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 醫學 > 翼狀胬肉
目錄
No. 1
  一種眼科疾病.
  【病因】有人問,我的大眼角長出一塊肉樣組織,這是什麽東西呢?這就是翼狀胬肉。因為它的形狀很象昆蟲的翅膀,故得此名。祖國醫學稱它為攀睛。翼狀胬肉一般長在大眼角的比較多見,有時可長到黑眼珠上,擋住瞳孔,使視力下降。翼狀胬肉是怎樣形成的呢?它的原因至今還不清楚,一般認為本病與長期野外工作,受風沙、塵土、冷、熱刺激及日光照射有關。同時工作過度勞累、睡眠不足和結膜的慢性炎癥也是誘發因素。中醫學認為,本病與心肺經風熱壅盛、經絡淤滯有關。近年來也有人認為,翼狀胬肉與內直肌的節制韌帶發育過強及遺傳因素有密切關係。
  【分類】翼狀胬肉就其形態而言可以分為3個部分:長在黑眼珠上,是胬肉的尖端,叫做頭部。嚮後呈扇形展開,稍隆起,位於黑白眼珠交界處的叫頸部。伸展到白眼珠表面的寬大部分叫做體部,在它的上面有許多新生血管。
  翼狀胬肉可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進展型:胬肉的頸部寬大,新生血管多,充血,肥厚,體部呈三角形嚮兩側伸展,頭部明顯隆起,長入黑眼珠表面,甚至遮擋瞳孔。
  (2)靜止型:胬肉長到黑眼珠邊緣上就停止了,它不充血,微紅色,頭部扁平,頸及體部較薄,處於相對靜止狀態,但不自行消退。
  另外有一種假性翼狀胬肉,它可以生長在黑眼珠邊緣任何一個部位,一般比較小,表面呈灰白色,但也有較肥厚的。常常由於外傷、角膜邊緣潰瘍、結膜的化學或熱燒傷形成瘢痕組織,形成後一般不再生長。它和前面兩種翼狀胬肉性質上完全不同。
  【治療】長了翼狀胬肉怎麽辦?一般應該到醫院檢查治療。常用的防治方法有以下兩種:
  (1)藥物治療,對靜止型者,胬肉未侵入黑眼珠,又不影響視力,可不必治療。合併有沙眼或慢性結膜炎者,可應用抗生素或糖皮質激素眼藥水點眼,如0.25%氯黴素或0.5%可的鬆眼藥水,每日3~4次。中藥方面可用消胬靈眼藥水點眼,每日4次。
  (2)對進展型胬肉或胬肉長入黑眼珠影響視力者,應當到醫院行胬肉切除,但易復發。有條件時術後可行90鍶射綫照射或β射綫照射,以防術後復發。
  當然這種手術必須在顯微鏡下完成,才能達到理想效果。中醫認為在治療期間,應當忌食辣椒、大蔥等刺激性食物,並應忌煙酒。
  【預防】預防翼狀胬肉主要是盡可能避免煙塵、風沙及陽光刺激,註意眼部衛生,患沙眼或其它類型結膜炎應及時治療,同時應註意睡眠充足,生活規律,避免大便乾燥等全身情況的調整。
  鏈接:
  翼狀胬肉中醫稱“胬肉攀睛”,俗稱“魚肉”。它是一種很常見的結膜變性疾患。為瞼裂部球結膜與角膜上一種贅生組織,侵犯角膜後日漸增大,甚至可覆蓋至瞳孔區而嚴重影響視力。翼狀胬肉的發生與紫外綫的損害密切相關,長期暴露於紫外綫及強烈光綫的眩光和反射的戶外工作者或喜愛戶外活動的人,戴上防紫外綫的眼鏡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對於早期尚未侵犯角膜的原發性翼狀胬肉,可采用氬激光或局部註射平陽黴素治療。一旦翼狀胬肉長入角膜組織並隆起,就應手術切除。翼狀胬肉按傳統方法進行手術後,復發率較高,約為30%─40%。手術的刺激造成多形核白細胞的趨化和聚集(它們可釋放血管生長因子),這就是術後産生新生血管和復發的原因。
  由於翼狀胬肉發病率很高,且傳統手術方式術後復發率較高,故世界眼科界對該手術進行了深入研究,不斷改進和完善了手術方法。現多采用顯微鏡下切除翼狀胬肉加自身結膜瓣轉移術,術中徹底切除胬肉,並使切除部位的角膜表面光滑。因為衹要角膜光滑,無角膜小靨,就不會形成淚液池和淚液瀦留,也就將復發的因素減少到最小限度。同時進行自身結膜移植,消除了産生新生血管的刺激因素,從而阻止了翼狀胬肉的復發。此外,術後滴用絲裂黴素眼液,抑製DNA和成纖維細胞的增生,也可防止胬肉的復發。
概述
  翼狀胬肉(眼科)是瞼裂部球結膜及結膜下組織發生變性、肥厚、增生,嚮角膜內發展,呈三角形,如翼狀,故名。多見於戶外勞動者,以漁民、農民發病最多,可能與風塵、日光、煙霧等長期的慢性刺激有關。
病因
  有人問,我的大眼角長出一塊肉樣組織,這是什麽東西呢?這就是翼狀胬肉。因為它的形狀很象昆蟲的翅膀,故得此名。祖國醫學稱它為攀睛。翼狀胬肉一般長在大眼角的比較多見,有時可長到黑眼珠上,擋住瞳孔,使視力下降。翼狀胬肉是怎樣形成的呢?它的原因至今還不清楚,一般認為本病與長期野外工作,受風沙、塵土、冷、熱刺激及日光照射有關。同時工作過度勞累、睡眠不足和結膜的慢性炎癥也是誘發因素。中醫學認為,本病與心肺經風熱壅盛、經絡淤滯有關。近年來也有人認為,翼狀胬肉與內直肌的節制韌帶發育過強及遺傳因素有密切關係。
分類
  翼狀胬肉就其形態而言可以分為3個部分:長在黑眼珠上,是胬肉的尖端,叫做頭部。嚮後呈扇形展開,稍隆起,位於黑白眼珠交界處的叫頸部。伸展到白眼珠表面的寬大部分叫做體部,在它的上面有許多新生血管。
  翼狀胬肉可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進展型:胬肉的頸部寬大,新生血管多,充血,肥厚,體部呈三角形嚮兩側伸展,頭部明顯隆起,長入黑眼珠表面,甚至遮擋瞳孔。
  (2)靜止型:胬肉長到黑眼珠邊緣上就停止了,它不充血,微紅色,頭部扁平,頸及體部較薄,處於相對靜止狀態,但不自行消退。
  另外有一種假性翼狀胬肉,它可以生長在黑眼珠邊緣任何一個部位,一般比較小,表面呈灰白色,但也有較肥厚的。常常由於外傷、角膜邊緣潰瘍、結膜的化學或熱燒傷形成瘢痕組織,形成後一般不再生長。它和前面兩種翼狀胬肉性質上完全不同。
癥狀表現
  1.翼狀胬肉侵入瞳孔區而致視力障礙;2.瞼裂部球結膜增生、肥厚,呈三角形,胬肉進入角膜的部分為頭部,跨越角膜緣處為頸部,其餘為體部;3.靜止期翼狀胬肉是增生組織菲薄、體部不充血、頭部平坦、前方角膜透明清亮;4.進行期翼狀胬肉是增生組織肥厚、充血,頭部稍隆起,其前方角膜有浸潤,嚮角膜中央發展。
  診斷依據:
  瞼裂部結膜肥厚、增生、侵入角膜,呈三角形。
治療
  長了翼狀胬肉怎麽辦?一般應該到醫院檢查治療。常用的防治方法有以下兩種:
  (1)藥物治療,對靜止型者,胬肉未侵入黑眼珠,又不影響視力,可不必治療。合併有沙眼或慢性結膜炎者,可應用抗生素或糖皮質激素眼藥水點眼,如0.25%氯黴素或0.5%可的鬆眼藥水,每日3~4次。中藥方面可用消胬靈眼藥水點眼,每日4次。
  (2)對進展型胬肉或胬肉長入黑眼珠影響視力者,應當到醫院行胬肉切除,但易復發。有條件時術後可行90鍶射綫照射或β射綫照射,以防術後復發。
  當然這種手術必須在顯微鏡下完成,才能達到理想效果。中醫認為在治療期間,應當忌食辣椒、大蔥等刺激性食物,並應忌煙酒。
預防
  預防翼狀胬肉主要是盡可能避免煙塵、風沙及陽光刺激,註意眼部衛生,患沙眼或其它類型結膜炎應及時治療,同時應註意睡眠充足,生活規律,避免大便乾燥等全身情況的調整。
  鏈接:
  翼狀胬肉中醫稱“胬肉攀睛”,俗稱“魚肉”。它是一種很常見的結膜變性疾患。為瞼裂部球結膜與角膜上一種贅生組織,侵犯角膜後日漸增大,甚至可覆蓋至瞳孔區而嚴重影響視力。翼狀胬肉的發生與紫外綫的損害密切相關,長期暴露於紫外綫及強烈光綫的眩光和反射的戶外工作者或喜愛戶外活動的人,戴上防紫外綫的眼鏡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對於早期尚未侵犯角膜的原發性翼狀胬肉,可采用氬激光或局部註射平陽黴素治療。一旦翼狀胬肉長入角膜組織並隆起,就應手術切除。翼狀胬肉按傳統方法進行手術後,復發率較高,約為30%─40%。手術的刺激造成多形核白細胞的趨化和聚集(它們可釋放血管生長因子),這就是術後産生新生血管和復發的原因。
  由於翼狀胬肉發病率很高,且傳統手術方式術後復發率較高,故世界眼科界對該手術進行了深入研究,不斷改進和完善了手術方法。現多采用顯微鏡下切除翼狀胬肉加自身結膜瓣轉移術,術中徹底切除胬肉,並使切除部位的角膜表面光滑。因為衹要角膜光滑,無角膜小靨,就不會形成淚液池和淚液瀦留,也就將復發的因素減少到最小限度。同時進行自身結膜移植,消除了産生新生血管的刺激因素,從而阻止了翼狀胬肉的復發。此外,術後滴用絲裂黴素眼液,抑製DNA和成纖維細胞的增生,也可防止胬肉的復發。
預防常識
  翼狀胬肉屬眼科常見病,早期應選擇藥物治療。無論何種類型的翼狀胬肉手術切除術後均可復發,復發率約5-20%,為減少術後復發,術後堅持用藥、隨診很重要,再次手術的復發性胬肉應做病理檢查。
疾病大全
  疾病名稱:翼狀胬肉
  英文名稱:胬肉攀睛
  藥物療法:消失劑;醋酸可的鬆液;噻替派;絲裂黴素C滴劑;博萊黴素;爭光黴素;β射綫療法;手術療法;切除
  【概述】
  “翼狀胬肉”一詞,譯自外文,着眼於其外形如翼。中國傳統醫學則特別重視其所在部位及其發展狀態,命名為“胬肉攀睛”。似比衹描述外形的外文名更為精確。關於胬肉的病因和發病機理,衆說紛紜,有待進一步精闢闡釋。目前大致分變性和炎癥兩種學說。仔細觀察和分析胬肉在臨床上的表現,有助於對其成因和發病機理的探討。
  【治療措施】
  分藥物、放射及手術治療法。前兩者多作為後者的補充,作為預防復發的措施,單獨應用保守治療則療效有服。 1.藥物療法 嚴格地說,滴眼劑作用不顯著。對安發結膜期胬肉,如有乾燥感、異物感,可滴消失劑及醋酸可的鬆液以控製慢性炎癥及刺激,防止發展,但無助於消除胬肉。 噻替派1∶2,000~1∶1,000溶液,術後第二天開始用藥,持續6~8周白晝滴用頗有效。用噻替派和強的鬆竜於術後滴眼,預防胬肉筆發率94%。但未予手術的患者,卻無消除作用。 日本學者用絲裂黴素C滴劑用於術後滴眼,獲得了預防復發的滿意療效。認為此噻替派用量少,刺激小,應用簡便,術後形成的疤痕非薄,可以代替90鍶作預防用。但可能産生過敏性結膜炎、鞏膜軟化、虹膜炎、青光眼等副作用。 處方及配法:絲裂黴素C2毫剋/支,氯化鈉48毫剋,蒸餾水加至5毫升(每毫升含絲裂黴素C0.4毫剋)。本溶液在pH6~9之間國穩定,避光冷藏條件下可保存一周,pH7~9,溫度5℃時,經五天後效價可保持在90%以上;二十天後仍可保持在80%以上。如果在pH5時,兩天後其效價則降低至約10%。如以下列溶液配製pH8則最穩定。 硼酸:0.866 硼砂:0.572 氯化鈉:0.250 加蒸餾水至10,000毫升。 用法:術後次日起,每日滴眼三欠,根據胬肉演進情況,連續應用5~7日。兼用醋酸可的鬆膏可以減輕充血和藥物刺激及瞼結膜炎等。術後約3~4周移植結膜平復,並逐漸與正常結膜平齊。Murakaml等報告復發率衹占89衹眼例的13%。 博萊黴素(爭光黴素)對結膜期及角膜前期的初發胬肉肉約註3~6次後(三次為一療程,每療程間隔5~7天),即能使胬肉不同程度地消退,個別“溶解”,體變蒼白。對角膜期胬肉則仍需先手術,而後再行註射。但須避免重傷鞏膜。 註射方法:博萊黴素(每支含5毫剋=15,000單位)粉劑,用2%普魯卡因2毫升稀釋,濃度為7,500單位/毫升,每次註射0.2~0.4毫升(1,500~3,000單位)。如為結膜期胬肉,一般一次1,500單位即可。藥液要註射在變性組織內。角膜前期胬肉註射量及次數需多;方法如下: 抽0.4毫升爭光黴素先在胬肉體的深部註入0.2毫升,使組織浸潤均勻隆起,以不刺傷內(外)直肌鞘為度。然後將針頭推嚮角膜緣註射0.05毫升,再將剩餘藥液0.15毫升分三份分別註射在淚阜下方及上下穹窿部。為了減輕反應可在對側(內或外)球結膜下加註0.3毫升強的鬆竜,塗四環素可的鬆眼膏並包紮。次日換藥。根據局部反應程度及病變消退情況,還可進行第二次註射,按需要加減各部位的劑量,一般為一周註射一次,3~6次後(10,000~80單位)。胬肉變薄,患部平復,與結膜下萎縮組織形成粘連,移動受限,但視力卻無損害。 2.β射綫療法 一般多用90鍶敷貼器。方法是先以1%的卡因表面麻醉,消毒後擦幹的敷貼器,敷貼於胬肉中央。多采用分次間隔治療,每次劑量300~1,000拉德,總劑量為4,000~12,000拉德。對於充血肥厚的胬肉衹能起暫時的抑製作用。胬肉切除術後,遲早在術後5天加用β射綫敷貼治療,總劑量可相應地減至4,000拉德左右,每次600~800拉德。 治療
疾病大全
  疾病名稱:
    翼狀胬肉
  疾病編碼:
    372.401
  歸屬係統:
    眼科
  藥療方案:
     ⒈局部滴用眼藥,減輕充血。
  ⒉手術切除。靜止期,可不必治療。進行期可手術治療,也可β綫鍶照射、冷凍及局部藥物治療。
英文解釋
  1. n.:  pterygium
包含詞
甲翼狀胬肉假性翼狀胬肉翼狀胬肉切除術
翼狀胬肉轉位術翼狀胬肉切除角膜移植術復發性翼狀胬肉切除術
翼狀胬肉切除+角膜移植術單純翼狀胬肉切除術翼狀胬肉切除伴結膜移植
翼狀胬肉切除伴角膜移植翼狀胬肉切除術合併帶蒂結膜瓣移植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