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罪不容诛
目录
罪不容诛 Zuiburongzhu
拼音: zuì bù róng zhū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解释: 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资料来源: 《汉书·游侠传序》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诛矣。”

例子: 这厮若论着五刑发落,可便~。★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

zuì bù róng zhū zuì bù róng zhū
  罪恶极大,处死也不能抵罪
No. 3
  本身所犯,罪不容诛,但留些阴骘与你们,子孙好承袭。——明· 孙高亮《于谦全传》
谓罪大恶极﹐处死犹不足抵偿 That heinous crime, death still insufficient to cover
  谓罪大恶极,处死犹不足抵偿。《汉书·王莽传下》:“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这廝若论着五刑发落,可便罪不容诛。” 廖仲恺 《致各属商会商团电》:“似此逆跡昭著,实属罪不容诛。”
No. 5
  词目 罪不容诛
  发音 zuì bù róng zhū
  释义: 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 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出处 《汉书·游侠传序》:“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诛矣。”
  示例 这厮若论着五刑发落,可便~。(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 罪大恶极、罪该万死、十恶不赦 死有余辜
  故 事 西汉时期,河内人郭解成为无恶不作的地方一霸,他非常狡猾,敢于请人出面抗拒皇上的命令。汉武帝对此十分不满,下令把他逮捕归案,办案的官员纷纷维护他。御史大夫公孙弘认为他罪不容诛,理应处死,终于汉武帝把他满门抄斩。
成语词典
  成语名称 罪不容诛 汉语拼音 zuì bù róng zhū 成语释义 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成语出处 《汉书·游侠传序》:“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诛矣。” 使用例句 这厮若论着五刑发落,可便罪不容诛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
英文解释
  1. n.:  even death cannot atone for the offense,  be guilty of crimes for which even death is sufficient punishment
近义词
东风吹马耳, 当耳边风, 淡而不厌, 犯上作乱, 罪大恶极, 罪孽深重, 罪恶滔天, 隔岸观火, 铁石心肠, 罪该万死, 素昧平生, 素不相识, 十恶不赦, 见义不为, 心如铁石, 罪贯满盈, 罪恶昭著, 坐观成败, 戛然而止, 东风射马耳, 突然中止
反义词
一腔热血, 三跪九叩, 不世之功, 不赏之功, 丰功伟绩, 乐善好施, 人亡物在, 人琴两亡, 人琴俱亡, 人琴俱逝, 仗义执言, 令人起敬, 光耀门庭, 公垂竹帛, 功名盖世, 功德无量, 功标青史, 功盖天地, 劫富济贫, 劳苦功高, 却之不恭, 受之有愧, 哑然失笑, 大发慈悲, 大慈大悲, 奉为圭臬, 奉为楷模, 奉若神明, 心事重重, 心惊胆颤, 必恭必敬, 忍俊不住, 忍俊不禁, 怦然心动, 恩德如山, 恩重丘山, 悲天悯人, 情不自禁, 惹火烧身, 愁肠九转, 愁肠寸断, 愁肠百结, 打抱不平, 抑强扶弱, 招灾惹祸, 救苦救难, 普度众生, 普度羣生, 普渡众生, 毕恭毕敬, 汗马功劳, 油然而生, 涕泗横流, 涕泗滂沱, 满腔热枕, 潜移暗化, 潜移默化, 热肠古道, 盖世之功, 盛情难却, 睹物思人, 耳习目染, 耳染目濡, 耳濡目击, 耳濡目及, 耳濡目染, 耳熏目染, 耳闻目染, 肃然生敬, 肃然起敬, 自然而然, 行善积德, 解衣衣人, 谦厚有礼, 轻声的笑, 近朱者赤, 锄强扶弱, 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