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盛世之毁——甲午战争110年祭 》
转嫁危机——日本政府悍然派兵入朝(2)
许华 Xu Hua
6月6日,清廷驻日公使汪凤藻根据《天津条约》,通过外交渠道正式照会陆奥宗光,告知中国政府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依照“我朝保护属邦旧例”,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带兵赴朝鲜剿匪,“一俟事竣,仍即撤回,不再留防”。(余:袁世凯早已提前三天正式通知日本驻朝代理公使。)
陆奥见自己的阴谋得逞,当晚电令日本驻京临时代办小村寿太郎照会清廷,说日本政府
决定向朝鲜派出若干军队。
6月7日,日本外务省照复汪凤藻:“查贵国照会中有‘保护属邦’之语,但帝国政府从未承认朝鲜为中国之属邦。”
为“属邦”提法,双方激烈辩论。对此,李鸿章态度很坚决,电告汪凤藻:
“文内‘保护属邦旧例’,前事历历可证,天下各国皆知。日本既不认朝鲜为中属,而我行我法,未便自乱其例。故不问日之认否,碍难酌改。”
同日,日本驻中国代理公使照会总理衙门,声明根据《天津条约》,日本将出兵朝鲜。 (日方先派出海军陆战队,再发照会。)
6月7日,清朝驻日公使汪凤藻,得知大鸟带兵乘军舰“八重山”赴朝,便急电李鸿章。袁世凯也电告李鸿章:“大鸟来,虑生事”。
6月8日,日本驻韩代理公使正式通知朝鲜,日本将派兵。朝鲜外务督办赵秉稷当即强烈要求日本停止登陆,日方则断然拒绝,声称:“贵督办虽千言万语重复其不必要,而我政府既认定其为必要,则不能听从尊说。”当天下午,赵秉稷再次正式照会日本公使,要求停止派兵,结果再次遭到拒绝。日本当局不顾朝鲜拒绝,开始大规模向朝鲜派兵。当天,由一户少佐指挥的日军一大队启程出发。
6月9日,清廷总理衙门发出反驳日本出兵的照会:
“……中国因朝鲜之请,派兵助剿,系保护属邦成例。窃专剿内地土匪,事定即回……贵国派兵,专为保护是署,自无须多派。且非朝鲜所请。断不可入朝内地,致人惊疑……”
6月9日,日军先头部队在仁川登陆,“大和”、“筑紫”、“赤城”三舰亦泊仁川港,并派出汽艇探测仁川、牙山一带清军军情,为后续大部队顺利登陆仁川提供详细情报。
10日清晨4时,大鸟率兵由陆路前往汉城。朝鲜政府得知后,又立即派代表前往劝阻,再一次遭到大鸟拒绝。当天午后,大鸟带领海军陆战队420人,野炮4门进入汉城。
(1.清军直接开赴前线、囤兵牙山,目标都在于替朝鲜官方平息内乱。而日军则直接进驻汉城,并把持通往汉城的门户仁川。2.黄:日本自明治维新后,由于其国力不断增强,向外扩张的野心也日益加剧。从地缘政治看,其首先争夺黄海海口霸权,以台湾、朝鲜等陆岛为突破口,在此站稳脚跟后再向中国东北扩张,并以东北作为其养民屯兵之主要基地,进而吞并整个中国,乃至独霸亚洲,称雄世界。这正是日本军国主义扩张战略的必然趋势。可叹的是,当时把持中国朝政的要人,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土地和人民已是虎狼嘴边的肥肉,不仅未制定出应对方略、切实有力的措施,反而一再忍辱退让、息事宁人,以为便可以苟安。尤有甚者,借用慈禧的话:“宁与外贼,不赐家奴”。)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1) | 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2) | 西学东渐(1) | 西学东渐(2) | 内外交困(1) | 内外交困(2) | 内外交困(3) | 借师助剿 | 师夷长技——同光兴盛之“求强”的洋务运动 | 中流砥柱——同光兴盛之左宗棠(1) | 中流砥柱——同光兴盛之左宗棠(2) | 中流砥柱——同光兴盛之左宗棠(3) | “求富”的洋务运动——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一) |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1) |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2) |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3) |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4) |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5) |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6) | 欧美列强——列强形势及其对华扩张形势(1) | 欧美列强——列强形势及其对华扩张形势(2) | 欧美列强——列强形势及其对华扩张形势(3) | 东洋帝国——同光兴盛时的日本(1) | 东洋帝国——同光兴盛时的日本(2)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