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枫文集

时东兵

???中国上海

?????991?

?????2006-12-23

???教师

???创作

?????发送私人留言

查找时东兵发表的所有帖子

现代诗歌
小说故事
评论鉴赏 Reviews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转贴】倾吐心中的世界——诗集《东方四重奏》东方魔块合集述评 (吴欢章)

名家点评:
倾吐心中的世界
——诗集《东方四重奏》东方魔块合集述评

吴欢章

“东方魔块”是上海诗坛近两年出现的一个诗人群体,这部诗集就是他们的四重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友谊促成他们的自由组合,是诗情伴随他们携手同行。他们歌唱山川的秀丽和壮美,探询城镇的绚烂和幽深,缅怀历史的沉浮和久远,吟咏爱情的忧愁和甜蜜,生活流入他们的笔下,焕发出美的光彩,摇曳出诗意的新姿。虽然他们各有自己的音容笑貌,却又显现出共同的诗艺追求,这便是真挚地倾吐心中的世界。
浮想联翩,视野开阔,是这四位诗人表现生活的显著特点。他们在创作时,总是近距离逼视对象,然而又拉开距离表现对象,超越生活本身抒写一种深远的情怀。他们有时是打破时间的限制,从历史的长河中来观察特定的事物。
诗是披沙拣金的艺术。面对纷罗的万象,诗人总要有所筛选才能获取诗的真金。我们这四位诗人对此是深有领会的。他们对于生活素材总是经过一番去粗取精的提炼功夫,往往把诗思集中到自己最有深切感受的某一点上,以突出地释放某种特定的情绪,这样就给读者造成一种强烈鲜明的印象。诗人时东兵怎么样写雪呢?他抛开其它纷繁的景象,把镜头只对准一个画面:“我想起,儿时的雪很大/ 外婆拎着艰辛/ 在寒风凛冽中/ 把脚印留在了雪地里”。然后又对这个难以忘怀的画面层层递进地反复皴染:“现在,每当下雪/ 看到雪中的脚印/ 会寻找外婆的身影/ 泪水不住地往下滴/ 双手捧住眼泪/ 不要去融化/ 这白皑皑的雪/ 好让雪中的脚印/ 永远留在心里”通过这种浓涂重抹的笔力,就把“这一个”雪中脚印深深地镌刻在读者的心里。时东兵老师怎样写汨罗江上的感受呢?也是凝聚到一个焦点上:“漂泊的游子/即使变成泥土/ 中国已在心里种植”。这是怀念屈原,也是表达自己,诗人时东兵和屈原在爱国之情中已融合在一起。鲁迅主张写小说要画眼睛,对于诗来说尤其如此。诗表现生活,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应该抓住“诗眼”深入开掘,集中描绘,才能造成对读者心灵的“精锐的一击”。巨细不遗地求全,必然导致诗意的散漫,只有牵一发而动全身,才能臻于艺术的完整,这就是诗歌创作的辩证法。从这四位诗人的大部分作品来看,他们是深知此中三昧的。
诗是语言的艺术。诗以精练为本,而语言的精练就是其中重要的元素。精练而美丽的诗歌语言决非唾手可得,它必须经过反复的锤炼才能放出光辉。“东方魔块”四位诗人的作品之所以吸引读者,颇得益于他们诗歌语言的“魔力”。他们写下的不少语言文字,叫人读了眼睛一亮而又感到意味深长。
陈晓霞来到秦淮河畔,没有沉湎于眼前的五光十色,而是以一种带有忧患的意识回望它的历史。她看到“乌衣巷早已衰老”,唐燕在岁月的风尘中,也只“留下半只失重的翅膀”,因而想到“假如秦淮河有遗憾/ 那便是谁借走了/你一身的风景。”这既有对历史风情不再的感叹,也有保持历史真相的珍惜,正是这种互相矛盾的微妙表达,留下了秦淮河在她心中的独特造影。有时他们又打破空间的限制,由咫尺通向万里,将眼前景演化成一种壮阔的境界。薛锡祥面漫天皆白的景象,心灵的羽翼却飞向飞雪洒满的昆仑哨所小道,看到“兵靴踏出一朵朵迎春花/ 太阳逐朵数着/ 一直数到天上”。更为奇崛的是,“最后一朵开在我的枕边/ 那就是我的梦/ 我梦中永不凋谢的思念”。你看,一场凛冽的大雪竟托出一番火热的情怀,正也体现了一个军旅诗人的本色。
这四位诗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诗的悟性。所谓诗的悟性,就是对生活有一种敏锐的艺术感觉,能从寻常事物中发现美和诗意;所谓诗的悟性,更是一种洞察生活底蕴的眼力,能透视隐藏在生活现象后面的意义深远的东西。在这四位诗人的创作中,我们常看到这种艺术敏感和深邃眼力。滴水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现象,薛锡祥却能细心地辨别:“从天空滴下的水是雨/ 从眼睛滴下的水是泪/ 从血管滴下的水是血”;水滴石穿,这也是人们熟知的故实,然而他却能令人震撼地想到:“倘若是血,是泪/ 也是这样不停地撞击人心/ 不仅是穿孔/ 而且是引爆/ 引爆杀伤乃至毁灭的灵魂“。薛锡祥就是这样从一滴水中发现一个警醒世人的历史真理,让诗上升到一个难能可贵的高度。汨罗江上龙舟竞渡,纪念伟大诗人屈原,面对此情此景,陈曼英看到了什么呢?她看到的却是:“我知道你不曾离去/ 这一江诗之圣水是你的天国/ 你在龙舟的眼神里沉浮/ 你铮铮傲骨是最坚实的橹/ 将人们的思绪引渡”。伟大诗人的傲骨化为引领人们思想的橹,这种透过历史云烟所获取的真知,使陈曼英的诗闪烁着不同一般的发现。从寻常发现不寻常,由生活具象捕捉普泛性的内涵,看来是这四位诗人用诗的方式把握世界的一种努力。
诗人利用通感、假借、象征诸种修辞手段,把具象和抽象嫁接在一起,将情和景融合在一起,既令人感到陌生化的新奇,又使人悟得内蕴的深远,从而获得既吸人眼球又深入心灵的艺术效果。我们不难想见,像这类闪耀着奇异光彩的诗歌语言,是诗人在思想上拒绝平庸、追求独特的表现,也是诗人在艺术上孜孜 求索、精益求精的结果。
把“东方魔块”诗作的种种艺术特征概括起来,我觉得具有一种浪漫主义的风格。它们往往超越现实,用想象的光芒照亮现实的内核,发掘深藏其中的美和诗意。出现在他们笔下的生活,都是经过感情的滋润和发酵,溶解在他们心中的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在他们的诗里,不全是现实,也不全是想象,而是两者交融所构成的第三种生活,是一种比现实更高更美的艺术境界。想象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他们来说,想象就是心灵和现实的拥抱,就是对生活底蕴的探视和发现,就是对生活所固有的美丽的扩大和张扬,因而想象就是艺术创造的同义语。想象从何而来?从四位诗人的诗作看来,想象实质上来源于对现实的洞察和理解,来源于生活积累的综合释放。诗借想象而飞腾,但起点仍在大地上,生活实践有多深,艺术想象的空间就有多大,为了让诗歌飞翔得更高更远,就须要把根须向生活土壤扎得更深更广,这是“东方魔块”四位诗人在携手奋进中所不可须臾忽视的。

2007年7月写于黄浦江畔

欢迎光临时东兵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46222181
欢迎光临“东方☆文坛”网站(http://xz.netsh.com/eden/bbs/811048/)

2007-12-02 01:26:23
引用并回复
赵福治 ?2007-12-02 16:04:55?? 引用并回复


让诗歌飞翔得更高更远,就须要把根须向生活土壤扎得更深更广.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赵福治北美枫文集
散文游记
谈古论今
散文诗 Poetry in Prose
洛夫專欄  Lo Fu's Poetry Column
诗评人 Poetry Critic
中外华文诗歌联赛 Poetry Competition
名家综述 Expert Review