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坦然 tǎnrán
 [have no misgiving;calm;unperturbed]∶坦白,心安
 坦
 tǎn
 〈形〉
 (形聲。從土,旦聲。本義:平而寬廣)
 同本義 [even;level]
 坦,安也。——《說文》
 道坦坦。——《易·履》
 坦坦,平也。——《廣雅》
 坦氣修通。——《管子·板法》。註:“平也。”
 又如:平坦(沒有高低凹凸);坦夷(土地開闊平坦);坦坦(平寬的樣子);坦迤(地勢平緩而連綿不斷);坦途(平坦的路)
 心安,寬舒 [composed]。如:坦笑(泰然自若地笑);坦氣(心平氣靜);坦步(安閑自在地步行)
 坦率,顯明 [frank]
 君子坦蕩蕩。——《論語》
 又如:坦摯(坦率而真誠);坦懷(開誠相見;胸懷坦蕩);坦衷(襟懷坦率);坦易(坦率平易);坦直(坦白直率);坦夷(坦率平易)
 平易 [modest]。如:坦遂(平易而暢達);坦樸(平易質樸)
 坦
 tǎn
 〈名〉
 舊稱女婿為“坦”。常尊稱人之婿曰“令坦” [son-in-law]。如:坦腹東床(做女婿);坦床(女婿)
 姓
 坦
 tǎn
 〈動〉
 敞開 [open]
 坦腹江亭暖,長呤野望時。——杜甫《江亭》
 又如:坦懷(敞開胸懷)
 露出;吐露 [reveal;show;tell]
 趙大爺給我出的主意:教我到派出所去坦白,要不然我永遠是個黑人。——老捨《竜須溝》
 坦白
 tǎnbái
 [frank;candid;open;honest]∶直率純正
 [confess]∶承認罪過,如實地說出[自己的錯誤或罪行],以獲赦罪或寬大處理
 [honest and upright]∶平直清廉
 性清方以自處,政坦白而莫欺。——宋·范仲淹《祭陝府王待製文》
 [show the whites of one's eys]∶翻白眼
 已知他服洋膏子去了,一驚非小!連喚幾聲老爺,已是不應,衹是雙眼坦白。——《廿載繁華夢》
 【人物】坦然,明代醫僧。居歙縣(今屬安徽)北八十裏的箬嶺上。擅長針灸,所用針纖細如毛,長不過寸許,一投輒效。某人癱瘓二年,屢針不效,靜思恍然:“此人皮肉肥厚,短針不足用也。”乃易金針長五寸,一針而愈。復針鬍振聲中風僵臥兩天,旋愈。奇驗多類此。
 |  |  |  | 坦然 坦然   明代醫僧。居歙縣(今屬安徽)北八十裏的箬嶺上。擅長針灸,所用針纖細如毛,長不過寸許,一投輒效。某人癱瘓二年,屢針不效,靜思恍然:“此人皮肉肥厚,短針不足用也。”乃易金針長五寸,一針而愈。復針鬍振聲中風僵臥兩天,旋愈。奇驗多類此。 |  |  |  |  n.:  have no misgiving,  extensively,  unperturbed,  undisturbed adj.:  calm
 |  |  |  |  adv.  tranquillemen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