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崔橹 Cui Lu  唐代  
春日即事 Spring That is something
春晚岳阳言怀二首 Spring Festival Gala Yue township Yan wai 2
过蛮溪渡 Guomanxidu
岸梅 Coast Mei
重阳日次荆南路经武宁驿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daily Times Jing South road The relay Wuning
述怀 Huai above
三月晦日送客
华清宫三首(其一、其二) Hua qing 3 First or firstly Second,
题云梦亭
有酒失于虔州陆郎中肱,以诗谢之 A wine land lost to Qian Zhou Physician trained in herb medicine Xie verse of the brachial
闻笛(一作华清宫) Pipe 1 for Hua Qing
山路见花
暮春对花
句 sentence
过南城县麻姑山 across Nancheng county Magu Mountain
和友人题僧院蔷薇花三首 And friend inscribe Monastery rose Flower 3
春晚泊船江村 Chunwanbochuanjiang Village
柳 willow
莲花 blooms
残莲花(后首一作张林诗)
惜莲花 pity, regret, rue, begrudge blooms
岳阳云梦亭看莲花 Yue township Yunmeng Pavilion of blooms
村路菊花 Village Road chrysanthemum
题山驿新桐花 inscribe Mountain relay new Tung Blossom
多首一页
古诗 ancient style poetry
三月晦日送客

崔橹


  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
  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

【赏析】   古人把每月最后一天叫晦日。这一天,人们到野外游玩、宴饮,临水祓除不祥,故写晦日宴游的诗很多。这首诗题为《三月晦日送客》,说明诗的主旨不在宴游,而在送客,是把送别规定在晦日这一特定时间里,所以全诗始终把送别和送春联系起来写。
  
    首句写野酌的情景。饮宴,有所谓“酒过三巡”的说法。“乱无巡”表明这次饮宴与一般饮宴不同,你一杯,我一杯,主客都很随和,现在已到了酒酣耳热、杯盘狼藉的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二句便点明,是因为“送君兼送春”。知已朋友,相聚多时,一旦别离,自是依依难舍,怎能不频频举杯、殷勤相劝?何况今天恰恰是暮春的最后一天,又是送春的日子呢!只一“兼”字,便把惜别、伤春自然地粘合在一起,从而表现出双重怅惘之情。这里送君是主体,送春是陪衬。但因为是在送春的时候来送君,伤春之意都融合到送别之情里面去了,这就大大加强了送君的离情别绪。古典诗词中也不乏以春末景物来渲染离情的佳篇。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扬子江头扬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等等,至于宋人的“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就更加缠绵了。崔橹在这里没有具体描写落花、柳絮之类,而是将送别、送春直接联系在一起,看起来很显露,实际上容易引起读者联想、揣摩和玩味,从而把惋惜、怅惘之情表现得浓烈而深挚。
  
    接下去,作者匠心独运,把依依难舍之情,幻化成美好的希望,希望和春天一同离去的友人,也能和明年的春光一道归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这里没有直接写送别场景,而一幅执手相送、频频叮咛的画面,清晰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其友情之真挚,读者自能领会。再仔细体味,这话中还有话。春天是美好的,朋友们应该欢聚,所以希望友人明年春日再来,但现在不正是春天么?为什么却要别离呢?惋惜中又含有挽留之意,这又为“送君兼送春”作了补笔,增强了感情的浓度,这真是只有高手才能得之,好!就此诗的结构而言,三、四句与一、二句之间的跳跃,由送春想到迎春,由别离想到重聚,亦能切合情景,脉络分明。清人徐增说:“作诗用意用字,须要一时兴会凑泊得好,此作虽浅,然却有致。”(《而庵说唐诗》)说此诗浅露,未必妥当,但指出其“有致”,信是如此。
  
    (徐定祥)

【资料来源】 卷567_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