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列表
梅花
梅花 
梅花
梅花
梅花
梅花
梅花
  《咏梅诗词集萃: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南朝宋人陆凯在《赠范晔》诗中,以梅花作为传达友情的信物,别具一格:“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唐人的咏梅诗,除写闺怨、传友情、托身世之外,出现了虽以模拟物象为主,但却含有美的意蕴的佳作。咏梅之作至宋以后,借梅传友情抒闺怨之意渐歇,而写其意象之美,赞其标格之贞的吟咏日盛。前者的代表是林和靖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后者的代表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他称赞梅是“花中气节最高坚”的,严然梅的知音,梅的化身。“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真正进入元人景元启所叹“梅花是我,我是梅花”的境界。至于辛弃疾“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临江仙·探梅》),陈亮“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的诗句,更是遗貌取神的感概之吟。以后的咏梅,都只是宋人流风余韵的发扬。(文/阿海 超纯斋诗词网)

评论 (3)

hepingdao 写到 (2007-11-22 18:19:34):

  梅花以其冰清玉洁的品格和傲霜斗雪的精神倍受诗人亲睐,梅花也以其暗香盈袖的气韵和素艳高雅的风姿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唐诗中有许多咏梅诗,它们或托梅言志,赞凌寒独放的风骨;或描形摹态,抒身世坎坷之悲;或点化生情,发思乡怀人之慨。下面择取部分咏梅诗,稍加类析。
  
  (一)、傲霜斗雪之花。
  
   张谓的《早梅》描写近水先放的寒梅,形神兼备,自成高格。“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首句绘丰姿,早梅洁白如玉,凌寒独放。次句写环境,寒梅远离村路,临近溪桥。一“迥”一“傍”构成对比,暗示了早梅地处偏僻,其位幽微,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关爱。三、四两句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全诗而言,写诗人的静观默察,实则突出早梅的迎风傲寒风采。齐己的同题诗作则托梅寓意,状志传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首联以寒冬腊月万木凋摧与梅树孤根独暖、生意复苏对比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颔联以山村野外白雪皑皑作背景,映衬梅树“一枝独放”的精彩。雪掩山村,孤梅独放,苔枝缀玉,其景奇丽,其情惊喜。颈联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上句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四溢,下句说梅花外貌素艳,高雅芳洁。齐己早年曾热心功名,抱负远大,然而科举不第,不为他人赏识,故有怀才不遇之慨。写梅花长于山村野外,与风、禽作伴,内怀“幽香”,外现“素艳”,不戚戚惨惨,而是满怀希望,明年应时而发,独放异彩,实际上是隐喻作者不甘平庸,不畏困厄,傲然独立,大展宏图的心愿。一株自信满满,光华四射的梅映射出一颗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心。
  
  (二)、伤时感怀之花。
  
   李商隐的《忆梅》描写梅早秀先凋,抒发诗人坎坷不幸的身世之悲。“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的后期之作。开篇即写诗人漂泊天涯,滞留异乡的孤独苦闷。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独在异乡,寄身幕府,已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定定”即“死死地”、“牢牢地”的意思,让人感到投身异乡,地老天荒,永无出头之日。无可奈何的悲哀,难以名状的厌烦,全在其中。次句落笔眼前,写百花争艳,春光明媚,倾吐诗人悲极而乐,因春而喜的心情,感情和第一句相反。三、四两句诗境一转,情意顿跌。面对姹紫嫣红的“华物”,诗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望春而凋,诗人遗憾不已,不免对它怨恨起来。着一“最”字,可见怨恨之深,悲痛之大。实际上,写自己怨梅恨梅,乃是为了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悲。诗人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中、晚年大多心灰意冷,精神颓唐,这不正与“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颇为类似吗?“寒梅最堪恨”的嗟怨中透露出诗人暗自神伤的痛楚和沉沦羁泊的不幸。
  
  (三)、思乡怀人之花。
  
   孟浩然的《洛中访袁拾遗不遇》抒写诗人访友不遇,闻梅思春的万千感慨。“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一、二两句分别以繁华故都洛阳与蛮荒苦地江岭(岭南地区,唐代流放犯人之地)对比,以友人才情横溢本该大有可为与如今被贬官降职流放他乡作对比,揭露当时政治黑暗、君主昏庸的弊病,抒发诗人心中的愤慨不平。三、四两句把岭南梅花早开、风光宜人与洛阳春花迟放、风光旖旎作对比,公开宣言前者“何如”(不及)后者,流露出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亦可看出友人滞留异地而思念故土的深挚情怀,真是“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啊。王维的《杂诗》(其二)采用见友发问、借梅发慨的形式,抒写强烈的思乡念亲之情。“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一、二两句诗人口而出,两呼“故乡”,可见诗人“他乡遇故知”的惊喜和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三、四两句舍万千风物不说,单问寒梅开否,而且点明是窗前户下那株寒梅,寄慨遥深,耐人寻味。绮窗寒梅,何以让诗人刻骨铭心,念念不忘呢?其间肯定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景和物,寒梅实际上成了作者心中的故乡的象征。远行千里,久在异乡,永远也忘不了那株梅,那扇窗,那个家啊!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开头四句则以乐景反衬乡愁。“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战乱年代,饱经忧患的诗人颠沛流离,客居异地,即便遇上柳叶萌芽,梅花盛开的美好景致,也目不忍见,愁肠百结。思乡的凄惨在亮丽的景色映照下更其沉重。高适的另一首咏梅诗《塞上听吹笛》写将士思乡,情绪乐观,气象宏阔。“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胡地本无梅花,此诗实是描写明月朗照的边关有人吹奏《梅花落》的情景。羌管悠悠,声声传情,可在将士们看来,仿佛风吹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分明就是故乡的梅花啊。思乡念亲尽在侧耳倾听、闭目遐思之中。梅花,声、色、香、态,负载了边关将士多少深情厚意。
hepingdao 写到 (2007-12-01 18:04:29):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詩盜喜裸評 写到 (2007-12-31 04:55:11):

  映雪。十月。嫩蕊。深雪。乍折。岁寒。寒薄。雪里。槎牙。老干。寂寞。古拙。江头。残枝。
  凝寒。一枝。新香。前村。新开。春信。香飘。月中。楈柮。蟠根。萧条。横披。雪后。冷叶。
  ﹍﹍﹍﹍﹍﹍﹍﹍﹍﹍﹍﹍﹍﹍﹍﹍﹍﹍﹍﹍﹍﹍﹍﹍﹍﹍﹍﹍﹍﹍﹍﹍﹍﹍﹍﹍﹍﹍﹍﹍﹍﹍
  骨立。貌枯。飘零。映雪。艳态。酣酒。绛萼。芳艳。绰约。色丽。醉脸。烟外。绛英。胭脂。
  皮存。神泽。寂寞。施朱。丰肌。饵丹。红葩。清香。妖娆。番奇。朱唇。江南。红萼。蜀锦。
  ﹍﹍﹍﹍﹍﹍﹍﹍﹍﹍﹍﹍﹍﹍﹍﹍﹍﹍﹍﹍﹍﹍﹍﹍﹍﹍﹍﹍﹍﹍﹍﹍﹍﹍﹍﹍﹍﹍﹍﹍﹍﹍
  红云。轻晕。江表。和雪。新春。春信。逢使。踏雪。穿篱。扶笻。竹杖。岩隈。竹外。忍冻。
  绛雪。嫩红。陇头。置邮。故友。交情。寄人。穿云。渡水。挂片。芒鞋。岸侧。溪边。寻香。
  ﹍﹍﹍﹍﹍﹍﹍﹍﹍﹍﹍﹍﹍﹍﹍﹍﹍﹍﹍﹍﹍﹍﹍﹍﹍﹍﹍﹍﹍﹍﹍﹍﹍﹍﹍﹍﹍﹍﹍﹍﹍﹍
  嫩寒。春早。短篱。江畔。飞空。疏影。拂地。琼碎。片片。结子。随风。飞琼。羌笛。粉褪。
  清兴。诗新。曲巷。山巅。满地。余香。凌波。玉消。纷纷。飞花。铺地。着地。宫妆。香消。
  ﹍﹍﹍﹍﹍﹍﹍﹍﹍﹍﹍﹍﹍﹍﹍﹍﹍﹍﹍﹍﹍﹍﹍﹍﹍﹍﹍﹍﹍﹍﹍﹍﹍﹍﹍﹍﹍﹍﹍﹍﹍﹍
  点碧。早芳。临溪。腊蕊。清姿。嫩色。镕成。似画。雅淡。
  画眉。清绝。倚竹。金英。绿萼。清香。裁就。如妆。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