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陽詢 Ouyang Xun 唐(557~641) |
百科全書 cyclopedia: | 《藝文類聚》
| 詩詞: | 《道失 Road loss》 《嘲蕭瑀射 Chaoxiaoyushe》 《與歐陽詢互嘲(詢嘲無忌)》 |
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楷書四大傢(歐陽詢、顔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隋時官太常博士,唐時封為太子率更令,也稱“歐陽率更”。與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傢。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歐陽詢楷書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世無所匹,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絶,最便初學,號為“歐體”。
歐陽詢聰敏勤學,讀書數行同盡,少年時就博覽古今,精通《史記》、《漢書》和《東觀漢記》三史,尤其篤好書法,幾乎達到癡迷的程度。據說有一次歐陽詢騎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晉代書法名傢李靖所寫的石碑。他騎在馬上仔細觀看了一陣纔離開,但剛走幾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馬觀賞,贊嘆多次,而不願離去,便幹脆鋪上氈子坐下反復揣摩,最後竟在碑旁一連坐臥了3天才離去。
歐陽詢練習書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後獨闢蹊徑自成一傢。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氣勁峭,法度嚴整,被後代書傢奉為圭臬,以“歐體”之稱傳世。唐代書法品評著作《書斷》稱:“詢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飛白冠絶,峻於古人,擾竜蛇戰鬥之象,雲霧輕籠之勢,幾旋雷激,操舉若神。真行之書,出於太令,別成一體,森森焉若武庫矛戟,風神嚴於智永,潤色寡於虞世南。其草書迭蕩流通,視之二王,可為動色;然驚其跳駿,不避危險,傷於清之致。”
宋《宣和書譜》譽其正楷為“翰墨之冠”。據史書記載,歐陽詢的形貌很醜陋,但他的書法卻譽滿天下,人們都爭着想得到他親筆書寫的尺犢文字,一旦得到就視作圭寶,作為自己習字的範本。唐武德(618-624)年間,高麗(今朝鮮)特地派使者來長安求取歐陽詢的書法。唐高祖李淵感嘆地說:“沒想到歐陽詢的名聲竟大到連遠方的夷狄都知道。他們看到歐陽詢的筆跡,一定以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歐陽詢以80多歲的高齡於貞觀(672-649)年間逝世,身後傳世的墨跡有《十商帖》、《張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等,都堪稱書法藝術的瑰寶。後人將他與唐初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稱為“唐初四大書傢”。歐陽詢不僅是一代書法大傢,而且是一位書法理論傢,他在長期的書法實踐中總結出練書習字的八法,即:“如高峰之墜石,如長空之新月,如千裏之陣雲,如萬歲之枯藤,如勁鬆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萬鈞之弩發,如利劍斷犀角,如一波之過筆”。歐陽詢所撰《傳授訣》、《用筆論》、《八訣》、《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學書的經驗總結,比較具體地總結了書法用筆、結體、章法等書法形式技巧和美學要求,是我國書法理論的珍貴遺産。
【書法造詣】
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為最,筆力險勁,結構獨異,後人稱為“歐體”。其源出於漢隸,骨氣勁峭,法度謹嚴,於平正中見險絶,於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貼。楷書以《九成宮醴泉銘》等,行書以《夢奠帖》、《張翰帖》等為最著名。其他書體,也無一不佳,唐張懷瓘《書斷》中說:“詢八體盡能,筆力險勁,篆體尤精,飛白冠絶,峻於古人,猶竜蛇戰鬥之象,雲霧輕寵之勢,風旋雷激,操舉若神。真行之朽出於大令,別成一體,森森然若武庫矛戟,風神嚴於智水,潤色寡於虞世南。其草書迭蕩流通,視之二王,可為動色,然驚其跳駿,不避危險,傷於清雅之致。”
虞世南說他“不擇紙筆,皆能如意”。而且他還能寫一手好隸書。貞觀五年《徐州都督房彥謙碑》就是其隸書作品。他的書法,以隸書為最。究其用筆,圓兼備而勁險峭拔,“若草裏驚蛇,雲間電發。又如金剛怒目,力士揮拳。”其中竪彎鈎等筆畫仍是隸筆。他所寫《化度寺邑禪師捨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他的楷書無論用筆,結體都有十分嚴肅的程式,最便於初學。後人所傳“歐陽結體三十六法”,就是從他的楷書歸納出來的結字規律。他的行楷書《張翰思鱸帖》體勢縱長,筆力勁健。墨跡傳世,尤為寶貴。歐陽詢的兒子歐陽通,書法一本傢傳。父子均名聲著於書壇,被稱為“大小歐陽”。小歐陽《道因法師碑》,隸意更濃,然而鋒潁過露,含蓄處不及其父。
歐陽詢的書法早在隋朝就已聲名鵲起,遠揚海外。進入唐朝,更是人書俱老,爐火純青。但歐陽詢自己卻並不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就,依然讀碑臨帖,精益求精。
有一次,歐陽詢外出遊覽,在道旁見到一塊西晉書法傢-索靖所寫的章草石碑,看了幾眼,覺得寫得一般。但轉念一想,索靖既然是一代書匠,那麽他的書法定會有自己的特色。我何不看個水落石出。於是伫立在碑前,反覆地觀看了幾遍,纔發現了其中精深絶妙之處。歐陽詢坐臥於石碑旁摸索比劃竟達三天三夜之久。歐陽詢終於領悟到索靖書法用筆的精神所在,因而書法亦更臻完美觀止。
楷書,是歐陽詢得意的作品,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立。
所創“歐陽詢八訣”書法理論,具有獨到見解。對明代人李淳的八十四法,清代人黃自元結構92法的著述,均有啓示。其“八决”為:(點)如高峰墜石;(橫戈)如長空之新月;(橫)如千裏之陣雲;(竪)如萬歲之枯藤;(堅戈)如勁鬆倒折,落挂石崖;(折)如萬鈞之弩發;(撇)如利劍斷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三過筆。
【常見歐書碑刻】
1、《九成宮醴泉銘》:楷書,是歐陽詢的代表作,學歐書多以此為範本,魏徵撰文,唐大宗貞觀六年。公元623年)立碑。書法嚴謹峭勁,不取姿嵋之態。
2、《虞恭公碑》全稱《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也稱《溫彥博碑》:楷書,書此碑文時,已80高齡。唐大宗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立碑。
3、《皇甫誕碑》全稱《隋柱國左光祿大夫宏議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稱《皇甫君碑》:楷書,是歐陽詢年輕時的作品,無立碑年月,碑藏於陝西西安。
4、《化度寺塔銘》全稱《化度寺故僧邕禪師捨利塔銘》:
【相關碑帖】
化度寺碑
九成宮醴泉銘
虞恭公溫彥博碑
張翰思鱸帖
皇甫誕碑
夢奠帖
卜商帖
正草千字文
行書千字文 | | 歐陽詢(557-641) : 唐代書法傢。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縣男。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初唐四傢”。書法勁險刻厲,世稱“歐體”。有碑刻《九成宮醴泉銘》等存世。編有《藝文類聚》。 | | 歐陽詢(557一641年),漢族,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於衡州(今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楷書四大傢(歐陽詢、顔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隋時官太常博士,唐時封為太子率更令,也稱“歐陽率更”。與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傢。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歐陽詢楷書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世無所匹,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絶,最便初學,號為“歐體”,他的字有多人評論。
歐陽洵聰敏勤學,讀書數行同盡,少年時就博覽古今,精通《史記》、《漢書》和《東觀漢記》三史,尤其篤好書法,幾乎達到癡迷的程度。據說有一次歐陽洵騎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晉代書法名傢索靖所寫的石碑。他騎在馬上仔細觀看了一陣纔離開,但剛走幾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馬觀賞,贊嘆多次,而不願離去,便幹脆鋪上氈子坐下反復揣摩,最後竟在碑旁一連坐臥了3天才離去。
歐陽洵練習書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後獨闢蹊徑自成一傢。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氣勁峭,法度嚴整,被後代書傢奉為圭臬,以“歐體”之稱傳世。唐代書法品評著作《書斷》稱:“詢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飛白冠絶,峻於古人,擾竜蛇戰鬥之象,雲霧輕籠之勢,幾旋雷激,操舉若神。真行之書,出於太令,別成一體,森森焉若武庫矛戟,風神嚴於智永,潤色寡於虞世南。其草書迭蕩流通,視之二王,可為動色;然驚其跳駿,不避危險,傷於清之致。”
宋《宣和書譜》譽其正楷為“翰墨之冠”。據史書記載,歐陽詢的形貌很醜陋,但他的書法卻譽滿天下,人們都爭着想得到他親筆書寫的尺犢文字,一旦得到就視作圭寶,作為自己習字的範本。唐武德(618-624)年間,高麗(今朝鮮)特地派使者來長安求取歐陽詢的書法。唐高祖李淵感嘆地說:“沒想到歐陽詢的名聲竟大到連遠方的夷狄都知道。他們看到歐陽詢的筆跡,一定以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歐陽詢以80多歲的高齡於貞觀(649-672)年間逝世,身後傳世的墨跡有《卜商帖》、《張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等,都堪稱書法藝術的瑰寶。後人將他與唐初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稱為“唐初四大書傢”。歐陽詢不僅是一代書法大傢,而且是一位書法理論傢,他在長期的書法實踐中總結出練書習字的八法,即:“如高峰之墜石, 如長空之新月,如千裏之陣雲,如萬歲之枯藤,如勁鬆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萬鈞之弩發,如利劍斷犀角,如一波之過筆”。歐陽詢所撰《傳授訣》、《用筆論》、《八訣》、《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學書的經驗總結,比較具體地總結了書法用筆、結體、章法等書法形式技巧和美學要求,是我國書法理論的珍貴遺産。 | | 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為最,筆力險勁,結構獨異,後人稱為“歐體”。其源出於漢隸,骨氣勁峭,法度謹嚴,於平正中見險絶,於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貼。楷書以《九成宮醴泉銘》等,行書以《夢奠帖》、《張翰帖》等為最著名。其他書體,也無一不佳,唐張懷瓘《書斷》中說:“詢八體盡能,筆力險勁,篆體尤精,飛白冠絶,峻於古人,猶竜蛇戰鬥之象,雲霧輕寵之勢,風旋雷激,操舉若神。真行之朽出於大令,別成一體,森森然若武庫矛戟,風神嚴於智水,潤色寡於虞世南。其草書迭蕩流通,視之二王,可為動色,然驚其跳駿,不避危險,傷於清雅之致。”
虞世南說他“不擇紙筆,皆能如意”。而且他還能寫一手好隸書。貞觀五年《徐州都督房彥謙碑》就是其隸書作品。他的書法,以隸書為最。究其用筆,圓兼備而勁險峭拔,“若草裏驚蛇,雲間電發。又如金剛怒目,力士揮拳。”他所寫《化度寺邑禪師捨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其中竪彎鈎等筆畫仍是隸筆。他的楷書無論用筆,結體都有十分嚴肅的程式,最便於初學。後人所傳“歐陽結體三十六法”,就是從他的楷書歸納出來的結字規律。他的行楷書《張翰思鱸帖》體勢縱長,筆力勁健。墨跡傳世,尤為寶貴。歐陽詢的兒子歐陽通,書法一本傢傳。父子均名聲著於書壇,被稱為“大小歐陽”。小歐陽《道因法師碑》,隸意更濃,然而鋒潁過露,含蓄處不及其父。
歐陽詢的書法早在隋朝就已聲名鵲起,遠揚海外。進入唐朝,更是人書俱老,爐火純青。但歐陽詢自己卻並不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就,依然讀碑臨帖,精益求精。
有一次,歐陽詢外出遊覽,在道旁見到一塊西晉書法傢-索靖所寫的章草石碑,看了幾眼,覺得寫得一般。但轉念一想,索靖既然是一代書匠,那麽他的書法定會有自己的特色。我何不看個水落石出。於是伫立在碑前,反覆地觀看了幾遍,纔發現了其中精深絶妙之處。歐陽詢坐臥於石碑旁摸索比劃竟達三天三夜之久。歐陽詢終於領悟到索靖書法用筆的精神所在,因而書法亦更臻完美觀止。
楷書,是歐陽詢得意的作品,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立。
所創“歐陽詢八訣”書法理論,具有獨到見解。對明代人李淳的八十四法,清代人黃自元結構92法的著述,均有啓示。其“八决”為:(點)如高峰墜石;(橫戈)如長空之新月;(橫)如千裏之陣雲;(竪)如萬歲之枯藤;(堅戈)如勁鬆倒折,落挂石崖;(折)如萬鈞之弩發;(撇)如利劍斷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三過筆。 | | 1、《九成宮醴泉銘》:楷書,是歐陽詢的代表作,學歐書多以此為範本,魏徵撰文,唐大宗貞觀六年。公元623年)立碑。書法嚴謹峭勁,不取姿嵋之態。
2、《虞恭公碑》全稱《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也稱《溫彥博碑》:楷書,書此碑文時,已80高齡。唐大宗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立碑。
3、《皇甫誕碑》全稱《隋柱國左光祿大夫宏議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稱《皇甫君碑》:楷書,是歐陽詢年輕時的作品,無立碑年月,碑藏於陝西西安。
4、《化度寺塔銘》全稱《化度寺故僧邕禪師捨利塔銘》: | | 化度寺塔銘
九成宮醴泉銘
虞恭公溫彥博碑
皇甫誕碑
黃帝陰符經(現藏於徐州市博物館)
薦福寺碑(已佚)
張翰思鱸帖
皇甫誕碑
夢奠帖
卜商帖
正草千字文
行書千字文 | | 歐陽詢嘗行,見古碑,晉索靖所書。駐馬觀之,良久而去。數百步復反,下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觀,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譯文:
唐代歐陽詢,有一天騎馬趕路,無意中看到一塊古碑。原來是晉代著名書法傢索靖書寫的,他駐馬瀏覽,看了很久後離開。他走離古碑幾百步又返回來,下了馬站在碑前觀察,等到疲乏,又鋪開皮衣坐下來觀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纔離去。
【歐陽詢的書法理論】
傳授訣
每秉筆必在圓正,氣力縱橫重輕,凝思靜慮。當審字勢,四面停均,八邊俱備;長短合度,粗細折中;心眼準程,疏密被正。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癡;又不可瘦,瘦當枯形,復不可肥,肥即質濁。細詳緩臨,自然備體,此是最要妙處。貞觀六年七月十二日,詢書付善奴授訣。
八訣
丶[點如高峰之墜石。
L[竪彎鈎似長空之初月。
一[橫若千裏之陣雲。
丨[竪如萬歲之枯藤。
[斜鈎勁鬆倒折,落挂石崖。
[橫折鈎如萬鈞之弩發。
丿[撇利劍截斷犀象之角牙。
ㄟ[捺一被常三過筆。
澄神靜慮,端己正容,秉筆思生,臨池志逸。虛拳直腕,指齊掌空,意在筆前,文嚮思後。分間布白,勿令偏側。墨淡則傷神彩,絶濃必滯鋒毫。肥則為鈍,瘦則露骨,勿使傷於軟弱,不須怒降為奇。四面停勻,八邊具備,短長合度,粗細折中。心眼準程,疏密欹正。筋骨精神,隨其大小。不可頭輕尾重,無令左短右長,斜正如人,上稱下載,東映西帶,氣宇融和,精神灑落,省此微言,孰為不可也。
用筆論
有翰林善書大夫言於寮故無名公子曰:“自書契之興,篆隸滋起,百傢千體,紛雜不同。至於盡妙窮神,作範垂代,騰芳飛譽,冠絶古今,惟右軍王逸少一人而已。然去之數百年之內,無人擬者,蓋與天挺之性,功力尚少,用筆運神,未通其趣,可不然歟?”公子從容斂裧而言曰:“僕庸疏愚昧,稟命輕微,無祿代耕,留心筆硯。至如天挺、功力,誠加大夫之說。用筆之趣,請聞其說。”大夫欣然而笑曰:“此難能也,子欲聞乎?”公子曰:“予自少及長,凝情翰墨,每覽異體奇跡,未嘗不循環吟玩。抽其妙思,終日臨仿,至於皓首而無退倦也。
“夫用筆之法,急捉短搦,迅牽疾掣,懸針垂露,蠖屈蛇伸,灑落蕭條,點綴閑雅,行行眩目,字字驚心,若上苑之春花,無處不發,抑亦可觀,是予用筆之妙也。
公子曰:“幸甚:幸甚:仰承餘論,善無所加。然僕見聞異於是,輒以聞見便耽玩之。奉對大賢座,未敢抄說。”大夫曰:“與子同寮,索居日久,既有異同,焉得不敘?”公子曰:“嚮之造次,濫有斯言,今切再思,恐不足取。”大夫曰:“妙善異述,達者共傳,請不秘之,粗陳梗概。”公子安退位逡巡,緩頰而言曰:“夫用筆之體會,須鈎粘纔把,緩紲徐收,梯不虛發,斫必有由。徘徊俯仰,容與風流。剛則鐵畫,媚若銀鈎。壯則口吻而口口,麗則綺靡而消遒。若枯鬆之臥高嶺。類巨石之偃鴻溝。同鸞鳳之鼓舞,等鴛鴦之沉浮。仿佛兮若神仙來往,宛轉兮似獸伏竜遊。其墨或灑或淡,或浸或燥,遂其形勢,隨其變巧,藏鋒靡露,壓尾難討,忽正忽斜,半真半草因。唯截紙棱,撇娘密紹,務在經實,無令怯少。隱隱軫軫,譬河漢之出衆星,昆岡之出珍寶,既錯落而燦爛,復逯連而掃撩。方圓上下而相副,繹絡盤桓而圍繞。觀寥廓兮似察,始登岸而逾好。用筆之趣,信然可珍,竊謂合乎古道。”
大夫應聲而起,行吟而嘆曰:夫遊畎澮者,詎測溟海之深;升培塿者,寧知泰山之峻。今屬公子吐論,通幽洞微,過鐘、張之門,入羲、獻之室,重光前哲,垂裕後昆。中心藏之,蓋棺乃止。”公子謝曰:“鄙說疏淺,未足可珍,忽枉話言,不勝慚懼。”
結字三十六法
後人根據歐陽詢的結字特點總結了三十六種結字的法則,稱為歐陽結字三十六法。
排疊:字欲其排疊疏密停勻,不可或闊或狹,如“壽”、“藁”、“畫”、“竇”、“筆”、“麗”、“羸”、“爨”之字,“係”旁、“言”旁之類,《八訣》所謂“分間布白",又曰“調勻點畫”是也。高宗《唱法》所謂“堆垛”亦是也。
避就:避密就疏,避險就易,避遠就近,欲其彼此映帶得宜。又如“廬”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當相同;“府”字一筆嚮下,一筆嚮左;“逢”字下“辶”拔出,則上必作點,亦避重疊而就簡徑也。
頂戴:字之承上者多,惟上重下輕者,頂戴,欲其得勢,如“曡”、“壘”、“藥”、“鸞”、“驚”、“鷺”、“鬐”、“聲”、“醫”之類,《八訣》所謂斜正如人上稱下載,又謂不可頭輕尾重是也。
穿插:字畫交錯者,欲其疏密,長短、大小勻停,如“中”、“弗”、“井"、“麯"、“册"、“兼"、“禹"、“禹"、“爽"、“爾"、“襄"、“甬"、“耳"、“婁"、“由"、“垂"、“車"、“無"、“密"之類,《八訣》所謂四面停勻,八邊具備是也。
嚮背:字有相嚮者,有相背者,各有體勢,不可差錯。相嚮如“非"、“卯"、“好"、“知"、“和"之類是也。相背如“北"、“兆"、“肥"、“根"之類是也。
偏側:字之正者固多,若有偏側、欹斜,亦當隨其字勢結體。偏嚮右者,如“心"、“戈"、“衣"、“"之類;嚮左者,如“夕"、“朋"、“乃"、“勿"、“少"、“厷"之類;正如偏者,如“亥"、“女"、“丈"、“父"、“互"、“不"之類。字法所謂偏者正之,正者偏之,又其妙也。《八訣》又謂勿令偏側,亦是也。
挑¤:字之形勢,有須挑¤者,如“戈"、“弋"、“武"、“九"、“氣"之類;又如“獻"、“勵"、“散"、“斷"之字,左邊既多,須得右邊¤之,如“省"、“炙"之類,上偏者須得下¤之,使相稱為善。
相讓: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須彼此相讓,方為盡善。如“馬"旁、“糹"旁、“鳥"旁諸字,須左邊平直,然後右邊可作字,否則妨礙不便。如“羉[上無四]"字,以中央“言"字上畫短,讓兩“糹"出;如“辦"字,其中近下,讓兩“辛”出;如“鷗”、“鶠”、“馳"字,兩旁俱上狹下闊,亦當相讓;如“嗚"、“呼”字,“口”在左者,宜近上,“和"、“扣"字,“口”在右者宜近下,使不防礙,然後為佳,此類嚴也。
補空:如“我”、“哉"字,作點須對左邊實處,不可與“成"、“戟”、諸“戈',字同。如“襲”、“',、“餐',、“贛',之類,欲其四滿方正也,如《醴泉銘》“建"字是也。
覆蓋:如“寶”、“容”之類,點須正,畫須圓明,不宜相著,上長下短。
貼零:如“令"、“今"、“鼕"、“寒"之類是也。 粘合:字之本相離開者,即欲粘合,使相著顧揖乃佳,如諸偏旁字“臥”、“鑒”、“非”、“門”之類是也。
捷速:如“鳳"、“風”之類,兩邊速宜圓¤,用筆時左邊勢宜疾,背筆時意中如電是也。
滿不要虛:如“園"、“圃”、“圖"、“國”、“"、“包"、“南”、“隔”、“目”、“四"、“勾”之類是也。
意連:字有形斷而意連者,如“之”、“以"、“心"、“必”、“小”、“川"、“州”、“水”、“求"之類是也。
覆冒:字之上大者,必覆冒其下,如“"頭、“穴"、“宀”、“榮字頭”頭,“奢”、“金"、“食"、“夅”、“巷”、“泰”之類是也。
垂曳:垂如“都”、“鄉”、“卿”、“卯”、“夅"之類,曳如“水"、“支”、“欠"、“皮"、“更”、“辶”、“走"、“民”、“也"之類是也。
藉換:如《醴泉銘》“秘”字就“示”字右點,作“必"字左點,此藉換也。《黃庭經》“¤”字,“¤”字,亦藉換也。又如“靈,,字,法帖中或作“¤”、或作“小",亦藉換也。又如“蘇”之為“蘓”、“秋”之為“秌",“鵝”之為“¤[上我下鳥]”,為“¤[左鳥右我]”之類,為其字難結體,故互換如此,亦藉換也,所謂東映西帶是也。
增減:字有難結體者,或因筆畫少而增添,如“新"之為“¤”、“建”之為“¤”,是也。或因筆畫多而減省,如“曹"之為“¤”、“美”之為“¤"。但欲體勢茂美,不論古字當如何書也。
應副:字之點畫稀少者,欲其彼此相映帶,故必得應副相稱而後可。如“竜”、“詩"、“讐”、“轉”之類,必一畫對一畫,相應亦相副也。
撐拄:字之獨立者,必得撐拄,然後勁可觀。如“可"、“下”、“永"、“亨"、“亭"、“寧"、“丁”、“手"、“司"、“卉',、“草"、“矛”、“巾”、“千”、“予”、“於”、“弓”之類是也。
朝揖:凡字之有偏旁者,皆欲相顧,兩文成字者為多,如“鄒”、“謝”、“鋤”、“儲”之類,與三體成字者,若“讐”、“斑”之類,尤欲相朝揖,《八訣》所謂迎相顧揖是也。
救應:凡作字,一筆纔落,便當思第二、三筆如何救應,如何結裹,《書法》所謂意在筆先,文嚮思後是也。
附離:字之形體,有宜相附近者,不可相離,如“形”、“影”、“飛"、“起”、“超”、“飲”、“勉”,凡有“文”、“欠”、“支"旁者之類,以小附大,以少附多是也。
回抱:回抱嚮左者如“曷"、“丐"、“易"、“¤"之類,嚮右者如“艮"、“鬼"、“包"、“旭”、“它"之類是也。
包裹:謂如“園"、“圃”打圈之類四圍包裹者也;“"、“尚",上包下,“幽"、“兇"、下包上;“匱”、“匡",左包右;“旬"、“匈",右包左之類是也。 卻好:謂其包裹鬥湊不致失勢,結束停當,皆得其宜也。
小成大:字以大成小者,如“門",“辶”下大者是也。以小成大,則字之成形及其小字,故謂之小成大,如“孤"字衹在末後一“\[捺]",“寧”字衹在末後一“]",“欠”字一拔,“戈"字一點之類是也。 小大成形:謂小字大字各字有形勢也。東坡先生曰: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若能大字結密,小字寬綽,則盡善盡美矣。
小大 大小:《書法》曰,大字促令小,小字放令大,自然寬猛得宜。譬如“日"字之小,難與“國"字同大,如“一"字“二"字之疏,亦欲字畫與密者相間,必當思所以位置排布,令相映帶得宜,然後為上。或曰:“謂上小下大,上大下小,欲其相稱。"亦一說也。
左小右大:此一節乃字之病,左右大小,欲其相停,人之結字,易於左小而右大,故此與下二節,著其病也。
左高右低 左短右長:此二節皆字之病。不可左高右低,是謂單肩。左短右長,《八訣》所謂勿令左短右長是也。
褊:學歐書者易於作字狹長,故此法欲其結束整齊,收斂緊密,排疊次第,則有老氣,《書譜》所謂密為老氣,此所以貴為褊也。
各自成形:凡寫字欲其合而為一亦好,分而異體亦好,由其能各自成形故也。至於疏密大小,長短闊狹亦然,要當消詳也。
相管領:欲其彼此顧盼,不失位置,上欲覆下,下欲承上,左右亦然。
應接:字之點畫,欲其互相應接。兩點者如“小"、“八"、“忄"自相應接;三點者如“糹"則左朝右,中朝上,右朝左;四點如“然"、“無"二字,則兩旁二點相應,中間接又作灬亦相應接;至於丿、\[捺]、“水"、“木"、“州"、“無"之類亦然。
已上皆言其大略,又在學者能以意消詳,觸類而長之可也。 | | Ouyang Xun
歐陽詢
中國唐代書法傢。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省長沙市)人。自幼敏悟,長大後博通經史,在隋時書法就很有名,曾任太常博士。唐高祖即位,官給事中,與裴矩、陳叔達共同編纂《藝文類聚》。唐太宗時歷任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男。
歐陽詢書法遠承魏、晉,在六朝樸茂峻整的基礎上創造了自己的風格面貌。他用筆從古隸中出,所以能凝重沉着,轉折處幹淨利落;結體緊結,方正渾穆,有一種極為森嚴的氣度,而在雍容大度中,又有險勁之趣。歐書的特色可用“險勁”二字來概括。歐陽詢的書名在當時已遠播國外,他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為“初唐四傢”,他的書體稱為“歐體”。
流傳至今傳為歐陽詢的墨跡有《卜商帖》(見彩圖《卜商帖》(唐))《張翰帖》、《夢奠帖》和行書《千字文》等。其中《夢奠帖》結體富於變化,最能表現出歐書勁險刻厲、矛戟森列的特色。歐陽詢所書碑刻傳世的有:①《九成宮醴泉銘》。碑立於貞觀六年(632),為他晚年奉□書寫。碑字高華莊重,法度森嚴,用筆剛勁,纖濃得中,寓險峭於平正之中,成為學習書法的楷模。②《皇甫誕碑》,立於貞觀初年,筆畫瘦硬,字呈長方,在結體取勢中,充分發揮歐書的險峭的本色。③《化度寺邕禪師塔銘》,立於貞觀五年,是歐陽詢晚年得意的作品。字小於歐書其他碑石,書法靜穆渾厚,嚴密秀腴,在精整險勁中別具風貌。原石早已損佚,在宋代就有許多翻刻本,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的殘本,亦有人認為是早期的翻刻本。④《虞恭公溫彥博碑》,立於貞觀十一年。這時歐陽詢已80歲,但書法仍見功力。碑雖漫漶,從完好的字中仍可窺見謹嚴精勁的特點。歐陽詢隸書碑刻有《宗聖觀記碑》、《房彥謙碑》等。《房彥謙碑》書法介於隸楷之間,緊健峭厲,有晉碑的風貌,可見歐楷的淵源。相傳歐陽詢臨有《蘭亭序》,流傳的定武本《蘭亭序》,是根據歐臨本上石的。傳為歐陽詢的小楷有《心經》、《九歌》、《千字文》等,但流傳後世的拓本,真偽很難確定。
《化度寺邕禪師塔銘》
歐陽詢兒子歐陽通,字通師,書法學習父親,稱小歐,險勁橫軼,往往突過他的父親,但缺少歐陽詢方正渾穆、雍容大度的風貌。傳世作品有《道因法師碑》和《泉男生墓志》。
(王靖憲)
| | - : Ouyang Xun
| | 字體 | 書法 | 碑帖 | 歐體 | 顔真卿 | 柳公權 | 趙孟頫 | 薛稷 | 禇遂良 | 書法傢 | 故宮博物院 | 書畫 | 文物 | 紙類文物 | 名篇 | 行書 | 唐代 | |
| | 歐陽詢行書 | 歐陽詢觀碑 | 歐陽詢夢奠帖 | 歐陽詢觀書碑 | 書法傢歐陽詢 | 歐陽詢觀古碑 | 歐陽詢卜商帖 | 與歐陽詢互嘲 | 歐陽詢揣摩古碑 | 歐陽詢三十六法 | 歐陽詢楷書習字帖 | 歐陽詢楷書蘭亭記 | 歐陽詢千字文墨跡 | 唐歐陽詢書張翰帖 | 歐陽詢陰符經帖贊 |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碑》 | 唐歐陽詢行書張翰帖 | 唐歐陽詢卜商讀書帖 | 歐陽詢《夢奠帖》捲 |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碑 | 歐陽詢(557-641) | 與歐陽詢互嘲無忌嘲詢 | 與歐陽詢互嘲詢嘲無忌 | 歐陽詢楷書九成宮醴泉銘書法經典教程 | 古典名作精賞與硬筆臨範——歐陽詢篇 | 中國名碑名帖-歐陽詢《千字文》 | 唐歐陽詢行楷書卜商讀書帖頁 | 中國名碑名帖-歐陽詢千字文 | 古典名作精賞與硬筆臨範歐陽詢篇 | 與歐陽詢互嘲(無忌嘲詢) | 與歐陽詢互嘲(詢嘲無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