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 vocable分类表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页
山亭柳少年游双声子霜天晓角石州慢
太常引剔银灯天门谣望湘人望江东
乌夜啼梧桐影武陵春诉衷情诉衷情
诉衷情离亭宴导引竹枝竹枝
竹枝渔父引闲中好闲中好拜新月
啰唝曲啰唝曲啰唝曲庆宣和南歌子
南歌子南歌子南歌子南歌子南歌子
忆王孙荷叶杯荷叶杯回波乐回波乐
舞马词舞马词柘枝引塞姑晴偏好
凭阑人凭阑人花非花摘得新梧叶儿
梧叶儿梧叶儿梧叶儿梧叶儿渔歌子
渔歌子渔歌子渔歌子渔歌子忆江南

作品父类: 词 vocable
⊙○⊙▲
⊙●○○▲
⊙●⊙○○●▲
⊙●⊙○⊙▲

⊙○⊙●○△换
⊙○⊙●○△
⊙●⊙○⊙●,⊙○⊙●○△



  (1)本调又名《忆萝月》、《醉东风》。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2)例一是一首惋惜春天归去的词。但写得相当含蓄。前片首句用拟人化的笔法设问:“春归何处?”接着似答非答:“寂寞行无路。”三、四两句翻进一层,说倘有谁知“春去处”,就请把她叫来同住。后片承前,仍以问句开头,说春天一去无踪,究竟有谁知道她的去处呢?只有问那鸣于春夏之间的黄莺了。但是,黄莺叫得再清脆婉啭也无人领会,只好迎着风飞过凋谢的蔷薇花去了。作品通过黄鹂和蔷微的形象暗指春天的去处,表示词人惋惜的心情,给读音以想象的余地,写法颇有清新之处。更重要的是,作者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在政治上与苏轼共进退,迭遭贬谪,不得重用,此词后片第三句的语气特重,很可能是为自己的坎坷生涯鸣不平的,但又不露痕迹,这是作者的高明处。
  例二描写农村景象的一个侧面,非常自然,生动。前片从低小的“茅檐”、“青青溪上草”写起。三四句由物转到人,说田间翁媪用吴音交谈的柔美。后片由翁媪转而写三个孩子的三种动作:大儿在溪东“锄豆”,中儿“正织鸡笼”。最是小儿有意思,横躺在溪边剥莲蓬呢。无赖本属贬义词,这里用作形容小儿,前加“最喜”两字,便知是作者打趣,可当作顽皮,好玩讲,这种词语色彩的改变也是修辞的一种手法。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