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 vocable分类表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页
双双燕扬州慢解语花高阳台念奴娇
桂枝香水龙吟齐天乐雨霖铃永遇乐
解连环望海潮疏影沁园春摸鱼儿
贺新郎兰陵王六丑六州歌头莺啼序
采桑子添字安公子八六子八拍蛮卜算子二
拜星月慢伴云来薄幸采莲子茶瓶儿
长命女长相思慢朝中措春光好翠楼吟
大酺淡黄柳氐州第一调笑令定风波
定西番东风第一枝渡江云多丽夺锦标
二郎神芳草渡粉蝶儿风流子风流子
凤归云芳草甘草子甘州遍感皇恩
纥那曲隔浦莲近拍更漏子清商怨归朝欢

作品父类: 词 vocabl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本调创自周邦彦。周密《浩然斋雅谈》记邦彦取六丑之义,以此词犯六调,然颇难唱,故以高阳氏之六子,皆才而丑者比之。一百四十字,二十七句,前片八仄韵,后片九仄韵。例用入声韵部。
  (2)第一、八、十三句和后片第二句均为上一下四之五字句。后片第九句九字,上三下六。第十二句八字,上三下五。例词中的领格字如“正”、“但”、“似”及“葬”、“渐”诸字习惯上均用去声,只有极少数例外。下面再引三家同调词句与周围作一对照(字下有一横线者为去声,有二横线者为入声):
  <pre>
  周邦彦
  正单衣试酒 但蜂媒蝶使 似牵衣待话
  葬楚宫倾国 渐蒙笼暗碧
  方千里
  看流莺度柳 奈离襟别袂 叹良宵漏断
  纵冶游南国 谩去容暮碧
  郑文焯
  又年芳催老 只轻朱薄粉 纵仙城梦见
  数断红消息 照清池宴席
  陈洵
  正朱华照海 尚幢幢日盖 似依依念定
  怨粉轻衣薄 算孤根易托
  </pre>
  宋沈义父《乐府指迷》指出“句中用去声字,最为紧要”。万树《词律》则进一步把它说成“有一要诀曰:各词转折跌宕处,多用去声”。他认为上声和入声可以代替平声,惟有去声是单独的,所以在应该用去声的地方,决不可以用其他三声代替。凡学填词者,应在阅读作品时多多留意这一点。
  (3)这首词以十分惋惜的心情叹息凋零的蔷薇,惜花所以惜人,作者是托花的命运来喻自己游宦的不得意的。它还特别成功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花和人的关系写得有血有肉,有生气,有情致。前后片的意思分三层来写。第一层,开头五句叹韶光易逝,春已归去,自己尚作客他乡。第二层,“为问”以下六句,写夜来风雨无情,把蔷薇摧落得象美人钗钿坠落满地,上面还残留着香脂,散乱在种植桃柳的小径之间。第三层,承上启下,这种情况还有谁来爱惜呢?只有蜂媒蝶使,在我的窗前飞个不停。花中有人,这里寄托了作者身世凄凉之感。后片分四层来写。第一层“东园”以下四句,写作者游园目睹现场,不胜惋惜。第二层,“长条”三句,正如周济所指出的,不说人惜花,却说花恋人,运用拟人手法,别具一格,其想象力之丰富,值得后人重视学习。第三层,“残英小”以下四句,是说把小小的残花插在美人头巾上,终究比不上盛开的花朵插在美人头上那么妩媚动人。这里作者又以残花自比,与前片的美人受到摧折是相互呼应的。第四层,“漂流处”以下三句,作者活用红叶题诗事。唐代传说,有一宫女为寄相思而题诗红叶上,希望它从御沟中流到外面,后来果然被宫外某士人拾得并巧结了良缘。不过这里作者是反用其意,即希望落花不要被潮汐漂走。要不然,如果落花上有人题了相思的诗,又怎么叫别人看见呢?作者尽管对仕途不满,但很可能对自己的前途还是抱着一线希望的。他用以表现的乃是比兴手法,这种结尾“意致尤缠绵无已,耐人寻绎”(《蓼园诗话》),充分显示了婉约派词风的一些特色。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