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列表
沈宝祥 Shen Baoxiang郭伯南 Guo Bonan赵云声 Zhao Yunsheng
张广友 Zhang Guangyou洛蔚 Luo Wei邓六金 Deng Liujin
王充闾 Wang Chonglv郑时文 Zheng Shiwen黄传会 Huang Chuanhui
宗福先 Zong Fuxian宋之的 Song Zhide李金发 Li Jinfa
穆木天 Mu Mutian冯至 Feng Zhi曲波 Qu Bo
杨沫 Yang Mo席慕蓉 Xi Murong厉以宁 Li Yining
蒋勋 Jiang Xun木心 Mu Xin余英时 Yu Yingshi
王刚 Wang Gang邵洵美 Sinmay Zau龙应台 Long Yingtai
洪丕谟 Hong Pimo陈述 Chen Shu逯钦立 Lu Qinli
唐圭璋 Tang Guizhang刘斯奋 Liu Sifen周立波 Zhou Libo
杜鹏程 Du Pengcheng林海音 Lin Haiyin叶辛 Ye Xin
孙力 Sun Li余小惠 Yu Xiaohui魏巍 Wei Wei
刘白羽 Liu Baiyu冯志 Feng Zhi古华 Guhua
李凖 Li Zhun莫应丰 Mo Yingfeng徐兴业 Xu Xingye
冯德英 Feng Deying赵树理 Zhao Shuli苏叔阳 Su Shuyang
刘玉民 Liu Yumin朱光潜 Zhu Guangqian刘知侠 Liu Zhixia
刘再复 Liu Zaifu冰心 Bingxin齐邦媛 Qi Bangyuan
绿原 Luyuan赵丽宏 Zhao Lihong
沈宝祥
作者  (1932年7月)
出生地: 江苏武进

阅读沈宝祥在百家争鸣的作品!!!
  沈宝祥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1932年7月生于江苏武进。1961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64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1965年初到中央党校工作。1977年在胡耀邦主持下参与筹办《理论动态》内部刊物,先后任理论动态组副组长、组长,《理论动态》编辑部主任、主编,《党政论坛》主编。长期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发表论文近500篇。在拨乱反正中参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的修改和编辑,并积极参加这一时期的大讨论,有《打开理论工作的广阔天地》、《坚持少宣传个人的方针》、《正确认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清理“左”的思想》等30多篇文章作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的社论、特约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观察家文章发表,其中多数由新华社转发。主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丰富与发展》等14本书。专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5部。
  
  沈宝祥 - 看待人权问题
  
  沈宝祥究竟怎样看待人权,这是拨乱反正中遇到的一个很敏感的问题。1979年初,一些人提出“要人权”的口号,甚至要求美国总统“关怀”中国的人权。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些报纸发表了论人权的文章。
  
  1979年3月22日,《北京日报》发表了《“人权”不是无产阶级的口号》的文章。这篇文章说:“人权”是资产阶级的口号。它从来就不是无产阶级的战斗旗帜。不能把“人权”这个早已成为粉饰资产阶级反动专政的破烂武器也搬来作为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的良药。文章还责问,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提出“要人权”,究竟是向谁要“人权”?这篇文章虽以个人署名,但用楷体字排印,又放在第一版,显得很不一般。当时任中宣部部长的胡耀邦在一个会上说,《北京日报》的《“人权”不是无产阶级的口号》这篇文章很好,他还以此赞扬说,“《北京日报》有了自己的语言”。   
  
  此后,《文汇报》、《红旗》杂志等报刊也发表了观点类似的论人权的文章。这些文章引起了理论界一些人的不同看法。在五月初举行的“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一些人对报刊上论人权的文章提出了异议,认为不能对人权持绝对否定的态度。《人民日报》的《情况反映》第1220期(1979年5月12日)以《对人权应作分析》为题,反映了理论界人士的不同意见。
  
  沈宝祥与主持人在访谈直播间1979年5月15日,胡耀邦阅看《情况反映》后给理论动态组写了如下批语:“吴江同志:请你们写一篇。这个问题确实没有讲清楚,而这是资产阶级向我们进攻的一个口号。”吴江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沈宝祥。
  
  沈宝祥对人权问题只有一般的了解,也写过一些“卡片”,拨乱反正以来,因为社会上有人提出人权问题,作过一点思考,但没有作深入研究。接到这项写作任务后,就硬着头皮从头学习研究。沈宝祥首先系统地学习了马列著作中有关人权的论述,又阅看了孟德斯鸠、卢梭、洛克等人的著作,查阅了党的文件和联合国的人权文件,也看了报刊上发表的论人权的文章,边学习,边思考,晚上睡在办公室,搞得很紧张。6月2日开始动笔撰写,6月8日,写出了《略谈人权问题》的初稿。
  
  初稿经吴江审阅后沈宝祥作了修改,并于6月12日报送耀邦审阅。耀邦于当天即审阅退回。他写了如下批语:
  
  沈宝祥对这个问题没有研究,并且看得很粗。他觉得观点是很清楚的。赞成发。请你们再仔细加工。沈宝祥在某些地方改了一点,仅作参考。
  
  耀邦对文稿作了一些修改,还提出了修改加工和补充内容的意见。沈宝祥依据耀邦的意见又对文稿作了认真修改补充。6月20日,理论动态组对文稿进行集体讨论修改定稿。1979年6月25日出刊的《理论动态》第141期发表了《略谈人权问题》这篇文章。
  
  沈宝祥在先锋论坛与网友亲切交流这篇文章对人权不是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提出的人权要求,给以相当程度的肯定,并批评了不尊重人民权利的现象,而且,文章还表达了,不能把提出人权要求一概说成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在当时,这样讲是不那么容易的。这篇文章对人权禁区已经有所突破。但是,这篇文章虽然提出对人权不能简单地否定,又强调消灭阶级是人民的基本口号,实际上还是不主张在国内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使用人权这个口号。因此,文章对人权禁区的突破又是不够的。
  
  当时,鉴于人权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人们对这篇文章采取了很谨慎的态度,不急于公开发表。过了将近四个月,直到10月26日,才在《光明日报》作为本报评论员文章发表。文章公开发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境外媒体认为,这篇文章,可视为当前中共对人权问题的总政策。他们认为,文中对人权要作具体分析的一段,是中共当局对人权看法的最大改变。
  
  沈宝祥国内有不少人给《光明日报》写信,有的人赞扬这篇文章对人权不是一概否定,而是作了具体分析,也有人对这篇文章很不满意。这篇文章本身和读者的各种意见,都反映了突破人权禁区过程中的情况和艰难性。重要的是,毕竟前进了一步。
  
  《光明日报》的编者将读者的意见写成《对〈略谈人权问题〉一文的反应》,刊登在《情况反映》第900期(1979年11月22日)。沈宝祥在读者的意见旁写了自己的看法,理论研究室的负责人将这个材料报送耀邦。他于11月30日看后写了如下批语:现在在一小部分人中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泛滥,要进一步教育(不提批判),要努力写出一系列有说服力的论文来。
  
  按照耀邦的意见,沈宝祥和他的团队继续关注研究这个问题和其他有关问题,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
  
  回顾拨乱反正以来的历史,在人权问题上,沈宝祥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但思想解放确也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终于在报告中写上了“尊重和保障人权”。
  
  沈宝祥 - 主要著作
  
  书籍名称 所在地区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7.8
  
  ·《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命运》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9.9
  
  ·《温故察今论党风》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1.4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新议》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5
  
  ·《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精神》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2.7
  
  ·《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2.5
  
  
  
  ·《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学习纲要》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3.3, 1993.10重印)
  
  ·《谁主沉浮》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3.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4.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社  1994
  
  ·《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6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始末》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7
  
  
  
  ·《基本理论与基本实践若干问题研究》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7
  
  ·《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7
  
  ·《胡耀邦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5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