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 古代诗词名句900句简析   》 卷五      佚名 Yi Ming

  401.喜怒不形于色
  
  不形于色:不在脸色上表现出来。
  
  ○《北齐书·王琳传》
  
  402.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凭栏处:倚栏而处的时候。潇潇:雨声。
  
  ○宋·岳飞《满江红》
  
  403.日暮途且远,游子悲故乡
  
  ○汉·无名氏《古诗》
  
  404.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唐·刘长卿《时平后春日思归》
  
  405.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故国:故乡。
  
  ○唐·李白《太原早秋》
  
  40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从句:今夜适逢白露节,故觉露更白。
  
  ○唐·杜甫《月夜怀舍弟》
  
  407.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
  
  花落句,喻兄弟分离;风回句,喻漂泊难遇。
  
  ○唐·杜甫《得舍弟消息》
  
  408.外地见花终寂寞,异乡闻乐更凄凉
  
  乐:乐曲。
  
  ○唐·韦庄《思归》
  
  409.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书:写。尺素:书信。浮雁沉鱼:即雁浮鱼沉,古代有鸿雁传书及鲤鱼传书之说,雁飞高空鱼沉水底,比喻书信无从传递。终:到底。了liǎo:完全。
  
  ○宋·晏几道《蝶恋花》
  
  410.悲莫悲兮生别离
  
  莫:没有比......更。
  
  ○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乐莫乐兮新相知。"
  
  411.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赖:亏得。解:缓解。
  
  ○唐·王维《晓行巴峡》
  
  412.故人一别几时见,春草还从旧处生
  
  ○唐·顾况《赠远》
  
  413.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涯:边际。角:边远角落。二者都形容辽远。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414.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梦泽:云梦泽,古时的大沼泽地,地处今湖南湖北,现已不存。蒹葭jiān jiā:初生的芦苇。
  
  ○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41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东风无力:借风之无力形容相思万种。
  
  ○唐·李商隐《无题》
  
  416.别时容易见时难
  
  ○南唐·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41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南唐·李煜《相见欢》
  
  418.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去去:走了又走。烟波:烟雾迷蒙的江水,这里指水路。楚:古时长江中下游都称楚。
  
  ○宋·柳永《雨霖铃》
  
  41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柳永《雨霖铃》
  
  420.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经年:超过一年。良辰美景:美好的时令和景物。风情:柔情蜜意。
  
  ○宋·柳永《雨霖铃》
  
  421.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华发:花白头发。
  
  ○宋·苏轼《满江红》
  
  42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恨:怨恨,引申为感情。两句意谓月亮本不应有怨恨的感情,为何在人们离别悲苦之时,它却是团圆的呢?
  
  ○宋·苏轼《水调歌头》
  
  423.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宋·周紫芝《鹧鸪天》
  
  424.从此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啼鹃:杜鹃鸟,传说杜鹃鸟会啼到口中出血,鸣声甚哀。
  
  ○宋·文天祥《金陵驿》
  
  425.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晓来:早晨。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426.世上万般哀苦事,无非死别与生离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427.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
  
  428.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南唐·李煜《浪淘沙》
  
  42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沙》
  
  430.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宋·欧阳修《浪淘沙》
  
  43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宋·黄庭坚《清平乐》
  
  432.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落红:落花。
  
  ○宋·辛弃疾《摸鱼儿》
  
  433.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住:留在人间。
  
  ○宋·辛弃疾《摸鱼儿》
  
  43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悠悠:指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怆chuàng然:伤感的样子。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3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武昌西有黄鹤山,山西北有黄河,峭立江中,旧有黄鹤楼。传说仙人子安跨鹤过此,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故名
  
  ○唐·崔颢《黄鹤楼》
  
  436.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凤凰台:在金陵(今南京)。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五色大鸟三只翔集山上,时人认为是凤凰,筑台于山上,故称凤凰台。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37.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衣冠:指知名之士。古丘:坟墓。吴宫句:三国吴时金陵繁华的宫廷已荒鞠不堪。晋代句:东晋时的名流都已葬身坟墓。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38.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翻:按照旧谱制作新词。《杨柳枝》:曲调名。
  
  ○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439.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沉沙:折断的兵器埋在沙土中。销:腐蚀。周郎:周瑜。铜雀:铜雀台。曹操在邺都修铜雀台,上置美女。二乔:三国吴乔公的二女,极美,大乔嫁孙策,二乔嫁周瑜。后两句说: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使他能火烧曹营,则吴国将灭于曹操之手。
  
  ○唐·杜牧《赤壁》
  
  44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长江。淘:荡涤。风流人物:杰出的、英俊的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44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42.中兴十世生文叔,后起三分托武侯
  
  中兴:指西汉衰微以后,光武帝刘秀开东汉之业。文叔:刘秀字文叔。三分:蜀吴魏于东汉之后三分天下。武侯:诸葛亮,封武乡侯,死后谥忠武侯。
  
  ○清·阎古古《题汉高庙》
  
  443.不怨天,不尤人
  
  尤:怨恨。
  
  ○《论语·宪问》载孔子语
  
  444.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恶:坏处。善:好处。
  
  ○《礼记·曲礼上》
  
  445.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不可得而知:意谓人们不可能知道。
  
  ○《战国策·魏策四》
  
  446.君子当有所好恶,好恶不可不明
  
  好恶hào wù:好,喜爱;恶:痛恨。明:分辨清楚。
  
  ○唐·韩愈《与崔群书》
  
  447.仇无大小,只怕伤心;恩若救急,一芥千金
  
  心:刺伤了人心。救急:救人于危急之中。一芥:极微校
  
  ○明·吕坤《续小儿语》
  
  44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载孔子语
  
  44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生:生命。涯:边际,极限,知:知识。
  
  450.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
  
  聪者:听觉灵敏的人。
  
  ○《汉书·伍被传》引古语○《庄子·养生主》
  
  451.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处万类:处于万种物类之中。知:同"智",智慧。识:见识。贤:高尚。
  
  ○唐·韩愈《谢自然诗》:"~。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
  
  452.智贵乎早决,勇贵乎必为
  
  贵乎:重在。决:决断。必为:一定做到。
  
  ○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夫~。早决者无后悔,必为者无弃功。"
  
  453.下下人有上上智
  
  ○《六祖法宝坛经·行由》
  
  45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455.智者之所短,不如愚者之所长
  
  ○汉·陆贾《新语·辅政》
  
  456.一人之智,不如众人之愚;一目之察,不如众目之明
  
  ○《意林》引《任子》
  
  457.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了liǎo了:聪明。
  
  ○《世说新语·言语》
  
  458.秀外而惠中
  
  秀外:外貌秀美。惠中:内心聪敏。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清声而便体,~。"
  
  459.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灯:灯能照明驱暗,故佛家用以比喻佛法。
  
  ○《六祖法宝坛经·忏悔》
  
  460.聪明了一世,蒙懂在一时
  
  蒙懂:糊涂。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461.观于海者难为水
  
  意谓看过海洋的人,别的水便难于吸引他了。
  
  ○《孟子·尽心上》:"~,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46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
  
  463.面歧路者,有行迷之虑;仰高山者,有飞天之志
  
  面:面对。歧qí路:贫路。
  
  ○《意林》引《物理论》
  
  464.情蓄于中,事符则感;形潜于内,迹应斯通
  
  事符:情与事相符。迹应:形与迹相应。
  
  ○唐·骆宾王《上廉使启》
  
  46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466.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谙àn:熟悉。阅:看。川:水。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67.芳草无情人自迷
  
  意谓芳草本无情,人们见芳草而产生丰富的感情并因而沉醉。
  
  ○唐·温庭筠《经西坞偶题》:"摇摇弱柳黄鹂啼,~。"
  
  468.可欺当时之人,而不可欺后世
  
  ○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
  
  469.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臆断:根据揣测而判断。可乎:可以吗?
  
  ○宋·苏轼《石钟山记》
  
  470.目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眦
  
  眦zì:眼眶。
  
  ○《淮南子·说林训》
  
  471.争先睹之为快
  
  睹:看到。快:快乐。
  
  ○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
  
  472.可望不可即
  
  可望:可以看见。即:达到,接近。
  
  ○明·刘基《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白云在青天,~。"
  
  473.目所不见,非无色也;耳所不闻,非无声也
  
  ○清·王夫之《思问录内篇》"~;言所不能,非无义也。"
  
  474.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知:同"智"。意谓以是为是,以非为非,这叫做聪明;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便是愚蠢。
  
  ○《荀子·修身》
  
  475.事乃有大谬不然者
  
  大谬不然:完全不是这样。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476.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毁:诽谤。誉:称扬。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47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后生:后辈。畏:敬畏。焉:怎能。来者:后辈子孙。
  
  ○《论语·子罕》载孔子语
  
  478.后来者居上
  
  意谓新提拔上来的人,职位在旧有的人之上。后泛指新进的人胜过旧人。
  
  ○《史记·汲黯列传》:"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
  
  479.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宣父:孔丘。《论语·子罕》载孔子语:"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唐·李白《上李邕》
  
  480.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唐·李绅《答章孝标》:"~。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48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开首词
  
  482.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
  
  量:器度。识:见识。
  
  ○宋·苏轼《贾谊论》:"贾生~也。"
  
  483.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此为许子好将对曹操的品评。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太祖)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太祖大笑。"
  
  484.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肃:肃然起敬。清高:高风亮节。
  
  ○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48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敌手:对手。曹刘:曹操和刘备。孙仲谋:孙权。
  
  ○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86.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孙仲谋:三国吴主孙权。
  
  ○宋·辛弃疾《永遇乐》
  
  487.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举:举荐。仇:仇敌。亲:亲人。《左传·襄公三年》载:中军尉祁奚请告老,晋侯问谁可接任他的职位,他推举仇人解狐。解狐未任职而死,祁奚又推举自己的儿子祁午继任。当时人称祁奚"能举善"。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488.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
  
  称:赞许,表扬。辟bì:通"避"。亲:亲属,亲近的人。举:选拔,推荐。怨:有仇怨的人。
  
  ○《礼记·儒行》
  
  489.和氏之璧,出于璞石;隋氏之珠,产于蜃蛤
  
  和氏之璧:春秋时楚人卞和所得到的一块宝石。璞石:内藏有玉的未雕琢的玉石。隋氏之珠:隋侯救了一条受伤的蛇,蛇衔夜明珠报答,即名隋侯珠。蜃蛤shèn gé:大的蛤蜊。两句比喻有才能的人出自平常的人之中。
  
  ○汉·王符《潜夫论·论荣》
  
  490.凿石索玉,剖蚌求珠
  
  意谓深入探求人才。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
  
  491.经天纬地之帝,求制礼作乐之才;拨乱反正之君,资拔山超海之力
  
  经、纬:治理。资:借助于。
  
  ○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492.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一视:一样看待无偏颇。同仁:一样施与仁爱。笃dǔ近:宽厚对待亲近的人。举远:推荐疏元的人。
  
  ○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
  
  49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伯乐:姓孙名阳,秦穆公时人,善相马。
  
  ○唐·韩愈《杂说·四》
  
  49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孙阳,古之善相马者。
  
  ○唐·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495.玉经琢磨多成器,剑拔沉埋便倚天
  
  沉埋:被埋没于泥土之中。倚天:即倚天长剑,此处指好剑。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496.才者璞也,识者工也。良璞授于贱工,器之陋也;伟才任于鄙识,行之缺也
  
  璞:未雕琢的玉。意谓人才就像未经雕琢的玉石,发现人才的人像治玉的工匠。好的玉石落到技术低劣的工匠手里,做出来的玉器一定简陋;有旧越才能的人在见识鄙劣的人的手下任用,做出来的事情也一定十分欠缺。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四凶》
  
  497.用人不限资品,但择有材
  
  资品:资历,品级。材:才能。
  
  ○宋·欧阳修《论学士不可令中书差除札子》
  
  498.不以人所短弃其所长
  
  ○《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
  
  49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败军:军事遭受失败。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500.忘其前愆,取其后效
  
  愆qiān:过失。效:功效,成绩。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卷一卷二卷三卷四
卷五卷六卷七卷八
卷九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