作於天寶七載(748),時杜甫37歲。韋左丞指韋濟,時任尚書省左丞。他很賞識杜甫的詩,並曾表示過關懷。杜甫這時應試落第,睏守長安,心情落寞,想離京出遊,於是就寫了這首詩嚮韋濟告別。詩中陳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負,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苦況,於現實之黑暗亦有所抨擊。今存最早的杜集(如宋王洙本、九傢註本、黃鶴補註本等)版本都把此詩置於第一首。雖然現在文學史傢都認為這並非杜甫最早的作品,但卻公認這是杜甫最早、最明確地自敘生平和理想的重要作品。《杜臆》雲:“此詩全篇陳情,……直書胸臆,如寫尺牘,而縱橫轉折,感憤悲壯,繾綣躊躇,麯盡其妙。……末段憤激語,紆回婉轉,無限深情。”
  兵車行[1]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2]。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3]。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4]。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5]。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6]。去時裏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戌邊[7]。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末已[8]。君不聞漢傢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9]。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10]。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11]?且如今年鼕,未休關西卒[12]。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13]。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14]。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15]!”
  ①行:本是樂府歌麯中的一種體裁。但《兵車行》是杜甫自創的新題。②轔轔:車輪聲。蕭蕭:馬鳴聲。行人:指被徵出發的士兵。③走:奔跑。鹹陽橋:在鹹陽西南,橫跨渭水的一座大橋。④幹:衝。⑤過者:過路的人,這裏是杜甫自稱。點行:當時徵兵用語,即按名册點名徵召出徵。“但雲”以下,全是行人的答話。⑥或:不定指代詞,有的、有的人。防河:當時常與吐蕃發生戰爭,曾徵召隴右、關中、朔方諸軍集結河西一帶防禦。因其地在長安以北,所以說“北防河”。西營田:古時實行屯田製,軍隊無戰事即種田,有戰事即作戰。“西營田”也是防備吐蕃的。⑦裏正:唐製,每百戶設一裏正,負責管理戶口。檢查民事、催促賦役等。右時以皂羅(黑綢)三尺裹頭,曰頭巾。新兵因為年紀小,所以需要裏正給他裹頭。⑧武皇:漢武帝劉徹。唐詩中常有以漢指唐的委婉避諱方式。這裏藉武皇代指唐玄宗。因為二者都有窮兵黷武之舉。開邊:用武力開拓邊疆。⑨漢傢:代指唐。荊杞:荊棘與杞柳,都是野生灌木。⑩秦兵:指關中一帶的士兵。耐苦戰——能頑強苦戰。這句說關中的士兵能頑強苦戰,像雞狗一樣被趕上戰場賣命。⑾長者:即上文的“道旁過者”,即杜甫。徵人敬稱他為“長者”。“役夫敢伸恨”:徵人自言不敢訴說心中的冤屈憤恨。這是反詰語氣,表現士卒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態。⑿關西:當時指函𠔌關以西的地方。這兩句說,因為對吐蕃的戰爭還未結束,所以關西的士兵都未能罷遣還傢。⒀比鄰:近鄰。⒁青海頭:即青海邊。這裏是自漢代以來,漢族經常與西北少數民族發生戰爭的地方。唐初也曾在這一帶與突厥、吐蕃發生大規模的戰爭。(15)啾啾:象聲詞,表示一種嗚咽之聲。
  這是一首反對唐玄宗窮兵黷武的政治諷刺詩,可能作於天寶十載(751)。天寶以後,唐王朝對我國邊疆少數民族的徵戰越來越頻繁,戰爭的性質,已由天寶以前的製止侵擾,安定邊疆,轉化為殘酷徵伐。連年徵戰,給邊疆民族和中原人民都帶來深重的災難。
  《資治通鑒》216載:“天寶十載四月,劍南節度使鮮於仲通討南詔蠻,大敗於滬南。時仲通將兵八萬,……軍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楊國忠掩其敗狀,仍敘其戰功。……製大募兩京及河南北兵以擊南詔。人聞雲南多瘴癧,未戰,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應募。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於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振野。”
  這首詩大概就是為此事而作的(瀋德潛認為此詩乃“為明皇用兵吐番而作”(《唐詩別裁》),不確)。全詩分為兩大段:首段敘事,寫送別的慘狀。“問行人”以下為第二段,由徵夫訴苦,是記言。詩人深刻地揭露了李唐王朝窮兵黷武給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達了對人民不幸的真摯而深厚的同情。這是杜甫第一首為人民的苦難而寫作的詩歌。
  這是一首七言歌行,詩中多處使用了民歌的“頂真”手法,誦讀起來,纍纍如貫珠,音調和諧動聽。另外,還運用了對話方式和一些口語,使讀者有身臨現場的真切感。《唐宋詩醇》雲:“此體創自老杜,諷刺時事而托為徵夫問答之詞。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為戒,《小雅》遺音也。篇首寫得行色匆匆,筆勢洶涌,如風潮驟至,不可逼視。以下出點行之頻,出開邊之非,然後正說時事,末以慘語結之。詞意沉鬱,音節悲壯,此天地商聲,不可強為也。”
  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1]。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2]。
  綉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3]。頭上何所有?翠為*訇(言換作盍)葉垂鬢唇[4]。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5]。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6]。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7]。犀筯厭飫久末下,鸞刀縷切空紛綸[8]。
  黃門飛鞚不動塵,禦廚絡繹送八珍[9]。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10]。
  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11]。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12]。
  炙手可熱勢絶倫,慎莫近前丞相嗔[13]。
  ①三月三日為上巳日,唐代長安士女多於此日到城南麯江遊玩踏青。②態濃:姿態濃豔。意遠:神氣高遠。淑且真:淑美而不做作。肌理細膩:皮膚細嫩光滑。骨肉勻:身材勻稱適中。③這兩句說,用金銀綫鑲綉着孔雀和麒麟的華麗衣裳與暮春的美麗景色相映生輝。④翠:一種翡翠鳥的羽毛。*訇(言換作盍)葉:一種首飾。鬢唇——鬢邊。⑤腰衱:裙帶。穩稱身:十分貼切合身。⑥就中:其中。雲幕:指宮殿中的雲狀帷幕。椒房:漢代皇后居室,以椒和泥塗壁。後世因稱皇后為椒房,皇后傢屬為椒房親。這句是指天寶七載(748)唐玄宗賜封楊貴妃的大姐為韓國夫人,三姐為虢國夫人,八姐為秦國夫人。⑦紫駝之峰:即駝峰,是一種珍貴的食品。唐貴族食品中有“駝峰炙”。釜:古代的一種鍋。翠釜,形容鍋的色澤。水精:即水晶。行:傳送。素鱗:指白鱗魚。⑧犀筯:犀牛角作的筷子。厭飫:吃得膩了。鸞刀:帶鸞鈴的刀。縷切:細切。空紛綸:廚師們白白忙亂一番。貴人們吃不下。⑨黃門:宦官。飛鞚,即飛馬。八珍:形容珍美食品之多。⑩賓從:賓客隨從。雜遝:衆多雜亂。要津:本指重要渡口,這裏喻指楊國忠兄妹的傢門,所謂“虢國門前鬧如市”。11、後來鞍馬:即指丞相楊國忠。逡巡:緩慢徐行,旁若無人之態。錦茵:錦織的地毯。12、以下兩句是隱語,以麯江暮春的自然景色來影射楊國忠與其從妹虢國夫人(嫁裴氏)的曖昧關係。楊花覆蘋:古有楊花入水化為萍的說法,萍之大者為蘋。楊花、萍和蘋雖為三物,實出一體。故以楊花覆蘋影射兄妹苟且亂倫。據史載:“虢國素與國忠亂,頗為人知,不恥也。每入謁,並驅道中,從監、侍姆百餘騎,炬密如晝,靚妝盈裏,不施幃障,時人謂為“雄狐”。青鳥:古代神話傳說中能為西王母傳遞信息的使者。後世即以青鳥代指情人的信使。紅巾:婦人所用的手帕。“飛去銜紅巾”,指為揚氏兄妹傳遞消息。13、此二句言楊氏權傾朝野,氣焰灼人,無人能比。丞相:指楊國忠,天寶十一載(752)十一月為右丞相。嗔:發怒。
  此詩當是天寶十二載(753)春所作,諷刺楊國忠兄妹驕奢淫逸。首二句提綱,“態濃”一段寫麗人的姿態服飾之美,“就中”二句點出主角,“紫駝”一段寫宴樂之奢侈,“後來”一段寫楊國忠的氣焰和無恥。整首詩不空發議論,衹是盡情揭露事實,語極鋪張,而諷意自見,是一首絶妙的諷刺詩。《杜詩詳註》雲:“此詩刺諸楊遊宴麯江之事。……本寫秦、虢冶容,乃概言麗人以隱括之,此詩傢含蓄得體處”。《讀杜心解》曰:“無一刺譏語,描摹處語語刺譏。無一概嘆聲,點逗處聲聲慨嘆”。
  前出塞九首(其六)
  輓弓當輓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①,立國自有疆②。苟能製侵陵③,豈在多殺傷。
  ①亦有限:也應該有個限度。②自有疆:本來應該有個疆界。③苟:如果。製侵陵:製止侵犯,侵略。
  漢樂府有《出塞》《入塞》麯,是寫邊疆戰鬥生活的。唐人寫邊塞詩常以“塞”為題。杜甫寫有《出塞》麯多首,先寫的九首稱《前出塞》,後寫的五首稱《後出塞》。天寶末年,邊將哥舒翰貪功於吐蕃,安祿山構禍於契丹,於是徵調半天下。巨大的戰爭災難和負擔落到了人民的頭上。《前出塞》通過集中描寫一個戰士戍邊十年的過程,反映了唐王朝發動的開邊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諷刺唐玄宗窮兵黷武的政策。這組詩采用第一人稱的寫法,抓住人物特徵,着重心理刻劃,結構緊湊,層次井然,九首衹如一首。這裏選的是第六首。詩中既表達了反對窮兵黷武的意嚮,也表示出通過政治手段解决邊疆問題的主張。《杜詩詳註》雲:“為當時黷武而嘆也。張綖註:章意衹在‘擒王’一句,上三句皆引興語,下四句申明不必濫殺之故。”
  這首詩的語體“似謠似諺,最是樂府妙境”(《杜詩說》)。
  醉時歌
  原註:贈廣文館博士鄭虔
  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1]。甲第紛紛厭梁肉,廣文先生飯不足[2]。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纔過屈宋[3]。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萬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鬢如絲[4]。日糴太倉五升米,時赴鄭老同襟期[5]。
  得錢即相覓,沽酒不復疑[6]。忘形到爾汝,痛飲真吾師[7]。
  清夜沉沉動春酌,燈前細雨檐花落[8]。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溝壑[9]?
  相如逸纔親滌器,子云識字終投閣[10]。先生早賦歸去來,石田茅屋荒蒼苔[11]。
  儒術於我何有哉,孔丘盜蹠俱塵埃[12]。不須聞此意慘愴,生前相遇且銜杯!
  ①袞袞:衆多。臺省——臺是御史臺,省是中書省、尚書省和門下省。都是當時中央樞要機構。廣文先生:指鄭虔。因鄭是廣文館博士。冷:清冷,冷落。②甲第:漢代達官貴人住宅有甲乙次第,故曰甲第。厭:飽足。③出:超出。羲皇:指伏羲氏,是傳說中我國古代理想化的聖君。屈宋:屈原和宋玉。④杜陵野客——杜甫自謂。杜甫祖籍長安杜陵,他在長安時又曾在杜陵東南的少陵附近住過,所以自稱“杜陵野客”,又稱“少陵野老”。嗤:譏笑。褐:粗布衣,古時賤者所服。⑤日糴:天天買糧,見得無隔宿之糧。大倉:京師所設皇傢糧倉。當時因久雨米貴,乃出太倉米十萬石減價濟貧,杜甫也以此為生。時赴:經常去。鄭老:鄭虔比杜甫大一、二十歲,所以稱他“鄭老”。同襟期——謂彼此襟懷性情相同。⑥相覓:互相尋找。不復疑:得錢就買酒,不考慮其他生活問題。⑦忘形到爾汝:酒酣而興奮得不分大小,稱名道姓,毫無客套。⑧檐花:檐前落下的雨水在燈光映射下閃爍如花。⑨有鬼神:似有鬼神相助,即“詩成若有神”、“詩應有神助”的意思。填溝壑:指死於貧睏,棄屍溝壑。⑩相如:司馬相如,西漢著名辭賦傢。逸纔:出衆的才能。親滌器:司馬相如和妻子卓文君在成都開了一爿小酒店,文君當爐,相如親自洗滌食器。子云:揚雄的字。投閣:王莽時,揚雄校書天祿閣,因別人牽連得罪,使者來收捕時,揚雄倉皇跳樓自殺,幸而沒有摔死。11、歸去來:東晉陶淵明辭彭澤令歸傢時,曾賦《歸去來辭》。12、盜蹠:春秋時人,姓柳下,名蹠,以盜為生,因而被稱為“盜蹠”。這句是聊作自慰的解嘲之語,說無論是聖賢或不肖,最後都難免化為塵埃。
  這是杜詩名篇之一,大概作於天寶十四載(755)春。鄭虔是杜甫的好朋友。天寶九載(750)唐玄宗置廣文館,以鄭虔為博士,實際上是個清冷的閑官,生活很清苦。杜甫這時睏守長安已近十年,尚無一官半職,生活潦倒,與鄭虔可謂同病相憐。這首詩就是通過描寫兩人窮愁潦倒的共同遭遇,抒發懷才不遇的抑鬱不平之情的。《杜臆》雲:“此篇總是不平之鳴,無可奈何之詞。”然而全詩寫得縱橫跌宕,悲壯淋漓,“滿紙鬱律縱蕩之氣”(《十八傢詩鈔》),頗能體現杜詩“沉鬱頓挫”之致。《杜詩詳註》雲:“純是天縱,不知其然而然,允矣‘高歌有鬼神’也”。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1]。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2]。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3]。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4]。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5]。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6]。
  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7]。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8]。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9]。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10]。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11]。鬍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12]?
  以茲誤生理,獨恥事幹謁[13]。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14]!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15]。沉飲聊自遣,放歌破愁絶[16]。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17]。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凌晨過驪山,禦榻在嵽嵲[18]。
  蚩尤塞寒空,蹴踏崖𠔌滑[19]。瑤池氣鬱律,羽林相摩戛[20]。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膠葛[21]。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22]。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23]。鞭撻其夫傢,聚斂貢城闕。
  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24]。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25]?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慄[26]。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27]。
  中堂舞神仙,煙霧蒙玉質[28]。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29]。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30]。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政轍[31]。
  群冰從西下,極目高崪兀[32]。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33]。
  河粱幸末坼,枝撐聲窸窣[34]。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35]。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36]。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饑渴[37]。
  入門聞號咷,幼子餓已卒。吾寧捨一哀,裏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緻夭折。豈知秋禾登,貧窶有倉卒[38]?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徵伐[39]。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40]。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戌卒[41]。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42]。
  ①杜陵:地名,在長安城東南,杜甫祖籍杜陵。因此杜甫常自稱少陵野老或杜陵布衣。布衣:平民。此時杜甫雖任右衛率府胄曹參軍這一八品小官,但仍自稱布農。老大:杜甫此時已44歲。拙:笨拙。這句說年齡越大,越不能屈志隨俗;同時亦有自嘲老大無成之意。②許身:自期、自許。一何愚:多麽愚腐。稷與契:傳說中舜帝的兩個大臣,稷是周代祖先,教百姓种植五穀;契是殷代祖先,掌管文化教育。③濩落:即廓落,大而無用的意思。契闊:辛勤勞苦。④蓋棺:指死亡。覬豁:希望達到。這兩句說,死了就算了,衹要活着就希望實現理想。⑤窮年:終年。黎元:老百姓。腸內熱:內心焦急,憂心如焚。⑥彌:更加、越發。⑦江海志:隱居之志。瀟灑送日月:自由自在地生活。⑧堯舜君:此以堯舜比唐玄宗。⑨廊廟具:治國之人才。⑩葵藿:葵是嚮日葵;藿是豆葉。11、顧:想一想。螻蟻輩:比喻那些鑽營利祿的人。12、鬍為:為何?大鯨:比喻有遠大理想者。輒:就,常常。擬:想要。偃溟渤:到大海中去。13、以茲誤生理:因為這份理想而誤了生計。幹謁:求見權貴。14、兀兀:窮睏勞碌的樣子。15、巢父、許由都是堯時的隱士。16、沉飲聊自遣:姑且痛飲,自我排遣。17、天衢:天空。崢嶸:原是形容山勢,這裏用來形容陰雲密佈。客子:此為杜甫自稱。發:出發。18、驪山:在今陝西臨潼縣南。嵽嵲:形容山高,此指驪山。19、蚩尤:傳說中黃帝時的諸侯。黃帝與蚩尤作戰,蚩尤作大霧以迷惑對方。這裏以蚩尤代指大霧。20、瑤池:傳說中西王母與周穆王宴會的地方。此指驪山溫泉。氣鬱律:溫泉熱氣蒸騰。羽林:皇帝的禁衛軍,摩戛:武器相撞擊。21、殷:充滿。膠葛:山石高峻貌。這句指樂聲震動山岡。22、長纓:指權貴。纓,帽帶。短褐:粗布短襖,此指平民。23、彤庭:朝廷。24、聖人:指皇帝。筐篚:兩種盛物的竹器。古代皇帝以筐、篚盛布帛賞賜群臣。25、臣子如果忽視此理,那麽皇帝的賞賜不是白費了嗎?26、朝臣衆多,其中的仁者應當惶恐不安地盡心為國。27、內金盤:宮中皇帝御用的金盤。衛、霍:指漢代大將衛青、霍去病,都是漢武帝的親戚。這裏喻指楊貴妃的從兄、權臣楊國忠。28、中堂:指楊氏傢族的庭堂。神仙:指美女。煙霧:形容美女所穿的如煙如霧的薄薄的紗衣。玉質:指美人的肌膚。29、此四句極寫貴族生活豪華奢侈。30、榮、枯:繁榮、枯萎。此喻朱門的豪華生活和路邊凍死的屍骨。惆悵:此言感慨、難過。31、北轅:車嚮北行。杜甫自長安至蒲城,沿渭水東走,再折嚮北行。涇渭:二水名,在陝西臨潼境內匯合。官渡:官設的渡口。32、高崪兀:河中的浮冰突兀成群。33、崆峒:山名,在今甘肅省岷縣。天柱:古代神話說,天的四角都有柱子支撐,叫天柱。“恐觸天柱折”,表示詩人對國傢命運的擔心。34、河梁:橋。坼:斷裂。枝撐:橋的支柱。窸窣:象聲詞,木橋振動的聲音。35、行旅相攀援:行路的人們相互攀扶。36、異縣:指奉先縣。十口隔風雪:杜甫一傢十口分居兩地,為風雪所阻隔。37、庶:希望。38、貧窶:貧窮。倉卒:此指意外的不幸。39、名不隸徵伐:此句自言名屬“士人”,可按國傢規定免徵賦稅和兵役、勞役。40、平人固騷屑:平民百姓本來就免不了賦役的煩惱。41、失業徒:失去産業的人們。42、憂端齊終南:憂慮的情懷像終南山那樣沉重。澒洞:廣大的樣子。掇:收拾,引申為止息。
  這首詩題下原註:“天寶十四載十月初作”。當時杜甫被授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不久,由長安往奉先縣(今陝西蒲城)探望妻兒時所作。這時安祿山已在範陽起兵反叛,衹是消息還未傳到長安。“安史之亂”是唐朝各種社會矛盾的總爆發,從此李唐王朝一蹶不振。杜甫根據十載長安生活和這次途中的聞見,敏感到國傢的危機已迫在眉睫。詩人憂國憂民,忠君,念傢,懷才不遇等思想情感,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構成了這一博大浩瀚、沉鬱頓挫的宏篇巨製。
  這首詩深刻地反映了當時尖銳的社會矛盾,“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一千古名句,形象地揭示出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詩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難,揭露了執政集團的荒淫腐敗,是杜甫“史詩”中的第一首長篇作品。
  全詩可分為三段理解。從開始至“放歌破愁絶”為第一段,敘述自己一貫的憂國憂民之情,寫的是往昔的情懷。從“歲暮百草零”至“惆悵難再述”為第二段,敘述自京赴奉先縣途中的所聞所見,寫的是當前的感受。從“北轅就涇渭”至詩末是第三段,敘述到傢後的情景,寫的是對來日的憂慮。“窮年憂黎元”是貫串全詩的中心。
  這首長篇五言古詩,以抒情為主,夾敘夾議。全詩通篇押入聲韻,意境深沉,真摯感人。雖是古體,卻用了不少對偶句子,散駢錯落,增強了詩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此詩歷來備受評傢推重,《唐宋詩醇》雲:“此與《北徵》為集中巨篇,攄鬱結,寫胸臆,蒼蒼莽莽,一氣流轉。其大段中有千裏一麯之勢而筆筆頓挫,一麯中又有無數麯折也。”
  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衹獨看[1]。遙憐小兒女,末解憶長安[2]。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3]。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4]?。
  ①鄜州:今陝西省富縣。當時杜甫的傢屬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長安。這兩句設想妻子在鄜州獨自對月懷人的情景。②憐:愛。未解:尚不懂得。③夜霧本無香,香從妻子的雲鬟中散出;凄清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顯得寒涼。濕、寒二字,寫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④虛幌:透明的窗帷。雙照:與上面的“獨看”對應,表示對未來團聚的期望。
  天寶十五載(756)春,安祿山由洛陽攻潼關。五月,杜甫從奉先移傢至潼關以北白水(今陝西白水縣)的舅父處。六月,長安陷落,玄宗逃蜀,叛軍入白水,杜甫攜傢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肅宗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縣)即位,杜甫獲悉即從鄜州衹身奔嚮靈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軍所俘,押回長安。這首詩即是睏居長安時所作,表達了對離亂中的妻子傢小的深切挂念。情深意真,明白如話,絲毫不見為律詩束縛的痕跡。詩的構思采用從對方設想的方式,“心已馳神到彼,詩從對面飛來,悲婉微至,精麗絶倫,又妙在無一字不從月色照出也”(《讀杜心解》)。後世詩人常常學此法度。
  悲陳陶
  孟鼕十郡良傢子,血作陳陶澤中水[1]。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2]。
  群鬍歸來血洗箭,仍唱鬍歇飲都市[3]。都人回面嚮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4]。
  ①孟鼕:農歷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傢子:從百姓中徵召的士兵。陳陶澤:即陳陶,又稱陳陶斜,在今陝西省鹹陽市東。②無戰聲:戰事已結束,曠野一片死寂。義軍:官軍,因其為國犧牲,故稱義軍。③群鬍:指安史叛軍。血洗箭:箭上沾滿了血,就象用血洗過一樣。這裏的“箭“指代各種兵器。④都人回面嚮北啼:這時唐肅宗駐守靈武,在長安之北,故都人嚮北而啼。
  至德元年(756)鼕,杜甫正身陷長安。這年十月,宰相房琯自請統兵收復京都。不久便大敗於鹹陽縣的陳陶斜,死傷四萬餘人。詩人為此而作此詩,痛悼陣亡烈士,“敘陳陶、潼關之敗,直筆不恕,所以為詩史也”(《後村詩話》)。詩的結尾表示希望官軍早日平定叛亂,收復失地。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1]。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2]。
  烽火連三月,傢書抵萬金[3]。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4]。
  ①國破山河在:言山河依舊,而人事已非,國傢殘破。春到京城,而宮苑和民宅卻荒蕪不堪,雜草叢生。②這兩句有兩種解說:一說是詩人因感傷時事,牽挂親人,所以見花開而落淚(或曰淚濺於花),聞鳥鳴也感到心驚。另說是以花鳥擬人,因感時傷亂,花也流淚,鳥也驚心。二說皆可通。③連三月:是說戰爭從去年直到現在,已經兩個春天過去了。抵萬金:極言傢信之難得。④渾欲:簡直要。不勝簪:頭髮少得連發簪也插不住了。
  這首詩是至德二年(757)三月所作。杜甫此時仍陷於安史叛軍占據的長安,詩人眼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傢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不禁觸景生情,發出深重的感慨與憂傷。首二句從大處着眼,是悲壯之筆;次二句從小處落筆,言見花開而落淚,聞鳥鳴而驚心。瀋得潛註意到這兩句詩是“樂處皆可悲”(《唐詩別裁》)的對比式寫法。五六句寫憂國憂傢之愁,七八句寫愁之深切。全詩情景交融,憂國念傢之情深切感人,尤其五、六兩句,因道出人類生活中的一種普遍的精神現象,遂成廣為傳誦之名句。司馬光曾提倡寫詩“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他說“近世詩人唯子美最得詩人之體”,並舉此詩為例(見《溫公續詩話》)。又《唐詩分類繩尺》雲:“子美此詩,幽情邃思,感時傷事,意在言外。”
  哀江頭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麯江麯[1]。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緑[2]?
  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顔色。昭陽殿裏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3]。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嚙黃金勒[4]。翻身嚮天仰射雲,一笑正墜雙飛翼[5]。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清謂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6]。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草江花豈終極[7]!黃昏鬍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8]。
  ①杜甫祖籍長安杜陵。少陵是漢宣帝許皇后的陵墓,在杜陵附近。杜甫曾在少陵附近居住過,故自稱“少陵野老”。吞聲哭:不出聲地哭。潛行:因在叛軍管轄之下,衹好偷偷地走到這裏。麯江麯——麯江的隱麯角落之處。②這句寫麯江邊宮門緊閉,遊人絶跡。為誰緑:意謂國傢破亡,連草木都失去了故主。③霓旌:雲霓般的彩旗,指天子之旗。南苑:指麯江東南的芙蓉苑。生顔色:萬物生輝。昭陽殿:漢代宮殿名。漢成帝皇后趙飛燕之妹為昭儀,居住於此。唐人多以趙飛燕比楊貴妃。第一人:最得寵的人。輦:皇帝乘坐的車子。古代君臣不同輦。此句指貴妃之受寵超出常規。④才人:宮中的女官。嚼嚙:咬。黃金勒:用黃金做的銜勒。⑤仰射雲:仰射雲間飛鳥。一笑:楊貴妃因才人射中飛鳥而笑。正墜雙飛翼:或亦暗寓唐玄宗和楊貴妃的馬嵬驛之變。⑥明眸皓齒四句寫安史亂起,玄宗從長安奔蜀,路經馬嵬驛,禁衛軍逼迫玄宗縊殺楊貴妃。《舊唐書·楊貴妃傳》:“及潼關失守,從幸至馬嵬,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啓太子,誅國忠父子。既而四軍不散,玄宗遣力士宣問,對曰:‘賊本尚在’,蓋指貴妃也。力士復奏,帝不獲已,與妃訣,遂縊死於佛室。時年三十八,瘞於驛西道側。”清渭:渭水清澄,流經馬嵬驛南。楊貴妃即葬於渭水之濱。劍閣:在今四川省劍閣縣北,玄宗入蜀所經之地。⑦臆:胸膛。終極:窮盡。這句說,花草無知,年年依舊,豈有窮盡。⑧鬍騎:指叛軍的騎兵。欲往城南:杜甫這時住在城南,天已黃昏,應回住處。望城北:北望官軍所在之地,盼望早日收復長安。當時肅宗在靈武,地處長安之北。
  這首詩與《春望》同時作於至德二年(757)春。位於長安城南的麯江(現早已幹涸),當時曾是唐王朝貴族官僚以及仕女們遊覽的勝地,富麗繁華,盛極一時。由於安史叛軍的盤踞和破壞,變得千門緊閉,蕭條冷落。詩人撫今追昔,痛感玄宗君臣行樂無度,以致釀成國破傢亡的悲劇。詩人先從麯江景象的變化寫起,再由楊氏的嬌寵和慘死道出國傢滅亡的歷史悲劇,對唐玄宗、楊玉環既有譴責,又寄予哀憐。最後表達平叛的願望。歷代評傢頗重此詩含蓄藴藉的批評風格,如《杜詩說》雲:“詩意本哀貴妃,不敢斥言,故藉江頭行幸處,標為題目耳。此詩半含半露,若悲若訊……如此用筆,淺深極為合宜。”
  北徵
  北歸至鳳翔,墨製放往鄜州作[1]
  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2]。杜子將北徵,蒼茫問傢室[3]。
  維時遭艱虞,朝野無暇日[4]。顧慚恩私被,詔許歸蓬篳[5]。
  拜辭詣闊下,怵惕久末出[6]。雖乏諫諍姿,恐君有遺失[7]。
  君誠中興主,經緯固密勿[8]。東鬍反未已,臣甫憤所切[9]。
  揮涕戀行在,道途猶恍惚[10]。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11]?
  靡靡逾阡陌,人煙眇蕭瑟[12]。所遇多被傷,呻吟更流血。
  回首鳳翔縣,旌旗晚明滅[13]。前登寒山重,屢得飲馬窟[14]。
  邠郊入地底,涇水中蕩潏[15]。猛虎立我前,蒼崖吼時裂[16]。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車轍[17]。青雲動高興,幽事亦可悅[18]。
  山果多瑣細,羅生雜橡慄[19]。或紅如丹砂,或黑如點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齊結實[20]。緬思桃源內,益嘆身世拙[21]。
  坡陀望鄜畤,岩𠔌互出沒[22]。我行已水濱,我僕猶木末[23]。
  鴟鴞鳴黃桑,野鼠拱亂穴[24]。夜深經戰場,寒月照白骨。
  潼關百萬師,住者散何卒[25]?遂令半秦民,殘害為異物[26]。
  況我墮鬍塵,及歸盡華發[27]。經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28]。
  慟哭鬆聲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嬌兒,顔色白勝雪。
  見耶背面啼,垢膩腳不襪[29]。床前兩小女,補綴纔過膝[30]。
  海圖坼波濤,舊綉移麯折[31]。天吳及紫鳳,顛倒在短褐[32]。
  老夫情懷惡,嘔泄臥數日[33]。那無囊中帛,救汝寒凜慄[34]。
  粉黛亦解包,衾綢稍羅列[35]。瘦妻面復光,癡女頭自櫛[36]。
  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37]。
  生還對童稚,似欲忘饑渴。問事競輓須,誰能即嗔喝[38]?
  翻思在賊愁,甘受雜亂聒[39]。新歸且慰意,生理焉得說[40]?
  至尊尚蒙塵,幾日休練卒[41]?仰觀天色改,坐覺妖氛豁[42]。
  陰風西北來,慘淡隨回紇[43]。其王願助順,其俗善馳突[44]。
  送兵五千人,軀馬一萬匹。此輩少為貴,四方服勇决[45]。
  所用皆鷹騰,破敵過箭疾[46]。聖心頗虛伫,時議氣欲奪[47]。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48]。官軍請深入,蓄銳可俱發[49]。
  此舉開青徐,旋瞻略恆碣[50]。昊天積霜露,正氣有肅殺[51]。
  禍轉亡鬍歲,勢成擒鬍月[52]。鬍命其能久?皇綱未宜絶[53]。
  憶昨狼狽初,事與古先別[54]:姦臣竟葅醢,同惡隨蕩析[55]。
  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56]。周漢獲再興,宣光果明哲[57]。
  桓桓陳將軍,仗鉞奮忠烈[58]。微爾人盡非,於今國猶活[59]。
  凄涼大同殿,寂寞白獸闥[60]。都人望翠華,佳氣嚮金闕[61]。
  園陵固有神,灑掃數不缺[62]。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63]!
  ①墨製,是用墨筆書寫的詔敕,亦稱墨敕。此指唐肅宗命杜甫探傢的敕命。②皇帝二載:即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初吉:朔日,即初一。③杜子:杜甫自稱。蒼茫:指戰亂紛擾,傢中情況不明。問:探望。④維:發語詞。維時:即這個時候。艱虞:艱難和憂患。⑤恩私被:自己獨受皇恩允許探傢。篷蓽:指窮人住的草房。⑥詣:赴、到。闕下:朝廷。怵惕:惶恐不安。⑦諫諍:臣下對君上直言規勸。杜甫時任左拾遺,職屬諫官,諫諍是他的職守。⑧中興:國傢衰敗後重新復興。經緯:織布時的縱綫叫經,橫綫叫緯。這裏用如動詞,比喻有條不紊地處埋國傢大事。固密勿:本來就謹慎周到。⑨東鬍:指安史叛軍。安祿山是突厥族和東北少數民族的混血兒,其部下又有大量奚族和契丹族人,故稱東鬍。憤所切:深切的憤怒。⑩行在:皇帝在外臨時居住的處所。11、瘡痍:創傷。憂虞:憂慮。12、靡靡:行步遲緩。阡陌:田間小路。眇:稀少,少見。13、明滅:忽明忽暗。14、屢得:多次碰到。15、邠郊:邠州(今陝西省彬縣)。郊:郊原,即平原。蕩潏:水流動的樣子。16、猛虎:比喻山上怪石狀如猛虎。李白詩:“石驚虎伏起”。薛能詩:“鳥徑惡時應立虎”。17、石戴古車轍:石上印着古代的車轍。18、“青雲”兩句:聳入青雲的高山引起詩人很高的興致,覺得山中幽靜的景物也很可愛。19、羅生:羅列叢生。20、濡:滋潤。21、桃源:即東晉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拙:笨拙,指不長於處世。22、坡陀:山崗起伏不平。鄜畤:即鄜州。春秋時,秦文公在鄜地設祭壇祀神。畤即祭壇。23、木末:樹梢。這兩句杜甫歸傢心切,行走迅速,已到了山下水邊,而僕人卻落在後邊的山上,遠望象在樹梢上一樣。24、鴟鴞:貓頭鷹。25、卒:倉促。這裏指的是至德元年安祿山攻陷洛陽,哥舒翰率三十萬(詩中言“百萬”是誇張的寫法)大軍據守潼關,楊國忠迫其匆促迎戰,結果全軍覆沒。26、為異物:指死亡。27、墮鬍塵:指至德元年八月,杜甫被叛軍所俘。28、經年:一整年。衣百結:衣服打滿了補丁。29耶:爺。垢膩腳不襪:身上污髒,沒穿襪子。30、補綴纔過膝:女兒們的衣服既破又短,補了又補,剛剛蓋過膝蓋。唐時婦女的衣服一般要垂到地面,纔過膝是很不得體的。綴,多本作綻。仇註本作綴。31、坼:裂開。海圖、波濤:是指官服上刺綉的圖案。移麯折:是說妻子將傢中的舊官服胡亂裁剪拼湊。32、天吳:神話傳說中虎身人面的水神。此與紫鳳皆指官服上刺綉的花紋圖案。褐:襖。33、情懷惡:心情不好。34、凜慄:凍得發抖。35、這兩句說:解開包有粉黛的包裹。其中也多少有一點衾、綢之類。36、癡女:不懂事的女孩子,這是愛憐的口氣。櫛:梳頭。37、移時:費了很長的時間。施:塗抹。朱鉛:紅粉。狼籍:雜亂,不整潔。畫眉闊:唐代女子畫眉,以闊為美。38、嗔喝:生氣地喝止。39、翻思:回想起。聒:吵鬧。40、生理:生計,生活。41、至尊:對皇帝的尊稱。蒙塵:指皇帝出奔在外,蒙受風塵之苦。休練卒:停止練兵。意謂結束戰爭。42、妖氛豁:言時局有所好轉。43、回紇:唐代西北部族名。當時唐肅宗嚮回紇藉兵平息安史叛亂.杜甫用“陰風”“慘淡”來形容回紇軍,暗言其好戰嗜殺,須多加提防。44、其王:指回紇王懷仁可汗,助順:指幫助唐王朝。當時懷仁可汗遣其太子葉護率騎兵四千助討叛亂。善馳突:長於騎射突擊。45、此輩少為貴:這種兵還是少藉為好。一說是回紇人以年少為貴。四方服勇决:四方的民族都佩服其驍勇果决。46、鷹騰:形容軍士如鷹之飛騰,勇猛迅捷,奔跑起來比飛箭還快。47、聖心頗虛伫:唐肅宗一心期待回紇兵能為他解憂。時議氣欲奪:當時朝臣對藉兵之事感到擔心,但又不敢反對。48、伊洛:二水名,都流經洛陽。指掌收:輕而易舉地收復。西京:長安。不足拔:不費力就能攻剋。49、俱發:和回紇兵一起出擊。50、青徐:青州、徐州,在今山東、蘇北一帶。旋瞻:不久即可看到。略:攻取。桓碣:指恆山、碣石山,在今山西、河北一帶。指安、史的老巢。51、昊天:古稱秋天為昊天。肅殺:嚴正之氣。此指唐朝的兵威。52、這句是說,亡命的鬍人已臨滅頂之災,消滅叛軍的大勢已成。53、皇綱:指唐王朝的帝業。54、追憶去年六月玄宗奔蜀,跑得很慌張。又發生馬嵬兵諫之事。55、姦臣:指楊國忠等人。葅醢:剁成肉醬。同惡:指楊氏傢族及其同黨。蕩折:清除幹淨。56、史載夏桀寵妹喜,殷紂王寵愛妲己,周幽王寵愛褒姒,皆導致亡國。意謂唐玄宗雖也為楊貴妃兄妹所惑,但還沒有像夏、商、周三朝的末代君主那樣弄得不可收拾。57、宣:周宣王。光:漢光武帝。明哲:英明聖哲。58、桓桓:威嚴勇武。陳將軍:陳玄禮,時任左竜武大將軍,率禁衛軍護衛玄宗逃離長安,走至馬嵬驛,他支持兵諫,當場格殺楊國忠等,並迫使玄宗縊殺楊貴妃。鉞:大斧,古代天子或大臣所用的一種象徵性的武器。59、微:若不是,若沒有。爾:你,指陳玄禮。人盡非:人民都會被鬍人統治,化為夷狄。60、大同殿:玄宗經常朝會群臣的地方。白獸闥:未央宮白虎殿的殿門,唐代因避高祖李虎的諱,改虎為獸。61、翠華:皇帝儀仗中飾有翠羽的旌旗。這裏代指皇帝。金闕:金飾的宮門,指長安的宮殿。62、園陵:指唐朝先皇帝的陵墓。固有神:本來就有神靈護衛。63、太宗:李世民。宏達:宏偉昌盛,這是杜甫對唐初開國之君的贊美和對唐肅宗的期望。
  這首長詩是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即至德二年(757)秋天,杜甫從肅宗所在的鳳翔縣奉命回鄜州探親,到傢以後寫的。鄜州在鳳翔東北,所以詩題為《北徵》。全詩以歸途中和回傢後的親身見聞作題材,敘述了安史之亂中民生凋敝、國傢混亂的情景,陳述了自己對時事的見解。杜甫這時是一個諫官,肅宗雖然拒不接受他的規諫,但他仍然以詩代諫。在詩中詩人把國傢大事與個人遭遇緊密結合,極為廣泛而深刻地反映現實,表現了強烈的愛國憂民感情。全詩共七百字,是杜甫五言古體中最長也是最有名的巨製。可分五大段:第一段寫奉詔探親,動身之前的復雜矛盾心情。第二段寫歸傢途中的見聞及感受。第三段寫到傢以後的情況。第四段縱論時政,分析形勢,對嚮回紇藉兵表示憂慮。第五段,是全詩總結,激勵肅傢重振王朝。
  此詩像兩年前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一樣,都是以省親為題材,把個人、家庭的命運和國傢的安危緊密聯繫起來,成為反映時代真實面貌的宏偉史詩。但此篇敘事成分更多一些,文字也比較艱深。詩人用夾敘夾議的表現方法,既敘時事又寫情思,充分體現了杜詩博大浩瀚、沉鬱頓挫的風格。《唐宋詩醇》雲:“以排天斡地之力,行屬詞比事之法,具備萬物,橫絶太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有五言,不得不以此為大文字也。”
  麯江二首(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1]。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2]。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3]。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4]。
  ①朝回:退朝回來。典春衣:典當春衣換錢買酒。江頭:麯江邊。②飲酒欠債已是常事,所到之處欠了不少酒債。③蛺蝶:鬍蝶戀花,飛來飛去。深深見:忽隱忽現。見即現。款款飛:忽上忽下,從容自在地飛。④傳語:請轉告。共流轉:一起遊玩。莫相違:希望春光不要拋人而去。
  至德二年(757)九月,唐軍藉回紇之助收復長安,十月,又收復洛陽,肅宗返回京師。杜甫於十一月回到長安,仍任左拾遺。當時宦官李輔國擅權,杜甫雖為諫官,但被皇帝和宰執們目為異己,受到排斥,因而心情極為煩悶。此詩作於乾元元年(758)春天,共二首,前一首傷春感時,言人事無常,何必被榮辱窮達所纍。這裏選的是第二首,寫散朝後賞春縱酒、苦中作樂的情態和心境。後四句對明媚的春光也描繪得十分生動出色,表現出人與自然的親切感。頸聯對杖精巧,歷來為人稱道,《杜詩鏡銓》雲:“對句活變,開後人無限法門。”全詩意深語淡的風格也頗引人註目,《瀛奎律髓匯評》雲:“淡語而自然老健”。《而庵說唐詩》雲:“詩作流連光景語,其意甚於痛哭也。”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1],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2],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3]。聽婦前緻詞:“三男鄴城戍[4]。
  一男附書至[5],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6]。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7]。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8]。急應河陽役[9],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絶,如聞泣幽咽[10]。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①石壕村:今河南省陝縣東七十裏。②逾:翻過。③一何:何等,多麽。④緻詞:述說。鄴城:相州,今河南省安陽市。⑤附書:捎信。⑥且偷生:苟活。長已矣:永遠完了。⑦乳下孫:正在吃奶的小孫子。⑧老嫗:老太婆。請從吏夜歸:請允許我跟你去。⑨河陽:今河南省孟縣,當時唐王朝官兵與叛軍在此對峙。⑩幽咽:不出聲的哭泣。
  唐肅宗乾元二年春,郭子儀、李光弼、王思禮等九節度使各率所部圍安慶緒於鄴城,由於指揮不統一,為安慶緒所敗,六十萬大軍潰於鄴城之下。郭子儀退守洛陽。朝廷緊急徵兵拉伕。這時杜甫正從洛陽回華州司功參軍任所,因途中親見而作組詩《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傢別》,後人簡稱為“三吏”、“三別”。因其基本上采用實錄的筆法,所以有“詩史”之譽。然而詩人並非冷眼旁觀無動於衷,他是懷着一顆熾熱的仁者之心去審視國難民憂的:“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四郊未寧靜,垂老未得安。”“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人生無傢別,何以為蒸藜。”詩人懷着深厚的同情之心為人民長歌當哭:“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天地終無情”,“塌然摧心肝”。他記下了戰亂時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景:青壯年全都上了戰場,新安吏衹好捉少年充軍;石壕吏夜間突襲捉人,也衹能帶走一位老嫗;潼關吏正加緊修築城防;新婚的妻子含淚送別新郎;“子孫陣亡盡”的老人悲憤無奈地出徵;無傢可歸的老兵已無須與誰告別。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是深重的,但深明大義的人民卻強忍悲痛而同仇敵愾,勇於為國分憂。詩人筆下的老嫗、新嫁娘、垂老者、無傢者,都富於可敬的犧牲精神。詩人寫出了這些普通人樸實無華卻可歌可泣的精神世界,令後人讀之不免一灑“千秋之淚”。
  杜甫投宿石壕村,正碰上官吏捉人充軍。詩歌用素描的手法,清晰如畫地再現了詩人的這次親身見聞。敘而不議,這是杜甫此類詩的特點。詩人的感情融會在平實的敘述之中,耐人尋味。一面是“夜捉人”的悍吏,一面是“逾墻走”的老翁,這是多麽不平常的時期!“吏呼一何怒”與“婦啼一何苦”的對比令人驚心。而老婦的陳辭,更是催人淚下。就是這樣一位老婦,竟然真的被帶走了。這或許是那位老翁“逾墻”時不曾料到的吧?
  《唐詩鏡》雲:“其事何長,其言何簡。‘吏呼’二語,便當數十言。文章傢所云要令,以去形而得情,去情而得神故也”。《唐宋詩舉要》引吳曰:“此首尤嗚咽悲涼,情緻凄絶。”
  新婚別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1]。嫁女與徵夫,不如棄路旁。
  結發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2]。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3]。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4]?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5]。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6]。
  君今住死地,沉痛迫中腸[7]。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8]。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9]。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傢女,久緻羅襦裳[10]。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11]。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12]。
  ①兔絲:即兔絲子,一種蔓生的草,依附在其他植物枝幹上生長。蓬和麻的枝幹都很短,所以兔絲子附在上面的引蔓自然長不了。比喻女子嫁給徵夫,相處難久。②無乃:豈不是。③河陽:今河南孟縣,當時唐軍與叛軍在此對峙。④身:身份,指在新傢中的名份地位。唐代習俗,嫁後三日,始上墳告廟,纔算成婚。今僅宿一夜,婚禮尚未完成,故身份不明。姑嫜:婆婆、公公。⑤藏:躲藏,不隨便見外人。⑥歸:古代女子出嫁稱“歸”。將:帶領,相隨。這兩句即俗語所說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⑦迫:煎熬、壓抑。中腸:內心。⑧蒼黃:猶倉皇。意思是多所不便,更麻煩。⑨事戎行:從軍打仗。⑩久緻:許久纔製成。襦:短襖,裳:下衣。⑾不復施:不再穿。洗紅妝:洗去脂粉,不再打扮。⑿錯迕:差錯,不如意。永相望:永遠盼望重聚。表示對丈夫的愛情始終不渝。
  這首詩寫一對新婚夫婦,在結婚的次日清晨,新郎就要赴前綫。全詩除開始兩句“特用比興發端”(《杜詩說》)外,全是新婦贈別勸勉的獨白之詞,這與“三吏”的對話體有別。通過大段悲怨而又沉痛的自訴,塑造了一個承受着苦難命運、又懂得以國事為重的善良堅毅的青年婦女形象,深刻揭示了戰爭帶給人民的巨大不幸。
  詩寫得回腸蕩氣,《唐詩品匯》引劉雲:“麯折詳至,縷縷凡七轉,微顯條達”。《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引吳山民曰:“含幾許凄惻,又極溫厚。”
  贈衛八處士[1]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2]。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3]?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己蒼[4]。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5]。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末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6],問我來何方?問答末及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7]。主稱“會面難”,一舉纍十觴[8]。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9]。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①衛八處士:事不詳。處士即隱士。②動如:往往就像。參、商:二星宿名,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參宿和心宿。兩星一東一西,此出彼沒,不能同時相見。③今夕竟何夕:喜出望外之意:今晚是什麽好日子呢?④蒼:灰白色。⑤彼此打聽故舊親友,竟死去了一半。這令人不禁驚呼,內心十分難過。⑥怡然:喜悅的樣子。父執:父親的老朋友。⑦新炊:剛煮熟的米飯。間黃粱:白米和黃米摻半,俗稱二米飯。⑧纍十觴:連飲了十杯⑨故意:故舊情誼。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鼕天曾告假回東都洛陽探望舊居陸渾莊。乾元二年三月,九節度之師潰於鄴城,杜甫自洛陽經潼關回華州,道出奉先,訪問了居住在鄉間的少年時代的友人衛八處土。一夕相會,又匆匆告別,乃作此詩。這首詩以白描寫實的手法,記述了這次難得的重逢。表現了亂離年代人們共有的“滄海桑田”、“別易會難”的感慨。此詩特點是,通過具體細膩的敘述,抒發真摯深厚的感情,自然明快,生動如畫。這在杜詩中是別具一格的。《杜臆》雲:“信手寫去,意盡而止,空靈婉暢,麯盡其妙”。《讀杜心解》雲:“古趣盎然,少陵別調。一路皆敘事,情真,景真,莫乙其處。”
  月夜憶捨弟[1]
  戍鼓斷人行[2],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傢問死生[3]。寄書長不達,況乃未收兵[4]。
  ①捨第:對他人稱呼自己的弟弟。②戍鼓:戍樓上的鼓聲。斷人行:戰爭期間夜裏禁止行人,如後世所謂“戒嚴”。③弟兄分散,傢園無存,互相間都無從得知死生的消息。④況乃:何況是,未收兵:戰爭還沒有結束。
  這首詩是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流寓秦州時所作。杜甫有四個弟弟:穎、觀、豐、占,這時衹有杜占隨着地,其他三個散居在山東、河南。這首持抒發了詩人對諸弟及家乡的懷念。感嘆由於戰亂而造成的兄弟離散,無傢可歸的悲慘遭遇。“月是故鄉明”句,頗道人之思親戀鄉之意。《李杜詩選》:“此二句妙絶古今矣。其原始從江淹《別賦》‘明月白露’一句翻作十字,而精神如此。”《杜臆》:“對明月而憶弟,覺露增其白,但月不如故鄉之明,憶在故鄉兄弟故也,蓋情異而景為之變也。”
  夢李白二首
  其一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側[1]。江南瘴癧地,逐客無消息[2]。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3]。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4]。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5]。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6]?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顔色[7]。水深波浪闊,無使蛟竜得[8]。
  ①吞聲:極端悲慟,哭不出聲來。惻惻:悲痛。兩句互文。②瘴癧:疾疫。古代稱江南為瘴疫之地。逐客:被放逐的人,此指李白。③故人:老朋友,此指李白。這是杜甫常用的越過一層,從對方寫起,連帶雙方的手法。故人知我長相思念而入我夢,則我之思念自不必言,而雙方之相知相憶又自然道出。④這兩句說:我夢到的該不是你的魂魄吧?山高路遠,誰知道你是否還活着啊!⑤楓林:李白放逐的西南之地多楓林。關塞:杜甫流寓的秦州之地多關塞。李白的魂來魂往都是在夜間,所以說“青”、“黑”。⑥羅網:捕鳥的工具,這裏指法網。羽翼:翅膀。這兩句說:既已身陷法網,係獄流放,怎麽會這樣來往自由呢?⑦顔色:指容貌。⑧這句指李白的處境險惡,恐遭不測。祝願和告誡李白要多加小心。
  其二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1]。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2]。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風波,舟揖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4]。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5]。
  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纍[6]。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7]。
  ①浮雲:喻遊子飄遊不定。遊子:此指李白。②這兩句說:李白一連三夜入我夢中,足見對我情親意厚。這也是從對方設想的寫法。③告歸:辭別。局促:不安、不捨的樣子。④冠:官帽。蓋:車上的篷蓋。冠蓋,指代達官。斯人:此人,指李白。⑤孰雲:誰說?網恢恢:《老子》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話。此處指法網恢恢。這句意思是:誰說天網寬疏,對你卻過於嚴酷了。⑥這兩句說:他活着的時候雖然寂寞困苦,但必將獲得千秋萬歲的聲名。
  這兩首詩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流寓秦州時所作。李白與杜甫於天寶四載秋,在山東兗州石門分手後,就再沒見面,但彼此一直深深懷念。至德二載(757),李白因曾參與永王李璘的幕府受到牽連,下獄潯陽(今江西省九江市)。乾元元年(758)初,又被定罪長流夜郎(今貴州省桐梓縣)。乾元二年(759)二月,在三峽流放途中,遇赦放還。杜甫這時流寓秦州,地方僻遠,消息隔絶,尚不知放還之事,仍在為李白憂慮,不時夢中思念,於是寫成這兩首詩。
  因擔心李白遭遇不測,故語多凄慘,憂思深重。杜甫對李白深懷敬愛,又為他的懷才不遇而激憤不平,同時堅信他不論生前如何寂寞不幸,都會名垂千古。
  詩寫得情深意切,真切感人,尤其善於從對方寫起:“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等句,既表達了他為李白牽腸挂肚的情景,又很能說明李、杜之間的深厚友誼。《唐詩歸》引鐘曰:“是一片何等精神往來!”這種手法常被後人效仿。
  《而庵說唐詩》雲:“子美作是詩,腸回九麯,絲絲見血,朋友至情,千載而下,使人心動”。《詩論》雲:“真朋友必無假性情。通性情者詩也,詩至《夢李白》二首,真極矣!非子美不能作,非太白亦不能當也。”
  天末懷李白
  涼風起天末①,君子意如何②?鴻雁幾時到③?江湖秋水多④。
  文章憎命達⑤,魑魅喜人過⑥。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汩羅⑦。
  ①天末:天的盡頭。當時杜甫在秦州,地處邊塞,所以說天末。②君子:指李白。③鴻雁:比喻書信。④這是為李白的行程擔憂之語。⑤命:命運,時運。文章:這裏泛指文學。這句意思是:老天總是妒忌有文才的人,文章好了命運就不好。⑥魑魅:傳說中的妖魔鬼怪,它喜歡有人經過,以便吞食。這又是比喻李白行程兇險。⑦冤魂:指屈原。屈原被放逐,投舊羅江而死。杜甫深知李白從璘實出於愛國,卻蒙冤放逐,正和屈原一樣。所以說,應和屈原一起訴說冤屈。汩羅:汩羅江,在湖南湘陰縣東北。
  這一首和《夢李白二首》當是同一時期的作品。詩中設想李白於深秋時節在流放途中,從長江經過洞庭湖一帶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李白深切的懷念和同情。《唐宋詩醇》:“悲歌慷慨,一氣舒捲,李杜交好,其詩特地精神。”
  蜀相[1]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2]。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3]。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4]。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5]。
  ①蜀相:東漢建安二十六年(221),劉備在蜀稱帝,國號為漢(後人稱蜀漢),以諸葛亮為丞相,故稱蜀相。②丞相祠堂:即諸葛亮廟。是東晉時李雄所建。今名武侯祠,在四川省成都市。錦官城:又簡稱錦城,三國蜀漢時管理織錦的官府駐此,因以得名。在今成都市南。柏森森:傳說祠前的柏樹是諸葛亮親手種植。③黃鸝:也稱黃鶯,是一種鳴聲動聽的小鳥。④三顧:指劉備親自到隆中訪問諸葛亮,“三顧草廬”的故事。頻煩:即頻繁。天下計:統一天下的策略。兩朝:指蜀主劉備和劉禪父子兩代。開濟:開創基業,匡濟危時。⑤“出師”句:公元234年,諸葛亮率軍伐魏,兵出五丈原(今陝西省郿縣),與司馬懿的軍隊在渭南相持百餘日,病死軍中。
  這首詩是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初到成都遊武侯祠時所作。這是一首七律,首聯自問自答,寫武侯祠景物,以鬆柏長青象徵武侯英名長存。頷聯寫祠堂內的景物,感物思人,以自然之恆久與世事之多變、人生之不永暗相對照。頸聯寫諸葛亮的雄纔大略、忠貞之心和不朽業跡,深表仰慕之情。尾聯痛惜武侯大功未成。這首詩寫在作者仕途失意,棄官入蜀之後。當時安史之亂未平,國難仍殷。杜甫在詩中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推崇備至,是有深刻的寓意的。《瀛奎律髓匯評》引紀昀語:“前四句疏疏灑灑,後四句忽變沉鬱,魄力絶大”。趙熙語:“沉鬱,博大”。《杜詩詳註》:“‘天下計’,見匡時雄略;‘老臣心’,見報國苦衷。有此二句之沉摯悲壯,結作痛心酸鼻語,方有精神”。
  江村
  清江①一麯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②。自來自去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鈎。但有故人供祿米③,微軀④此外更何求。
  ①清江指浣花溪。②幽:幽靜,安靜,閑適。③故人供祿米:此戲指老朋友們給自己生活方面的資助。④微軀:類似“賤體”之意,是自謙的說法。
  此詩作於上元元年(760)夏天。這時杜甫靠親友的資助,在成都的浣花溪畔建起幾間草房,暫時安居下來。浣花溪幽靜美麗的環境和難得的安定生活,使飽以憂患的杜甫感到愉快、寬慰、輕鬆。詩的前半寫人與自然的和諧,自然令人賞心悅目,人在自然中感到自由、親切、融洽。頸聯寫洋溢着歡樂、生氣勃勃的家庭生活情景,深涵着詩人對天倫之樂的欣慰和珍惜。末兩句寫不求仕宦的平淡心境。這是杜甫詩中難得多見的輕鬆愉快之作。前人謂之“杜律不難於老健,而難於輕鬆。此詩見瀟灑流逸之致。”
  歷代評傢一致贊美前四句自然天成,深入淺出,清真優美,。但對頸聯則褒貶不一。批評者貶其“瑣屑近俗”,贊美者稱其“親切近情”,“盡其倫理之和”,“宜與智者道”。
  第七句又作“多病所需唯藥物”。不論需“藥物”還是需“祿米”,都不免過於鑿實。
  若與李白之狂放飄逸相比,就更顯得有失高華之氣。
  狂夫
  萬裏橋西一草堂①,百花潭水即滄浪②。風含翠筱娟娟淨③,雨浥紅蕖冉冉香④。
  厚祿故人書斷絶⑤,恆饑⑥稚子色凄涼。欲填溝壑唯疏放⑦,自笑狂夫老更狂⑧。
  ①萬裏橋:在成都南門外,是當年諸葛亮送費諱出使東吳的地方。杜甫的草堂就在萬裏橋的西面。②百花潭:在浣花溪南,杜甫草堂在其北。滄浪:指漢水支流滄浪江,古代以水清澈聞名。傳說孔子到楚國,聽到一個小孩在唱:“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③筱:細小的竹子。娟娟淨,秀美光潔之態。④浥:滋潤。紅蕖,粉紅色的荷花。冉冉香,陣陣清香。⑤厚祿故人:指做大官在朋友。書斷絶,斷了書信來往。⑥恆饑:長時間挨餓。⑦填溝壑:把屍體扔到山溝裏去。這裏指窮睏潦倒而死。疏放:疏遠仕途,狂放不羈。⑧狂夫:自稱狂夫是自我解嘲之意,也有不屈品節,樂道安貧之意。
  這首詩與上一首同作於上元元年(760)夏天。詩的前四句細膩地描寫了幽美宜人的草堂環境,顯示出人在自然中心靈的清靜和愉悅。五六句調轉筆鋒,用凄涼的情調寫出生活的艱難清苦和世態炎涼,七八句表明自己疏遠仕途,狂放自適的心境。
  《瀛奎律髓》雲:“老杜七言律詩一百五十餘首,求其郊野閑適如此者僅三篇(按:指《江村》、《南鄰》、《狂夫》)。而此之第三篇後四句,亦未免嘆貴交之絶,憐貧稚之饑。”杜詩常自道貧寒,略乏超然之致。然此詩五六句雖略嫌過實,卻與七八句之狂放形成對比,突現老杜之傲骨嶙峋,此正杜詩“沉鬱頓挫”之處。
  客至
  喜崔明府相過
  捨南捨北皆春水①,但見群鷗日日來②。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③。
  盤飧市遠無兼味④,樽酒傢貧衹舊醅⑤。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⑥。
  ①捨:指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②這句說言外之意是說交遊冷落,很少有客人來訪,即門可羅雀之意。③緣:因為。蓬門,即柴門。④飧:熟食、菜餚。兼味,各種味道的菜食。⑤舊醅:醅是未經過濾的酒。舊醅,隔年的酒。⑥這二句說,如果客人願意的話,就把鄰居老翁喊過來一起痛痛快快地喝一場。
  這首詩大約作於上元二年(761)春天。詩題下原註:“喜崔明府相過。”明府,是唐人對縣令的尊稱,相過,就是來訪。崔明府的具體情況不詳,杜甫母親姓崔,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親戚。這首詩就是寫杜甫接待客人的歡樂場景。但前兩句先寫日常生活的孤獨,從而與接待客人的歡樂情景形成對比。不過這兩句又有“興”的意味:用“春水”、“群鷗”意象,渲染出一種充滿情趣的生活氛圍,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歡欣的心情。詩用第一人稱,表達質樸流暢,自然親切,與內容非常協調,形成一種歡快淡雅的情調,與杜甫其它律詩字斟句酌的風格不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捲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挂罥長林梢①,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②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③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傾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嚮昏黑④。
  布衾⑤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⑥。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⑦未斷絶。
  自經喪亂⑧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⑨。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⑩,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①挂罥:懸挂。②忍能:竟能忍心這樣幹。③入竹去:跑進竹林。④俄傾:不久,頃刻之間。秋天漠漠:秋季的天空濃雲密佈,一下子就昏暗下來了。⑤布衾:棉被。⑥嬌兒惡臥踏裏裂:指稚子睡覺時雙腳亂蹬,把被裏都蹬爛了。⑦雨腳如麻:形容漏進屋子裏的雨水密集。⑧喪亂:指安史之亂。⑨何由徹:怎樣才能熬到天亮呢?⑩大庇:全部遮蓋、保護起來。寒士:士本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處當是泛言貧寒的人們。
  這是杜甫自傷貧睏的歌。上元二年(761)秋八月,怒號的秋風捲走了杜甫浣花溪畔草堂上的茅草,晚上又下了一場大雨,搞得屋漏床濕。面對這苦難的處境,杜甫不衹是哀嘆自己的遭遇,而是進一步聯想到像自己一樣的“天下寒士”們何時才能都解脫苦難。這種憂國憂民、先人後己的高尚情懷歷來為人們稱道。這是一首歌行體的古詩,句式長短不齊,韻腳多次轉換,給人一種參差錯落、麯折跌宕的感覺,有助於表現坎坷生活和悲涼鬱塞的心情。《唐宋詩醇》雲:“極無聊事,以直寫見筆力,入後大波軒然而起,疊筆作收,如竜掉尾,非僅見此老胸懷,若無此意,詩亦不可作。”
  不見
  不見李生久①,佯狂②真可哀。世人皆欲殺③,吾意獨憐纔④。
  敏捷詩千首⑤,飄零酒一杯⑥。匡山讀書處⑦,頭白好婦來⑧。
  ①李生:指李白。杜甫與李白天寶四載(745)在山東兗州分手後,一直未能見面,至此已有十六年。②佯狂:故作顛狂。李白常佯狂縱酒,來表示對污濁世俗的不滿。③指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獲罪,係獄潯陽,不久又流放夜郎。有人認為他有叛逆之罪,該殺。④憐纔:愛纔。⑤說李白才思敏捷,創作速度很快。⑥指李白一生漂泊,衹能以酒消愁。⑦匡山:指四川彰明縣(今江油縣)境內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讀書於此。⑧頭白:李白此時已經六十一歲。杜甫這時在成都,李白如返回匡山,久別的老友就可以相見了,故云歸來。
  這是杜甫懷念李白的最回一首詩,題下自註:“近無李白消息”。詩當作於上元二年(761),當時杜甫在成都。詩中表達了對李白的同情、擔憂和思念,並期待李白結束飄零生活,回到四川來。但次年,李白就死在安徽當塗縣了。詩中寫李白佯狂傲世、才思敏捷、飄零嗜酒,都頗能表現李白的特點。天寶四載杜甫與李白同遊齊魯時作《贈李白》詩中有“痛飲狂歌”、“飛揚跋扈”語;又《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可參讀。“吾意獨憐纔”,可見杜甫對李白的偏愛和相知。《讀杜心解》雲:“‘不見’、‘可哀’四字,八句之骨。衹五、六着李說,餘俱就自心上寫出不見之哀,筆筆凌空。”
  附:李、杜交誼乃詩史之佳話。今存杜甫專門寄贈或懷念李白的詩有十首:《贈李白》前後二首,《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一首,《鼕日有懷李白》一首,《春日憶李白》一首,《夢李白》二首,《天末懷李白》一首,《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一首,《不見》一首。另有五首直接提及李白:《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一首,《飲中八仙歌》一首,《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一首,《昔遊》一首,《遣懷》一首。李白寄贈杜甫詩可信及存疑者共四首《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範侍禦》(疑)、《沙丘城下寄杜甫》、《戲贈杜甫》。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為人性僻耽佳句①,語不驚人死不休。老去詩篇渾漫與②,春來花鳥莫深愁③。
  新添水檻④供垂釣,故著浮槎替入舟⑤。焉得思如陶謝手⑥,令渠⑦述作與同遊。
  ①性僻:性情孤僻。這裏有自謙之意。耽:沉溺,醉心於。②老去:人到老年。渾漫與:全是隨意抒寫。③這句是自誇,表面說我寫詩很隨便,所以花鳥們不用擔心。實際是說已經達到自然天成的境界了。④水檻:水邊的木欄桿。⑤浮槎:小木筏。這句說因為到處是水,就紮了一個木筏子代替小船使用。⑥陶謝手:陶淵明和謝靈運那樣的大手筆。⑦渠:他們,此指陶、謝。
  這首詩是上元二年(761〕在成都草堂所作。主要是談自己的創作經驗。杜甫一嚮嚴謹創作,煉字熔句,刻意求工,老來詩境成熟,得心應手。但他並不滿足於已取得的成就,還要繼續嚮前人學習,爭取在藝術上達到更高的境界。詩題說江水暴漲如海,景觀新奇,但因暫無佳句,衹好聊作短歌。《後村詩話》雲:“前二句自負不淺,卒章乃推尊陶謝,可見前哲服善不爭名之意”。《唐詩成法》:“言在題外,意在題中,妙。”
  江畔獨步尋花七絶句(其六)
  黃四娘①傢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技低。留連②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①黃四娘:不詳,可能是杜甫草堂附近的鄰居。唐代以姓氏之後加行第為尊稱,婦女則在行第後再加“娘”字。②留連:即留戀不忍離去。恰恰,正好,恰巧。
  這組詩共七首,當是寶應元年(762)春天,杜甫在成都所作。組詩以花為主題,抒發了對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這是第六首,春花之美和人與自然的親切和諧躍然紙上,生動怡人。《東坡題跋》:“此詩雖不甚佳,可以見子美清狂野逸之態,故僕喜書之”。《杜臆》:“其六之妙,在‘留連’、‘自在’,春光駘蕩,又覺惱人”。
  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①,半入江風半入雲。此麯衹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①錦城:即錦官城,此指成都。絲管:弦樂器和管樂器,這裏泛指音樂。這句說戰亂勘定後的成都,主將大張筵席,盡情作樂。
  此詩約作於上元二年(761)。花卿,指花敬定。卿,是對地位和年輩較低的人的一種客氣稱呼。花敬定是當時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曾在平定梓州刺史段子璋叛亂中立功。這首詩可能是在花敬定舉行的一次宴會上即興之作。關於此詩的意旨,前人說法不一。
  一說為諷刺。楊慎《升庵詩話》雲:(花卿)“蜀之勇將也,恃功驕恣。杜公此詩譏其僭用天子禮樂也。而含蓄不露,有風人言之無罪,聞之者足以戒之旨。公之絶句百餘首,此為之冠”。《杜詩鏡銓》:“似諛似諷,所謂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也。”
  一說無諷刺,乃贈歌妓之作。《唐風懷》雲:“南村曰:少陵篇詠,感事固多,然亦未必皆有所指也。楊用修以花卿為敬定,頗似傅會。元端雲是‘歌妓’,於理或然”。《網師園唐詩箋》:“不必果有諷刺,而含藴無盡。”
  也有不究意旨者。《杜詩詳註》:“此詩風華流麗,頓挫抑揚,雖太白、少伯,無以過之”。
  戲為六絶句
  其一
  庾信文章老更成①,凌雲健筆意縱橫②。今人嗤點流傳賦③,不覺前賢畏後生④。
  ①庾信:南北朝時期的著名詩人。文章:泛言文學。老更成: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②凌雲健筆:高超雄健的筆力。意縱橫:文思如潮,文筆揮灑自如。③嗤點:譏笑、指責。④前賢指庾信。後生,指“嗤點”庾信的人。畏後生:即孔子說的“後生可畏”。但這裏是諷刺話,意謂如果庾信還活着,恐怕真會覺得“後生可畏”了。
  這組詩大約寫於寶應元年(762〕。在我國文學史上,用絶句這種體裁論詩,這是首創。杜甫在這組詩中評點作傢,批評當時文人相輕的風氣,談自己的學習和創作體會。由於他見識精確,因而不僅他的觀點深為後人認可,而且這種以詩論詩的形式也常為後人效仿。
  關於這組詩的創作意圖,宋張戒《歲寒堂詩話》雲:“此詩非為庾信、王、楊、盧、駱而作,乃子美自謂也。方子美在時,雖名滿天下,人猶有議論其詩者,故有‘嗤點’、‘哂未休’之句”。《杜詩鏡銓》引蔣雲:“公每以庾信自比,殆亦兼遭時言之”。
  組詩第一首論庾信。杜甫評庾信曾有“清新庚開府”之語,此又言“老更成”;又云“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詠懷古跡五首》其一)。明楊慎《升庵詩話》雲:“庾信之詩,為梁之冠絶,啓唐之先鞭。史評其詩曰綺豔,杜子美稱之曰清新,又曰老成。綺豔、清新,人皆知之;而其老成,獨子美能發其妙。餘嘗合而衍之曰:綺多傷質,豔多無骨;清易近薄,新易近尖。子山之詩,綺而有質,清而不薄,新而不尖,所以為老成也”。
  其二
  王楊盧駱當時體①,輕薄為文哂未休②。爾曹③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④。
  ①王楊盧駱: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這四人都是初唐時期著名的作傢,時人稱之為“初唐四傑”。當時體:意謂四傑詩文的體裁和風格在當時自成一體。②輕薄:膚淺輕薄者。哂:譏笑。這句說一些輕薄的文土們對四傑的詩文不斷譏笑。③爾曹:即你們。這是不客氣的稱呼,猶言“爾等”、你們這些人。④不廢:不影響。這裏用江河萬古流比喻包括四傑在內的優秀作傢的名字和作品將象長江黃河那樣萬古流傳。
  “四傑”之名最早見於與四傑同時代的詩人宋之問的《祭杜學士審言文》:“後復有王、楊、盧、駱,繼之以子躍雲衢。王也纔參卿於西陝,楊也終遠宰於東吳,盧則哀其棲山而臥疾,駱則不能保族而全軀。……人也不幸而則亡,名兮可大而不死。”這個評價既不是依年齒,又不完全是以詩文成就論高下,但以後人們沿用了這一說法。《舊唐書》190上雲:“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炯聞之謂人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當時議者以為然。”
  四傑詩名雖在其生前已顯,但杜甫此詩的推重無疑是很有力度的。詩的後兩句比喻恰切有力,深為人們稱誦。
  其五
  不簿今人愛古人①,清詞麗句必為鄰②。竊攀屈宋宜方駕③,恐與齊梁作後塵④。
  ①薄:小看,看不起,輕視。②必為鄰:一定要引以為鄰居,即不排斥的意思。③竊攀:內心裏追攀。屈宋:屈原和宋玉。方駕:並車而行。這是對輕薄文士說的:你們想與屈原、宋玉齊名,應當具有和他們並駕齊驅的能精神和才力。④齊、粱文風浮豔、重形式輕內容。這句緊承上句說:如若不然,恐怕你們連齊梁文人還不如呢!
  杜甫針對當時文壇流行的厚古薄今現象,提出不論對屈、宋、漢、魏、齊、梁文人,初唐四傑或者同時代的詩人,都應該給予合理的評價和應有的尊崇,衹要其作品有清詞麗句就應該肯定。杜甫的文藝觀既不隨流俗、求真求實,又富於卓越的識見。他對屈、宋、漢、魏文學的推重和對齊、梁文學的批評,都符合文學史的實際,因而深得後人贊同。
  其六
  未及前賢更勿疑①,遞相祖述復先誰②?別裁偽體親風雅③,轉益多師是汝師④!
  ①這句說那些輕薄之輩不及前賢是毋庸置疑的。②遞相祖述:互相學習,繼承前人的優秀傳統。復先誰:不用分先後。③別裁偽體:區別和裁汰形式內容都不好的詩。親風雅:學習《詩經》風、雅的傳統。④轉益多師:多方面尋找老師。
  杜甫主張認真學習前人的優秀文學傳統,同時代人也應互相取長補短。他信奉傳統的詩教觀念,認為《詩經》之風詩和雅詩是典範,應該好好學習。
  《唐宋詩醇》雲:“以詩論文,於絶句中又屬創體。此元好問《論詩絶句》之濫觴也。”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①。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②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①說雨知時節,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前四句皆擬雨為人。②野徑:鄉間小路。紅濕處:雨水濕潤的花叢。花重:沾滿了雨水的花顯得沉重。
  這首詩作於寶應元年(762)春天,杜甫這時居住在成都草堂。從上年的鼕天到這年的二月間,成都一帶有旱災,所以當春雨來臨之際,杜甫欣喜非常,他以久旱逢甘霖的喜悅心情來描寫這場春夜細雨。詩從聽覺寫至視覺、乃至心理感覺,從當夜寫到清晨,結構嚴謹,描寫細膩,情調明快。詩中不用喜悅歡愉之類詞彙,卻處處透露出喜悅的氣息。《杜詩詳註》雲:“雨驟風狂,亦足損物。曰‘潛’曰‘細’,寫得脈脈綿綿,於造化發生之機,最為密切”。《瀛奎律髓匯評》引紀昀語:“此是名篇,通體精妙,後半尤有神。”
  杜甫以《喜雨》為題的詩,除這首外,還有三首,全部和憂旱有關,表明詩人的心情是和人民息息相關的。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①,初聞涕泣滿衣裳。卻看②妻子愁何在?漫捲③詩書喜欲狂!
  白日④放歌須縱酒,青春⑤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⑥穿巫峽,便下襄陽嚮洛陽⑦。
  ①劍外:劍門關以南的地方,也稱劍南。當時杜甫在梓州,正處劍門西南,故云劍外。薊:指薊州,今河北薊縣。薊北:泛指河北北部,當時是安史叛軍的最後巢穴。②卻看:回頭看。③漫捲:胡亂地捲起來,指興奮得讀不下書了。④白日:一作白首。⑤青春:明麗的春天。⑥巴峽:此指嘉陵江上遊,閬水、白水段的江峽,因其麯麯折折,形如巴字,故稱巴峽,又稱巴江。⑦襄陽:在今湖北省。從襄陽到洛陽,要改走陸路,所以用“嚮”字。
  廣德元年(763)春,杜甫正寓居梓州。這年正月,叛軍首領史朝義自殺,叛軍紛紛投降,歷時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終於結束。杜甫飽嘗戰亂之苦,又憂國憂民,一旦聽到這個消息,真是欣喜欲狂,不禁手舞足蹈,於是衝口唱出了這首感情洋溢的七律名篇。詩寫得如行雲流水,一氣貫註,自然明快,一變其沉鬱頓挫之風,所出被前人評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讀杜心解》)。《杜詩言志》:“看他八句一氣渾成中,細按之卻有無限妙意,直是情至文生。”
  絶句四首(其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①,一行白鷺②上青天。窗含西嶺③千秋雪,門泊東吳④萬裏船。
  ①黃鸝:黃鶯。②白鷺:鷺鷥,羽毛純白,能高飛。③西嶺: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這是想象之詞。④東吳:指長江下遊的江蘇一帶。成都水路通長江,故云長江萬裏船。
  這首詩是杜甫廣德二年(764)春初回草堂時寫的,是杜詩寫景的佳作。四句詩一句一景,兩兩對杖,寫法非常精緻考究,但讀起來卻一點兒也不覺得雕琢,十分自然流暢。此詩猶如一幅絢麗生動的彩畫:黃鸝、翠柳、白鷺、青天、江水、雪山,色調淡雅和諧,圖象有動有靜,視角由近及遠,再由遠及近,給人以既細膩又開闊的感受。其空間感和時間感運用巧妙,使人覺得既在眼前,又及萬裏;既是瞬間觀感又通連古今甚至未來;既是寫實又富於想象。短短四句小詩,把讀者由眼前景觀引嚮廣遠的空間和悠長的時間之中,引入對歷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艇齋詩話》引韓子蒼雲:“古人用顔色字,亦須配得相當方用。‘翠’上方見得‘黃’,‘青’上方見得‘白’,此說有理”。《杜臆》:“此四詩蓋作於入居草堂之後,擬客居以此終老,而自敘賻玷如此。其三是自適語。”《唐宋詩醇》:“雖非正格,自是絶唱。”
  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①:萬方多難此登臨②!錦江春色來天地③,玉壘浮雲變古今④。
  北極朝廷終不改⑤,西山寇盜莫相侵⑥!可憐後主還祠廟⑦,日暮聊為《梁甫吟》⑧。
  ①客心:客居者之心。②一、二句因果倒置。登臨而想到萬方多難,因此而傷心。③錦江:岷江的支流,流經成都。④玉壘:山名,在四川灌縣西、成都西北。⑤北極:北極星,比喻朝廷中樞。終不改:終究不能改,終於沒有改。⑥西山寇盜:吐蕃。這兩句所寫史實是:廣德元年(763)十月吐蕃入侵長安,代宗出奔陝州。吐蕃立廣武王李承宏為帝(作傀儡),改元,大赦,置百官,留十五日而退。十二月,代宗還長安,承宏逃匿草野,赦不誅。同月,吐蕃又陷鬆、維、保三州(在今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東部鬆潘、理縣一帶)及雲山新築二城。“終不改”、“莫相侵”均因此而言。⑦後主:劉備的兒子劉禪,三國時蜀國之後主。曹魏滅蜀,他辭廟北上,成亡國之君。還祠廟:還有祠廟。這句是說,象蜀後主這樣一個昏饋的亡國之君,本不配有祠廟,然而由於劉備和諸葛亮對蜀地人民做過一些好事,人心不忘,所以還是為他建了祠廟。大唐立國百有餘年,即使萬方多難,也决不會就此亡國。但另一方面,杜甫又有藉古諷今之意:蜀後主寵信宦官黃皓,唐代宗信任宦官程元振和魚朝恩。⑧聊為:不甘心這樣做而姑且這樣做。《梁甫吟》:情調哀傷的麯子。《三國志》說諸葛亮躬耕隴畝時“好為《梁甫吟》”。
  這是杜詩中著名的七律詩,作於廣德二年(764)。藉登臨而深慨時事,取景壯闊,寓意深沉,雖寫憂思之心,卻無衰颯之氣。故前人評曰:“氣象雄偉,籠蓋宇宙,此杜詩之最上者”(《唐詩別裁》)。《杜臆》雲:“此詩妙在突然而起,情理反常,令人錯愕。而傷之故,至末始盡發之,此作詩者之苦心也。……首聯寫登臨所見,意極憤懣,詞猶未露。此亦急來緩受,文法固應如是。言錦江春水與天地俱來,而玉壘雲浮與古今俱變,俯視宏闊,氣籠宇宙,可稱奇傑。而佳不在是,止藉作過脈起下。雲‘北極朝廷’如錦江水源遠流長,終為不改;而‘西山寇盜’如玉壘浮雲,悠起悠滅,莫來相侵。……‘終’、‘莫’二字有微意在。”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①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②。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①危檣:高高的船桅桿。②這兩句說:我豈止是因文章而得名!但我的官職的確是因老病而休止了。《唐詩別裁》:“胸懷經濟,故云名豈以文章而著;官以論事罷,而云老病應休。立言之妙如此。”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辭去節度參謀職務,返居成都草堂。四月,嚴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攜傢由成都乘舟東下,經嘉州(今四川樂山)、榆州(今重慶市)至忠州(今四川忠縣)。此詩約為途中所作。詩人用闊大無垠的夜景襯托深沉滯重的孤獨感,使人感受到詩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筆下奔涌的江流一樣澎湃難平。這是杜詩五律的名篇,歷來為人稱道。《四溟詩話》評此詩“句法森嚴,‘涌’字尤奇”。《瀛奎律髓匯評》引紀昀語:“通首神完氣足,氣象萬千,可當雄渾之品。”
  秋興八首(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①,巫山巫峽氣蕭森②。江間波浪兼天涌③,塞上風雲接地陰④。
  叢菊兩開他日淚⑤,孤舟一係故園心⑥。寒衣處處催刀尺⑦,白帝城高急暮砧⑧。
  ①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寫夔州一帶的秋景,寄寓詩人自傷漂泊、思念故園的心情。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傷:草木在秋風中凋落。②巫山巫峽:即指夔州(今奉節)一帶的長江和峽𠔌。蕭森:蕭瑟陰森。③兼天涌:波浪滔天。④塞上:指巫山。接地陰:風雲蓋地。“接地”又作“匝地”。⑤叢菊兩開:杜甫去年秋天在雲安,今年秋天在夔州,從離開成都算起,已歷兩秋,故云“兩開”。“開”字雙關,一謂菊花開,又言淚眼開。他日:往日,指多年來的艱難歲月。⑥故園,此處當指長安。⑦催刀尺:指趕裁鼕衣。“處處催”,見得傢傢如此。⑧白帝城,即今奉節城,在瞿塘峽上口北岸的山上,與夔門隔岸相對。砧:搗衣石。
  《秋興八首》是大歷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時所作一組七言律詩,因秋而感發詩興,故曰《秋興》。這一組詩歷來被公認為杜甫抒情詩中藝術性最高的詩。杜甫自肅宗乾元二年(759)棄官,至今已歷七載,戰亂頻仍,國無寧日,人無定所,當此秋風蕭颯之時,不免觸景生情。八首詩是一個完整的樂章,主題是“故國之思”,第二首中“每依北斗望京華”,第四首中“故國平居有所思”是八篇的綱領。詩中所寫個人的悲哀也關乎國難。
  《秋興八首》的結構,從全詩來說,可分兩部,而以第四首為過渡。前三首詳夔州而略長安,後五首詳長安而略夔州;前三首由夔州而思及長安,後五首則由思長安而歸結到夔州;前三首由現實引發回憶,後五首則由回憶回到現實。至於各首之間,則亦首尾相銜,有一定次第,不能移易,八首衹如一首。《秋興八首》為杜甫慘淡經營之作,或即景含情,或藉古喻今,或直斥無隱,或欲說還休,必須細心體會,方能領略詩的妙處。
  《秋興八首》為歷代評傢所重。當代學者葉嘉瑩編有《杜甫秋興八首集說》(有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可參。
  秋天和大江是杜詩中最常見的意象,《秋興》八首也以之為主體意象。這裏所選的第一首即為領起之作,《讀杜心解》雲:“首章,八詩之綱領也。明寫秋景,虛含興意;實拈夔府,暗提京華”。詩人用一派彌天蓋地的秋色將渭原秦川與巴山蜀水聯結起來,寄托自己的故國之思;又用滔滔不盡的大江把今昔異代聯繫起來,寄寓自己的撫今追昔之感。詩中那無所不在的秋色,籠罩了無限的宇宙空間;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無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歲華搖落,宇宙間的時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那條“波浪兼天”的大江,是永恆的時間紐帶,它牽係着人類的歷史和未來,淘洗着無數王朝的更替,衝洗着無數生命的流程。讀杜詩,要首先讀懂他的秋天和大江。
  《唐宋詩醇》引錢謙益雲:“首篇頷聯悲壯,頸聯凄緊,以節則杪秋,以時則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別。末句標舉興會,略有五重,所謂嵯峨蕭瑟,真不可言”。黃生曰:“杜公七律,當以《秋興》為裘領,乃公一生心神結聚所作也。”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①,生長明妃尚有村②。一去紫臺連朔漠③,獨留青塚嚮黃昏④。
  畫圖省識春風面⑤,環佩空歸月夜魂⑤?千載琵琶作鬍語⑦,分明怨恨麯中論⑧。
  ①此首吟詠昭君村古跡,抒發對王昭君的傷吊之情,也流露詩人對自己的隱隱哀傷。荊門:即荊門山,在湖北省宜都縣西北,隔江和虎牙山對峙。這句是描述夔州到荊門這一帶的山川氣勢,長江兩岸幹山萬壑連綿不斷,如順水而下奔赴荊門。②明妃:王昭君,名嬙,漢元帝宮人。西晉時避晉文帝司馬昭諱,改稱明君,亦稱明妃。村:指昭君村,在荊門山附近。③紫臺:即紫宮或云紫禁,天子的宮廷。連:此處猶言繼而、接下來。朔漠:北方沙漠地區。漢元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將宮女王昭君以公主身分遣嫁匈奴呼韓邪單於。④青塚:指王昭君墓,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南二十裏。傳說墓上草色常青,故稱青塚。⑤畫圖:《西京雜記》載:漢元帝宮中宮女很多,帝不能一一面選,於是就按畫像召見。因此宮女都賄賂畫工。昭君不肯行賄,畫工就把她畫得很醜,當然得不到召見。後來匈奴使者來朝,元帝就遣嫁昭君。臨行前,昭君被召見,元帝纔發現她是後宮第一美人,後悔不及,就把畫工毛延壽殺掉了。省識:略識。春風面:形容女子的青春美貌。⑥環佩:古代婦女佩帶的裝飾品。這裏代指王昭君。空歸月夜魂:昭君衹能在死後魂歸故國了。⑦琵琶:原是鬍人的一種彈撥樂器。鬍語:鬍人的樂麯和語言。⑧這句說樂麯中明明白白地流露出怨恨之情。
  《詠懷古跡》五首作於大歷元年(766),與《秋興八首》同時,當時杜甫寓居夔州。其創作正值“老去漸於詩律細”的境界。詩人一面詠懷古跡,同時也抒發自己的情懷。五首詩分別吟詠庾信之“支離”、“漂泊”;宋玉之“風流儒雅”;王昭君之不遇明君;劉備之飲恨托孤;諸葛亮之壯志難酬。五篇之人物異代,各詩獨立成篇。前三篇重在詠古人以抒寫文人才子之懷才不遇;後兩篇重在感慨歷史之無情和難料。
  此為第三首,對王昭君深寄同情,其中自然也有怨君之意。或許昭君之未能見知於君王,引起了杜甫的懷才不遇之感。然而杜甫寫詩往往不把意思說盡,留下許多言外之意,讓讀者去體會。《唐宋詩舉要》雲:“此自喻其寂寥千載之感也”。
  《匯編唐詩十集》引吳雲:“此篇溫雅深邃,杜集中之最佳者”。《網師園唐詩箋》:“奔騰而來,悲壯渾成,安得不推絶唱。”
  解悶十二首(其七)
  陶冶性靈存底物①?新詩改罷自長吟②。孰知二謝將能事③,頗學陰何苦用心④。
  ①存底物:憑什麽東西?②自長吟:自己拖着長腔反復吟誦,推敲修改。③孰知:熟知、深知。二謝:揩南北朝時期的詩人謝靈運和謝朓。將能事:意謂二謝才思敏捷,詩有靈性。④陰何:指南北朝時期的詩人陰鏗、何遜。
  此詩是杜甫自道創作經驗之談。他認為寫詩可以陶冶性靈,而詩人憑什麽寫好詩呢?自己是刻苦用心來寫詩的,每寫詩,都要反復吟誦、修改。同時也註意嚮前人學習,既熟讀二謝那些很有才情靈性的詩篇,更註意學習苦吟詩人陰鏗、何遜,刻苦用心寫詩。《讀杜心解》雲:“自言攻苦如此”。《石洲詩話》雲:“欲以大小謝之性靈而兼學陰、何之苦詣也”。
  閣夜
  歲暮陰陽催短景①,天涯霜雪霽寒宵②。五更鼓角聲悲壯③,三峽星河影動搖④。
  野哭千傢聞戰伐⑤,夷歌數處起漁樵⑥。臥竜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⑦。
  ①陰陽:指日月。短景:景指日光。鼕天日短夜長,所以說“短景”。然而此處深意,乃言光陰苦短。②天涯:天邊,偏遠之地。這裏指夔州。詩人遠離家乡,故稱寓居的夔州為“天涯”。霽寒宵:寒夜裏雨雪初晴。③五更:古時將一夜分為五更,五更即接近天明了。鼓角:本指軍中的戰鼓和號角聲。當時安史之亂雖已平定數年,但各地軍閥卻時有戰事。④星河句:天上星河映入江中,隨着波濤動蕩。⑤野哭千傢:指人民在戰亂中死亡慘重。⑥夷歌:當地少數民族的歌。⑦臥竜:指諸葛亮。躍馬:指公孫述。左思《蜀都賦》:“公孫躍馬而稱帝”。據《後漢書·公孫述傳》載,述字子陽,扶風人,王莽時為導江卒正,更始帝劉玄立,他自恃蜀中地險人衆,便趁時局動蕩,自稱白帝。諸葛亮和公孫述都曾在夔州活動,在這裏又都有祠廟,詩人因此想到:古往今來,不論賢愚忠逆,最終都不免歸臥黃土。既如此,自己又何必為疏於交遊,寂寞孤獨而傷感呢?
  這首詩是大歷元年(766〕鼕天,杜甫在夔州寓所西閣夜中所作。詩人流寓於荒僻的山城,面對峽江壯麗的夜景,聽到悲壯的鼓角聲,因而感慨萬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國傢的戰亂,由歷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並力圖在內心超越這些人生的感慨。詩中雖有悲涼哀傷之情,卻亦有壯情和超然之意。《唐詩直解》雲:“光芒四射,令人不敢正視”。《杜詩解》雲:“筆勢又沉鬱,又精悍,反復吟之,使人增長意氣百倍”。《批點唐詩正聲》雲:“全首悲壯慷慨,無不適意。中二聯皆將明之景,首聯雄渾動蕩,卓冠千古。次聯哀樂皆眼前景,人亦難道。結以忠逆同歸自慰,然音節猶婉麯”。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①,渚清沙白鳥飛回②。無邊落木蕭蕭下③,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④。艱難苦恨繁霜鬢⑤,潦倒新停濁酒杯⑥。
  ①猿嘯哀:巫峽多猿,鳴聲凄厲。當地民謠雲:“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②渚:水中的小洲。飛回:迴旋。③落木:落葉。蕭蕭:秋風吹動樹葉的聲音。④“萬裏”兩句:宋羅大經《鶴林玉露》雲:“萬裏,地之遠也;悲秋,時之慘凄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杜甫當時患有肺病、風濕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⑤繁霜鬢:白發日多。⑥潦倒:衰頽、失意。這時杜甫因肺病戒酒,故云“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秋,詩人在夔州,逢重陽節,登高臨眺,蕭瑟的秋景激起了身世飄零的感慨。前四句寫景,後四句抒情,但其實情景是融於一體的。
  首句如高天之狂飆,深𠔌之哀猿,驚心動魄,使全詩籠罩在悲涼的氛圍之中。次句卻平緩而出,讓人感到一種寧靜的凄涼、空曠的惆悵、孤獨的憂傷。這一片空闊冷寂的天地,逼出了三四句的萬象紛繁和百感交集。“無邊”的豐富紛繁,“不盡”的悠遠深長,“落木蕭蕭”之衰颯無情,“滾滾長江”之洶涌無窮,這一“下”一“來”,寫出了宇宙時間之永恆、空間之無限,也寫出了人類在自然規律面前永遠的驚嘆、震憾和領悟。無邊落木蕭蕭下,固然使人類深感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無奈,但不盡長江滾滾來,又往往激起人生命的激情,嚮人類示範着一種永不停歇的進取精神。正因如此,這首充滿悲涼感的詩篇纔使人品味出一種悲壯感,看到一種壯心不已的意境。如此一來,以下四句也就都有了同樣的審美精神:萬裏悲秋常作客,是悲涼的進取;百年多病獨登臺,是不幸者對命運的不屈不撓的抗爭;艱難困苦,窮愁潦倒,玉汝於成。詩人生命旅途上的坎坷不幸、凄涼悲傷是重重疊疊,無以復加的,然而他不屈不撓的進取也是可歌可泣的。沉鬱頓挫的生命固然是沉重感傷的,但也是豐富、深沉、有力度的。
  此詩四聯皆為工對,且首聯兩句又句中自對。這種寫法歷來受到評傢註意。
  《詩藪》雲:“杜‘風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名,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後無來學。微有說者,是杜詩,非唐詩耳。然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杜詩鏡銓》:“高渾一氣,古今獨步,當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
  江漢
  江漢思歸客①,乾坤一腐儒②。片雲天共遠③,永夜月同孤④。
  落日心猶壯⑤,秋風病欲蘇⑥。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⑦。
  ①江漢:長江、漢水之間。當時杜甫在湖北公安,地處江漢。思歸客:杜甫自謂,因為身在江漢,卻時刻思歸故鄉。②乾坤:天地間。腐儒,即迂腐的儒者,這裏實際是指不會迎合世俗的、正直的讀書人。詩人以此自嘲,但也頗有自負之意:天地之間象我這樣的“腐儒”還能有幾個呢?③片雲句:詩人慨嘆自己和浮雲一樣在遠天飄泊無定所。④永夜句:與孤月一起度過長夜。⑤落日:藉指暮年。這時杜甫五十六歲。⑥蘇:復蘇。病欲蘇:病快要好了。⑦古來兩句:用“老馬識途”的典故。《韓非子·說林》:“齊桓公徵伐孤竹以後,在返回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提議用老馬在前面領路,於是找到了歸途。詩人藉此表示:自己雖年老多病,但還可為國效力。
  大歷三年(768)秋,杜甫漂泊至湖北公安。這裏地處長江、漢水之間,所以詩題作《江漢》。詩人長期飄零,歷盡艱辛,至老仍如浮雲行止無定,心中頗多感慨。但他並未因處境睏頓和年老多病而悲觀消沉,詩中依然表現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精神。《瀛奎律髓》雲:“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見其工。中四句用‘雲天’、‘夜月’、‘落日’、‘秋風’,皆景也,以情貫之。‘共遠’、‘同孤’、‘猶壯’、‘欲蘇’,八字絶妙,世之能詩者,不復有出其右矣。公之意自比於‘老馬’,雖不能取‘長途’,而猶可以知道釋惑也。”
  登嶽陽樓①
  昔聞洞庭水②,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③,乾坤日夜浮④。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⑤。戎馬關山北⑥,憑軒涕泗流⑦。
  ①嶽陽樓:在今湖南省嶽陽市,臨洞庭湖。②昔聞:過去僅是聽說過。③吳楚:春秋時二國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一帶。坼:裂開。這句是說:遼闊的吳楚兩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④乾坤:天地。這句說天水相連,好象整個天地都日夜浮動在蒼茫的湖面上。⑤老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身患多種疾病。有孤舟:唯有孤舟一葉飄零無定。詩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過的。這句寫的是杜甫生活的實況。⑥戎馬:戰爭。這年秋鼕,吐蕃又侵擾隴右、關中一帶。⑦憑軒:倚着樓欄桿。涕泗流:眼淚禁不住地流淌。
  大歷三年(768)鼕十二月,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嶽陽,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嶽陽樓。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出由衷的禮贊;繼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飄泊無定,國傢也多災多難,不免悲傷感慨。從總體上看,江山之壯闊與詩人胸襟之悲壯闊大相表裏,故雖悲傷卻不消沉,雖沉鬱卻不壓抑。
  詩的前半贊嘆洞庭湖的宏偉壯闊,是古往今來寫洞庭湖的名句,與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的名句同為人們傳誦。後半抒情。全詩意境渾厚,氣勢磅礴,雖悲傷卻無頽廢之感。《唐子西文錄》:“過嶽陽樓,觀杜子美詩,不過四十字爾,氣象宏放,涵蓄深遠,殆與洞庭湖爭雄,所謂富哉言乎者。”《苕溪漁隱叢話》引《西清詩話》雲:“洞庭天下壯觀,自昔騷人墨客題之者衆矣,……然未若孟浩然‘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則洞庭空曠無際,氣象雄張,如在目前。至讀杜子美詩,則又不然。‘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幾雲夢也。”
  江南逢李龜年
  歧王①宅裏尋常見,崔九②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③又逢君。
  ①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範,以好學愛纔著稱,雅善音律。尋常:經常。②崔九:崔滌,中書令崔湜的弟弟,曾任殿中監,出入禁中,得玄宗寵幸。②落花時節:春末。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老飄零,社會的凋弊喪亂都在其中。君:指李龜年。
  李龜年是唐玄宗開元、天寶時期聲名赫赫的大歌唱傢。杜甫少年時代曾在洛陽聽到過他的演唱。安史之亂後李龜年也流落江南。大歷五年(770)春末,杜甫在長沙與李龜年偶然相遇,前後已隔四十多年了。詩人不勝今昔之感,寫了這首有名的絶句。語極平易,而含意深遠。《杜詩鏡銓》引邵雲:“子美七絶,此為壓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劉希夷陳子昂賀知章張若虛張九齡王之渙孟浩然王昌齡
王維崔顥王翰高適岑參李白杜甫張繼韓愈元稹白居易劉禹錫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