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 vocable分类表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页
双双燕扬州慢解语花高阳台念奴娇
桂枝香水龙吟齐天乐雨霖铃永遇乐
解连环望海潮疏影沁园春摸鱼儿
贺新郎兰陵王六丑六州歌头莺啼序
采桑子添字安公子八六子八拍蛮卜算子二
拜星月慢伴云来薄幸采莲子茶瓶儿
长命女长相思慢朝中措春光好翠楼吟
大酺淡黄柳氐州第一调笑令定风波
定西番东风第一枝渡江云多丽夺锦标
二郎神芳草渡粉蝶儿风流子风流子
凤归云芳草甘草子甘州遍感皇恩
纥那曲隔浦莲近拍更漏子清商怨归朝欢

作品父类: 词 vocable
⊙○⊙▲
⊙●○○▲
⊙●⊙○○●▲
⊙●⊙○⊙▲

⊙○⊙●○△换
⊙○⊙●○△
⊙●⊙○⊙●,⊙○⊙●○△



  (1)本调又名《忆萝月》、《醉东风》。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2)例一是一首惋惜春天归去的词。但写得相当含蓄。前片首句用拟人化的笔法设问:“春归何处?”接着似答非答:“寂寞行无路。”三、四两句翻进一层,说倘有谁知“春去处”,就请把她叫来同住。后片承前,仍以问句开头,说春天一去无踪,究竟有谁知道她的去处呢?只有问那鸣于春夏之间的黄莺了。但是,黄莺叫得再清脆婉啭也无人领会,只好迎着风飞过凋谢的蔷薇花去了。作品通过黄鹂和蔷微的形象暗指春天的去处,表示词人惋惜的心情,给读音以想象的余地,写法颇有清新之处。更重要的是,作者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在政治上与苏轼共进退,迭遭贬谪,不得重用,此词后片第三句的语气特重,很可能是为自己的坎坷生涯鸣不平的,但又不露痕迹,这是作者的高明处。
  例二描写农村景象的一个侧面,非常自然,生动。前片从低小的“茅檐”、“青青溪上草”写起。三四句由物转到人,说田间翁媪用吴音交谈的柔美。后片由翁媪转而写三个孩子的三种动作:大儿在溪东“锄豆”,中儿“正织鸡笼”。最是小儿有意思,横躺在溪边剥莲蓬呢。无赖本属贬义词,这里用作形容小儿,前加“最喜”两字,便知是作者打趣,可当作顽皮,好玩讲,这种词语色彩的改变也是修辞的一种手法。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