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王维 Wang Wei  唐代   (701~76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On the Mountain Holiday Thinking of my Brothers in Shandong
终南山 Mount Zhongnan
送友 Seeing Off a Friend
竹里馆 Lodge Among the Bamboos
鹿柴 Deer-park Hermitage
鸟鸣涧 Bird Stream
送别 AT PARTING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TO QIWU QIAN BOUND HOME AFTER FAILING IN AN EXAMINATION
青溪 A GREEN STREAM
渭川田家 A FARM-HOUSE ON THE WEI RIVER
西施咏 THE BEAUTIFUL XI SHI
洛阳女儿行 A Song of a Girl from Loyang
老将行 Song of an Old General
桃源行 A Song of Peach-blossom River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A Message from my Lodge at Wangchuan to Pei Di
山居秋暝 An Autumn Evening in the Mountains
归嵩山作 Bound Home to Mount Song
酬张少府 Answering Vice-prefect Zhang
过香积寺 Toward the Temple of Heaped Fragrance
送梓州李使君 A Message to Commissioner Li at Zizhou
汉江临眺 A View of the Han River
终南别业 My Retreat at Mount Zhongnan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An Early Audience at the Palace of Light Harmonizing Secretary Jia Zhi Poem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Looking Down in a Spring-rain on the Course from Fairy-mountain Palace to the Pavilion of Increase Harmonizing the Emperor's Poem
多首一页
五言古诗 Wuyan ancient style poetry
渭川田家
渭川田家
A FARM-HOUSE ON THE WEI RIVER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 ①渭川:即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
②墟落:村庄。穷巷:深巷。荆扉:柴门。
③雉雊(zhì gòu):野鸡鸣叫。秀:麦子吐华曰“秀”。
④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赏析】   这是王维晚年所写的田园诗。诗描写的是初夏傍晚农村一些常见景色: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这些初夏景色极其寻常,作者随手写去,然而诗意盎然。体现出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王维把农村表现得这样平静闲适、悠闲可爱,是他当时心境的反映,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诗句(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鉴赏]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
  
    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就在这时,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不是吗?麦地里的野鸡叫得多动情啊,那是在呼唤自己的配偶呢;桑林里的桑叶已所剩无几,蚕儿开始吐丝作茧,营就自己的安乐窝,找到自己的归宿了。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简直有点乐而忘归呢。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十分感慨。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原野,看到人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尚徬徨中路,怎能不既羡慕又惆怅?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地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其实,农夫们并不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故有闲逸之感。《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不仅在意境上与首句“斜阳照墟落”相照映,而且在内容上也落在“归”字上,使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读完这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如果以为诗人的本意就在于完成那幅田家晚归图,这就失之于肤浅了。全诗不事雕绘,纯用白描,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傅如一)



【北美枫文集】唐诗300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