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列表
桃花
桃花 
桃花
桃花
  《桃花诗词集锦》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唐诗大花园中,桃花独树一帜,占尽风光。文人们往往喜欢拈“花”惹草,兴感抒怀。桃花入诗被赋予了多姿多彩的感情内涵:或崇尚隐逸,或感怀身世,或讴歌友谊,或点示爱情,或流露禅意,或尽显生机……凡引种种,意趣横生,引人入胜。品读“桃花诗”,一朵朵凝结着生命雨露,散发着感情芬芳的奇葩缓缓展现在我们眼前。
  
  (一)、自由隐逸之花。
  
   李白的《山中问答》抒发诗人高蹈尘外,醉心山林的隐逸情怀。“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一、二两句“问”而“不答”,“笑”含悬念,“闲”显心性,尽见诗人远离尘俗,自由自在的浪漫情怀。第三句特写桃花流水、睿然远逝的景色,渲染一种天然宁静、淡泊幽深的氛围。桃花流水,自自然然,清明亮丽,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令人联想到宠辱不惊,淡泊处世的隐士风采。末句对比议论,满蓄真情。山中一溪桃花,一脉流水,一山青翠,一心清闲,别有天地而自得其乐。这份目无杂色,耳无杂音,心无杂念的舒适惬意,哪里是滚滚红尘、碌碌人间所能相比的呢?全诗借“桃花流水”展示诗人潇洒出尘之心和归隐山林之志。李白的另一首诗《访戴天山道土不遇》则讴歌朋友放浪山林,去留无踪的隐逸风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友人生活在一个山青水才、林茂竹修的地方,可以目接飞泉,耳闻钟声;可以与麋鹿为伴,与青松为友;可以浪迹山林,心游道院。后面六句环境兼活动的描写凸显友人淡泊高洁的志趣和逍遥自在的风采。一、二两句展现诗人缘溪而行,穿山进林的景象。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桃花带露,浓艳耀目。好一派宜人景致,令人联想到友人居住此中,如世外桃源,似人间天堂,超尘拔俗而自由自在。桃花,为环境添色,为人格增辉。张旭的《桃花溪》表达诗人心仪虚无飘渺,神往世外桃源的审美情趣。“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起笔画远景,引人入胜:深山野谷,云烟缭绕;山溪之上,长桥横跨,忽隐忽现,似有似无,似飘浮而动,如临空而飞。意境幽深神秘,朦朦胧胧。发问绘近景,涉“目”成趣:水中岩石,如岛如屿(石矶);清溪之上,桃花飘流,源源不尽,绵绵不绝,如红霞映水,似赤袖拂风。诗意美妙空灵,恍恍惚惚。天真有趣的一“问”引出一溪桃花流水,激活一份飘渺幻想,不言神往而神往自见,直写桃花而桃花传情。诗歌写得象桃花源一样扑朔迷离,令人神往,张旭是高手!
  
  (二)、悲愁苦恨之花。
  
   杜甫的《南征》抒发诗人老迈多病,漂泊天涯的悲苦之情。“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诗歌后面六句抒悲情,有颠沛流离、远适南国的羁旅悲愁,有年老体衷、疾病缠身的无可奈何,有仕途坎坷、壮志未酬的愤愤不平,还有百年歌苦、知音乏绝的沉痛喟叹。前面两句描乐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极目四眺,枫树成林。好一派美妙迷人的春江景色!如此欢快明朗的色调,如此生意盎然的景色,如此光艳灿烂的桃花,反衬出诗人光景无多,前途渺茫的忧郁愁苦。桃花亮人眼目却伤人魂魄。王建《宫词一百首》(其一)以花喻人,揭示宫女的悲苦命运。“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一、二句以凄清画面见长。高墙大院之内,一个暮春的早晨,宫女在桃树下徘徊,看看“树头”,花朵越来越少;瞧瞧“树底”,“残红”越来越多。春风阵阵,桃花飘零,满地狼籍,“惨”不忍睹。这种伤春惜花的描写隐含着宫女对自身年华逝去、命薄桃花的嗟伤。三、四两句以议论取胜。桃花凋谢,可以结出丰硕的果实来,自然自在,不怨风,不怪雨,可是,宫女的命运却远远没有桃花结子那般幸运、自由,滞留深宫,青春不在,幸福无缘,只有老大徒悲的苦叹。纵观全诗,不管是写宫女惜花恨风,还是写宫女羡花妒花,跌宕转换的诗情深深地暗示出宫女凄惨悲苦的命运,也揭露了封建制度剥夺宫女幸福,扼杀宫女青春的罪恶。贾至的《春思二首》(其一)抒写流人之愁和逐客之恨。“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在唐肃宗时期曾因事被贬为岳州司马,这首诗大概就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的。三、四两句说愁言恨,上句怨东风无情,不为遣愁,以见诗愁重难遣;下句怪春日惹恨,把恨拉长,足见诗人度日如年。一、二两句描柳绘花。上句说春草丛生,柳丝飘拂,以显盎然生机;下句说桃李争春,芳香四溢,可见明媚春光。这两句写良辰美景反衬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三)、爱恋惆怅之花。
  
   崔护《题都城南庄》写诗人寻春遇艳的惊喜和重寻不遇的惆怅。“去年今日此门中,人而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先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来比喻城南女子,言其艳若桃花,光彩照人,可见诗人目注神驰、意乱情迷之态和女子温婉可人、脉脉含情之姿。两句诗文一幅画,人面桃花相映红。再说重寻不遇的失落和遗憾,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去往何处,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临风盛开,笑对诗人。诗人想起了去年今日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那番凝眸含笑、脉脉含情的风流,而今,桃花依旧,人面杳然,除了惆怅和失落,涌上诗人心头的还能有什么呢?全诗爱恨喜忧全由一树桃花映照而出。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二)借桃花易谢痛斥男子的薄情负心,表达女主人公的忧患愁情。“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诗歌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农家少女的形象,峦爱给她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忧愁。一、二句言喜。山上,漫山遍野,桃花盛开,红红火火,春意盎然;山下,一江春水,拍山流过,潺潺流淌,情意绵绵。两句诗文烘托出农家女子陶醉在爱河中的幸福和甜蜜。三、四句说愁,托物起兴,触景生情。艳艳桃花,火红灿烂,但历时不久,易衰易谢,正如男子见异思迁,用情不专的爱心;汩汩春江,清清亮亮,源源不断,愈流愈长,正如女子排遣不尽,挥之不去的忧愁。数对方变心变情,可恨可气;想自己愁忧满腹,无可奈何。全诗写花开花谢,抒爱恨欢愁。
  
  (四)、生意盎然之花。
  
   戴叔伦《兰溪棹歌》画兰溪山水之美,抒渔家欢快之情。“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首句描写月挂柳枝,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的情景。次句写月下山水,皓月当空,银辉四泻,溪平如镜,倒影清明。两句诗文把兰溪山水写得朦胧飘渺,美仑美奂。然而对于渔人来说,最大的乐趣还在于春潮渔汛:春雨过后,桃花飘零,溪水猛涨,鲤鱼跳滩,拨鳍摆尾,噼里啪啦。看到这种情景,怎能不让人心花怒放呢?全诗写柳写月,写山写水,写花写鱼,描绘出一幅明澈秀丽、生机盎然的山水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写寻春之喜,意境深邃,情趣盎然。“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时已孟夏,大地春归,芳菲落尽,诗人登山寻春,没想到在深山古寺之中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桃花!“始盛”点明桃花怒放,浓艳欲滴。那一片火红灿烂的桃花在诗人始所未料之时冲入眼帘,扑面而来!这该令人多么惊异,多么欣喜啊。一片桃唤起了诗人美丽的幻想,绽放出浓浓的春意。
  
   此外,桃花入诗,还有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用桃花流水比喻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明丽动人;郎士之的“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听邻家吹笙》)用繁缛绚丽的王母桃花比喻邻家笙乐的热烈欢快,如梦似仙,引人入胜;王维的“桃红复含宿雨”,“花落家童未扫”(《田园乐》其六),写花开花落,无人过问,无人打扰,自然自在,充满禅意。……这些绚丽缤纷的桃花构成了一个光彩夺目、魅力四射的世界,品读这些“桃花”无意、诗人有心的诗歌,我们其实是走进了一个芳香四溢,深邃迷人的心灵大花园。那么,让我们用心、用情与桃共舞,与古人同歌吧。
  
  (徐昌才)

评论 (2)

hepingdao 写到 (2007-12-01 10:21:22):

  我国的文人墨客有把花卉入诗的习惯,这在唐诗中尤其显得普遍。唐代不少的诗人都写过桃花诗。我以桃花写我心。诗人的情感通过桃花得以尽情地坦露。
  
   在这当中最著名的当数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很动人的爱情故事呢。
  
   唐德宗初年,崔护入长安考进士未取,在清明节这天,他独自一人来到城南去游玩,邂逅一年轻女子,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年清明,又是桃红柳绿之时,崔护睹花思人,于是又来到城南寻那女子,结果却是大门紧闭,崔护不觉惆怅不已,就在那门上写下了这首诗,并留名:博陵崔护。
  
   几天过后,崔护又经过城南,寻到那所小院,却听到里面有哭声,敲门询问,只见一老者出来。问后才知,老人是那女子之父。老人告诉崔护,女儿见其写在门上的诗之后,久思成疾,已经不治而终。崔护大惊,恳求见其一面。崔护见那女子躺在床上,双眼紧闭,已经没有气了。崔护不由得抱之边哭边喊:“崔护在这儿,崔护在这儿。”没想到那女子居然睁开了眼睛。不久便痊愈了。那老者却也对崔护倍加喜爱,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在公元796年,崔护也考中了进士。这桃花竟成就了一对才子佳人的姻缘。给后人留下了一段佳话。
  
   每到春天,唐都长安,总是桃花灼灼,大放其艳。在皇家御苑中,亦有专种桃树的桃花园。一年春天,唐中宗在西苑桃园举行宴会赏桃花,兴致之余,让群臣吟诗助兴。这其中有一个叫李峤这样写道:岁去无言忽憔悴,时来含笑吐氛氲。不能拥路迷仙客,故欲开蹊待圣君。事实上这些奉皇帝命令写的诗都叫做“应制诗”,主要是给皇帝看的,内容多半是歌功颂德无聊吹捧的东西。这从李峤的诗中可以很明显的读出这种歌功颂德的味道来。这桃花也成了搽在皇帝脸上的粉了。无独有偶,李白也写过一首借桃花来讽刺那些华而不实,只会逢迎拍马屁,以求显赫一时的达官贵人。他在一首《桃花开东园》中写道: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瑟。在李白的眼中,那些达官贵人就像“花不实”的桃花一样,转瞬之间就会凋零得无踪无影。同时,李白还以苍松不隐喻那些有着坚强的情操,不畏艰难的人们。
  
  有人以桃花诗求荣,但也有人因为写桃花诗而获罪。唐顺宗时,刘禹锡曾支持王叔文改革,后来唐宪宗即位,诛杀改革派,刘禹锡也被一贬至连州,再贬至朗州,十年后才得以回长安。一年人春天,他去长安城中的玄都观赏桃花,同时写了一首《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此诗一出,便在长安城内广泛流传。有平日里嫉妒他的人便将此诗抄给当朝宰相看,并添油加醋地说尽坏话,后来宰相告诉刘禹锡说他的这首诗惹了事端。不久,刘禹锡就又被贬到更远更苦的播州(今贵州遵义)。此时正巧柳宗元也要被放到柳州,于是,柳宗元为了让刘禹锡能够照顾好自己的母亲,就主动要求和刘禹锡换,后又在裴度的请求下,刘禹锡被改任为连州刺史。刘柳二人之情谊可谓高矣!
  
  公元819年,柳宗元病逝于柳州。而多年以后,刘禹锡才得以回到长安。又是在一年的春天,他来到玄都观,但昔日的桃树已是荡然无存,只见杂草丛生,摇动于习习春风之中。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于是又写下了一首一语双关的桃花诗《再游玄都观绝句》: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中的讽谕之意一目了然。
  
  这真是: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春风有意艳桃花,桃花无意惹诗情!
詩盜喜裸評 写到 (2007-12-31 17:42:15):

  紅艷、照水、照日、無言、微雨、爛熳、溪畔、翠幙、枯萼、武陵、發萼、成蹊、丹唇、村落、凝煙、
  芳姿、臨風、映霞、似笑、暖風、妖嬈、園中、華池、瘦紅、唐苑、生春、滿縣、紅臉、仙園、映日、
  ﹍﹍﹍﹍﹍﹍﹍﹍﹍﹍﹍﹍﹍﹍﹍﹍﹍﹍﹍﹍﹍﹍﹍﹍﹍﹍﹍﹍﹍﹍﹍﹍﹍﹍﹍﹍﹍﹍﹍﹍﹍﹍﹍﹍﹍
  不言、裁綃、紅萼、雨濯、灼灼、紅葩、紫府、玉佩、淡紅、上苑、露濃、疊錦、點綴、倚欄、助嬌、
  無主、剪錦、芳心、煙滋、夭夭、朱臉、洛陽、茜裙、疏影、仙源、日暖、堆霞、剪裁、笑日、銷恨、
  ﹍﹍﹍﹍﹍﹍﹍﹍﹍﹍﹍﹍﹍﹍﹍﹍﹍﹍﹍﹍﹍﹍﹍﹍﹍﹍﹍﹍﹍﹍﹍﹍﹍﹍﹍﹍﹍﹍﹍﹍﹍﹍﹍﹍﹍
  直節、綠枝、綠問、交加、笑臉、比君、渭川、助嬌、修竹、
  芳姿、絳萼、紅交、掩映、虛心、麗質、仙苑、堪賞、碧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