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mào hé shén lí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解釋: 貌:外表;神:內心。表面上關係很密切,實際上是兩條心。
資料來源: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得新忘舊》:“自有此寵復,神意即淡然,偶有酬對,亦衹貌合神離耳。”
例子: 但一從我做了他的黨代表之後,便由“志同道合”一變而為“~”。(郭沫若《涂家埠》)
謎語: 遺像
| mào hé shén lí mào hé shén lí | 表面上很親密而實際上懷有二心 | | 亦作“ 貌合心離 ”、“ 貌合行離 ”。表面上關係密切而實際上內懷二心。舊題 漢 黃石公 《素書·遵義》:“貌合心離者孤,親讒遠忠者亡。” 晉 葛洪 《抱樸子·勤求》:“口親心疎,貌合行離。”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得新忘舊》:“自有此寵復,神意即淡然,偶有酬對,亦衹貌合神離耳。” 鄒韜奮 《沉悶的歐洲與明朗的遠東》:“於是 歐洲 反侵略的和平國傢又一度表現着貌合神離的姿態,為侵略國傢所快意。” | | 表面相似而實質不一樣。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捲一:“ 晏 歐 詞,雅近 正中 ,然貌合神離,所失甚遠。”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二》:“其實世界上也不會有完全歸化的譯文,倘有,就是貌合神離,從嚴辨別起來,它算不得翻譯。” | | 貌合神離 ( mào hé shén lí )
解 釋 貌:外表;神:內心。
[be apparently acquiescing while countrary-minded;be friendly apparently but in fact not;seemingly in harmony but actually at variance] 表面上很親密而實際上懷有二心
出 處 《素書·遵義》:“貌合心離者孤,親讒遠忠者亡。”清·宣鼎《夜雨秋燈錄·得新忘舊》:“自有此寵復,神意即淡然,偶有酬對,亦衹貌合神離耳。”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示 例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二》:“倘有,就是~,從嚴辨別起來,它算不得翻譯。”
近義詞 同床異夢心懷鬼胎
反義詞 心心相印
燈 謎 遺像 | | - n.: be apparently acquiescing while countrary-minded, be friendly apparently but in fact not, seemingly in harmony but actually at variance
| | - adj. unis en apparence mais désunis dans l'esprit, n'être unis qu'en aparence, bonne entente superficielle
| | 反咬一口, 恩斷義絶, 鏡破釵分, 花殘月缺, 反目成仇, 反眼不識, 反面無情, 反臉無情, 骨肉相殘, 各謀其是, 辜恩負義, 同床異夢, 離經背道, 視同陌路, 各行其事 | | 雙宿雙飛, 吳越同舟, 如魚得水, 如膠似漆, 舉案齊眉, 互敬互愛, 琴毖和諧, 疾病相扶, 相親相愛, 相敬如賓, 花好月圓, 貴在知心, 鸞鳳和鳴, 鵲笑鳩舞, 比翼雙飛, 比翼齊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