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罪不容誅
目錄
罪不容誅 Zuiburongzhu
拼音: zuì bù róng zhū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解釋: 誅把罪人殺死。罪惡極大,殺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惡。

資料來源: 《漢書·遊俠傳序》況於郭解之倫,以匹夫之細,竊殺生之權,其罪已不容誅矣。”

例子: 這廝若論着五刑發落,可便~。★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三折

zuì bù róng zhū zuì bù róng zhū
  罪惡極大,處死也不能抵罪
No. 3
  本身所犯,罪不容誅,但留些陰騭與你們,子孫好承襲。——明· 孫高亮《於謙全傳》
謂罪大惡極﹐處死猶不足抵償 That heinous crime, death still insufficient to cover
  謂罪大惡極,處死猶不足抵償。《漢書·王莽傳下》:“惡不忍聞,罪不容誅。” 元 秦簡夫 《東堂老》第三折:“這廝若論着五刑發落,可便罪不容誅。” 廖仲愷 《緻各屬商會商團電》:“似此逆跡昭著,實屬罪不容誅。”
No. 5
  詞目 罪不容誅
  發音 zuì bù róng zhū
  釋義: 誅,把罪人殺死。罪惡極大,殺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惡。形容罪大惡極。 易誤解為罪行還沒有達到被殺的程度。
  出處 《漢書·遊俠傳序》:“況於郭解之倫,以匹夫之細,竊殺生之權,其罪已不容誅矣。”
  示例 這廝若論着五刑發落,可便~。(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三折)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 罪大惡極、罪該萬死、十惡不赦 死有餘辜
  故 事 西漢時期,河內人郭解成為無惡不作的地方一霸,他非常狡猾,敢於請人出面抗拒皇上的命令。漢武帝對此十分不滿,下令把他逮捕歸案,辦案的官員紛紛維護他。御史大夫公孫弘認為他罪不容誅,理應處死,終於漢武帝把他滿門抄斬。
成語詞典
  成語名稱 罪不容誅 漢語拼音 zuì bù róng zhū 成語釋義 誅:把罪人殺死。罪惡極大,殺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惡。 成語出處 《漢書·遊俠傳序》:“況於郭解之倫,以匹夫之細,竊殺生之權,其罪已不容誅矣。” 使用例句 這廝若論着五刑發落,可便罪不容誅
  ★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三折
英文解釋
  1. n.:  even death cannot atone for the offense,  be guilty of crimes for which even death is sufficient punishment
近義詞
東風吹馬耳, 當耳邊風, 淡而不厭, 犯上作亂, 罪大惡極, 罪孽深重, 罪惡滔天, 隔岸觀火, 鐵石心腸, 罪該萬死, 素昧平生, 素不相識, 十惡不赦, 見義不為, 心如鐵石, 罪貫滿盈, 罪惡昭著, 坐觀成敗, 戛然而止, 東風射馬耳, 突然中止
反義詞
一腔熱血, 三跪九叩, 不世之功, 不賞之功, 豐功偉績, 樂善好施, 人亡物在, 人琴兩亡, 人琴俱亡, 人琴俱逝, 仗義執言, 令人起敬, 光耀門庭, 公垂竹帛, 功名蓋世, 功德無量, 功標青史, 功蓋天地, 劫富濟貧, 勞苦功高, 卻之不恭, 受之有愧, 啞然失笑, 大發慈悲, 大慈大悲, 奉為圭臬, 奉為楷模, 奉若神明, 心事重重, 心驚膽顫, 必恭必敬, 忍俊不住, 忍俊不禁, 怦然心動, 恩德如山, 恩重丘山, 悲天憫人, 情不自禁, 惹火燒身, 愁腸九轉, 愁腸寸斷, 愁腸百結, 打抱不平, 抑強扶弱, 招災惹禍, 救苦救難, 普度衆生, 普度羣生, 普渡衆生, 畢恭畢敬, 汗馬功勞, 油然而生, 涕泗橫流, 涕泗滂沱, 滿腔熱枕, 潛移暗化, 潛移默化, 熱腸古道, 蓋世之功, 盛情難卻, 睹物思人, 耳習目染, 耳染目濡, 耳濡目擊, 耳濡目及, 耳濡目染, 耳熏目染, 耳聞目染, 肅然生敬, 肅然起敬, 自然而然, 行善積德, 解衣衣人, 謙厚有禮, 輕聲的笑, 近朱者赤, 鋤強扶弱, 頂禮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