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列表
白羽 Bai Yu伴霞楼主 Tong Changzhe残墨 Can Mo
沧浪客 Cang Langke曹若冰 曹力群曹正文 Cao Zhengwen
常杰淼 Chang Jiemiao晁翎 Chao Ling沈默 Shen Mo
陈青云 Chen Qingyun丁剑霞 Ding Jianxia丁情 蒋庆隆
东方白 Dongfang Bai东方白 Dongfang Bai东方英 Dongfang Ying
东方玉 Dongfang Yu独抱楼主 Du Baolouzhu独孤残红 Dugu Canhong
独孤红 Dugu Hong冯家文 Feng Jiawen高庸 Gao Yong
顾明道 Gu Mingdao古龙 Gu Long古如风 Gu Rufeng
海上漱石生 Hai Shangshushisheng贺原 He Yuan还珠楼主 Hai Zhulouzhu
黄鹰 Huang Ying火梨 Huo Li江和 Jiang He
金庸 Louis Cha Leung-yung郎红浣 Lang Honghuan楞严阁主 Leng Yangezhu
李凉 Li Liang李莫野 Li Moye梁羽生 Liang Yusheng
柳残阳 Liu Canyang龙乘风 Long Chengfeng龙骧子 Long Xiangzi
陆鱼 Lu Yu慕容美 Murong Mei墨余生 Mo Yusheng
南湘野叟 Nan Xiangyesou倪匡 Ni Kuang牛不也 Niu Buye
欧阳云飞 Ouyang Yunfei平江不肖生 Ping Jiangbuxiaosheng奇儒 Ji Ru
祈钰 Qi Yu秦红 Qin Hong秋梦痕 Qiu Menghen
青莲子 Qing Lianzi上官鼎 Shangguan Ding司马翎 Sima Ling
司马紫烟 Sima Ziyan孙玉鑫 Sun Yuxin田歌 Tian Ge
王度庐 Wang Dulu王占君 Wang Zhanjun汪剑鸣 Wang Jianming
白羽
  (1899年1966年)
名: 宫竹心
籍贯: 山东省东阿县

武侠宗师宫白羽
  本名宫竹心(1899~1966年),山东省东阿县人。父为北洋军官,家道小康。故其自幼生活无虞,嗜读评话、公案、侠义小说。不幸十九岁时丧父,家庭遭变。为养活七口之家而到处奔波──干过邮务员、税员、书记、教师、校对、编辑、记者以及风尘小吏;甚至在穷途末路时,更咬着牙充当小贩,卖书报。1931年发表处女作《青林七侠》。代表作《十二金钱镖》连载于1938年天津《庸报》大获好评。解放后曾任天津作协理事、文联委员、文史馆员,并一度出任《新津画报》社长及天津人民出版社特约编辑。最后一部作品为1956年出版《绿林豪杰传》。
  笔名来由:或取义于欧俗,对懦夫给予白羽毛以贬之;或来自杜甫诗句“万古云霄一羽毛”。
  
  白羽(1901一1966),本名宫竹心(1899~1966年),山东省东阿县人。军人之子。少年时即有志于“讲学著书”,长大后投考师范大学,后来惨遭家难。他本是纨挎子弟,却从此开始了20年的贫困生活。在通州一家公馆教书,一月才15元报酬;给北京《益世报》投稿,每月也才六七元的稿费。在这中间,他当过书记员、邮局职员、税吏、教师,职员,又曾从军作书记官,做过小贩,卖过书报。他从前做事认真,对人郑重,而在穷困中经历了种种委屈凌辱之后,突然变了一种态度,嘻笑怒骂,愤世嫉俗,而在旁人看来,则又是诙谐可笑、倜傥可亲了。
  白羽的文坛生涯,始于1926年左右在北京《国民晚报》作编辑,后来该报停刊。张恨水在《世界日报》主编《明珠》副刊,约请他为特约撰述。后来又在天津一所小学教书。
  1937年,抗战爆发,天津沦陷后,他便以写小说为生。1937年为天津《庸报》写连载小说《十二金钱镖》,首次以“白羽”署名,从此开始他一发而不可收的武侠创作。不久他的稿酬也从每万字4元一下涨到了每千字10元以上。
  白羽的特点,和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等大为不同,他接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较多,因此,在人情冷暖中饱含着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反讽和批判精神;同时用看社会的眼光写武侠,又开创武打综艺新凤,塑造一个社会化的”“武林”,影响一直及于新武侠小说,梁初生就对他是崇拜有加“梁羽生”这个名字中的“羽”,也就是白羽,三十年代未的叶冷,将白羽的特点总结为两条,第一条是借鉴于大仲马,“描写人物很活,所设故事亦极近人情,书中的英雄也都是人,而非‘超人’”;第二条是借鉴于塞万提斯,“作武侠传奇而奚落侠客行径”。
  白羽[作家]-作品集合
  《十二金钱镖》、1937年天津《庸报》连载,后出单行本;白羽的武侠处女作和武侠代表作,以此为起点,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十二金钱镖系列”,包括“前传”《武林争雄记》、《牧野雄风》,“外传”《狮林三岛》《毒砂掌》、《血涤寒光剑》,“后传”《雄娘子》。
  其余还有:
  《联镖记》《青衫豪侠》《偷拳》《扬镖记》《拿云手》《武林名家传》《龙舌剑》《雁翎镖》《青萍剑》《谈剑记》《太湖一雁》《剑低惊魂》《密谷侠隐》《侠隐传技》《河朔七雄》《子午鸳鸯》《大泽龙蛇传》《大侠粉骷髅》
  
  白羽[作家]-作品评价
  一九三八年初,宫氏得好友郑证因之助,以「白羽」为笔名,于天津「庸报」上发表长篇连载武侠小说《十二金钱镖》,一举成名。此书分为十七卷,总八十一章,都一百五十万言。故事情节却很简单,主要是叙述「飞豹子」袁振武挟怨劫镖,而与「十二金钱」俞剑平大捉迷藏、比武较技的经过,中间再穿插了「玉旛杆」杨华与柳研青、李映霞的一段三角恋爱,如是而已。
  以一般武侠说部所要求的曲折离奇内容来衡量《十二金钱镖》,恐怕很难令人满意;但此书居然成为当时最畅销的小说之一,其故安在?原来,这全靠白羽洞悉人情世故,能充分运用语言文字的高妙艺术为社会百态写真,方克臻此。
  的确,在武侠小说家中像白羽这样兼具中外文学素养的作者极为罕见。他的文笔幽默冷隽,有血有肉,饱富生命力;特别是「通过个人奋斗历程中遇到的各种挫折,揭露旧社会人际间的尔虞我诈」,写来笑中带泪,越发显得真实而近人情。因此,《十二金钱镖》的故事虽然单薄,白羽却能化腐朽为神奇,于平淡处见功力;峰回路转,依然虎虎有生气。而其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对白传神,尤为此书成功之主因。如写俞剑平的老辣精明、袁振武的睥睨作态、「黑沙掌」陆锦镖的玩世不恭、「九股烟」乔茂的小人得志以及欢喜冤家杨华、柳研青的斗口斗气等等,皆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此外,白羽又有《武林争雄记》,为「钱镖二部作」(实系前传);《血涤寒光剑》,为「钱镖三部作」;与《偷拳》、《联镖记》、《摩云手》、《大泽龙蛇传》等名著,均广获好评。但在可考的白羽武侠书目二十四种中,冒名之伪作亦不少;这是因为白羽「伤心人别有怀抱」,任由书商找人代笔的结果。
  据白羽《话柄》自序说:「一个人所已做或正在做的事,未必就是他愿意做的事,这就是环境。环境与饭碗联合起来,逼迫我写了些无聊文字(按指武侠小说),而这些无聊文字竟能出版,竟有了畅销,这是今日华北文坛的耻辱!我……可不负责。」而其老友叶冷也在《白羽及其书》中透露:「白羽讨厌卖文,卖钱的文章毁灭了他的创作爱好。白羽不穷到极点,不肯写稿。……可是造化弄人,不教他做他愿做的文艺创作,反而逼迫他自掴其面,以传奇的武侠故事出名;这一点,使他引以为辱,又引以为痛。」
  职是之故,白羽为了谋生餬口、鬻文办学,只有带着一种自觉的批判精神,用社会反讽的手法来写武侠小说。如《十二金钱镖》描述少年陆嗣清「仗义行侠」连闹笑话;柳研青「比武招亲」却招来了地痞;一尘道人「捉采花贼」反受其害;以及《偷拳》中的杨露蝉为投名师、访绝艺,竟三番两次被江湖无赖欺骗等等,都含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味。正如白羽所说:「我愿意把小说中的人物还他一个真面目,也跟我们平常人一样;好人也许做坏事,坏人也许做好事。等之,好人也许遭恶运,坏人也许获善终。你虽然不平,却也没法,现实人生偏是这样!」
  虽然白羽并不甘愿做一个「纸上谈兵」的武侠小说家,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无心插柳,却获得意外的成功。对于晚出的武侠作品,盖有三点启示作用:
  (一)打破「超人武侠」神话──他取法于大仲马《侠隐记》与塞万提斯《魔侠传》(唐·吉诃德),将既往说部中超凡入圣的奇侠一概还原为「人」;进而运用艺术手腕,反讽社会现实,刻划众生百态。于焉提升了武侠小说的思想层次与文学价值,令人回味无穷。
  (二)开创「武打综艺」新风──他参考万籁声《武术汇宗》要旨,掌握技击原理;藉文情跌宕的笔触,配合故事发展,营造战前气氛,以构思不落俗套的打斗场面。由是乃开创虚实相生、奇正相间的「武打综艺」新风。不但同辈名家郑证因受其「武艺文学化」的启发,而更上层楼,大放异彩;即五十年代武侠作家亦无不群相模仿,蔚为时尚。
  (三)首张「武林」之目──在白羽之前,武侠说部只有「江湖」、「绿林」称谓而无「武林」一词。自白羽作品问世,始有「武林」说法;其涵义远较「绿林」为广,兼及江湖上黑、白两道练家子。从此「武林」云云遂约定成俗,在武侠小说中拳打脚踢,沿用至今。
    

评论 (3)

hepingdao 写到 (2010-11-20 10:42:19):

  结识鲁迅先生
  
  宫白羽非常崇拜当时有名的大作家周作人。1921年初夏,偶然得到周的家庭地址,便斗胆写了一封信。信末,他抱有奢望,还开列出几本书名,恳请借书给他阅读。想不到的是一周后,他竟接到回函,并寄来《欧洲文学史》、《杜威演讲集》等书,还言明有的书不必归还。奇怪的是,信末署名不是“周作人”而是“周树人”。这就是鲁迅先生“1921年7月29日致竹心”的第一封信。
  
  竹心先生:
  
  周作人因为生了多日的病,现在住在西山碧云寺,来信昨天才带给他看,现在便由我替他奉答几句。
  
  《欧洲文学史》和《域外小说集》都有多余之本,现在各奉赠一册,请不必寄还。此外我们全没有。只是杜威博士的讲演,却有从《教育公报》拆出的散叶,内容大约较《五大讲演》更多,现出寄上,请看后寄还,但不拘多少时日。
  
  借书处本是好事,但一时恐怕不易成立。宣武门内通俗图书馆,新出版书大抵尚备,星期日不停阅(星期一停),然不能外借,倘先生星期日也休息,便很便利了。
  
  周树人 七月二十九日
  
  周树人何许人也(因周树人约在1919年才起用鲁迅笔名),宫白羽原先一点也不知道。虽然他早就读过鲁迅先生的小说,却还不知道周树人就是鲁迅。
  
  宫白羽双手捧着这封信和一本本梦寐以求的书,这意料不到的惊喜,使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他一点儿也不了解周树人先生怎么会给他复信,怎么会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寄来许多书。
  
  当时,宫白羽是个邮局分拣,与他的爱好志向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他很早就想离开邮局,去干自己乐意干的事。他立即给周树人回了一封信,推心置腹地谈了自己的苦闷,并谈了自己的计划和决心。信发出了,宫白羽又觉得言犹未尽,第二天又写了一封信,表明自己决意辞去原职继续求学。信中并附上自己以前写的两部短篇小说《厘捐局》和《两个铜元》,请求指正。并在信中大胆地询问,可否上门去求教,当面表示谢意。
  
  两封信发出后,终于过了两个星期,宫白羽又收到了鲁迅先生给他的第二封信。信中除鼓励他努力进取外,表示愿意将他的两篇小说推荐到北平《晨报》附刊发表。从此,他的《厘捐局》和翻译的五六篇契诃夫的小说,在《晨报》附刊等刊物上陆续发表。在信中,鲁迅同时告诉宫白羽可以在家中接待他。于是,他既未事先约定,也未打电话,就兴冲冲地跑到位于北京西直门内八道弯的鲁迅先生家里去了,不料扑了一个空。宫白羽只得事后给鲁迅先生写了一封信,说明此情况。又过了几天,宫白羽又收到了鲁迅先生给他的第三封信,信中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对他的白跑一趟表示歉意,令宫白羽十分感动。
  
  竹心先生:
  
  昨天蒙访,适值我出去看朋友去了,以致不能面谈,非常抱歉。此后如见访,先行以信告知为要。
  
  先生进学校去,自然甚好,但先行辞去职业,我以为是失策的。看中国现在情形,几乎要陷于无教育状态,此后如何,实在是在不可知之数。但事情已经过去,也不必再说,只能看情形进行了。小说已经拜读了,恕我直说,这只是一种sketch(速写),还未达到结构较大的小说。但登在日报上的资格,是十足可以有的;而且立意与表现手法也并不坏,做下去一定还可以发展。其实各人只一篇,也很难于批评,可否多借我几篇,草稿也可以,不必誊正的。我也极愿意介绍到《小说月报》去,如只是简短的短篇,便介绍到日报上去。先生想以文学立足,不知何故,其实以文笔作生活,是世上最苦的职业。前信所举的各处上当,这种苦难我们也都受过。上海或北京的收稿,不甚讲内容,他们没有批评眼,只讲名声。其甚者且骗取别人的文章作自己的生活费,如《礼拜六》便是,这些主持者都是一班上海之所谓“滑头”,不必寄稿给他们的。两位所做的小说,如用在报上,不知用什么名字?再先生报考师范,未知用何名字,请示知。
  
  肋膜炎是肺与肋肉之间的一层膜发了热,中国没有名字,他们大约与肺病之类并在一起,统称痨病。这病很费事,但致命的不多。《小说月报》被朋友拿散了,《妇女杂志》还有(但未必全),可以奉借。
  
  不知先生能否译英文或德文,请见告。
  
  周树人八月二十六日
  
  又过了一段日子,宫白羽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终于叩响了鲁迅先生的书房。在他眼前,鲁迅先生身材并不高,特别显眼的是唇上的一小撮胡须。他深深地给日思夜想的鲁迅鞠了一个90度大躬,诚惶诚恐地说:“我在您面前只是一个小学生,我是怀着朝圣般的虔诚来听取您的教诲的。”鲁迅先生双手把他扶起来,在藤椅上坐下,微微一笑,说:“我不是圣,中国也没有圣。鲁迅只不过是一个姓鲁名迅的平常人,写点儿平常的文章罢了,普通得很。”在谈话中,鲁迅先生关心地询问了他的生活。当宫白羽几次恳求鲁迅先生谈谈自己的创作经历和体会时,鲁迅表示自己没有什么好谈的,反而向他推荐和介绍叶圣陶和许地山的小说。
  
  宫白羽第一次见周树人的印象是“作人先生的温柔敦厚的面容和谈吐”(引自宫氏自传《话柄》)。宫白羽发表译作是鲁迅的倡议,鲁迅1921年8月26日信中说:“不知先生能否译英文或德文,请见告。”宫白羽还说:“周作人先生把契诃夫小说的英译借给我;我译出五六篇。”
  
  以后,鲁迅又与宫白羽通过几次信(注:《鲁迅日记》记载有遗漏),给他寄书看,帮助他修改稿子,并向多家报社推荐。宫白羽也写出了一些新文学作品。后来出版了小品集《灯下闲话》和短篇小说集《片羽》、《心迹》等。
  
  正当宫白羽在鲁迅先生的鼓励下开始走上新文学道路时,接二连三的挫折,一次次无情的打击,使他的文学美梦成了泡影。于是,宫白羽决定辞差卖文,并求教于鲁迅先生。鲁迅回信说:“我以为是失策的,以文笔作生活,是世上最苦的职业。”宫白羽没有听从鲁迅的劝告。卖文不足以养家,他就去当编辑,干校对,可是他一心想的却是创作,到哪儿也干不长。因此直到晚年,他一直对自己走向文坛,特别是写武侠小说而悔恨不已。
  
  宫白羽性情孤僻,脾气很大,对朋友热情,可是好顶嘴抬杠。在当税吏时,曾被人怀疑有盗窃行为。后来真犯被破获,他才得以洗白,但他心里却留下一个深刻的创伤。从此他一改过去对人郑重的态度,变得嬉笑怒骂,调皮喧闹;人们却反而觉得他诙谐可笑、倜傥可亲了。然而秉性难移,一喝了酒,仍常发脾气骂人,比如何仁甫、吴君邑等老朋友,被他骂得不敢再登门了。
  
  后来,宫白羽虽然写了不少畅销的武侠小说,却始终抱着强烈的自责的态度:“不穷到极点,我不肯写稿。”“这些无聊的文字能出版,有了销场,这是今日华北文坛的耻辱,我可不负责。”(引自宫氏自传《话柄》)。
  
  正当宫白羽生计维艰之时,恰好天津一家报社以高额稿酬邀请他写武侠小说。也许他也意识到“活着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终于勉强俯就。一部《十二金钱镖》博得了“挑帘彩”,此后,他用“白羽”为笔名写作的武侠小说十分畅销,一发而不可收,经济状况不仅大有改善,而且与此前有云泥之别了。
  
  后来他还出版了一本名为《话柄》的自传体散文集。书中专门附上鲁迅先生给他的书信的手迹,并在扉页上请天津名士王伯龙题了一首诗:
  
  弹铗长歌气倍豪,
  
  淋漓大笔写荆高。
  
  炉边沉醉无名姓,
  
  万古云霄一羽毛。
  
  尽管宫白羽功成名就,但对自己的武侠创作不但抱愧,而且蔑视。他自感名花堕溷,魂断蓝桥。他深感辜负了鲁迅先生对他的殷切期望,觉得无颜再见鲁迅,就自动断绝了交往。
  
  尽管如此,鲁迅还是深深地记挂着这位文学爱好者,并在日记中备录。1955年编辑《鲁迅全集》时,天津《新港》杂志的一位作家将鲁迅寄给宫竹心的7篇信件全部取走,收入《鲁迅全集》之中。
  
  
  宫白羽常说鲁迅是位认识人和认识事物深透、处事果断坚强的伟人,他说:“鲁迅先生透视的刺人的眼和辛辣的对话……鲁迅及其著作充分表现他的品质高尚、热心待人、处事灵活的英明。”鲁迅帮助宫白羽改稿、荐稿,曾对《厘捐局》文中一位受压迫的老人,用“可怜”二字,鲁迅将之改为“只是”,并专门说明改动的理由,写信告诉宫白羽“‘可怜’二字近乎感叹”(据宫氏自传《话柄》)。宫白羽为此写道:“我以为这一封信,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人来;第一,他告诉我作小说不可夹叙夹议;第二,他告诉我他的不苟精神。‘世故老人’是(高)长虹攻击他的恶谥,我却以为这四字正说尽了鲁迅的特长。先生对自己的作品认为满意的是‘孔乙己’,他说:‘这一篇还平心静气些。’但我喜爱的却是他那篇‘药’,和‘彷徨’中的‘伤逝’。”(据《话柄》)。 (本文来源:网易历史 作者:王庆安)
hepingdao 写到 (2010-11-20 10:43:12):

  第一篇小说《白刃青衫》
  
  宫白羽的文坛生涯,始于1926年在北京《国民晚报》做编辑,后来该报停刊。1927年,张恨水在《世界日报》主编《明珠》副刊,邀宫白羽作武侠小说。于是,宫白羽的第一部武侠小说《白刃青衫》便刊在《世界日报·明珠》上。
  
  这部小说,既像武侠,又像侦探,不伦不类,没有引起读者注意,宫白羽只写了两章便停止了,1931年才将此著续稿写完,刊于天津《益世晚报》。“文苑奇才”、《益世晚报》报主编吴云心是同宫白羽共过患难的老友,他曾对宫白羽开玩笑地说:“你这小说又像武侠,又像侦探,不伦不类。宫大爷,你停了吧。”宫白羽却说:“我正写得带劲呢,非写完不可。”当时虽写完了,但他对此自己也不满意,直到1942年他厌烦武侠小说时,才交天津正大书局出版。
  
  宫白羽这第一部武侠的书名用得很乱,大约有《白刃青衫》、《青林七侠》、《粉骷髅》等题目,最后是1947年6月由上海协和书店以《青衫豪侠》书名出版。1992年出版的《宫白羽武侠小说全集》即据此版本排印。
  
  宫白羽有较好的文学、历史修养。20世纪30年代中国击技小说初起,他为一家7口人的生计,不得不把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聪明才智集中于此,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生涯。宫白羽迫于生计,无奈地拿起了笔。他在自传体散文《话柄》中的“自序”中写道:“凡是人总要吃饭,而我也是个人。”“一个人所已经做或正在做的事,未必就是他愿意做的事,这就是环境。环境与饭碗联合起来,逼迫我写了些无聊的文字。”这“无聊文字”,宫白羽指的就是武侠小说。可是大出宫白羽的意料之外,他的武侠小说却一再畅销,使他一发而不可收。后来,评论家叶冷(本名郭云岫)曾撰文说:“宫白羽的武侠小说,故事外形尽旧,而作者的态度、思想、文学技术,都是清新的,健康的。”“体现出大大超出武侠小说本身的一种艺术魅力。”这恐怕也是宫白羽所始料不及的吧。
  
  在天津闯荡
  
  1928年宫白羽在北京实在活不下去了,初夏只身闯天津。宫白羽重来天津,还不是盲目的。他在北京困居时,也经常向天津《东方朔》等副刊投稿,以文学相交,得识吴秋尘。吴秋尘此时已是青年名记者,离开《东方朔》被天津一家民营大报《商报》聘去当采访部长,兼任副刊《杂货店》编辑;王芸生是该报总编辑,老板是王镂冰。吴秋尘、王芸生,都是王镂冰聘请的。宫白羽赴津,便投靠吴秋尘。吴秋尘正得《商报》老板信任,宫经吴介绍,通过考试合格,便在《商报》经理王镂冰手下当文书,每月只有十多元的薪水。
  
  宫白羽回忆这段生活,曾在《话柄》中写道:“民国十七年我在S报(《商报》),与云心兄服务经理部,给W(王)经理当书记。我两人对坐一桌,面面相觑的,俟W经理的排揎,有几次太难堪了,我两人反倒相视而笑。苦挨一月,他(吴云心)调为采访,我兼充校对、编辑,才算熬出来,不常在王经理眼皮底下挨骂了。”《商报》很会使用、培养人才,但老板不会爱惜人才,不会容纳人才,不多几月,宫白羽、吴云心和吴秋尘先后被解雇,王芸生受不了老板的盛气,也离了《商报》,被《大公报》收罗进去,委以重任。彼时的《商报》几乎成了新闻记者养成所。这样一拨儿新人换旧人,《商报》训练出来的报人,居然很不少,散在平津各报;谈到能力,都能对付两下子,这是王经理的功劳。
  
  宫白羽很快到另一家报社编琐闻,不久又被解雇。他自信能力不比别人差,怎么首先被解雇的是自己?他此际渴望进《大公报》或《益世报》,但天津这两家大报婉言谢绝了。这是为什么呢?宫白羽开始恐怖了!他常听人说:“一个人总得有人缘!”没有人缘,岂不就是没有“饭缘”?宫白羽在北平便缺乏“人缘”;领导和同事都承认他有才,肯吃苦,就是太犟,爱抬杠,不大听领导的话,“我行我素”,终于换来没有“人缘”,经常丢失“饭缘”。宫白羽怎么会没有人缘呢?他后来理解到:原因复杂,忿激,乖僻,笔尖酸刻,世故粗疏,这还不是致命伤;致命伤是“穷书痴”而从前是阔少爷!宫氏,在30年代自我嘲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仅仅能够伏案握管,怎能生存?
  
  武侠小说的创作
  
  后来,宫白羽又在天津办了一所小学。1937年,抗战爆发,天津沦陷,作为安慰人生的主要工具,武侠小说在沦陷区尚属空白。为顾及生计,宫白羽不久与另一名武侠小说作家郑证因合写了《十二金钱镖》(卷一)上半部,自己独立完成了这本书的下半部,在天津《庸报》连载发表,在当时很受读者欢迎。他首次以“白羽”署名,取义一为欧洲谚语“对懦夫给予白羽毛以贬之”,二为杜甫诗句“万古云霄一羽毛”。从此开始了他一发而不可收的武侠创作。不久他的稿酬也从每万字1元一下涨了一倍多。接着宫白羽就继续撰写了许多和《十二金钱镖》故事有关联的作品,形成了“钱镖四部稿”。
  
  《十二金钱镖》系宫白羽开宗立派之作。此书共有17卷(集)、总85章,共120余万言。前16卷写于抗战胜利之前,故事未结束;是因白羽业已名利双收,不愿再写“无聊文字”。1946年,白羽为了维持生活,不得已重作冯妇,遂又补撰末一卷,更名为《丰林豹变记》,连载于天津《建国日报》。
  
  《十二金钱镖》继承章回小说的写作技巧,描写的是袁振武(飞豹子)和俞剑平(十二金钱镖)师兄弟结怨而导致20年后劫镖寻仇、比武斗智的故事。前传《武林争雄记》和《牧野雄风》(在《十二金钱镖》之后出版)则倒叙师兄弟反目的经过和袁振武离别师门、寻求绝艺、独闯辽东的故事。续集和别传则叙述了俞剑平的晚辈,以及钱镖正传中其他一些人物的后续故事。一部《十二金钱镖》,开头便是寻找劫镖人,写了十多本,仇人还未公表出来。可是读者却都急坏了。那时的连载小说家就有这样出奇制胜的本领。这些作品包括《血涤寒光剑》、《毒沙掌》和《联镖记》等等。宫白羽的作品都十分生动,对人物刻画得深入,风趣。对《十二金钱镖》中乔茂这一个角色的塑造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直到今天,海外写武侠小说的作者们莫不乐道他的作品,并认为至今还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为这一个历史阶段,带来了一个鲜明的文学现象。宫白羽的《十二金钱镖》,之所以甫一问世便赢得广大读者喜爱,艺术魅力经久不衰,是因为宫白羽并不像前人那样胡编滥造,将武侠小说写得荒诞不经,而是严格遵循鲁迅的教诲,将武侠当“人”来写,写他们的七情六欲,写他们崇高光明的一面,也写他们渺小自私的一面,写他们无能与无奈的地方,通过他们来揭示社会、人间之不公平,揭露官商勾结、好人并无好报的黑暗现实。在文艺观上,宫白羽的确是深受“五四”新文学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影响,写出了现实人生的真实面。虽然都是武侠故事,却又没有脱离平常人的社会生活,饱含了作者坎坷人生的体验与感受,因而更深地打动了人心,加上宫白羽练笔多年,文字功力较高,又极善于揣摩人物心理,因此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神兼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偷拳》也是宫白羽重要的作品。说的是,清代冀南广平府少年杨露蝉偷拳学艺的故事,杨露蝉为学拳赴陈家沟寻访太极陈,为陈所拒,后杨露蝉扮哑巴混入陈府为佣,潜入陈邸,历尽艰辛,终于学得惊人艺业,名震京师。它一方面通过杨露蝉三年假装哑丐,受尽磨难,自投太极陈门下偷学太极拳,表现“侠”的卓绝不拔、忍辱负重的精神;一方面写杨露蝉入陈门前的5年被太极陈拒之门外,到处拜师,遇到了多少“伪侠”。由此批判了武侠世界不副实的一面。杨露蝉满师时受太极陈庭训,太极陈居然一反平日的孤僻倨傲,告诫徒弟:“要虚心克己,勿骄勿狂。多访名师,印证所学;尊礼别派,免起纷争”,“千万不要挟技自秘”,“你不要学我”。这种绝非平常的“反省”,既是批判武侠中的假冒伪劣,又充满了现代人的自尊自重,是宫白羽为武侠小说贯注的现代精神。那时正是举国迷武的时代,宫白羽作品立刻横扫全国,观武谈武习武热,几年高烧不退。宫白羽却强调学武要刻苦长期习练,而不能靠短期读一本秘诀便轻而易举地成为武林高手。
  
  宫白羽继创作了《十二金钱镖》、《偷拳》后,几年间又出版了十几部作品;加上他的其他文艺创作、杂文和译文,总字数不下千万,一举成为中国有名的武侠击技小说家。20世纪50年代初,又为香港《大公报》写了《绿林豪侠传》。当时《大公报》的副刊编辑,乃是后来成为武侠小说名家的梁羽生,后来梁羽生写信给宫白羽之子宫以仁说:“我最初写武侠小说,亦是受令尊影响的。”
  
  难能可贵的是,在旧中国的背景下,宫白羽并没有利欲熏心或迎合不良心理,而是凭借文人的良知和对文学的追求,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武侠小说的创作。他一扫流行的陈套,主人公都不是嘴里可以吐出宝剑来的神侠,而是长期勤学苦练绝技的普普通通的人。他将武侠当“人”来写,虽然是武侠故事,却又没有脱离平常人的社会生活。小说通过写人揭示社会,揭露人间的不平等,从而反映了社会的黑暗现实。
  
  据宫白羽在《我当年怎样写起武侠小说来》一文中披露,早在其成名作《十二金钱镖》问世前,他就写过两篇“失败”的武侠小说:第一篇是《粉骷髅》(《白刃青衫》),内容影射媚日汉奸褚民谊;“因为反对武侠,写成了侦探小说模样”——时在“九一八”事变之前。第二篇是《黄花劫》,“写的是宋末元初,好像武侠又似抗战”;末了不知不觉地把抗日名将张自忠也写进书去,对“前方杂牌军队如何被逼殉国”,深致愤慨──时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正因有前此失败经验,故抗战当年他着手撰《十二金钱镖》时,虽一样是采用借古讽今的创作手法,却将“讽今”的焦点由政治现实转移到社会现实上来。他在《话柄》中曾就此说明其创作态度:“一般武侠小说把他心爱的人物都写成圣人,把对手却陷入罪恶渊薮。于是设下批判:此为‘正派’,彼为‘反派’;我以为这不近人情。我愿意把小说(虽然是传奇小说)中的人物还他一个真面目,也跟我们平常人一样;好人也许做坏事,坏人也许做好事。等之,好人也许遭厄运,坏人也许得善终;你虽不平,却也无法。现实人生偏是这样!”
  
  上个世纪30年代末的叶冷,将宫白羽的特点总结为两条,第一条是借鉴大仲马,“描写人物很活,所设故事亦极近人情,书中的英雄也都是人,而非‘超人’”;第二条是借鉴创造堂吉诃德的塞万提斯,“作武侠传奇而奚落侠客行径”。以鲜明的人物个性和深广的社会背景来反映现实生活,故能开创新派。
  
  宫白羽塑造人物形象与驾驭语言艺术,真是运用自如,下笔有若神助,的确妙不可言。台湾著名武侠小说评论家叶洪生评语道:“阅此忽叹:天下之妙文,无有出自白羽之右者!而其刻画心理细、口语运用之精,即金庸辈每将为之倾倒望尘莫及。”金庸高度评价宫白羽的作品“寓意深刻,文字超凡”。宫白羽所著武侠小说的思想内容丰富、深刻而又现实,塑造的人物形象逼真,极易打动人心。这些书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在东南亚地区也有影响。他的武侠小说,当时就被称誉为“北派武侠小说四大名家”之一。宫白羽的这些小说,有的至今还在翻印流传,或演绎为声像作品。
  
  “武林”一词的首创人
  
  自古以来,“武林”只有山名、地名、城名,而别无他指。最早用于书名者,系宋末周密所撰《武林旧事》,所述皆杭州(别称武林)之轶事,概与武侠不相干。
  
  宫白羽同道至交郑证因颇懂技击,曾推荐一本万籁声所著《武术汇宗》给宫白羽参考。万氏曾任教于北京农业大学,为自然门大侠杜心五嫡传弟子;其书包罗万象,皆真实有据,乃国术界权威之作。宫白羽仗此“武林秘籍”走江湖,并以文学巧思演化其说,遂无往而不利矣。
  
  宫白羽或由“文林”(泛称文化界)获得灵感,乃相对创出“武林”新词。其定义内涵远较“绿林”──典出西汉末年马武等豪杰亡命绿林山中为盗,见《后汉书·刘玄传》——为广,兼及江湖上黑、白两道。宫白羽衍创“武林”一词,用以通称武术界,遂约定俗成,沿用至今。
  
  开创“武打综艺”新风
  
  宫白羽在《十二金钱镖》第72章夹注中说:“羽本病夫,既学文不成,更不知武。其撰说部,多由意构,拳经口诀徒资点缀耳。”《话柄》中又说:“《十二金钱镖》初写时,我不懂武术,邀友人郑证因帮忙。”言下之意,似不以武功为重,然“文武之道,一弛一张”,实无可偏废。因此宫白羽既不能完全避开武打,乃自出机杼,全力酝酿战前气氛;对于交手过招则兼采写实、写意笔法,交织成章,着重文学艺术化铺陈。孰知此一“藏拙”之举,竟开创“武打综艺”新风,如战前试招、个人特写、虚实并用等,殆非其始料所及。
  
  谈起宫白羽开创“武打综艺”新风方面,还有很多。
  
  在拳掌方面──除武术界常见的太极拳、五行拳、通臂拳、劈挂掌、铁沙掌、八卦游身掌、点(、擒拿手、大摔碑手、十八罗汉手及“鹰爪力”(鹰爪功)外,白羽又创出“混元一力掌”、“大力千斤掌”及“弹指神通”!
  
  其他的武林绝学也还罢了,但那“弹指神通”却非同小可!试看港、台武侠名著,如金庸《射■英雄传》写黄药师之“弹指神通”、卧龙生《玉钗盟》写慧空大师之“弹指神功”等等,皆照搞照搬,可概其余。宫白羽《偷拳》中另有所谓“蛤蟆功”,亦被“西毒”欧阳锋“盗”去也。
  
  在兵器方面──除世人所知的十八般武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棍、棒、拐、杵、锤、鞭、环等)外,另如“铁烟袋”、“混元牌”、“娥眉刺”、“跨虎槛”、“鸡爪双镰”、“青钢日月轮”、“金丝藤蛇棒”、“卍字梅花夺”、“子母鸳鸯钺”、“三棱透骨椎”等奇门兵器,则半出白羽意构。
  
  在暗器方面──江湖话叫暗器为“暗青子”;除一般常用的袖箭、金钱镖、飞蝗石外,另有“铁莲子”、“铁菩提”、“透骨钉”、“蛇焰箭”、“毒蒺藜”、“五毒神砂”、“子母神梭”等名目。其中后3种之威力、特性及手法妙用,对晚出的武侠小说影响颇大,唯亦各有所本。据万籁声《武术汇宗》之神功概论所云:“有操‘五毒神砂’者,乃铁砂以五毒炼过,三年可成。打于人身,即中其毒;遍体麻木,不能动弹;挂破体肤,终生脓血不止,无药可医。如四川唐大嫂即是!”此书写于民国15年(1926年),如非捏造,则“四川唐大嫂”至少是存在于清末民初而实有其人。于是“四川唐门”用毒之名,天下皆知;而首张其目用于武侠小说者,正是宫白羽。
  
  在轻身术方面——过去一般只用飞檐走壁、纵跃法、提纵术或陆地飞腾功夫,实罕见有关轻功身法之描写(还珠楼主偶有例外)。而自宫白羽起,则大量推出各种轻功身法名目;计有“登萍渡水”、“踏)无痕”、“一鹤冲天”、“燕子钻云”、“蜻蜓三点水”及“移形换位”等。究其提纵之力,至多一掠三数丈;此亦合《武术汇宗》所谓极限,大抵写实。
  
  
  宫白羽是相当全面的一位武侠小说家。他于武侠中写社会、写情、写“武”的套路、写“侠”的思想境界,都有不同的成就。他在武术技击的创新描写上也有贡献。他用传统术语、诗词典故、山水自然、动物象形、神话传说,来给各种掌法、兵器命名,增加了武侠世界的文学色彩,与还珠楼主、王度庐、郑证因一起,为后来的新武侠小说命名武技大大开拓了思路。就描写轻功的遣词用语而言,像“疾如电光石火,轻如飞絮微尘”、“隐现无常,宛若鬼魅”等等;凡此多为后学取法,且更驰骋想象,渲染夸张。于焉施展“凌空虚渡”,一跃十余丈乃至数十丈者,比比皆是,遂不堪闻问了。
  
  后起作家凡以“正宗武侠”相标榜者,由此学步,始登堂入室。 (本文来源:网易历史 作者:王庆安)
hepingdao 写到 (2010-11-20 10:43:57):

  对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
  
  宫白羽饱读中国典籍、博览西方名著,并翻译过英文小说。随着知识的积累,产生了重大志向。他37岁在霸县(今霸州市)中学教书时,对语言文字和语法发生了兴趣,为了进一步探讨,逐步研究甲骨文、金文。1943年他曾在《新天津画报》连载了20多篇这种笔记,总题目为《甲金证史诠言》,题目就能显示内容的非凡价值。在《立言画刊》上连载有《白鱼琐记》。
  
  以后,宫白羽调到天津通俗出版社任特约编辑。这个职位的责任是审阅将出版的书籍的文字,挑文字毛病,实际上也就是单纯的文字编辑。当时的录用人员,一部分实行供给制,一部分实行薪金制。宫白羽的待遇较特殊,是每月给车马费80多元。开始是整日上班,不到一年,便改成了每天只上午去一趟,下午可以回家看稿。白羽看了许多书稿,开始觉察到当时在文艺指导思想上有“左”的形式主义倾向,逐渐上午也不去上班了。过了一些时候,出版社也停发了“车马费”。宫白羽这种不满,曾在天津《新港》公开撰文批评。
  
  宫白羽自信能透过纷繁现象找出内在联系,探究中华文化的本原。大学者王国维先生提出“二重证据法”,就是拿考古实物跟文献记载相印证。这种研究方法近年才深入人心。宫白羽没有机会系统学习,连参考书都没钱买,竟能独立掌握同样的方法,并确立了语学探源、社会探源、古史探源等一系列重大目标。他认为这比早年纯文学的夙愿更能实现人生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宫白羽曾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因研究甲骨金石之学,1961年被聘为天津文史馆馆员。他先后任天津《新津画报》社长、天津人民出版社特约编辑,被!为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天津作协常务理事。
  
  宫白羽晚年埋头钻研甲骨文、金文,想以研究金甲文的成绩,去冲淡他始终不愿获得但却已是既成事实的“武侠小说家”的头衔。然而造化弄人,他的研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末,后因患脑血栓而中止。宫白羽晚年罹患肺气肿,行动不便,却仍一心一意想出版他的考古论文集,惜此愿终未得偿。近年,《甲金证史诠言》经人整理,重新发表于香港的《中华国学》杂志,不久《天津文史》又转载。
  
  晚年的宫白羽
  
  1961年秋,年轻的冯育楠先生慕名至河北二马路寓所,造访已逐渐被人淡忘的宫白羽。据冯育楠回忆,宫白羽先生的居室10平方米左右,光线晦暗,陈设简陋,只有张小炕桌放在床上,这大约就是白羽先生写字、吃饭的唯一用具。住在这间斗室里的宫白羽老人,身材不高,头发稀疏,面容憔悴。天气还不算冷,但他已穿起一件陈旧的老式对襟棉袄,于是人显得更加苍老和衰弱。育楠先生说,一刹那真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虽然有思想准备,但他落魄到如此地步实在出乎意料。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宫白羽?在交谈中,宫白羽先生拿出一份香港报纸,上面说宫白羽乃中国武侠小说大家,家有演武堂,十八般兵器俱全,宾朋满座……然后先生指着报纸苦笑道:“演武堂?我这间破房子漏了都无力去修。哈,十八般兵器、我家那把菜刀因为劈木头,都豁口了……”他虽然脸上在笑,心中却是苦闷的,那种笑意想起来就令人不安。
  
  冯育楠先生说,同样是写武侠小说的人,金庸、梁羽生功成名就,誉满华夏,宫白羽却贫病交加,在1966年辞世。是命运的不公,还是冥冥中有一种魔力在作祟?为何同为武侠文学大师处境却如此差之千里万里?育楠先生最后说,一看金庸原著改编的电视剧,我就想起了宫白羽,为老先生惋惜与不平。我以此来作为对他的哀思,仅仅如此……
  
  宫白羽在天津逝世时,享年67岁。
  
  宫白羽“后时代”
  
  宫白羽是中国武侠小说的大家。宫白羽的特点,和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等大为不同,他接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较多,因此,在人情冷暖中饱含着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反讽和批判精神;同时用看社会的眼光写武侠,又开创武打综艺新风,塑造一个社会化的“武林”,影响一直及于新武侠小说。
  
  早在1955年香港《大公报》编辑陈文统曾约宫白羽再写连载小说,其实“梁羽生”就是陈文统的笔名,他以此自认宫白羽为师。梁羽生对宫白羽崇拜有加,“梁羽生”这个名字中的“羽”,也就是宫白羽。
  
  宫白羽有名著近20种传世,可谓成绩辉煌,然而他决不以此为荣,反而视为“自掴其面”,似乎可怪。宫白羽的《偷拳》在20世纪80年代曾被一版再版,加上同名的连环画,印数至少有600万册,一般读者恐怕至今还能想起那位偷学太极拳的青年杨露蝉。其实宫白羽之名不仅在三四十年代的华北妇孺皆知,他对五六十年代港台武侠小说创作的影响,即使是金庸、梁羽生也是赞不绝口的。
  
  1987年在香港的武侠小说研讨会上,宫白羽与梁羽生、金庸并列为研究对象。
  
  
  发表于1938年的《十二金钱镖》,是现代武侠小说大师宫白羽的成名作,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深受海内外武侠小说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十二金钱镖》系列自问世后,一直在华人社会得到广泛的流布,后来宫白羽还被研究者誉为“旧武侠北派四大家”之一。上世纪80年代,宫竹心(白羽本名)的哲嗣把他的主要武侠作品“整理”、“改编”出版,后来又编辑出版了《宫白羽武侠小说全集》。到2001年,年逾古稀的宫白羽之子宫以仁,因讼单田芳评书《十二金钱镖》侵权胜诉,并获得赔偿。 (本文来源:网易历史 作者:王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