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王昌龄 Wang Changling  唐代   (698~757)
从军行七首(其四) Attest Fourth row 7
出塞 Over the Border
从军行七首(其二) Attest line 7 Second,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WITH MY BROTHER AT THE SOUTH STUDY THINKING IN THE MOONLIGHT OF VICE-PREFECT CUI IN SHANYIN
塞上曲 AT A BORDER-FORTRESS
塞下曲 UNDER A BORDER-FORTRESS
芙蓉楼送辛渐 At Hibiscus Inn Parting with Xin Jian
闺怨 In Her Quiet Window
春宫曲 A Song of the Spring Palace
长信怨 A Sigh in the Court of Perpetual Faith
变行路难 become Passerby adversity
塞下曲二首 Cyprus under the curve 2
塞上曲 Song of the Frontier
从军行二首 Attest Line 2
少年行二首 Youngster Line 2
长歌行 long a style of old Chinese poems
悲哉行 How sad indeed OK
古意 interest and charm of antique taste
放歌行 expand a style of old Chinese poems
越女 More women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Zhengxiansutao Great-grandfather Museum gift Feng six-II
听弹风入松赠杨补阙 Listening to bombs Few play YOUNG gifts Buque
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s South Stream Remain to present
为张(亻贵)赠阎使臣
多首一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A four-line poem with seven characters to a line and a strict tonal pattern and rhyme scheme calm At first sentence rhyme
从军行七首(其二)
从军行七首(其二)
从军行七首(其二)
从军行七首(其二)
从军行七首(其二)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释】 旧别情:一作离别情。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赏析】   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琶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或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总能给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吧?
  
    不,“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地音乐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谁个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特别是以“总是”作有力转接,效果尤显。次句既然强调别情之“旧”,那么,这乐曲是否太乏味呢?不,“撩乱边愁听不尽”,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所以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情。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扬。“听不尽”三字,是怨?是叹?是赞?意味深长。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叹。然作“听不够”讲,则又含有赞美了。所以这句提到的“边愁”既是久戍思归的苦情,又未尝没有更多的意味。当时北方边患未除,尚不能尽息甲兵,言念及此,征戍者也会心不宁意不平的。前人多只看到它“意调酸楚”的一面,未必十分全面。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等等。
  
    读者也许会感到,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后,到此却汇成一汪深沉的湖水,荡漾回旋。“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里离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正因为情不可尽,诗人“以不尽尽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才使人感到那样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此诗之臻于七绝上乘之境,除了音情曲折外,这绝处生姿的一笔也是不容轻忽的。
  
    (周啸天)



【北美枫文集】月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