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
作品父類: 詞 vocabl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本調始見於史達祖《梅溪集》,題為“詠燕”。九十八字,十九句,前片五仄韻,後片七仄韻。
(2)第二句五字,句法上一下四。後片換頭,作兩字一句。
(3)例詞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詠物詞,它在讀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生動的工筆畫,把雙燕的神態,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來 ,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這首詞在寫法上大致可分五個層次。第一層寫雙燕歸來和尋覓舊巢的情形。第二層寫他們雙雙找到故居後溫柔地交談的情形。第三層寫他們的翠尾象剪刀似地一下把花影分開的輕捷動作。第四層着意刻畫他們最優美的姿態:在長着芹草的香徑被春雨潤濕的日子裏,他們又愛貼地低飛,爭着炫耀自己輕盈的體態。當他們回巢棲息時,已經盡情地享受過春天黃昏的美景了。第五層由正面描寫轉嚮側面。引出燕子與人的關係。看他們睡得又香又甜,卻忘了給紅樓裏的少婦傳遞遠方帶來的消息了。而那位少婦是整日裏愁鎖雙眉,獨自靠着欄桿在等待着呢。這種反結題意的方法,加深了內容,也避免了寫作上的平直單調,是可取的。詠物詞可以有寄托,也可以沒有,衹要寫得好,就不必拘泥於一種格式,不妨象春蘭秋菊,各吐芬芳。史氏此詞把春燕寫得神形兼備,盡態極妍,就是一大優點,不必用“韻味發泄無餘”(鬍雲翼《宋詞選》)來指責他。如果說有不足之處的話,那就是“雕梁藻井”“紅樓”“畫闌”這類詞多了一點,富貴氣太重,這是同作者封建士大夫階級的烙印分不開的。學習這類詠物詞,對掌握填詞技巧很有幫助。它好比繪畫中的素描,練好這方面的基本功,基礎就紮實了。這就要求學者多讀這方面的作品,多留心觀察客觀事物的變化和牲,善於選擇題材,捕捉形象,進行寫作,堅持不懈,方見功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