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 红袖添香婉约词   》 第23节:红袖添香婉约词(21)      周笃文 Zhou Duwen

  谢逸
  谢逸(1064-1113),字无逸,号溪堂,临川(江西抚州)人。屡试不第,以布衣终老。工诗文,风格隽拔,为江西派中坚。所作小词亦清丽可喜。有《溪堂词》。
  如梦令
  门外落花流水,日暖杜鹃声碎。蕃马小屏风①,一枕画堂春睡。如醉,如醉。正是困人天气。
  [注释]
  ①蕃马:犹胡马,多指河西走廊如吐蕃诸族的马匹。
  春气薰人如酒香。谢逸的这首小令,以生花之笔写如屏的淑景与如醉的春光。甚至连哀苦的鹃声,也因暖日花香而变得带有急管繁弦的意味。这就是美学上的移情技法。"蕃马小屏风"五字把我们带入一个梦幻世界。绣着蕃马人物的屏风,倚在床边,词人就这样酣然入睡。创格的意境,虽小却好。
  江神子①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②。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注释]
  ①江神子:即江城子之别名。
  ②残红:风中飘荡的花瓣。
  落花时候本易生感。更何况山遥水远,作客异乡。荒湾野渡,阒其无人。面对连天荒草,自易怀念那温馨的往事来。此词用淡墨扫出,情致凄婉,别有天然之秀。《复斋漫录》称:谢逸尝过黄州杏花村馆,题此词于驿壁。过者必索纸笔书写。驿卒苦之,以泥涂去。其见重于世可知。
  阮阅
  阮阅(生卒不详),原名美成,字闳休,号散翁。舒城(安徽地名)人。元丰八年(1085)进士,历知郴州、惠州。工诗词,时号阮绝句。著有《诗话总龟》,流传颇广。
  眼儿媚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阑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①,淡淡春山②。
  [注释]
  ①秋水:形容女子的明眸,清澈如秋水。
  ②春山:形容女子翠眉弯环如春山。
  上片写春日黄昏,倚栏望月。突出"一双燕子,两行征雁"以反衬人之孤单。下片由望月转到望人。在东风吹拂的绮窗里,有人正为春愁而堕泪。"也应"三句,点出了伊人正是自己的"旧时情侣"。不知"盈盈秋水,淡淡春山"还似旧时娇妩否?以不定的口气作结,更显得笔有余妍。黄昇以为此词英妙杰特。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享誉之隆,于此可见。
  谢薖(kē)
  谢薖(?-1116),字幼,号竹友居士,临川(江西抚州)人。谢逸之弟。高志不仕,文采斐然,为世所重。词存不多,却有天然之致。
  鹊桥仙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①。锦楼不到野人家②,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③,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④。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注释]
  ①秋期:即七夕牛郎织女相会之期。
  ②锦楼:贵家楼宇。《西京杂志》:太液池西有汉武帝曝衣楼。七月七日宫女出后妃衣晒之。
  ③相属:敬酒。祝、属通。
  ④绕梁:形容歌声美妙。韩娥过雍门唱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见《列子·汤问》。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词曲。但却不谈平常儿女恩爱,而以对比手法写出世路的艰险与人间的不平。当是有感于北宋末期的局势而发。"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挺拔高奇,为戛然独造之境。
  葛胜仲
  葛胜仲(1072-1144),字鲁卿,丹阳(江苏地名)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官至华文阁待制,知湖州。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弊政,气节甚伟。有《丹阳词》,以和雅精壮著称。与叶梦得交密,词亦近之。
  渔家傲
  初创真意亭于南溪,游陟晚归作①
  岩壑萦回云水窟②,林深路断迷烟客。茅屋数椽携杖舄③。人寂寂。侵檐万个琅玕碧④。倦客羁怀清似涤,更无一点飞埃迹。溪涨慢流过几席⑤。寒湜湜⑥,凫鷖点破琉璃色⑦。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序(1)第2节:序(2)第3节:红袖添香婉约词(1)
第4节:红袖添香婉约词(2)第5节:红袖添香婉约词(3)第6节:红袖添香婉约词(4)
第7节:红袖添香婉约词(5)第8节:红袖添香婉约词(6)第9节:红袖添香婉约词(7)
第10节:红袖添香婉约词(8)第11节:红袖添香婉约词(9)第12节:红袖添香婉约词(10)
第13节:红袖添香婉约词(11)第14节:红袖添香婉约词(12)第15节:红袖添香婉约词(13)
第16节:红袖添香婉约词(14)第17节:红袖添香婉约词(15)第18节:红袖添香婉约词(16)
第19节:红袖添香婉约词(17)第20节:红袖添香婉约词(18)第21节:红袖添香婉约词(19)
第22节:红袖添香婉约词(20)第23节:红袖添香婉约词(21)第24节:红袖添香婉约词(22)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