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人物列表
白居易 Bai Juyi(唐代)刘禹锡 Liu Yuxi(唐代)张志和 Zhang Zhihe(唐代)
李白 Li Bai(唐代)温庭筠 Wen Tingyun(唐代)王维 Wang Wei(唐代)
王昌龄 Wang Changling(唐代)李商隐 Li Shangyin(唐代)窦巩 Dou Gong(唐代)
杜甫 Du Fu(唐代)韩愈 Han Yu(唐代)王勃 Wang Bo(唐代)
韦承庆 Wei Chengqing(唐代)卢纶 Lu Lun(唐代)皇甫松 Huangfu Song(唐代)
无名氏(唐) Wumingshi(唐代)虞世南 Yu Shina(唐代)王绩 Wang Ji(唐代)
王梵志 Wang Fanzhi(唐代)寒山 Han Shan(唐代)卢照邻 Lu ZhaoLin(唐代)
骆宾王 Luo Binwang(唐代)杜审言 Du Shenyan(唐代)苏味道 Su Weidao(唐代)
杨炯 Yang Jiong(唐代)刘希夷 Liu Xiyi(唐代)宋之问 Song Zhiwen(唐代)
沈佺期 Shen Quanqi(唐代)郭震 Guo Zhen(唐代)陈子昂 Chen Ziang(唐代)
贺知章 He Zhizhang(唐代)顾况 Gu Kuang(唐代)段成式 Duan Chengshi(唐代)
郑符 Zheng Fu(唐代)李端 Li Duan(唐代)刘采春 Liu Caichun(唐代)
张若虚 Zhang Rexu(唐代)张九龄 Zhang Jiuling(唐代)韦庄 Wei Zhuang(唐代)
王之涣 Wang Zhihuan(唐代)孟浩然 Meng Haoran(唐代)李颀 Li Qi(唐代)
祖咏 Zu Yong(唐代)韦应物 Wei Yingwu(唐代)岑参 Cen Shen(唐代)
崔护 Cui Hu(唐代)韩翎 Han Hong(唐代)刘方平 Liu Fangping(唐代)
綦毋潜 Qiwu Qian(唐代)王翰 Wang Han(唐代)元结 Yuan Jie(唐代)
柳宗元 Liu Zongyuan(唐代)孟郊 Meng Jiao(唐代)高适 Gao Shi(唐代)
李贺 Li He(唐代)李隆基 Li LongJi(唐代)王湾 Wang Wan(唐代)
常建 Chang Jian(唐代)刘长卿 Liu Changqing(唐代)钱起 Qian Qi(唐代)
韦应物
唐代  中唐(737年792年)

诗词《滁州西涧 At Chuzhou on the Western Stream》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ENTERTAINING LITERARY MEN IN MY OFFICIAL RESIDENCE ON A RAINY DAY》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SETTING SAIL ON THE YANGZI TO SECRETARY YUAN》   《寄全椒山中道士 A POEM TO A TAOIST HERMIT CHUANJIAO MOUNTAIN》   《长安遇冯著 ON MEETING MY FRIEND FENG ZHU IN THE CAPITAL》   《夕次盱眙县 MOORING AT TWILIGHT IN YUYI DISTRICT》   《东郊 EAST OF THE TOWN》   《送杨氏女 TO MY DAUGHTER ON HER MARRIAGE INTO THE YANG FAMILY》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A Greeting on the Huai River to my Old Friends from Liangchuan》   《赋得暮雨送李胄 A Farewell in the Evening Rain to Li Cao》   更多诗歌...

阅读韦应物在诗海的作品!!!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卒于贞元九年(793)。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大历、贞元间诗人]
    在大历、贞元间的诗坛上,韦应物也是一个重要诗人。
    韦应物(约737—约791),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任左司郎中、江州刺史、
  苏州刺史。有《韦苏州集》。与顾况、刘长卿不同,他出身贵族,一生仕途也比较顺利,
  所以,虽然他也受佛道思想影响,仰慕一种淡泊脱俗、远离尘世的生活,但他毕竟身居
  高官,生活优越,传统价值观念还比较坚定,也比较注意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
  因此,他还是写了一些关心国家安危、社会治乱及下层百性疾苦的诗篇。
    如《睢阳感怀》歌颂张巡在安史之乱中坚守睢阳的忠义精神,《广德中洛阳作》斥
  责官军残害百姓的暴行,《始至郡》同情江州百姓遭饥荒而流离的痛苦,《夏冰歌》揭
  露王公贵族的奢侈等等。在《采玉行》中还写到:
    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
    同情采玉人的遭遇,写得真切感人。而当他批评官吏的时候,又常常把自己摆进去
  接受良心的谴责,如“甿税况重叠,公门极熬煎(《答崔都水》),“开卷不及顾,沉
  埋案牍间。兵凶久相践,徭赋岂得闲?”(《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都显示了一个
  诗人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但是,身为官吏的韦应物又该怎么办呢?他自称“日夕思自退”即想要归隐山林,
  可是又说“不能林下去,只恋府廷恩”(《示从子河南尉班》)。其实真正的原因恐怕
  是官爵、俸禄不是那么容易舍弃。所以他就在官府里隐逸,在案牍公文之间做做田园山
  林之梦。他的《赠琮公》一诗说,他案牍盈前,却能和山僧一样,“出处似殊致,喧静
  两皆禅”。据《唐国史补》记载,他“鲜食寡欲,所至焚香扫地而坐”,常与僧道论道
  参禅,或与诗人唱酬应和,这成为他的一种自我心理平衡的方法。所以,他常常要在诗
  里写隐逸、写田园、写山林,表现自己对淡泊悠闲人生的向往。他不仅在人格上要“等
  陶”、“慕陶”即向陶渊明看齐,而且作诗也要“效陶体”,因而他的诗里很有一些类
  似陶渊明以白描手法写的田园诗,如《观田家》、《种瓜》等。以《种瓜》为例:
    率性方卤莽,理生尤自疏。今年学种瓜,园圃多荒芜。众草同雨露,新苗独翳如。
  直以春窘迫,过时不得锄。田家笑枉费,日夕转空虚。信非吾侪事,且读古人书。
    在语言的清新、朴素、质直上有些陶诗的风味。但是,韦应物毕竟不像陶渊明那样
  心头充满了对乡村生活的真挚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深切厌恶,因此诗中缺乏一种对田园
  的亲切感,“信非吾侪事,且读古人书”说明他并没有把田园生活看作是他的理想与归
  宿,因此写来总不如陶渊明诗那么自然、真切,有真正的乡土田园气息。
    韦应物诗有陶渊明的清新朴素,也有谢灵运、谢朓的精巧华美,在他的诗中常常可
  以看到经过精心修饰、具有明丽典雅的色彩美、音乐美的秀句,如“寒雨暗深更,流萤
  度高阁”(《寺居独夜寄崔主簿》),“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游开元精
  舍》),“雨歇林光变,塘绿鸟声幽”(《月晦忆去年》),“疏松映岚晚,春池含苔
  绿”(《题郑弘宪侍御遗爱草堂》)。这些诗句选择了自然山水中最能引起人们美感的
  景色构成意象,巧妙地运用富于色彩感、动感的动词、形容词来组织联缀,镶嵌成一幅
  幅色调鲜明和谐的图画,并根据诗人主观心境的变化而渲染上不同的情感色彩。但他并
  不像大历十才子等人那样才思窘迫,而过多地依赖语言和形式的精巧来组织诗句。他对
  大自然的观察、体验比大历十才子深入细致得多,能够以很高的审美能力、鉴赏水平为
  基础运用语言技巧,因而写出了不少浑然一体、情景交融、篇句俱佳的诗歌,如下面两
  首: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寄全椒山中道士》)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
  西涧》这两首诗都是用了简淡自然却又是精细锤炼过的语言,来表述或是孤高峻洁或是
  清幽空寂的人生情怀,表现出韦应物的独特的风格。司空图所谓的“澄淡精致”(《与
  李生论诗书》),是对韦氏诗的比较准确的评价。具体说来,韦诗在意境上追求恬淡澄
  明、自然秀丽,在意脉上追求连贯流畅,在遣词用字上注意锤炼推敲,可以说较好地结
  合了陶渊明与二谢之长而自成一格。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与王维较为相近,但他的那种
  意在脱俗的清峻格调,又不同于王维的出于禅理的空灵。
    此外,韦应物的一些歌行体诗如《王母歌》、《夏冰歌》、《鸢夺巢》以及古风
  《杂体五首》等,又与顾况那种奇特峭丽的风格很相近,这些诗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如《王母歌》,就令人不禁想到李贺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梦
  天》),“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浩歌》)。只是在他全部的诗歌创
  作中,这些并不是主流。
    中唐大历、贞元年间,相对来说是唐代诗史上的低潮期,这个时期没有出现大诗人,
  诗歌的一般成就不是很突出。但是应该看到,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仍有值得注意的地方,
  它和元和年间新的诗歌高潮的出现有内在的关联。有些现象在当时并不突出,如以俚语
  俗词入诗,发挥奇异想象,以及有意识地广泛吸收自《诗经》、楚辞以来的各种前代风
  格等,对元和间的诗有着启迪意义。所以,代表元和年代诗歌主要成就的创作,像韩愈、
  李贺奇崛瑰丽的歌行,元稹、白居易平易流畅的乐府,刘禹锡、柳宗元充满情趣的民歌
  体和清峻明丽的七律,大体都能在大历、贞元诗人那里找到某种联系。还有,这一时期
  带有程式化的五言律诗虽说弊病不少,但在追求清丽而精巧的语言风格方面,还是有一
  定成就的。后来姚合、贾岛的更为圆熟工稳、精雕细琢的五律,就是对此的继承发展。
  文学的长河毕竟是前后相续的,只是有时狭窄,有时宽阔而已。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 骆玉明,youth扫校)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