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元结 Yuan Jie  唐代   (719~772)
贼退示官吏并序 TO THE TAX-COLLECTORS AFTER THE BANDITS RETREAT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A DRINKING SONG AT STONE-FISH LAKE
杂曲歌辞·欸乃曲 Potpourri songs Einai bend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仁 twain Wind poems control Wind poems 5 Most Gracious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慈 twain Wind poems Control wind poems 5 Merciful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劳 twain Wind poems Control wind poems 5 To labor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正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理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荒 twain Wind poems Degenerate social customs and practices Five poems to waste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乱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虐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 twain Wind poems Degenerate social customs and practices five poems To confusion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伤
补乐歌十首·网罟 fill Music and song 10 Reticulum
补乐歌十首·丰年 fill Music and song 10 a year of abundance
补乐歌十首·云门 fill Music and song 10 yun men
补乐歌十首·九渊 Fill music and song 10 9 Yuan
补乐歌十首·五茎 Fill music and song 10 5 stems
补乐歌十首·六英 Fill music and song 10 6 United Kingdom
补乐歌十首·咸池 Fill music and song 10 Salt pool
补乐歌十首·大韶 Fill music and song 10 Big Shao
补乐歌十首·大夏 Fill music and song 10 Great summer
补乐歌十首·大濩 Fill music and song 10 Dahuo
系乐府十二首·思太古
多首一页
五言古诗 Wuyan ancient style poetry
贼退示官吏并序
贼退示官吏并序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州,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史何为忍苦徵!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TO THE TAX-COLLECTORS AFTER THE BANDITS RETREAT

元结


  昔岁逢太平, 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 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 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 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 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 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 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 岂不如贼焉?
  今被征敛者, 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 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 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 归老江湖边。

【赏析】   此诗和《舂陵行》都是作者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的代表作,而在斥责统治者对苦难人民的横征暴敛上,此诗词意更为深沉,感情更为愤激。
    诗前的序交待了作诗的原委。癸卯岁,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十二月,广西境内的少数民族“西原蛮”发动了反对唐王朝的武装起义,曾攻占道州(州治在今湖南道县)达一月余。第二年五月,元结任道州刺史,七月“西原蛮”又攻破了邻近的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和邵州(州治在今湖南邵阳),却没有再攻道州。诗人认为,这并不是官府“力能制敌”,而是出于“西原蛮”对战乱中道州人民的“伤怜”,相反,朝廷派到地方上的租庸使却不能体恤人民,在道州百姓 “朝餐是草根,暮食乃木皮”(《舂陵行》)的情况下,仍旧残酷征敛,有感于此,作者写下了这首诗。元结把起义的少数民族称之为“贼”,固然表现了他的偏见,但在诗中,他把“诸使”和“贼”对比起来写,通过对“贼”的有所肯定,来衬托官吏的残暴,这对本身也是个“官吏”的作者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全诗共分四段。第一段由“昔年”句至“日晏”句,先写“昔”。头两句是对“昔”的总的概括,交代他在作官以前长期的隐居生活,正逢“太平”盛世。三、四句写山林的隐逸之乐,为后文写官场的黑暗和准备归老林下作铺垫。这一段的核心是“井税有常期”句,所谓“井税”,原意是按照古代井田制收取的赋税,这里借指唐代按户口征取定额赋税的租庸调法;“有常期”,是说有一定的限度。显然作者把人民没有额外负担看作是年岁太平的主要标志,是“日晏犹得眠”即人民能安居乐业的重要原因,对此进行了热情歌颂,便为后面揭露“今”时统治者肆意勒索人民设下了伏笔。
    第二段从“忽然”句到“此州”句,写“今”,写“贼”。前四句先简单叙述自己从出山到遭遇变乱的经过:安史之乱以来,元结亲自参加了征讨乱军的战斗,后来又任道州刺史,正碰上“西原蛮”发生变乱。由此引出后四句,强调城小没有被屠,道州独能促使的原因是:“人贫伤可怜”,也即“贼”对道州人民苦难的同情,这是对“贼”的褒扬。此诗题为“示官吏”,作诗的主要目的是揭露官吏,告戒官吏,所以写“贼”是为了写“官”,下文才是全诗的中心。
    第三段从“使臣”句至“以作”句,写“今”,写“官”。一开始用反问句把“官”和“贼”对照起来写:“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奉了皇帝之命来催征赋税的租庸使,难道还不如“贼”吗?这是抨击官吏,不顾丧乱地区人民死活依然横征暴敛的愤激之词,是元结关心人民疾苦的点睛之笔。而下两句指陈事实的直接描写:“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更活画出一幅虎狼官吏陷民于水火的真实情景。和前面“井税”两句相照应,与“昔”形成鲜明对比,对征敛官吏的揭露更加深刻有力。接下来的两句:“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意为怎能断绝人民的生路,去做一个当时统治者所认为的贤能官吏呢?以反问的语气作出了断然否定的回答,揭示了“时世贤”的残民本质。“绝人命”和“伤可怜”相照应,“时世贤”与“贼”作对比,这里对“时世贤”的讽刺鞭挞之意十分强烈。更为可贵的是诗人在此公开表明自己不愿“绝人命”,也不愿作“时世贤”的决绝态度,并以此作为对其他官吏的一种告戒。
    第四段由“思欲”句至“归老”句,向官吏们坦露自己的心志。作者是个官吏,他是不能违“王命”的,可是作“征敛者”吧,他又不愿“绝人命”,如何对待这一矛盾的处境呢?诗人的回答是:宁愿弃官,归隐江湖,也绝不去做那种残民邀功、取媚于上的所谓贤臣。这是对统治者征敛无期的抗议,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触摸到作者那颗关心民瘼的炽热之心。
    元结在政治上是一位具有仁政爱民理想的清正官吏;在文学上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的浮艳诗风,主张发挥文学“救时劝俗”(《文编序》)的社会作用。这首诗不论叙事抒情,都指陈事实,直抒胸臆,没有一点雕琢矫饰的痕迹,而诗中那种忧时爱民的深挚感情,如从胸中自然倾泄,自有一种感人之处,亦自能在质朴之中成其浑厚,显示出元结诗质朴简古、平直切正的典型特色。沈德潜说:“次山诗自写胸次,不欲规模古人,而奇响逸趣,在唐人中另辟门径。”(《唐诗别裁》)这样的评论是恰如其分的。(吴小林)



【北美枫文集】唐诗300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